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研究电离辐射对肺腺癌细胞A549线粒体的影响。方法 0、0.5、3和8 Gy 60Co γ射线照射A549细胞后,利用JC-1探针检测照射后肺腺癌细胞A549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使用ATP试剂盒检测辐射对A549细胞ATP生成的影响;利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线粒体拷贝数。结果 在照射后24 h,各剂量组A549细胞膜电位出现明显改变(F=243.44,P<0.05),与0 Gy照射组相比,0.5和3 Gy照射的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升高(t=-10.12、-5.59,P<0.05),而8 Gy照射的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t=15.22,P<0.05),照后48 h各照射组线粒体膜电位基本恢复正常(F=10.36,P<0.05);照射后24 h ATP水平与膜电位变化趋势一致(F=97.08,P<0.05),其中0.5和3 Gy A549细胞中ATP水平升高(t=1.66、7.27,P<0.05),8 Gy照射组降低(t=-8.24,P<0.05);照射后48 h,ATP水平也发生变化(F=39.49,P<0.05),0.5和3 Gy照射后A549细胞中ATP水平显著高于0 Gy组(t=4.60、8.53,P<0.05)。照射后24 h线粒体拷贝数显著增加,其中0.5 Gy mtDNA拷贝数增加至对照组的12倍(t=0.02,P<0.05),3和8 Gy组mtDNA拷贝数分别增加至对照组的7和10倍(t=9.68、15.10,P<0.05)。结论 大剂量电离辐射会导致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降低,从而影响ATP的生成,中等剂量以下的照射会导致A549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代偿性增高,从而使ATP的生成增多,8 Gy以内的电离辐射可使mtDNA拷贝数代偿性升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放射性肺炎方(ARPD)干预放射性肺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105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6 MV X射线,15 Gy单次照射+ARPD,10 ml ·kg-1 ·d-1)组、单纯照射组(6 MV X射线,15 Gy单次照射)和对照组,每组35只,分别于第15、30、60、75、90、105、140天各收集5只大鼠肺组织及血液样本,肺组织行常规病理学检查;Western blot及RT-PCR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Ⅲ型胶原(collagen type Ⅲ,CⅢ)蛋白及基因在组织中的动态表达;ELISA法检测血清TGF-β1及血浆PAI-1含量;酸水解法及碱水解法分别检测组织及血清羟脯氨酸(HYP)。结果 受照肺组织病理学检查在各时间点均见炎性反应改变,60 d后出现纤维化,中药组早期炎性反应、后期纤维化均显著轻于单纯照射组。中药组30 d后TGF-β1、PAI-1、C Ⅲ蛋白及基因在肺组织中表达水平低于同期单纯照射组(蛋白:t=2.49~3.74,t=2.63~4.57,t=2.76~3.83;基因:t =2.59~4.33,t=2.83~4.62,t=2.83~3.96,P<0.05),15 d后血浆PAI-1、血清TGF-β1水平低于同期单纯照射组(t =2.85~6.27,t=3.69~5.27,P<0.05),60 d后肺组织及血清HYP水平低于同期单纯照射组(t=3.65~4.40,t=6.56~3.75,P<0.05),且肺组织TGF-β1分别与PAI-1及CⅢ的蛋白(r=0.604、0.759,P<0.05)和基因(r=0.519、0.816,P<0.05)变化水平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ARPD可通过下调TGF-β1、PAI-1,减少CⅢ的合成干预放射性肺纤维化。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2 Gy γ射线照射对小鼠Treg/Th17免疫平衡的影响。方法 50只C57BL/6雄性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小鼠接受2 Gy γ射线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率为164.94 Gy/min),对照组行假照射。于照射后1、3、7、14和28 d检测外周血象的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胸腺及脾脏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和脾脏Th17细胞数量的改变。结果 受照后小鼠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数降低(t=8.89~33.54, P<0.05)。小鼠外周血Treg略有升高;胸腺Treg在照后1、3 d显著高于对照组(t=-6.45和-10.59, P<0.05),至28 d明显低于对照组(t=5.34, P<0.05);脾脏Treg在照后1~14 d显著高于对照组(t=-6.82~-3.89, P<0.05)。脾脏Th17细胞于照后1 d出现显著增高,3 d达到最大值(t=-2.42, P<0.05),较脾脏内Treg增长更为明显。