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目的 分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ACS)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CI)术中无复流 (No Reflow)现象的原因、处理。方法 对 2 0 0 1- 0 6~ 2 0 0 3- 10经治的 72例ACS急诊PCI术中No -Reflow现象的冠状动脉的特点、可能原因、紧急处理及 1~ 2 8个月的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例术后 4h死于反复室颤 ,1例术后 76h死于心力衰竭 ,5例术中出现急性冠脉闭塞表现 ,经过冠状动脉内注射合心爽、硝酸甘油、IABP后好转 ,3例存活至今 ,1例术后 2 8个月死于脑干出血。结论 ACS患者急诊PCI术中出现No Reflow现象时 ,过程凶险 ,预后差 ,病死率高 ,治疗应首选联合应用冠状动脉内注射合心爽 (地尔硫 艹卓)、硝酸甘油或主动脉内球囊反搏 (IABP)。  相似文献   

2.
高龄冠心病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使其往往有多支血管病变或复杂病变,行PCI的风险较高,应进行危险分层,严格掌握适应症.虽有研究证明,与非高龄冠心病患者比较,PCI术同样适用于高龄冠心病患者[1],但高龄患者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发生率明显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与总结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3年10月至2013年10月苏州市立医院北区心血管内科确诊的ACS患者543例。依据入院后手术日期分为急诊PCI组(n=236)和择期PCI组(n=307)。急诊PCI组中,老年组(≥60岁)124例,非老年组(42~59岁)112例;择期PCI组中,老年组(≥60岁)137例,非老年组(42~59岁)170例。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及出院后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等。结果急诊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吸烟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比例增加,总胆固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性别比例、家族史比例、心梗部位、罪犯血管、血脂、左室射血分数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老年组较非老年组,糖尿病、高血压、吸烟比例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急诊PCI组以及择期PCI组,老年组与非老年组穿刺成功率、手术成功率、手术总时间、造影剂量、住院期间再次血运重建以及随访1年再次心梗、再次行血运重建术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急诊PCI组,老年组较非老年组,住院期间死亡比例增加,随访1年死亡、心力衰竭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CI治疗是ACS有效的治疗手段,但其对老年ACS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血栓抽吸技术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术后1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影响。方法 142例ACS患者随机行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成形术(PCI)(59例)及PCI+血栓抽吸术(83例)。观察患者术中TIMI血流分级,左心室舒张末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和MACE发生情况。结果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和STEMI患者行常规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50.0%和38.1%;血栓抽吸+PCI组术后MACE发生率分别为8.3%和11.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ACS患者在常规PCI术中联合血栓抽吸能降低术中无复流几率,减少患者术后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PCI治疗的ACS患者96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健康宣教、心理干预、活动指导、出院指导)。比较两组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患者入院时、术后1 w的焦虑、抑郁评分;出院前患者满意度; PCI术后1年内出血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术后6个月、12个月抗血小板治疗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 w观察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出院前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1年内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 05)。结论综合护理可明显提高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治疗依从性,减轻焦虑抑郁症状,提高患者满意度,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盐酸替罗非班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无复流现象的影响。方法纳入ACS患者行PCI治疗术后无复流患者72例,随机分为替罗非班组36例和对照组36例。对照组经冠状动脉给予硝普钠0.9μg/kg,替罗非班组经冠状动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负荷剂量10μg/kg,3min内注完,随后以0.15μg/(kg·min)微量泵持续静脉泵入24h。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给药前、给药后20min靶血管前向血流的TIMI血流分级、心电图改变及术后2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冠状动脉内给药20min后造影显示,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TIMI血流分级均较给药前有改善,替罗非班组IRA的TIMI血流0级、1级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TIMI血流3级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冠状动脉给药2h后与给药前比较,对照组心电图改善不明显,而替罗非班组患者心电图获得显著改善,两组冠脉给药2h后ST抬高及压低程度、缺血损伤导联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2周内替罗非班组主要不良心脏事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2周内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给予盐酸替罗非班治疗可有效地改善ACS患者术后无复流现象,并减少术后2周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睡眠障碍对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治疗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2015年1月至2017年4月在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心内科首次行PCI治疗的ACS患者310例,记录患者的各项临床资料,应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估患者睡眠质量,随访1年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joradverse cardiovascular and cerebrovascular events,MACCE),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分析ACS患者PCI治疗后发生MACCE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确定PSQI预测MACCE发生的最佳阈值。结果 (1)成功随访302例(随访率97.4%),45例(14.9%)发生MACCE;(2)MACCE组患者PSQI总分显著高于非MACC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0.39±3.50)分vs.(6.80±2.71)分,P0.001];(3)睡眠障碍组患者MACCE发生率明显高于无睡眠障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睡眠障碍(PSQI总分7分)是ACS患者PCI治疗后1年内MACCE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5)PSQI总分对MACCE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3,当PSQI总分为9分时,其预测MACCE的敏感性为68.9%,特异性为75.1%。结论睡眠障碍可作为ACS患者PCI治疗后远期预后的预测指标,改善睡眠障碍可能改善ACS患者PCI治疗后的预后。  相似文献   

8.
