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力尔凡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力尔凡联合放疗治疗鼻咽癌的近期疗效,并观察放疗前后患者免疫功能的变化及放疗毒副反应。方法46例鼻咽癌初治患者随机分为放疗加力尔凡组(治疗组)24例和单纯放疗组(对照组)22例,两组患者均予根治性放疗,治疗组于放疗同期配合以力尔凡治疗,10mg肌注,每天1次,疗程4~6周。结果近期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91.67%,对照组68.18%,两组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放疗前后免疫功能无明显变化,而对照组放疗后CD3、CD4、CD4/CD8及NK细胞较放疗前明显下降,CD8较放疗前明显升高;放疗毒副反应如白细胞减少、口腔溃疡、皮肤湿性反应的发生率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口干的发生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力尔凡可增加放疗的抗肿瘤作用,提高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减轻放疗的毒副反应,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有一定疗效。  相似文献   

2.
力尔凡配合外照射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目的:观察力尔凡与放疗合并应用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方法;4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综合组(力尔丹+放疗)、单纯放疗组。综合放疗开始即行为尔凡10mg+0.9%N.S250ml静点,3次/周,共6周。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综合组、单纯放疗组有效率分别是75%、45%,P〈0.05。综合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CD4^+、CD4^+/CD8^比值升高,P〉0.05。CD36^+升高,P  相似文献   

3.
高聚生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察高聚生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160例鼻咽癌随机分入放疗加高聚生组(A组)和单纯放疗组(B组).A组高聚生用法放疗前3~5天开始用1000U,肌注,每天1次,直至放疗结束.B组单纯放射治疗,每天2Gy,每周5次.两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后3个月检查A、B两组鼻咽部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8.7%和81.3%(P>0.05).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分别为86.3%和73.6%(P>0.05).3年生存率A、B组分别为76.3%和66.3%(P>0.05),5年生存率A、B组分别为65.0%和52.5%(P>0.05);3年鼻咽部肿瘤控制率A、B组分别为76.3%和68.8%(P>0.05),5年鼻咽部肿瘤控制率A、B组分别为71.3%和58.8%(P>0.05);3年颈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A、B组分别为72.6%和62.5%(P>0.05),5年颈淋巴结转移灶控制率A、B组分别为61.6%和48.6%(P>0.05).5年远处转移发生率A、B组分别为28.8%和42.5%(P<0.05).A组急性毒副反应与B组相似.结论高聚生配合外照射治疗鼻咽癌无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但有助于降低远处转移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我们于2000 年3 月~2001 年10 月采用放疗并用沙培林(山东鲁抗生产,1KE/ 瓶,) 联合治疗对52 例鼻咽癌进行了前瞻性随机临床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力尔凡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鼻咽癌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为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因此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处转移是提高治疗鼻咽癌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力尔凡合并化、放疗治疗恶性肿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43,自引:13,他引:43  
目的:评价力尔凡合并化、放疗治疗肿瘤患者的初步疗效和安全性,同时观察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57例恶性肿瘤患者,男84例,女73例;分小细胞肺癌(SCLC)、晚期乳腺癌(ABC)和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化疗组及非小细胞肺癌(NSCLC)放疗组等4组,每组再随机分为力尔凡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近期疗效:小细胞肺癌、晚期乳腺癌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化疗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63.2%、71.4?.7%;对照组分别为41.2%、42.1%和63.2%,各化疗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放疗治疗组有效率为57.1%,而对照组为20%,两组亦有显著性差异。免疫功能:力尔凡治疗组疗后PPD试验阳性率、NK细胞数、T细胞总数均有明显上升,T8细胞数治疗组疗后则下降,CD4/CD8治疗组疗后亦有一定程度地升高。力尔凡治疗组白细胞下降幅度时显低于对照组。发热、消化道等毒副反应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本组资料说明力尔凡在一定程度上可增强化、放疗的抗肿瘤作用,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对抗化、放疗所致的白细胞下降,临床使用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力尔凡配合放射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癌的发病率由中年开始升高,70岁左右达到高峰,其中1/3以上的患者年龄超过60岁,且在就诊时绝大多数患者因病期晚,一般状况差和并发症多等原因已丧失手术机会。因此,如何延长这部分患者的生存期,提高其生活质量已成广大医务工作者所关注的问题。本文回顾我院1999年3月至2001  相似文献   

