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的改变。方法 用1、3、5、8和10 Gy 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8 h后用逆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检测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在mRNA水平上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在蛋白水平上的表达;比色法检测COX活性,来分析辐射诱导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改变的量效关系。同时,以5 Gy γ射线照射人淋巴细胞,分别于照后不同时间(0.5、4、8、12、24、48和72 h),同样通过上述指标来分析3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观察其时效关系。 结果 在mRNA水平上,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总体上调。COXⅠ和COXⅢ基因在0~3 Gy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而COXⅡ基因在0~8 Gy剂量范围内具有量效关系(FCOXⅠ=116.62,FCOXⅡ=17.89,FCOXⅢ=8.20,P<0.05);5 Gy 照后4 h左右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上调最显著,而COXⅠ基因持续低表达(F COXⅠ=31.99,FCOXⅡ=19.47,FCOXⅢ=20.64,P<0.05)。在蛋白水平上,不同剂量照射后,COXⅠ和COXⅡ蛋白表达先下调后上调,COXⅢ蛋白表达下调(FCOXⅠ=16.96,FCOXⅡ=32.5,FCOXⅢ=6.51,P<0.05);5 Gy照后4 h,COXⅠ蛋白表达明显增强,达到8 h后出现COXⅡ蛋白表达显著上调,而COXⅢ蛋白表达普遍下调(FCOXⅠ=14.68,FCOXⅡ=17.18,FCOXⅢ=2.52,P<0.05)。此外, 受照后COX活性普遍降低。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淋巴细胞线粒体COXⅠ、COXⅡ和COXⅢ基因表达的改变,基因表达总体增强的同时,COX活性普遍降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应用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不同时间永生化淋巴细胞系AHH-1中S100A4基因的表达变化情况,探讨其基因表达变化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关系.方法 永生化淋巴细胞系AHH-1接受0、1、3、5、8、10、15、18 Gy 60Co γ射线照射后4、8、12、24、48和72 h,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PCR)以及实时荧光PCR技术检测细胞S100A4基因表达水平,分析各时间点其基因的相对表达水平与不同照射剂量之间的关系.结果 照射后各时间点,一定剂量范围内,AHH-1中S100A4基因的表达水平上调,与照射剂量存在着一定的剂量-效应关系(R2=0.79~0.93,P<0.05);在一定时间范围内,AHH-1中S100A4基因表达水平的上调受照射后时间的影响(F=8.91,P<0.01).结论 在一定剂量范围内,辐射诱导的S100A4基因表达在转录水平的变化检测便捷,具有较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初步具备作为生物剂量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率60Co γ射线照射对辐射诱导的基因表达水平改变的影响。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3例正常人离体外周血,剂量率分别为0.2、1.0和2.0 Gy/min,照射剂量为0、1、2、4和6 Gy,照射后24 h收集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对11个基因(CDKN1A、MDM2、PCNA、FDXR、GADD45A、PHPT1、ASTN2、TNFSF4、POLH、GDF-15和PPM1D) 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逐步回归法构建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结果 不同剂量率0.2、1和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后,辐射诱导的11个基因的相对表达量随照射剂量增加而升高,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R2=0.744~0.998,P< 0.05);0.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2 Gy后,CDKN1A、FDXR、PHPT1和TNFSF4基因的表达量明显高于1和2 Gy/min剂量率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3.73、5.73、2.44、2.77、3.53、2.68、2.43、2.05,P< 0.05);2 Gy/min 60Co γ射线照射6 Gy后,PPM1D基因表达量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剂量率组(t=3.82、2.54,P< 0.05);不同剂量率基因组合表达模型由2~3个基因组成,回归方程的R2值为0.951~0.976(P< 0.05)。结论 在0.2~2 Gy/min剂量率范围内,不同剂量率60Co γ射线照射可能会影响辐射诱导人外周血基因表达水平的改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剂量60Co γ射线照射后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为使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成为探索快速高通量的生物剂量计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ICR小鼠,按不同照射剂量分为0、0.5、1、2、4和8 Gy组,眼球取血,流式细胞术(FCM)检测和显微镜观察小鼠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的变化。