Treg/Th17比值在照后1~14 d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2~8.04, P<0.05),导致Treg/Th17平衡模式向Th17方向明显偏移。结论 Treg/Th17免疫平衡失调在辐射所致免疫功能损伤中可能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低剂量X射线对人树突状细胞(DC)体外迁移能力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以人GM-CSF和IL-4共同诱导分化为DC,于培养的第5天加入TNF-α促进成熟,在培养的第6天用X射线照射DC,受照剂量分别是0、0.05、0.1、0.2、0.5 Gy,照射后48 h收获DC;采用RT-PCR法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CCR7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Transwell迁移实验法检测DC的体外迁移能力。结果 与0 Gy相比,0.2和0.5 Gy照射后,CCR7 mRNA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14.72、4.72,P<0.05);0.2 Gy照射后,CCR7蛋白表达量高于其他剂量(t=4.46,P<0.05),DC迁移能力显著高于其他剂量(t=2.95,P<0.05);以抗CCR7单克隆抗体封闭CCR7蛋白活性,在接受同等剂量照射时,DC细胞迁移能力显著降低(t=4.63~8.96,P<0.05)。结论 受到0.2 Gy X射线照射的DC,体外迁移能力显著增强,其机制可能与受照后DC表达CCR7 mRNA及蛋白水平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小鼠脾细胞可诱导共刺激分子及其配体(ICOS/ICOSL)与核因子NF-κB、细胞因子IL-10表达量的变化。方法 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照射组(0.05、0.075和0.2 Gy)、高剂量照射组(1、2、4和6 Gy)和假照组。假照组于假照后16 h处死,高、低剂量照射组分别于照后0、4、8、16、24、48、72 h处死小鼠,分离小鼠脾脏制成单细胞悬液,提取脾组织总蛋白,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COS/ICOSL,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蛋白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IL-10分泌量的变化。结果 在0.05、0.075 Gy低剂量照射后,ICOS/ICOSL双阳性细胞百分比显著低于假照组(t=4.743、4.120,P<0.01);在4、6 Gy高剂量照射后 ,则上调其表达(t=-4.950、-7.310,P<0.01)。核因子NF-κB变化趋势与ICOS/ICOSL表达变化相似。IL-10在0.075、0.2 Gy低剂量照射后明显低于假照组(t=5.277、2.854,P<0.05),但在6 Gy照射后明显高于假照组(t=7.196,P<0.01)。结论 低剂量电离辐射抑制ICOS/ICOSL、NF-κB和IL-10的表达,而高剂量辐射上调ICOS/ICOSL表达,并激活核因子NF-κB,进而导致IL-10分泌量升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低剂量率中子长期照射对大鼠外周血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96只雄性大鼠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组,照射组每天用低剂量率中子252Cf(吸收剂量率为0.35 mGy/h)照射20.5h,在照射的第14、28、42、56和70天(累积剂量分别为0.1、0.2、0.3、0.4和0.5 Gy)及停止照射后第35天各取8只大鼠,用血细胞计数仪检测大鼠外周血WBC、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CD3+、 CD8+CD3+、CD45RA+/CD161α+亚群的变化。结果 累积剂量为0.3、0.4及0.5 Gy时WB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停止照射后35 d,WB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累积剂量为0.1、0.3、0.4、0.5 Gy及停止照射后35 d,外周血CD4+CD3-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或<0.05);累积剂量为0.2和0.3 Gy时CD8+CD3-细胞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而累积剂量为0.1 Gy时的CD4+CD3+细胞比例及0.1和0.2 Gy时的CD8+CD3+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同一天对照组(P<0.01或<0.05)。另外,低剂量率中子长期照射可使累积剂量为0.2~0.3 Gy的外周血NK细胞(CD161α+ CD45RA-)显著升高,累积剂量为0.1~0.5 Gy及停止照射后35 d照射组的外周血B细胞(CD161α- CD45RA+)比例明显下降。