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冠脉综合征和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患者的治疗基石。在双抗治疗持续时间方面,相关指南有较为明确的推荐,但是关于双抗的用药强度方面仍存在争议。本文就相关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急性冠脉综合征的主要治疗方式。PCI围手术期抗血小板治疗联合抗凝治疗减少了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栓事件的发生,同时也使出血风险随之增加,近年来有研究提示围手术期胃肠外抗凝治疗收益与风险需重新评估。现综述PCI围手术期胃肠外抗凝治疗常用药物及其优缺点,并阐述围手术期胃肠外抗凝治疗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10月—2011年3月进行PCI治疗的475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其中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200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6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215例。分析所有患者冠状动脉的靶血管特点、手术成功率、并发症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经皮冠状动脉内成形术(PTCA)成功率为97.5%,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成功率为95.6%,其中A、B、C型病变成功率分别为100%、100%、93.6%。慢性完全闭塞病变血管34支成功率61.8%,严重并发症0.6%。结论 PTCA和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的成功率均达到95%以上,因此PCI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强化他汀治疗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肾功能的保护作用和预防对比剂肾病(CIN)的效果,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 228例接受择期PCI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随机分为标准他汀治疗组(SSG,n=115)和强化他汀治疗组(ISG,n=113)。于PCI术前7d开始,SSG组患者口服20mg/d辛伐他汀,ISG组患者则口服80mg/d辛伐他汀。于PCI术前、术后24、48h分别测定血清肌酐水平,按Cochcroft-Gault公式计算肌酐清除率。于PCI术前、术后24h分别测定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P选择素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结果 PCI后血肌酐水平显著升高,并于术后24h达高峰,然后逐渐下降,术后48hISG组血肌酐水平显著回降(与术后24h比较P0.001)至术前水平(P=0.94),而SSG组血肌酐水平未显著回降(与术后24h比,P=0.11)。PCI术后24、48h,ISG组的血肌酐水平均显著低于SSG组(术后24h,P0.05;术后48hP0.001)。PCI术后,两组肌酐清除率均显著降低,最低值出现在术后24h,然后逐渐回升。术后48h,SSG组肌酐清除率显著回升(与术后24h相比,P=0.03),但仍低于术前水平(P0.001),而ISG组术后48h显著回升(与术后24h相比,P0.001)并恢复到术前水平(P=0.87),在术后24、48h,ISG组肌酐清除率的回升程度均显著高于SSG组(均P0.001)。虽然PCI术后血清hs-CRP、P选择素和ICAM-1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01),但ISG组低于SSG组(均P0.001)。结论与标准剂量他汀治疗相比,PCI前使用强化剂量他汀治疗可进一步保护PCI术后肾脏功能,降低CIN的发生率。这种益处伴随有血清hs-CRP、P选择素和ICAM-1水平的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旨在对比依诺肝素(克塞)预处理下的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病人在行经皮冠脉介治疗(PCI)术中普通肝素小剂量用法与常规剂量用法的疗效。方法:60例在克塞预处理72小时后的ACS患者,在行PCI时,术中使用普通肝素3000 IU(小剂量肝素组,S组)与10 000 IU(常规剂量肝素组,R组)各30例。对比观察术后两组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时间(APTT)、肌钙蛋白I(TnI)、再梗死率、出血情况、死亡率。结果:两组术后PT、APTT、TnI、死亡率、再梗死率、严重出血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轻微出血率S组显著低于R组(3.3%、26.7%.P<0.05)。结论:皮下克塞预处理在ACS患者可为PCI提供足够的抗凝作用,且减少副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后患者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剂量辛伐他汀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介入术(PCI)后患者调脂疗效及临床事件的影响。