结果 流式细胞术检测网织红细胞微核率随剂量增加逐渐增加,2 Gy达峰值,之后随剂量的增加而减少;显微镜观察的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变化趋势与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照射剂量在0~2 Gy剂量范围内,小鼠的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关系满足直线模型(R2=0.9063),并且2 Gy照射组与0 Gy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56,P<0.05)。结论 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网织红细胞微核率,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成为早期快速、高通量的辐射损伤生物剂量计。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电离辐射诱导的人线粒体基因COXI、ND1和ND6表达的变化。方法60Coγ射线(1、3、5、8和10 Gy)照射指数增长期的人淋巴细胞永生化细胞株,8 h后用反转录PCR(RT-PCR)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的方法检测线粒体基因(COXI、ND1和ND6)的表达变化,分析剂量-效应关系;以5 Gy剂量照射后,于不同时点(0.5、4、8、12、24、48和72 h)分析3种线粒体基因的表达变化,观察时间-效应变化。结果 通过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方面的研究发现,COXI、ND1和ND6基因表达总体上调,但3种基因又具有其各自的特征:COXI基因除5 Gy外,其他剂量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116.62, P<0.05);ND1基因经1、8、10 Gy剂量照射后,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25.13, P<0.05),5 Gy剂量照射后,除8和48 h两组外,其余各组的表达改变与对照组相比,表达增强(F=223.68, P<0.05);ND6基因经1、8、10 Gy剂量照射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基因表达增强(F=18.51, P<0.05),5 Gy剂量照射后4、8、24、48和72 h与对照组相比表达,明显增强(F=138.91, P<0.05)。结论 电离辐射可以诱导人线粒体COXI、ND1和ND6基因表达的改变,总体表达是增强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A549细胞和正常支气管上皮BEAS-2B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影响。方法 A549、BEAS-2B细胞均行125I粒子和60Co γ射线不同剂量照射;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存活分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 A549细胞在4、6、8 Gy照射时,125I粒子组细胞克隆存活分数较60Co组降低更明显(t=6.06、9.42、4.90,P<0.05)。A549细胞在4 Gy时,G1期细胞比例125I粒子组为70.67%±1.49%,60Co组为59.59%±0.71%(t=10.77,P<0.05);细胞凋亡率125I粒子组为18.09%±0.73%,60Co组为9.81%±0.16%(t=19.40,P<0.05)。125I粒子照射明显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蛋白的表达,同时下调Bcl-2蛋白的表达。但不同射线同一剂量或相同射线不同剂量下,BEAS-2B细胞的凋亡率及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 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较60Co γ射线高剂量率照射抑制A549细胞增殖的效应更明显。Bcl-2/Bax蛋白比失衡,最终致Caspase-3蛋白的活化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中可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56Fe17+12C6+重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对人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周期、凋亡的影响。方法 56Fe17+12C6+重离子束和60Co γ射线分别照射人淋巴细胞系Peng-EBV,吸收剂量均为0、0.5和2.0 Gy,56Fe17+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26~0.55 Gy/min,12C6+重离子束剂量率为0.30~0.50 Gy/min,γ射线照射剂量率为0.75 Gy/min。研究不同射线对染色体细胞畸变率、“双+环”畸变率的影响。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和细胞凋亡。结果 12C6+56Fe17+重离子与60Co γ射线照射后细胞畸变率与0 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08~322.97,P<0.05)。“双+环”畸变率与0 Gy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6~205.37,P<0.05)。其中,12C6+重离子束诱导的细胞畸变率和“双+环”畸变率最高,其次是56Fe17+重离子束,而且二者均高于60Co γ射线。