结论 低剂量率裂变中子长期照射可使外周血淋巴细胞TCR基因突变,使大鼠外周血WBC减少,淋巴细胞中B细胞减少,NK细胞细胞比例升高,这种变化在停止照射后一段时间仍可能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A549细胞的低剂量辐射超敏感性现象,探讨其发生的机制。方法 A549细胞接受0~2 Gy的60Coγ射线照射后,流式细胞仪对其分选计数,克隆形成法检测细胞存活分数,Western blot法检测ATM1981Ser-P蛋白表达,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AnnexinⅤ-FITC/PI双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PI单染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细胞在0~0.3 Gy表现出单位剂量杀伤增强,在0.3~0.5 Gy表现出一定的辐射抗性,0.5 Gy后的区域存活分数随辐射剂量的增加而降低。照射后1 h,ATM激酶在0.2 Gy时开始活化,0.5 Gy时活化达高峰(t=7.96,P<0.05);与0.5 Gy相比1.0和2.0 Gy的活化水平无明显变化(t=0.69、0.55,P>0.05)。照射后24 h,部分细胞发生凋亡,其凋亡曲线与存活曲线相吻合。与未照射组相比,0.1和0.2 Gy组在各时间点(照射后6、12和24 h)的细胞周期无明显变化,而0.3、0.4和0.5 Gy 组,照射后6和12 h细胞发生G2/M期阻滞(t=2.87、2.88、4.92和3.70、3.12、8.11,P<0.05),照射后24 h G2/M期细胞比例下降(t=3.87、4.77、3.01,P<0.05)。结论 A549细胞存在HRS/IRR现象,其发生可能与ATM激酶、细胞周期变化有关,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饱和氢盐水对电离辐射诱发的脑组织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成年4月龄健康SD大鼠45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盐水治疗组和氢水治疗组,再根据照射后时间分为1、3、7和14 d 4 个时间组,每组5只。4 MeV电子线对大鼠进行单次垂直全脑照射,吸收剂量率为200 cGy/min,吸收剂量20 Gy。氢水治疗组大鼠于照射后即刻、照后连续3 d给予饱和氢盐水腹腔注射,分别于照射后1、3、7和14 d处死大鼠,取脑组织制作匀浆,分光光度计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8-羟基脱氧鸟嘌呤(8-OHdG)含量。HE染色观察海马区脑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7和14 d时氢水治疗组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小于盐水治疗组(t=3.78、3.18, P<0.05),SOD水平1~7 d时氢水治疗组明显高于盐水治疗组(t=2.41~2.92,P<0.05),MDA水平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4.01~6.03,P<0.05),持续到14 d,8-OHdG含量1~7 d氢水治疗组明显低于盐水治疗组(t=2.33、2.71、2.33,P<0.05)。海马区神经细胞损伤明显轻于对照组。结论 饱和氢盐水对大鼠急性放射性脑损伤早期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长期低剂量(LDR)γ辐射对人B淋巴母细胞HMy2.CIR(HMy)辐射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 实验将HMy细胞分为对照组和长期LDR组,其中长期LDR组选用可以显著促进细胞增殖的低剂量γ射线对HMy细胞每周照射3次,每次0.032 Gy,连续照射4周,在长期LDR处理结束后分别对部分对照组和长期LDR组细胞进行2 Gy照射。以CCK-8[内含WST-8,即2-(2-甲氧基-4-硝基苯基)-3-(4-硝基苯基)-5-(2,4-二磺酸苯)-2H-四唑单钠盐]法检测细胞增殖和辐射敏感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γ-H2AX表达,RT-PCR法检测细胞周期相关基因cyclinD1、细胞增殖核抗原PCNA,以及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的表达。结果 长期LDR可以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率(t=9.607,P<0.01), 增加cyclinD1和PCNA基因表达(t=6.869、9.229,P<0.01),增加抗凋亡基因bcl-2表达(t=2.662,P<0.05),降低抑凋亡基因bax的表达(t=19.908,P<0.01)。同时,受长期LDR照射的细胞对攻击剂量(2 Gy)产生适应性,使得细胞辐射敏感性显著降低(t=8.896,P<0.01);与单纯2 Gy照射组相比,LDR+2 Gy组细胞γ-H2AX表达量(t=10.264,P<0.01)和细胞凋亡率(t=4.762,P<0.01)均显著降低。结论 长期LDR辐射可通过促进周期相关基因表达从而促进细胞增殖,并通过减少细胞凋亡来降低其辐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抑制辐射诱导小鼠骨髓脂肪化、促进辐射后造血恢复的情况,并研究其可能的机制。方法:取6~7周龄健康BALB/c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单纯照射组、药物干预组,每组各20只。