8.
规范鼻咽癌外照射的建议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崔念基  卢泰祥 《中国肿瘤》1999,8(4):181-183
(目的)规范鼻咽癌常规外照射技术,(方法)头颅固定CT和(或)模拟定位,头颈同一体位,采用低熔点铅不规则挡块技术进行等中心照射。采用面颈联合野+下颈锁上区前切线野及面颈联合缩野+颈后三角区野或面颈联合野+下颈锁上区前切线野及耳前野+颈前切线野,颅内侵犯辅以颅底野。(结果)能使鼻咽,颅底,口咽,鼻腔,副鼻窦,上颈部处于同一靶区,剂量计算准确,分布合理邻近正常组织受到有效保护,(结论)该设野方法可适用  相似文献   

9.
力尔凡联合PLF(双周疗法)方案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力尔凡联合PLF(双周疗法)方案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2001年1月至2002年6月,将74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力尔凡联合顺铂(DDP)+大剂量醛氢叶酸(HD-LV)+5氟脲嘧啶(5-FU)持续滴注48小时的PLF方案治疗组35例和单纯PLF方案化疗组39例,对其疗效及不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以上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62.9%,对照组有效率53.8%,两者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临床受益率治疗组85.7%,对照组64.1%,两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中位缓解期、中位生存期分别为8.8个月±3.5个月及7.2个月±1.7个月(P<0.05)和11.7个月±4.7个月及10.9个月±5.1个月(P>0.05);治疗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3、CD4、CD8、CD4/CD8值有明显提高(P<0.05),而对照组治疗后较治疗前下降。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外周静脉炎、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脱发等,其不良反应相似,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化疗组的恶心呕吐和脱发(P<0.05)、白细胞减少更多见(P<0.01)。结论:力尔凡联合PLF(双周疗法)方案治疗鼻咽癌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减轻化疗所致的血液学毒性和消化道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研究王安宇,王绍丰,陈铭忠,朱小东本院自1991年1月至1993年9月对248例鼻咽癌进行外照射加腔内近距离放疗和单纯外照射作临床对照研究,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均经病理证实,均为首程治疗,临床分期采用92分期...  相似文献   

11.
12.
鼻咽癌放疗后甲状腺功能损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鼻咽癌放疗对甲状腺功能的影响。方法:1992年1月~1996年12月,对50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甲状腺功能进行了前瞻性研究,采用放免法测定放疗前、放疗终及放疗后不同时期血清TT3、TT4、FT3、FT4及TSH水平。结果:放疗后,血清TT3即明显低于放疗前的水平。放疗后1年,TT4及FT3水平亦降低,放疗后3年,TT3、TT4、FT3、FT4均明显低于疗前水平(P<0.05)。放疗后,血清TSH水平并无明显升高,放疗3年后,总体呈下降趋势(P>0.05)。放疗终8%的患者TSH高于正常水平,至放疗后1年达19.6%,同时,放疗后1年、2年及5年,血清TSH水平低于正常者为4.3%、11.4%及28.6%。5年中共发生9例临床甲状腺功能低下甲低病例,其中,TSH低于正常者4例,位于正常者4例,高于正常者1例。结论:鼻咽癌放疗后,甲状腺功能受损及垂体功能低下是造成临床甲低的两个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平  郝德治 《中国肿瘤临床》1998,25(10):751-753
目的:测定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后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水平。方法:测定了55例鼻咽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水平治疗前后的变化并与35例健康成人对照。结果:鼻咽癌患者血清sIL-2R水平较正常对照明显升高,治疗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逐渐下降,治疗后6个月血清sIL-2R水平回升预示肿瘤的复发转移。结论:提示sIL-2R可作为鼻咽癌临床诊断病情监测又一新的免疫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活血化瘀中药配合放射疗法治疗鼻咽癌的疗效。(方法)自1995年6月至1997年12月将初治鼻咽癌患者135例先行血液流变学检测共11项,其中3项以上异常者随机分为两组:常规放疗组(对照组)46例,放疗加中药组(试验组)60例。两组放疗方法及剂量相同。试验组在放疗同时口服中药活化生津液6ml/日。疗前、疗后观察口腔粘膜反应,肿瘤消退情况,血液流变学变化及免疫功能改变,近期生存率。(结果)试验组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有5项指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远处转移率3.31,对照组15.21(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1年生存率分别98.3%及97.8%,2年生存率分别为95.4%及94.34%(P值均>0.05)。[结论]活血化瘀中药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可以改善其血液高粘状态,改善微循环,减少远处转移。能否提高长期生存率尚待临床长期观察。  相似文献   