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G2期阻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0.17,P<0.05),12C6+重离子、γ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G2期阻滞程度依次降低。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促进细胞凋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5~0.87,P<0.05),12C6+重离子、γ射线及56Fe17+重离子诱导的早期凋亡率依次降低。结论 56Fe17+12C6+离子束与60Co γ射线均能诱导人淋巴细胞发生明显的染色体畸变、G2期阻滞及细胞凋亡。12C6+离子束诱导的染色体畸变、周期阻滞和凋亡程度最高。56Fe17+12C6+离子束与γ射线的生物学效应与LET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检测60Coγ射线诱导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方法 实验分为3组:未转染组、转染组及转染对照组。应用脂质体转染法,将GFP标记目的质粒及对照质粒分别转入B16细胞,经G418筛选,有限稀释法培养形成单克隆生长。给予0、2和4 Gy 60Coγ 射线照射,共聚焦荧光显微镜记录GFP表达细胞数,计算GFP表达率。结果 建立了含有GFP标记的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的GFP-B16细胞株。60Coγ射线照射后,2和4 Gy组均可见GFP-B16细胞表达GFP,并与照射剂量、照射后时间密切相关。GFP表达率随照射剂量(F=36.55、36.76,P<0.05)和照射后时间的增加而增高(t=-3.27、-3.16、-4.26、-6.11、-7.17, P<0.05)。照射后第3天,GFP表达率增高幅度最明显(2.46±0.24),第5天达到高峰(3.82±0.35),增高幅度趋于稳定。0 Gy组在照射后2周,自发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率为1/60万。结论 GFP标记的基因组不稳定性报告系统可检测到60Coγ射线诱导的B16细胞区域性基因组不稳定性改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重离子束照射对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方法 人淋巴细胞Peng-EBV分别经0.1、0.5和2 Gy 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提取各实验组细胞总RNA,利用Agilent人表达谱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转录谱的检测并筛选差异表达基因;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利用KEGG数据库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通路分析。结果 Peng-EBV细胞系经56Fe17+12C6+重离子束照射后,0.1、0.5和2.0 Gy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分别为101、199和229个。3个剂量组共同差异表达基因14个,其中,GPSM1、TSPYL5、WFDC2、LAD1等基因在两种离子束各剂量组呈现特征性差异表达。0.1和0.5 Gy剂量组涉及主要基因功能包括细胞粘连、胞外基质构建等,参与的显著性Pathway通路分别为3和6条,主要为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通路等。2 Gy剂量组主要基因功能包括细胞黏连、Rho蛋白信号转导调节等,参与的显著性Pathway通路3条,主要为p53信号通路等。结论 56Fe17+12C6+重离子束可诱导人淋巴细胞基因转录谱的改变,且不同剂量重离子可诱发不同的差异表达基因及通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正常人淋巴母细胞AHH1电离辐射作用后PIG3基因mRNA表达变化的剂量-效应规律,建立一种基于基因表达变化的新型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能性。方法 激光共聚焦检测DNA双链断裂分子标记γ-H2AX集簇点,1、2、4、6、8和10 Gy 60Co γ射线照射AHH1细胞后4、10和24 h收集细胞,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对PIG3基因mRNA表达水平进行相对定量检测。结果 γ射线照射后30 min检测发现PIG3蛋白与γ-H2AX在细胞核内有部分共定位,形成集簇点(foci),表明其参与电离辐射致DNA双链断裂损伤信号识别反应。γ射线诱导PIG3基因 mRNA表达水平随时间推移不断提高,持续时间可达24 h。PIG3基因mRNA表达水平具有显著的剂量依赖性,其表达丰度变化的剂量依赖范围在照射后4 h为0~ 6 Gy、照射后10和24 h均为0~10 Gy。结论 PIG3基因参与DNA双链断裂损伤信号识别反应,其mRNA的辐射诱导表达具有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具有发展成为新的放射生物剂量计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采用不同剂量的60 Co γ射线照射人红白血病细胞系K562,探究鸟苷酸解离抑制因子-2(LyGDI)在细胞延迟性死亡中的作用以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细胞流式仪PI单染检测细胞周期,藻红B染色观察细胞的凋亡,Western blot分析LyGDI和Rac1蛋白的表达,免疫荧光检测Rac1蛋白在细胞内的分布。结果 K562细胞被阻滞在G2/M期的百分率为71.3%,K562细胞早期凋亡率较低,8 Gy 60 Co γ射线照射后24 h,凋亡率为14%,呈现出延迟性的细胞凋亡;K562细胞在4 Gy的γ射线照射24 h后,可见LyGDI发生断裂,总的Rac1蛋白表达未发生明显变化,但其在细胞内的分布发生改变,Rac1转移至细胞膜上与少量核内分布,Rac1脱离LyGDI而激活。结论 LyGDI具有增加细胞延迟性凋亡的作用,其断裂使Rac1转移至细胞膜上,诱导Rac1的激活,从而促进了细胞的凋亡。  相似文献   

12.