辐射对照组和实验组均给予6.0 Gy 60Co γ射线辐射处理,实验组于辐射后12 h腹腔注射红景天苷(30 mg·kg-1·d-1)至照后8 d,辐射对照组腹腔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辐射后14 d观察小鼠的一般情况、体重变化、外周血象,并取股骨制作骨髓切片观察骨髓病理改变,测定脂肪细胞面积,分离骨髓单个核细胞后提取总RNA,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PPAR-γ和FABP4 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单纯照射组小鼠在照射后均出现外周血白细胞降低、血小板减低,骨髓脂肪细胞过度增生,骨髓有核细胞减少等骨髓造血抑制改变。与单纯照射组小鼠比较,红景天苷能改善照射后小鼠一般情况,并通过抑制PPAR-γ、FABP4的表达(t=8.64、13.19,P<0.05),抑制骨髓脂肪细胞的过度增生,减少脂肪空泡面积(t=13.31,P<0.05);照后7 d,药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高于单纯照射组(t=5.80,P<0.05);照后14 d,药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较单纯照射组及照后7 d药物干预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均有增高(t=13.78、7.54,P<0.05),同时血红蛋白较单纯照射组高(t=14.66,P<0.05)。结论:红景天苷能抑制急性辐射损伤小鼠骨髓脂肪细胞生成,调节骨髓微环境,从而促进辐射损伤后小鼠造血恢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对0.5 Gy X射线引起的小鼠Rad23b和Ddit3基因启动子CpG岛甲基化及表达改变的逆转作用。方法 BALB/c雄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6组:对照组、单纯照射组、EGCG低剂量单纯给药组、EGCG高剂量单纯给药组、EGCG低剂量给药照射组、EGCG高剂量给药照射组。照射方式为6 MV X射线分次照射(0.05 Gy/d×10 d)。小鼠在末次照射后2 h取血后处死,收集肾脏、肝脏、脾脏、脑及肺组织。采用BSP和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小鼠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各组织Rad23b和Ddit3启动子CpG岛的甲基化水平和mRNA表达变化。结果 末次照射后2 h,与对照组比较,单纯照射组Rad23b在PBMC、肝脏、脾脏、脑和肺组织中甲基化水平均升高(t=-20.19、-14.80、-12.05、-28.42、-12.58,P<0.05),同时mRNA水平在PBMC、肝脏、脑和肺组织中表达降低(t=25.25、17.43、11.53、22.85,P<0.05);Ddit3甲基化水平在PBMC、肝脏和肺组织中升高(t=-52.89、-20.31和-3.85,P<0.05),mRNA水平在PBMC和肝脏中表达降低(t=11.89和16.52,P<0.05)。与单纯照射组比较,除脾脏中Rad23b外,不同浓度EGCG(10、20 mg/kg)给药照射组均能明显降低X射线引起的Rad23b和Ddit3启动子CpG岛高甲基化(t=-13.39~7.99,P<0.05),并诱导mRNA重新表达(t=-34.02~-2.89,P<0.05),且转录激活作用在高剂量给药照射组中更加明显。结论 EGCG作为逆转小剂量辐射损伤效应的天然药物,可能通过影响DNA甲基化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索卡托普利对放射性肾损伤大鼠血浆和肾小球中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的影响.方法 体重为280~300 g的雄性SD大鼠9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健康对照组20只、单纯照射组38只和卡托普利+照射组38只.其中后两组大鼠双肾接受5 MeV电子线一次性局部照射,剂量为12 Gy.照射前24 h,卡托普利+照射组大鼠开始接受浓度为0.38 ~0.50 mg/ml的卡托普利处理.照后48 h,1、2、4、8、16、24周,单纯照射组和卡托普利+照射组的大鼠被留取尿和血样本,其中除照射后2周外,其余时间点均取肾脏(每次每组6只).照射后48 h,4和24周,健康对照组大鼠被留取尿、血和肾脏样本(每次每组6只).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肾小球中vWF的改变,苦味酸-天狼猩红染色观察肾小球中胶原的沉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中胱抑素C和vWF的水平.检测尿蛋白和尿肌酐,计算尿蛋白清除率,HE染色方法检测大鼠肾脏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 单纯照射组照射后16和24周,肾小球中vWF逐渐增加(t=3.53~6.95,5.71~12.66,P<0.05);照射后8、16和24周,肾小球中的胶原沉积逐渐增加(t=3.03 ~5.13,3.48~4.68,4.68~9.03,P<0.05),且vWF和胶原沉积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r=0.819,P<0.05).