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螺旋CT在梗阻性黄疸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资料和方法本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29~72岁,平均55.8岁。其中胰头炎3例,胆管炎5例,胆总管结石17例,胰头癌9例,胆管癌7例,壶腹癌3例,肝转移癌4例,全部病例经手术病理证实。采用CE1600i型全身CT机,层距10mm,层厚10mm,重点部位用5mm薄层扫描。扫描前空腹口服15%泛影葡胺500~1000ml。临床怀疑胆道结石者口服水500~1000ml。所有病人均平扫后增强扫描。2 结果2.1 CT表现 梗阻性黄疸的共同CT表现为梗阻部位以上胆管不同程度扩张。CT术前正确诊断病因37例,占881%。慢性胰头炎3例,CT术前诊断2例。表现为胰头限局性增大,…  相似文献   

3.
梗阻性黄疸临床较为常见。CT、B超广泛应用于诊断梗阻性黄疸,尤其是CT检查能够显示胆管阻塞的部位、程度、范围和原因。现将我院手术病理证实的126例梗阻性黄疸病例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 126例梗阻性黄疸中男72例,女54例,年龄6~78岁。胰腺癌42例,胰腺炎7例,胆管癌18例,胆管息肉1例,胆囊癌1例,胆管结石38例,胆管炎症6例,胆道蛔虫病2例,壶腹癌6例,外科术后狭窄2例,肝癌3例。  相似文献   

4.
梗阻性黄疸是多种疾病所致的一种征象,临床上鉴别梗阻性黄疸有一定的困难,CT检查是鉴别梗阻性黄疸重要的方法之一,对外科手术治疗及治疗方案的实施有着重要的意义。收集了我院1997年10月至2002年10月经手术或病理检查确诊的梗阻性黄疸4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梗阻性黄疸病人B超和常规CT对胆管梗阻和胆管狭窄的定位准确性较高 ,但对肿瘤性病变尤其对早期肿瘤的病例敏感性不高 ,许多病例需借助有创检查如PTC或ER CP。螺旋CT和快速高强MRI的应用 ,明显提高了良恶性胆管梗阻鉴别的能力 ,现将本院自2001年3月~2002年6月期间进行螺旋CT三期扫描的14例梗阻性黄疸病人作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4例中男8例 ,女6例 ;年龄37~82岁。所有病例CT检查前均作了B超检查。其中9例经本院或上极医院手术病理证实 ,另5例根据典型CT征象结合临床病史 ,B超及PTC检查和病人随访…  相似文献   

6.
超声和CT诊断梗阻性黄疸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超声和CT诊断梗阻黄疸的价值。方法 接受了手术治疗的梗阻性黄疸患者76例,超声检查76例,CT检查57例,梗阻部分为三段;上段为肝门处胆囊水平以上的肝内外胆管,中段为胰腺以上的胆总管,下段为胰周围的胆管。将超声、CT对梗阻部位及病罟的诊断分别与手术病理对照,所有数据的均经统计学处理。结果 超声、CT对梗阻部位诊断蜷伏铉分别为90.8%、91.2%,对结石及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4.7  相似文献   

7.
梗阻性黄疸的CT诊断(附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梗阻性黄疸的良恶性鉴别以及CT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40例经临床和手术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着重对肝内胆管扩张的不同表现与良恶性梗阻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在40例梗阻性黄疸中,28例为良性梗阻,肝内胆管呈“枯树枝”样扩张者26例,占92.8%;12例为恶性梗阻,肝内胆管呈“软藤样”扩张率占100%。结论:“枯树枝”与“指套样”胆扩张虽然不是鉴别良有恶性梗阻的特异现象,但是结合B超、临床以及化验室检查进行综合分析,对提高诊断符合率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和CT诊断的影像学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回顾性总结了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在本院住院的 16 9例梗阻性黄疸病人的超声诊断及计算机断层显像 (CT)结果 ,通过与手术及病理对照 ,旨在分析梗阻性黄疸的超声诊断以及对比分析CT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价值。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16 9例 ,男 80例 ,女 89例 ,平均年龄 5 2 (14~ 82 )岁。所有病例均经超声检查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 ,14 1例同时进行了CT检查。1.2 方法 使用SDU 4 5 0、SONOS 2 5 0、NAS 10 0 0HF超声诊断仪 ,探头频率 3.5~ 5 .0MHz ,患者空腹 8~ 12h ,常规取仰卧位、…  相似文献   

9.
高磊  白锦 《山西临床医药》1998,7(3):165-166
梗阻性黄疸的病因诊断一直是影像学诊断的难点,通过21例病例探讨此三种方法的优、缺点以及何咱方法做为该病诊断的首选方法。结果: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率Bus80.9%,CT57.1%,ERCP86.7%。结论:CT对胰头癌有其腹脸转移诊断效果好;ERCP对腹癌、总胆管下段肿物、慢性胰腺炎诊断效果好;Bus对胰头癌=总胆管结石、胆道蛔虫诊断效果好;Bus应做为梗阻性黄疸病因检查的首选,必要时进行合理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CT,B超,ERCP诊断梗阻性黄疸的评价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梗阻性黄疸的定性和定位诊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目前采用的检查手段主要是影像学检查,本文回顾分析了99例梗阻性黄疸的CT、B超及ERCP三种方法检查结果并作比较,着重讨论B超,CT在诊断梗阻性黄疸中的优点。1资料与方法笔者收集了1991年~1998年有手术病理结果的梗阻性黄疸对例,其中6例肝癌参照1977年全国肝癌防治协作研究会制定标准诊断,以上病例均做CT及B超检查,其中78例低位梗阻的患者行ERCP检查。本组病例男67例,女32例。年龄20-82岁,平均56.7岁。采用美国GE·MaxⅡ型全身CT机行平扫和增强扫描,范围从隔项至肾静脉,层…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B超、PTC及螺旋CT三者在诊断梗阻性黄疸时的合理应用,使用程序及临床意义。方法分析2001年7月~2004年12月间收活的78例梗阻性黄疸病人使用以上三种方法的诊断过程及结果。结果全组均先采用B超检查,了解梗阻的位置、程度及肝内胆管扩张情况。对其中肝内胆管扩张明显者32例进一步采用PTC检查均成功,明确病因者30例、占93.8%。对胆管扩张不明显者46例行螺旋CT检查,明确病因者44例,占95.7%。全组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3.6%(73/78)。结论对梗阻性黄疸的影像学检查,应先常规使用B超后,根据梗阻情况及肝内胆管扩张程度进一步选用PTC或螺旋CT检查,可有效提高确诊率。  相似文献   