γ射线照射对IER5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应用实时PCR技术分析60Co γ射线照射正常人淋巴母细胞(AHH1)、宫颈癌细胞(HeLa)与接种人肿瘤细胞的裸鼠后IER5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对于离体培养的AHH1 、HeLa与BALB/c-nu裸鼠,按照不同剂量(0.5、2、4、6、10、15 Gy)与照射后不同时间点(2、4、8、12、24 h)进行分组进行提取mRNA、反转录与IER5基因表达量测试。结果 在相同条件下AHH1对照射比HeLa更灵敏,其表达量的峰值对应的剂量比HeLa的要低。对于AHH1细胞,对2 Gy低剂量的照射反应比10 Gy的高剂量反应要快,而HeLa细胞,对于2 Gy的低剂量与10 Gy的高剂量的照射反应没有太大差异,在照射后2 h都出现基因表达的最大值。此外,人肝肿瘤的IER5基因对照射比较敏感,而人肺与脑肿瘤的IER5基因不敏感。结论 IER5基因有可能成为宫颈癌与肝肿瘤新的辐射损伤生物分子的一个标记物,对肝肿瘤放疗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用热释光剂量计(TLD)测量并计算125I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器官和组织接受的吸收剂量及有效剂量方法。方法 60Co γ射线开展TLD稳定性等相关性能实验。用125I粒子源照射一组TLD片,建立空气比释动能标准剂量曲线。将TLD片分别贴在粒子源植入过程中职业人员铅衣内外甲状腺等13个部位,测量平均吸收剂量,计算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和有效剂量。结果 3例前列腺癌粒子源植入术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2~3.80 μGy,有效剂量0.06~1.81 μSv;铅衣内最高吸收剂量2.35 μGy,有效剂量0.02 μSv,屏蔽65.9%以上γ射线。3例脑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23~11.31 μGy,有效剂量0.88~4.07 μSv;铅衣内最高吸收剂量2.22 μGy,有效剂量0.09 μSv,屏蔽54.5%以上射线。3例肺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3~14.78 μGy,有效剂量0.35~7.59 μSv;铅衣内最高吸收剂量4.09 μGy,有效剂量0.22 μSv,屏蔽58.4%以上射线。2例纵隔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的吸收剂量为0.06~74.91 μGy,有效剂量0.83~17.96 μSv;铅衣内最高吸收剂量10.29 μGy,有效剂量0.50 μSv,屏蔽85%以上射线。1例卵巢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0.09~14.29 μGy,有效剂量2.40~4.50 μSv;铅衣内最高吸收剂量7.77 μGy,有效剂量0.12 μSv,屏蔽33.4%以上射线。植入1例眼睛癌中,职业人员铅衣外器官和组织吸收剂量为2.20~39.84 μGy,有效剂量4.48~10.06 μSv;铅衣内最高吸收剂量5.19 μGy,有效剂量0.16 μSv,屏蔽54.6%以上射线。结论 用TLD监测粒子源植入中职业人员剂量的方法简单易行,是保护近距离植入粒子源治疗中医务人员健康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4.
STAT3RNAi联合γ射线照射对U251细胞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构建特异性抑制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 (STAT3)的小干扰RNA(siRNA)表达载体并检测联合 60Co γ射线照射对U251细胞STAT3表达及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设计、合成STAT3特异性的19 bp短链寡核苷酸,经退火形成双链DNA片段,克隆到pSilence2.1-U6-H1载体中,构建STAT3特异siRNA的表达载体, HindⅢ和BamHⅠ双酶切及测序鉴定重组体,并转染U251细胞,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STAT3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检测细胞增殖活性,克隆形成率及MTT实验确定放疗剂量。结果 经双酶切与测序鉴定成功构建pSilence2.1-STAT3表达载体,转染星形胶质瘤细胞株U251细胞可显著抑制细胞中STAT3 蛋白的表达水平;确定2 Gy为放疗剂量。转染pSilence2.1-STAT3,细胞增殖活性较未转染U251细胞显著降低(P<0.05),联合 60Co γ射线照射U251细胞增殖活性单独转染进一步显著降低(P<0.05)。结论 运用pSilence2.1-U6-H1载体构建的pSilence2.1-STAT3表达载体可有效抑制STAT3的表达及星形胶质瘤细胞的增殖; 联合2 Gy 60Co γ射线照射可增加抑制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辐射诱导人肺腺癌细胞STAT3活化的剂量和时间效应及其上游信号通路.方法 60Co γ射线照射p53突变型肺腺癌细胞H322,0~10 Gy照射后0~24 h提取蛋白,利用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检测H322细胞中磷酸化STAT3表达和入核情况,以及其上游信号分子p-EGFR水平.结果 Western blot方法和免疫荧光染色实验均表明2~10 Gy照射后(1.9~6.6倍)0~24 h(1.2~9.5倍)均可诱导肺腺癌细胞H322中p-STAT3表达增高;同时发现H322细胞中出现p-EGFR表达的增加,其为对照组的4.3~19.2倍.