照射后2、4和16周,血浆vWF出现增加(t=3.93 ~ 5.03,4.04~5.15,3.48~ 4.58,P<0.05);照射后24周,血浆胱抑素C(t=5.10~6.17,P<0.05)和尿蛋白清除率(t=14.59 ~16.34,P <0.05)开始增加,而此时肾组织病理显示肾脏出现了轻度的肾小球系膜的增生.在卡托普利+照射组中,照射后2周,卡托普利未明显地降低血浆vWF,但在其余时间点中,卡托普利均明显地降低了肾小球中的vWF(F=15.60,t=9.82,P<0.05)、肾小球中的胶原沉积(F=10.24,16.08,t=8.63,P<0.05)、血浆vWF(t=3.77,P<0.05;F=4.16,P<0.05)、血浆胱抑素C(t =6.68,P<0.05)和尿蛋白清除率(t=13.01,P<0.05).且卡托普利+照射组的大鼠肾脏未出现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 卡托普利能够降低放射性肾损伤大鼠血浆和肾小球中的vWF,并有效地保护了肾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研究电离辐射对小鼠胸腺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的影响,探讨高、低剂量辐射诱导不同的免疫效应中Th17细胞功能。方法 将健康ICR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剂量照射组(0.05、0.075 Gy)和高剂量照射组(0.5、1.0、2.0、4.0 Gy)探讨剂量-效应关系,用X射线深部治疗机进行不同剂量的全身照射,于照射后24 h处死。同时,探讨时间-效应关系,即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剂量照射组(0.075 Gy)和高剂量照射组(2.0 Gy),于照射后12、24、48 h处死,取胸腺组织制备成组织匀浆,ELISA法检测小鼠胸腺细胞中白介素-17a(IL-17a)与白介素-21(IL-21)的浓度。结果 在时间-效应结果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0.075 Gy照射组胸腺细胞IL-17a和IL-21分泌量呈下降趋势,其分泌量于48 h降到最低(t=3.85、4.73,P<0.05);而2.0 Gy照射组均呈大幅度上升趋势,其分泌量在48 h达到最高(t=-6.74、-6.19,P<0.05);在剂量-效应结果中,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低剂量照射组胸腺细胞IL-17a与IL-21分泌量下降,在0.05 Gy最低(t=8.39、16.45,P<0.05);较高剂量照射组胸腺细胞的分泌量上升,在4.0 Gy时升至最高(t=-15.60、-18.62,P<0.05)。结论 高剂量辐射可以诱导小鼠胸腺细胞IL-17a与IL-21分泌量的增加,而低剂量辐射使其下降,表明Th17细胞相关的细胞因子在低剂量辐射诱导的免疫功能增强效应和高剂量辐射诱导免疫抑制效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西咪替丁(CMTD)对局部分割照射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雄性C57BL/6小鼠30只,随机单位组设计分为对照组、单纯照射组和照射给药组(CMTD,100 mg/kg),每组10只;采用X射线局部分割照射小鼠右胸腔,8 Gy/d照射,连续3 d,累积照射剂量为24 Gy,剂量率为0.883 Gy/min。照射后连续7 d给予照射给药组小鼠灌胃CMTD(100 mg·kg^-1·d^-1),对照组和单纯照射组给予生理盐水。照射后第7天检测小鼠体重、脏器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亚群、NK细胞亚群变化以及脾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分割照射对小鼠体重影响不大,但可诱发远端效应,使脾脏脏器指数降低为(0.369±0.011),与对照组的(0.396±0.0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78,P<0.05);改变脾脏病理结构,脾脏CD3+、CD4+、CD8+、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比例显著降低(t=5.754、3.570、4.442、5.281、4.570,P<0.05)。而照射给药组小鼠体重恢复明显,脾脏组织损伤缓解,脾脏淋巴细胞亚群比例恢复,CD3+、CD3+CD4+、CD3+CD8+淋巴细胞显著升高(t=3.523、2.706、2.520,P<0.05),但仍低于正常水平。结论CMTD可有效改善X射线分割照射对小鼠脾脏的损伤,提高照后小鼠的免疫功能,可作为潜在的抗辐射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采用双光子激发荧光(TPEF)成像技术,无创、活体评估X射线引起大鼠皮肤放射性损伤发展和修复过程。方法 24只SD大鼠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4组,健康对照组、25 Gy组、35 Gy组和45 Gy组,每组6只。照射后不同时间评估皮肤损伤程度,通过TPEF成像技术在体检测表皮细胞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H]和真皮胶原纤维荧光信号的病理改变。结果 第10天,各辐射组大鼠出现红斑和脱皮;第15~20天,随着辐射剂量地增加,辐射组出现递进性的渗出、水肿和溃疡;第25天,25 Gy组开始修复,其他组仍有渗出和溃疡。