15.
鼻咽癌放射治疗10年疗效分析 (附160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分析讨论鼻咽癌放射治疗10年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对随访10年以上160例鼻咽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期、分型,原发灶及颈部放射剂量进行统计及χ^2检验。结果:放射治疗后10年生存率为21.9%,其疗效与临床分期、分型及原发灶放射剂量关系密切(P〈0.05),失败原因为远处转移及局部复发。结论:分期早及上行型生存率高,原发灶放射剂量以70~80Gy较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放、化疗与单纯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生存率、局部控制率、远处转移发生率和毒副反应。方法:从1991年4月至1993年10月,126例N2、N3期(92分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放、化疗组和单纯放疗组。放、化疗组放疗前、中或放疗后用PDD 5-FU化疗一个疗程,化疗方案:PDD20mg/m21~5天,5-FU500mg/m21~5天。两组放疗方法相同,全部病例用8MV光子线或60Co外照射,鼻咽部剂量为65~70Gy/6.5~7周。颈淋巴转移灶剂量为65~70Gy/6.5~7周。结果:放、化疗组和单放组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分别为93.6%和85.7%(P>0.05),颈部转移淋巴结完全消退率为84.1%和57.1%(P<0.05)。CT扫描检查鼻咽肿瘤完全消退率为71.4%和50.8%(P<0.05),两组3、5年生存率分别为68.3%和52.4%(P>0.05)、50.8%和38.1%(P>0.05);3、5年鼻咽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71.4%和57.1%(P<0.05)、68.3%和47.6%(P<0.05)。颈部转移淋巴结控制率分别为69.8%和52.3%(P<0.05),63.5%和42.9%(P<0.05);3、5年发生远处转移率分别为20.6%和39.7%(P<0.05),23.8%和47.6%(P<0.05)。放、化疗组口腔炎、恶心、呕吐较单放组多见且明显(P<0.05),放、化疗组血液毒性大于单放组(P<0.05),但可接受。结论:放、化疗治疗N2、N3期鼻咽癌有助于提高局部控制率和减少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17.
鼻咽癌颅底蔓延的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鼻咽癌颅底蔓延100例作放疗后疗效回顾分析。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8.79%、41.19%、26.91%,均较鼻咽癌总的生存率低。当A组(Ⅰ~Ⅷ对)、B组(Ⅸ~Ⅻ对)颅神经同时损害时预后极差,5年生存率仅为7.69%。颅底蔓延部位的多寡及蝶窦和筛窦是否同时受侵与预后关系密切。颅底骨与鼻咽为同一照射靶区,疗效最好的照射剂量为70Gy。放疗后有42.42%的颅底骨质完全修复。放疗对头痛的缓解和颅神经的恢复分别为77.38%和57.14%。颅神经损害病程的长短与恢复的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8.
烟酰胺配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临床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大剂量烟酰胺治疗鼻咽癌的可行性,观察主要毒性反应和初步疗效。方法:从1999年9月至2000年8月共有20例患入组研究,采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同时在鼻咽原发灶每次放疗前30~60分钟口服烟酰胺片,单次剂量为50mg/kg。结果:20例患有18例完成预定的治疗方案,完成率为90%,。主要治疗毒性为:Ⅲ级口腔粘膜急性反应发生率为40%(8/20);Ⅲ级照射野区皮肤急性反应发生率为20%(4/20);Ⅲ级消化道急性反应发生率为20%,(4/20),主要表现为恶心和呕吐。所有患中无一例出现Ⅳ级毒副反应。2例出现轻度的骨髓抑制。治疗后无明显的肝脏、肾脏和心脏毒性。治疗后鼻咽病灶的有效率(CR PR)为100%,其中CR率为85%(17/20);2年鼻咽原发灶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率和生存率分别为94.7%、95%和95%。结论:用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联合大剂量烟酰胺治疗鼻咽癌的方案可行,近期疗效较满意。  相似文献   

19.
The records of 91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patients who were treated with external radiotherapy for recurrent neck node disease were reviewed. All patients had received prior radiotherapy for cervical nodal disease or prophylactic neck irradiation. The node size (product of the greatest perpendicular diameters) at the time of treatment for nodal relapse ranged from 1cm2 to 35cm2 (median 2.25cm2). The radiation dose ranged from 823 RETs to 1949 RETs (median 1520 RETs). The recurrent node size and radiation dose were found significant prognostic factors for local control. The local tumour control for nodes 4cm3 or smaller was 51% at five years, for nodes greater than 4cm3 was 16% at 18 months (p=0.0'l). The overall 5 year survival was 19.7%. Radiation dose greater than 1600 RETs wa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better survival for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nodes measured 4cm or smaller, but higher radiation dose did not improve the survival of patients with recurrent nodes greater than 4cm2. Because of the dilemma of suboptimal control resulting from inadequate radiation dose when compared with surgical treatment, and possible radiation complication from higher dose, surgery should be the treatment of choice for neck node recurrence after primary radiotherapy for nasopharyngeal carcino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