方法57例入选的ACS患者行PCI术后按辛伐他汀不同的剂量分为10mg(A组)、20mg(B组)、40mg(C组)3组,每组各19例。分别于服药后12、24周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及血脂水平,肝、肾功能,同时观察心脏不良事件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所有病例均按时随访。不良反应C组明显高于B组,A组无不良反应。血脂下降程度24周时A、B、C组分别为总胆固醇(TC)10.1%、16.8%、19.1%,A、B两组比较,P<0.05,B、C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8.9%、19.4%、28.7%,各组比较,P<0.05;hs-CRP在服药后24周分别下降19.8%、38.4%、51.2%,三组比较P<0.05。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A组偏高,但与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①辛伐他汀减少ACS患者PCI术后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且一定范围内与剂量呈正相关,但40mg/d与20mg/d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明显增多,收益与风险不成比例。②常规剂量辛伐他汀可达到ACS患者PCI术后调脂目标。③调脂程度与hs-CRP下降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后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8年7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心内科住院治疗的67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行PCI后根据其结局将其分为生存组(n=54)和死亡组(n=13),采用多因素Lo...  相似文献   

15.
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造影无复流的相关因素   总被引:23,自引:3,他引:23  
目的 探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percutaneouscoronaryinterventions,PCI)冠状动脉(冠脉 )造影无复流现象的相关因素。方法 自 1999年 1月至 2 0 0 2年 10月 ,回顾性分析 4 97例急诊PCI病人的临床和冠脉造影资料 ,冠脉造影无复流病人 5 8例 ,由其余的 4 39例急诊PCI冠脉前向血流TIMI 3级的病人中随机抽取 6 0例 ,为正常血流组。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果 无复流的发生率为 12 6 %。单因素分析表明 :糖尿病、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 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室壁运动积分差异有显著性。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 :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梗死前心绞痛、Killip心功能分级、Q波计数是无复流的相关因素。结论 大面积心肌坏死、严重的心肌损害、心功能不全和症状开始到再灌注的时间长 ,可能会促使无复流的形成 ;梗死前心绞痛可能减少无复流的发生。而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与无复流没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急诊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87例,男72例,女15例。年龄37~82岁。其中ST段抬高心肌梗死62例,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25例,行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分析其临床表现,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处理以及并发症和预后。结果87例患者共成功置入支架169枚,其中直接支架术53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加支架术116次。单纯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22次。有16例患者行血管内超声指导冠状动脉内介入。手术成功率96.5%,住院期间死亡1例。随访5~22月,生存率98.8%,无事件生存率86.0%。院外猝死1例,心肌梗死1例,心绞痛再发10例。结论急诊冠状动脉内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安全有效,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冠状动脉内经导引导管和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无复流现象(NR)的疗效。方法选择四川省巴中市中心医院心内科2009年1月~2013年9月在实施PCI时出现靶血管NR的ACS患者55例,男性32例,女性23例。根据注射硝普钠的方式分为微导管组(n=31)和导引导管组(n=24),两组分别在NR时冠状动脉内注射硝普钠50μg/次,每2~5min重复直至NR消失。