结论 60Co γ射线照射后引起肺腺癌H322细胞中p-STAT3表达增高,STAT3的激活可能由EGFR/STAT3信号通路所介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根据扫描显微镜搭配玻片扫描软件(Metafer 4),在松弛素B(CB)阻断微核法试验中识别和鉴定微核,建立60Co γ射线照射剂量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方法 采集4名健康人(2男2女)肘静脉血样品,用0、0.25、0.5、1、2、3、4和5 Gy 60Co γ射线(剂量率0.74 Gy/min)离体照射,胞质分裂阻断微核法培养、收获和制备标本玻片,人工智能彩色识别分析系统分析并记录双核细胞和微核数。应用CABAS 软件拟合基于微核率的剂量-效应曲线。2份照射后的盲样进行生物剂量估算验证。结果 在0~5 Gy 剂量范围内,拟合的微核剂量-效应曲线符合二次多项式模型,回归方程为y=0.0321D2+0.0237D+0.0127(R2=0.998,D为剂量)。用拟合曲线对验证样本的剂量估算结果与实际照射剂量基本接近。结论 成功建立基于人工智能识别微核的剂量-效应曲线,为估算辐射生物剂量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12C6+离子束照射对人淋巴细胞蛋白质组的影响。方法 将人淋巴细胞Peng-EBV按照射剂量分为0.1、0.5和2.0 Gy组,未照射为对照组。使用12C6+离子束进行照射,吸收剂量率为0.3~0.5 Gy/min。利用同位素标记的相对和绝对定量技术(iTRAQ)分析受照淋巴细胞的蛋白质表达,筛选出差异表达蛋白质。对差异表达的蛋白质进行基因本体(GO)分析、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通路分析。结果 在4组样品中共鉴定到5 158种蛋白质,与对照组相比,0.1 Gy组差异蛋白质有91种,0.5 Gy组有191种差异蛋白质,2.0 Gy组有68种差异蛋白质;3组共同差异表达的蛋白质有11种,其中,7种蛋白质表达上调,4种下调。对3个剂量组的差异表达蛋白质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这些蛋白质主要与生物代谢及其调节过程、蛋白结合以及催化反应过程等有关,纤维黏连蛋白-1(FN1)和热休克蛋白1B(HSPA1B)是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的关键性节点。结论 不同剂量重离子照射诱导人淋巴细胞蛋白质组发生改变的机制不同,而且SZT2、FN1、HSPA1B蛋白质可能在重离子照射的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有望成为重离子诱发辐射损伤的分子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方法雌性BALB/c小鼠84只,随机分为对照组(24只)、6 Gy组(28只)及10 Gy组(32只),60Co γ射线对小鼠腹部一次性照射,在照射后3、7、14和21 d检测血象及肝、肾功能,并取肠道组织做病理及一氧化氮(NO)检测。结果照射后3、7 d,6 Gy及10 Gy组WBC、PLT均较对照组降低;10 Gy组肝功能异常;10 Gy组照射后3 d肠道组织NO水平降低;照射后3、7 d,2个照射组小肠绒毛高度降低,隐窝深度变浅、数目减少,隐窝腔变大,均出现放射性肠炎改变,10 Gy组死亡较多,6 Gy组更能模拟临床放射性肠炎,为研究提供模型。结论60Co 射线一次性腹部照射建立小鼠放射性肠炎模型,6 Gy照射剂量更为合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建立检测γ射线照射剂量的新方法,探讨应用金纳米颗粒复合材料(ssDNA-AuNPs)比色检测γ射线照射剂量的可行性。方法 将寡核苷酸分子(ssDNA)修饰到金纳米颗粒(AuNPs)表面,制备出复合材料ssDNA-AuNPs。用60Co γ射线对其进行照射,剂量分别为0、5、10、20和30 Gy,而后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并测量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建立吸收光谱中625 nm处与521 nm处吸光度的比值(A625/A521)与照射剂量线性关系。结果 随着60Co γ射线照射剂量的不断增加,ssDNA-AuNPs溶液的颜色由酒红色逐渐变为蓝紫色。在0~30 Gy剂量范围内,吸收光谱中A625/A521的比值对其拟合线性方程为A625/A521=0.020 6+0.303 6ER2=0.991 5)。结论 本实验合成的ssDNA-AuNPs能够比色检测γ射线照射剂量,建立了一种比色检测γ射线照射剂量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基因组合表达模型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方法 0~8 Gy 60Co γ射线照射正常人外周血,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10个辐射敏感基因表达变化,应用逐步回归方法建立基因组合表达模型;双盲法验证模型估算剂量的准确性。结果 照后6和12 h,10个辐射敏感基因的表达水平随受照剂量的增加而增加,均呈现良好的剂量-效应关系(R2=0.61~0.97,P< 0.05);TNFSF4、PHPT1和FDXR基因相对表达量存在较大的个体间差异;照后6 h,PCNA、CCNG1、TNFSF4、PHPT1、GADD45A和FDXR建立的基因组合表达模型R2为0.88(F=54.8,P<0.001);照后12 h,PCNA、CCNG1、TNFSF4、MDM2、GDF15和TNFRSF10B建立的基因组合表达模型R2为0.82(F=42.767,P<0.001);各时间点基因组合表达模型估算的受照剂量均接近于真实照射剂量。结论 基因组合表达模型具备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