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胰岛素联合不同口服降糖药治疗老年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将该院2015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39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两组患者都给予门冬胰岛素30治疗,对照组在胰岛素基础上给予口服罗格列酮,观察组则在胰岛素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那格列奈,比较两组患者血糖水平、胰岛β细胞功能、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生活质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血糖水平更低,而胰岛β细胞功能指标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相比对照组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更低,而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改善糖尿病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预防糖尿病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在老年糖尿病患者治疗中有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CSII,胰岛素泵治疗)与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治疗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观察其降糖效果和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新发的空腹血糖≥11.1 mmol/L,酮体阳性的60例初诊糖尿病患者随机分组.胰岛素泵持续注射胰岛素组(CSII组)30例,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组(MSII组)30例.比较两种方法治疗前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发病率;标准馒头餐胰岛素释放试验的胰岛素及C肽、空腹血浆胰岛素及Homaβ等.结果 CSII组在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病率上均优于MSII组(P<0.05).胰岛β细胞功能在治疗后获得显著改善(P<0.05).结论 对酮症起病的2型糖尿病患者,短期CSII强化治疗具有快速稳定纠正代谢紊乱、控制血糖和显著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与血糖控制、胰岛素剂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之间的关系,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与治疗后胰岛β细胞功能恢复是否相关。方法将2016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且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的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50例分为AB两组,两组均给予胰岛素泵强化治疗2周,治疗结束后继续予以皮下胰岛素注射,对患者治疗方案进行评估调整,通过对患者自身前后的比较和两组间患者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通过两组间住院期间空腹及餐后血糖、胰岛素用量进行比较,两组患者血糖达标无明显差异,但在胰岛素用量、血糖波动、低血糖发生率方面A组胰岛素用量小于B组,但A组血糖波动及低血糖发生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无论体重是否下降,短期内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均能明显控制患者血糖、改善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存在体重下降的2型糖尿病患者住院治疗期间所需的胰岛素剂量偏小,血糖波动较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并探讨胰岛素强化方法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于2010年1月—2015年6月该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中,随机选取50例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和50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对比研究,分别将其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h胰岛素、空腹C肽、餐后2h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得到显著改善(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和观察组患者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胰岛素、C肽以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较之对照组均明显更低(P0.05)。结论给予老年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胰岛β细胞功能,促进胰岛素的分泌,使血糖得到有效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西格列汀和瑞格列奈分别联合甘精胰岛素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将60例口服降糖药血糖控制不佳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即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观察组)和瑞格列奈联合甘精胰岛素组(对照组),治疗3月。观察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胰岛功能及低血糖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均明显下降(P0.05),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观察组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低血糖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胰岛功能优于对照组。结论西格列汀联合甘精胰岛素可有效降低血糖,改善胰岛功能,同时胰岛素使用剂量和低血糖发生率更低。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甘精胰岛素在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2年12月—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所有患者治疗前2周给予胰岛素强化治疗,使患者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 h血糖(PBG)达到参考范围。对照组患者给予门冬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甘精胰岛素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BG和PBG、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及治疗期间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FBG和PBG、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FBG和PBG低于对照组,空腹和餐后2 h C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期间观察组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5.0%(2/40),低于对照组为25.0%(10/40)(χ2=5.831,P=0.016)。结论甘精胰岛素治疗初诊老年2型糖尿病降糖疗效显著,能够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降低低血糖发生率,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短期应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及对B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新诊断2型糖尿病79例,随机分为2组,1组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皮下胰岛素(诺和锐)输注(CSII组)(40例);另外1组用预混胰岛素(诺和锐30)多次皮下注射(39例)即多次皮下注射胰岛素(MSII组).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胰岛素及C肽变化情况及血糖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低血糖事件. 结果 2组均能有效地控制血糖,但CSII组能更快使高血糖状态得以控制,C肽水平较MSII组明显改善(P<0.05).CSII组较MSII组血糖达标时间更短,胰岛素用量更少,且低血糖事件的发生率显著减少. 结论 短期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新诊断的2型糖尿痛患者,具有快速而安全地控制血糖、改善胰岛B细胞功能的优势,是新诊断的2型糖尿病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老年糖尿病胰岛素强化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安全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强化胰岛素治疗是临床常用的控制血糖的方法,但老年糖尿病血糖波动大,低血糖发生率高.而强化降糖会导致低血糖.国内外研究表明~([1,2]),胰岛素类似物与普通人胰岛素比较,可减少发生低血糖的风险,但对于老年糖尿病的应用报道较少.本实验比较四种胰岛素强化降糖的方法,并应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技术,观察老年糖尿病患者强化胰岛素治疗后24 h血糖谱变化和低血糖情况.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GL)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改用瑞格列奈,并分别于睡前注射GL(26例)或NPH(28例),观察16 w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且所用的胰岛素剂量相近,但GL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且GL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睡前注射NPH或GL均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应用GL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0.