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IMI血流分级、TIMI血流帧数(TFC)、不良反应和死亡的发生率。结果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分别有29例(93.5%)和19例(79.2%)的患者TIMI血流分级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治疗后,微导管组TFC由(57.7±8.2)帧减少至(10.3±5.9)帧,导引导管组由(56.8±9.2)帧减少至(15.2±6.3)帧。两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且治疗后微导管组TFC明显低于导引导管组(P0.05)。治疗后微导管组ITFC明显高于导引导管组[(0.82±0.11)vs.(0.73±0.11),P=0.004]。术后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2例(6.5%)和5例(20.8%)住院期间死亡,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微导管组和导引导管组各有3例(9.7%)和5例(20.8%)发生一过性低血压,两组低血压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微导管注射硝普钠至靶血管远端治疗ACS患者PCI中NR疗效优于经导引导管。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临床价值。方法:70岁以上老年ACS患者50例,对持续性胸痛伴(或)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AMI 2例,UA2例)行急诊PCI;对非ST段抬高ACS患者经规范内科治疗病情平稳1周后行PCI。结果:对70支罪犯血管进行PTCA术后置入81枚支架。49例患者随访8~24个月无心绞痛发作;1例术后2个月冠脉造影显示支架内再狭窄,经支架内再支架置入术后随访5个月无心绞痛发作。结论:对老年ACS患者及时进行PCI可获得良好效果,临床安全程度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介入治疗术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影响及讨论其临床意义。方法住院已行介入治疗单支病变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97例,分为辛伐他汀40mg组、辛伐他汀20mg组和对照组,正常组为20名健康成人;测定治疗前、治疗4周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水平。结果用药4周后,辛伐他汀40mg组及辛伐他汀20mg组的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C反应蛋白水平均较对照组低(P〈0.01).而辛伐他汀40mg组较辛伐他汀20mg组更低(P〈0.05)。结论辛伐他汀可减轻介入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炎症反应;高剂量辛伐他汀抗炎效果更强。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地尔硫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的影响。方法:选取入住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ACS,并接受PCI的患者共53例,随机分为地尔硫组和对照组,地尔硫组于PCI后即刻给予地尔硫5μg·kg-1·min-1,持续24h。观察2组心绞痛发作次数,2组术前,术后即刻、24、48、72h血压、心率、心肌氧耗指数变化,以及C反应蛋白(CRP)和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结果:①2组在观察期内心绞痛发作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地尔硫组(2·6±1·2)次,对照组(2·8±1·5)次]。②2组在术前和术后即刻血压、心率并无显著差异,但术后24h地尔硫组较对照组血压、心率均有明显降低[地尔硫组:血压(122·8±16·6)/(72·5±6·7)mmHg,心率(67·4±8·5)次/min;对照组:血压(135·6±18·9)/(86·2±9·7)mmHg,心率(78·9±10·6)次/min],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且一直保持到术后72h,地尔硫组可有效降低心肌氧耗指数。③2组在术前和术后即刻CRP、NT-proBNP并无显著差异,但术后较术前CRP、NT-proBNP水平升高[地尔硫组:术前CRP(20·4±4·3)mg/L,NT-proBNP(254·2±31·7)ng/L,术后即刻CRP(39·8±8·6)mg/L,NT-proBNP(448·9±51·2)ng/L;对照组:术前CRP(18·6±5.2)mg/L,NT-proBNP(210.5±29.8)ng/L,术后即刻CRP(41.2±9.1)mg/L,NT-proBNP(502.6±57.4)ng/L]。术后24h地尔硫组较对照组CRP、NT-proBNP均有明显降低[地尔硫组:CRP(25.2±3.2)mg/L,NT-proBNP(202.5±21.4)ng/L;对照组:CRP(39.7±8.5)mg/L,NT-proBNP(482.3±49.7)ng/L,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一直保持到术后72h。结论:地尔硫可降低ACS患者PCI后的心率、血压和心肌氧耗指数,并可显著降低PCI后CRP和NT-proBNP水平,有可能改善ACS患者PCI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