12.
CT、US、ERCP对梗阻性黄疸病因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比较CT、US、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定性诊断准确性以评估三者的特点。方法 收集有CT、US、ERCP影像检查资料且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75例,所有病例做了US检查和上腹部CT扫描,其中51例行ERCP造影成功。回顾性分析每1病例的影像资料,并与术前CT、US、ERCP诊断进行比较。结果 (1)50例胆总管下端结石,CT术前诊断48例,敏感性96%;US术前诊断46例.敏感性92%;其中行ERCP的36例术前诊断31例;(2)21例胆胰管十二指肠连接区肿瘤,CT术前诊断15例,准确性70.5%。US术前诊断6例.准确性28.2%,其中行ERCP的13例术前诊断8例;(3)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CT术前诊断2例,US术前诊断1例。其中行ERCP的2例术前诊断1例:(4)CT、US、ERCP对梗阻性黄疸的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性分别为86.6%,70.6%,78.4%。结论 US仍是梗阻性黄疸的首选检查方法:CT对梗阻性黄疸梗阻原因的诊断准确率高于US;ERCP作为一种侵入性检查方法可选择性地作为US、CT检查的补充。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T检查在胆道良恶性梗阻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了经手术病理证实且资料完整的34例恶性阻塞性黄疸的CT征象,其中胆管癌16例,胆囊癌6例,胰头癌5例,壶腹癌3例,胆囊癌浸及胆管4例。结果:恶性胆道梗阻的CT表现有肝内胆管及肝门部胆管扩张,表现为“软藤征”、“双管征”及软组织肿块等。结论:CT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影像学对明确引起梗阻性黄疸病变的部位和性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我院自1991年3月至1993年3月间住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69例,对其中术前影像学资料均具备的19例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ERCP后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方法 25例胆道梗阻性疾病的ERCP后行上腹部螺旋CT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利用软件将图象处理后得到胆道系统MPR和仿真内窥镜图像。结果 25例中,胆管癌2例,砂癌2例,胆总管结石16例,胆总管炎3例,胰头囊性肿瘤1例,胆囊癌侵犯胆总管1例,均经手术或病理证实。结论 ERCP后CT扫描是诊断梗阻性黄疸的一种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7.
梗阻性黄疸的CT和ERCP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通过分析梗阻性黄疸的CT和ERCP表现,总结出有意义的征象,以提高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例的ERCP(68例)及CT(45例)表现。结果 良性梗阻性黄疸一般表现为胆总管扩张较轻,肝内胆管呈枯枝状,胆总管由上至下逐渐变细;恶性者则一般表现为胆管中-重度扩张,肝内胆管如软藤状,扩张的胆管由上至下突然中断。结论 CT和ERCP均能对梗阻性黄疸作出较准确的定位及定性诊断,但互有长短,疑胆总管下端梗阻时联合运用两种检查方法,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逆行胰胆管造影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梗阻性黄疸与肝细胞性黄疸根据B超和CT容易鉴别,但对其准确定位与病因诊断常感困难,本文对梗阻性黄疸行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并与B超、CT进行对比,探讨ERCP对其定位与病因的诊断价值。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81例,男性55例,女性2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6岁。 本组81例中具有腹痛者59例,发热34例,黄疸81例。腹痛、黄疸、发热同时具备者25例,黄疸伴发热34例,黄疸伴腹痛59例,单纯黄疸22例。胆红素定量35~680μmol/L,平均250.4μmol/L。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CT检查对黄疸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138例具有完整性1临床资料的黄疸患者的CT表现,所有病例均经病理证实或临床随访证实。结果:138例黄疸中,肝硬化26例,肝癌31例,梗阻性病变76例,正常5例。结论:CT对引起黄疸病因的定性,定位诊断具有较高的价值,对1临床确定治疗方案和疗效评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比较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螺旋CT对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的效果。方法:将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接收的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各项资料,所有患者均分别实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与螺旋CT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判断两种结果检查准确性。结果:病理诊断中,远端胆总管22例,肝门部胆总管19例,近中段胆总管9例;病因确诊中,壶腹癌24例,胰头癌10例,胆管癌12例,胆囊癌4例;统计两种检查方法准确率,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准确率为96.0%,其中有2例胆总管下段癌误诊为炎性狭窄,磁共振CT检查准确率为94.0%,误诊1例,漏诊2例,1例误诊为急性化脓性胆囊炎,2例胰头癌不能确定,检验数据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分析两种检查方法病因诊断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检查准确率要略高于螺旋CT,且检验数据P<0.05,符合统计学意义。结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与螺旋CT检查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均具有较高的准确性,螺旋CT操作简单,但在明确病因中,磁共振胰胆管造影准确率更高,临床可依据实际情况选择最佳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