第10天,25、35和45 Gy组表皮细胞NAD(P)H荧光信号减少,乳头层和网状层荧光信号值减少,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145、28.303、26.989、6.654、7.510、7.997,P<0.05);第30天,25 Gy组表皮细胞NAD(P)H和真皮胶原纤维开始修复,颗粒层、棘层和基底层细胞出现荧光信号,35、45 Gy组未出现NAD(P)H荧光信号;25 Gy组乳头层和网状层荧光信号均逐渐增高,但仍低于健康对照组(t=115.133、17.431,P<0.05),而45 Gy组未出现荧光信号。结论 TPEF技术可以无创、活体检测X射线照射后表皮细胞和真皮胶原纤维信号损伤和修复的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维生素D对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组:健康对照组、2 Gy和5 Gy照射组、2 Gy+药物(维生素D)组和5 Gy+药物(维生素D)组。给药组小鼠在不同剂量X射线照射后,连续7 d腹腔注射6 IU维生素D[1,25(OH)2D3]/g体重,于给药后第8天,5组小鼠均处死。测定小鼠体重、胸腺和脾脏指数,ConA诱导的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ELISA法检测脾细胞IL-2的分泌量。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和5 Gy照射组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脾细胞IL-2的分泌量均显著降低(F=36.20、7.13,P<0.05);与2 Gy照射组相比,2 Gy+药物组小鼠胸腺指数、脾脏指数、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均显著增高(t=-2.54、-2.24、-2.84,P<0.05);与5 Gy照射组相比,5 Gy+药物组小鼠的胸腺指数、脾细胞IL-2的分泌量显著增高(t=-5.02、-2.64,P<0.05)。结论 维生素D能够改善受照小鼠的免疫功能,但随照射剂量增大,改善作用减弱。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循环内皮细胞(circulating endothelial cells,CECs)与放射性脑损伤相关性。方法 108只SD大鼠信封法随机分成对照组、实验组(10Gy组、30Gy组),分别于照射后1周、1月和3月每组随机抽取9只进行Morris水迷宫行为测试,心脏取血计数CECs,取脑观察海马形态和结构。结果 神经行为改变:照射1和3个月后平台潜伏期延长、穿越平台象限时间及次数明显减少。海马齿状回形态改变:照射1和3个月后实验组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高于对照组,30Gy组高于10Gy组;照射1和3个月后超微结构变化为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变薄、内皮细胞吞饮小泡明显增多、内皮细胞间紧密连接破坏,毛细血管基膜外星形胶质细胞足板水肿,毛细血管周围星形胶质细胞水肿,30Gy组重于10Gy组。CECs变化:照射1周和1月后脱落CECs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与平台潜伏期正相关(r10Gy=0.97,r30Gy=0.95),与GFAP阳性细胞数量正相关(r10Gy=0.94,r30Gy=0.96)。结论 CECs数量改变与放射性脑损伤正相关,脑损伤随照射剂量增加、时间延长而加重。  相似文献   

18.
小剂量辐射对小鼠全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小剂量辐射(LDR)对小鼠全血基因组DNA甲基化的影响,以及DNMT1、MBD2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及各组织中的表达变化。方法 SPF级BALB/c雄性小鼠30只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对照组、单次0.5 Gy照射组和分次0.5 Gy(0.05 Gy/d×10 d)照射组。照射组均行6 MV X射线全身照射。其中分析早期效应的15只小鼠(5只/组)在末次照射后2 h,每组10只处死,分析延迟效应的另外15只小鼠末次照射后30 d处死。收集PBMC、肾脏、肝脏、脾脏、脑及肺组织。采用整体甲基化定量试剂盒和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全血DNA甲基化水平,RT-PCR法检测小鼠PBMC及各组织DNMT1和MBD2 mRNA的表达。结果 末次照射后2 h,与对照组比较,分次照射组全血DNA甲基化水平降低(两种检测方法,t =10.19和8.93,P<0.05),DNMT1和MBD2 mRNA在小鼠PBMC、肾脏和肝脏中表达均降低(t =5.06、3.01、3.97、12.25、3.50和3.73,P<0.05),MBD2 mRNA表达在脾脏中降低(t =3.03,P<0.05);而单次照射组均无明显改变。末次照射后1个月,单次、分次照射组的全血甲基化水平较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仅分次照射组小鼠PBMC和脑组织MBD2 mRNA水平降低(t =3.52和2.85,P<0.05)。结论 分次LDR可引起全基因组低甲基化,这种效应具有组织特异性,可能与DNMT1、MBD2的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自由基清除剂Tempol(TPL)对C57bl/6小鼠下颌腺放射性损伤的防护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 120只雄性C57bl/6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照射组、25 mg/kg TPL组、200 mg/kg TPL、25 mg/kg TPL +照射和200 mg/kg TPL +照射组,共6个组,每组20只。