李力  刘芳 《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12):2470-2471
目的探讨胰岛素泵强化疗法与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疗法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确诊为2型糖尿病的78例初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组)39例和观察组(胰岛素泵强化治疗组)39例,对照组进行口服降糖药和多次皮下胰岛素注射强化治疗,观察组使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2 w血糖及达标时间、用药量、胰岛素分泌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血浆MDA和SOD水平,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观察组与对照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胰岛素用量、血糖达标时间、低血糖次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MDA、HOMA-IR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SOD、HOMA-BE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1)。结论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初发2型糖尿病临床疗效与皮下注射强化治疗疗效相当,氧化应激影响没有差异,但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可缩短血糖达标时间,减少胰岛素用量,降低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修复和恢复胰岛β细胞功能,有助于血糖的长期稳定,避免血糖波动,可能与其降低胰岛β细胞受到的氧化应激有关,对于严重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或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应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与使用预混胰岛素治疗老年T2DM的临床效果。方法于2016年7月—2019年4月抽取该院收治的60例老年T2DM患者开展研究,以不同的治疗措施作为分组依据,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采用预混胰岛素治疗,实验组30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对比血糖水平、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治疗总有效率、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血糖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实验较低(P0.05);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优(P0.05);治疗总有效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高(P0.05);低血糖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较低(P0.05)。结论在老年T2DM治疗中,甘精胰岛素联合阿卡波糖治疗效果优于预混胰岛素治疗,特别是在降血糖、改善胰岛功能、胰岛素抵抗水平及胰岛β细胞功能中,具有显著的疗效,且还可减少低血糖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为探讨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加用甘精胰岛素(GI)或中性鱼精蛋白锌胰岛素(NPH)的疗效和治疗前后胰岛功能的变化.方法 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54例老年糖尿病患者,改用瑞格列奈,并分别于睡前注射GI(26例)或NPH(28例),观察16 w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C肽、餐后C肽的变化.结果 两组均有显著的降血糖作用,且所用的胰岛素剂量相近,但GI组的低血糖事件明显少于NPH组,且GI组治疗后C肽水平明显升高.结论 睡前注射中性鱼精锌蛋白胰岛素或GI均对磺脲类药物继发性失效的老年糖尿病患者有很好的疗效,但应用GI低血糖发生率低,且可能改善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和低血糖原因。方法选取2013年9月—2015年9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5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优泌乐胰岛素泵持续皮下注射,强化治疗2周。观察期限为2周,动态监测患者血糖变化,根据血糖调整胰岛素用量。采用空腹血糖值(FPG)、餐后2h血糖值(2hPG)、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等指标评价治疗效果。分析低血糖与患者的年龄、并发症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的平均血糖达标时间为(3.56±1.54)d,平均胰岛素用量为(33.67±7.89)U/d。患者经治疗后,其空腹血糖值和餐后2h血糖值比治疗前显著下降,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β细胞功能指数为5.42±2.09,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22±1.28(P0.05);胰岛素抵抗指数从(2.0±1.02)下降至(1.17±0.61)(P0.05)。低血糖发生率与患者年龄呈正相关关系,70岁以上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意识障碍或无自觉症状为主,70岁以下患者的低血糖症状以心悸、出汗为主。低血糖发生率与并发症数量也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显著,高龄患者及具并发症患者容易发生低血糖反应,在胰岛素强化治疗过程中及时调整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沙格列汀、阿卡波糖联用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的实际价值。方法对该院2016年5月—2017年5月进行药物治疗的100例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临床资料展开回顾分析,随机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患者仅服用阿卡波糖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采取沙格列汀、阿卡波糖联用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β细胞含量、空腹胰岛素浓度以及低血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 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β细胞含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而言,与仅服用阿卡波糖相比,采取沙格列汀、阿卡波糖联用治疗可以更显著地提升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浓度、餐后2h血糖浓度、糖化血红蛋白含量、胰岛β细胞含量、空腹胰岛素浓度,减少低血糖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对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及胰岛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该院78例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组,各39例。对照组采用精蛋白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治疗,观察组采用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血糖水平、胰岛功能、低血糖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分泌指数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抵抗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糖发生率5.13%较对照组20.51%低(P0.05)。结论门冬胰岛素注射液联合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治疗新诊断2型糖尿病,能有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调节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6.
《内科》2016,(3)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的疗效及对胰岛素β细胞的影响。方法选取90例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LAD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方案治疗,研究组采用胰岛素强化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水平(空腹FPG、餐后2h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空腹、餐后1 h、餐后2 h)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糖水平均明显改善,研究组患者血糖水平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胰岛素水平均明显改善,研究组胰岛素水平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胃肠不适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老年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疗效显著,可有效保护和恢复患者胰岛素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伴高血糖初发2型糖尿病患者的疗效及其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72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持续胰岛素皮下输注(CSⅡ)组和多次胰岛素皮下注射(MSⅡ)组,进行强化治疗2周,测定治疗前后空腹及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并计算胰岛素分泌指数(HOMAβ)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观察两组治疗达标时间,胰岛素用量及对胰岛B细胞功能的影响.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空腹血糖和2h血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胰岛素用量和达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低血糖发生率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OMAβ较治疗前增高,HOMA IR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短期CSⅡ和MSⅡ治疗均可改善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B细胞功能,减轻胰岛素抵抗,CSⅡ较MSⅡ临床效果好,达标快,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8.
选取68例老年(年龄>65岁)2型糖尿病患者,起始三天停用原来降糖药物,第四天起给予中效胰岛素(NPH)联合餐前短效胰岛素皮下注射强化胰岛素治疗,血糖相对平稳后,分为二组,分别采用睡前注射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口服和预混30R胰岛素皮下注射治疗12周。比较治疗后两组血糖达标时间、平均空腹血糖、血糖漂移、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率。结果:甘精胰岛素组在血糖达标时间、治疗后空腹血糖、日内血糖漂移、低血糖发生率方面均低于预混胰岛素组(P<0.05)。结论: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甘精胰岛素联合那格列奈治疗,疗效确切、易于接受、低血糖反应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初发2型糖尿病短期强化治疗后不同治疗方案对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对86例初发糖尿病患者经2周胰岛素泵强化治疗后,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口服降糖药物治疗6个月,观察两组胰岛β细胞功能改变.结果 经强化血糖控制后继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治疗6个月后,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和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lc)、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糖尿病严格血糖控制可明显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对于解除高血糖毒性后的患者不论继续采用胰岛素还是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均可良好控制血糖并进一步改善胰岛β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岛素强化治疗对成人晚发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患者胰岛功能的保护作用。 方法 将病程在 1年以内的LADA组患者 70例 ,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 (A组 )和非胰岛素治疗组 (B组 )。A组使空腹血糖 (FPG)控制在 <6 .1mmol L ,餐后 2h血糖 ( 2hPG)控制在<8mmol 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 c)控制在 <7%。B组未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 ,血糖、GHbA1 c未达到A组治疗标准。二组患者随访治疗时间 6年。A、B两组完成随访观察各 32例。 结果 随病程的延长 ,酮症发生率B组高于A组 (P <0 .0 5 ) ;A、B两组在开始进入临床观察时 ,其C肽释放试验各时相值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经 2、4、6年胰岛功能动态观察 ,2年时A组的胰岛功能比治疗前好转。随病程延长 ,B组C肽水平进行性下降 ,而A组C肽水平相对稳定 ,较B组下降明显延迟。 结论 对LADA患者及时进行胰岛素治疗可保护残存胰岛β细胞功能 ,防止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