两个联合治疗组在15 Gy照射前10 min腹腔注射给药。观察给药后30 d小鼠存活率、体重和照射后3和30 d小鼠唾液流率及下颌腺组织细胞凋亡及照射后3 d下颌腺组织总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总谷胱甘肽和丙二醛(MDA)含量及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照射后3和30 d单纯照射组小鼠唾液腺流率分别为5.67±1.05,5.27±1.34,与TPL 200 mg/kg+照射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26.4,215.3,P<0.05),而与TPL25 mg/kg+照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TPL 200 mg/kg预处理降低照射后细胞的凋亡和组织MDA的含量(F=175.2,P<0.05),增加总谷胱甘肽(GSH)的含量和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F=244.5、205.5,P<0.05),增加Bcl-2蛋白水平,降低Bax和活化Caspase-3蛋白水平。结论 200 mg/kg TPL对C57bl/6小鼠下颌腺组织具有放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为减轻组织氧化应激和调节线粒体凋亡信号通路,而25 mg/kg TPL没有此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通过对成骨细胞的RANKL和OPG的基因表达分析揭示辐射对成骨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 在体外诱导骨髓基质细胞生成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对其特性进行确定,用RT-PCR方法分析了0~4 Gy照射的早期成骨细胞和成熟成骨细胞的RANKL和OPG的表达.结果 骨髓基质细胞在体外被诱导成的成骨细胞,在0~4 Gy剂量照射下,早期成骨细胞中RANKL的mRNA表达在1 Gy照射时,与0 Gy时相比表达最高,达到2.83倍,但各剂量组明显高于成熟成骨细胞的表达(t=8.34~103.57,P<0.05).早期成骨细胞各剂量组的RANKL/OPG比值,在1 Gy照射最高达0.225±0.018,但明显高于晚期成骨细胞(t=2.84~20.99,P<0.05).结论 辐射能够增强早期成骨细胞对破骨细胞功能的调节作用,加重骨组织的损伤.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the influence of irradiation on the osteoblast function by the gene expression changes of RANKL and OPG.Method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were induced to develop into early and mature osteoblasts in vitro.The characterization of osteoblasts was indentified by ALP staining.The RANKL and OPG mRNA levels in early and mature osteoblasts, which exposed to 0 -4 Gy radiation were determined by RT-PCR.Results 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 had been induced to early and mature osteoblasts by osteoblast differentiation medium in vitro.In early stage of osteoblast, RANKL mRNA expression levels treated with 1Gy irradiation was 2.83-fold higher than those other irradiation dosage groups.The RANKL mRNA expression levels of each group in early stage of osteoblast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mature counterpart ( t = 8.34 - 103.57, P < 0.05 ).The ratio of RANKL/OPG mRNA was obviously greater in early osteoblast compared with the mature cells ( t = 2.84 - 20.99, P <0.05 ), and it was the highest in 1Gy irradiation treated early osteoblast.Conclusions Radiation exposure of the early osteoblasts promotes osteoclasts function and results in the bone los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