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 毫秒
1.
目的评估兔下腔静脉腔内置入125I粒子条的可行性、安全性,以及影像学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将24只新西兰兔随机分成两组:A组(2枚粒子)和B组(4枚粒子),各12只。将6711型125I粒子制成粒子条。备好的粒子条经下腔静脉前壁荷包中央置入并悬挂固定在下腔静脉内壁。比较125I粒子条置入前后血常规及肝功能的变化;分别饲养1周、2周、4周、2个月、4个月后称体重,行实验室、多层螺旋CT(MDCT)增强扫描、DSA及组织病理学检查,两组间做比较。结果两组均未发现与125I粒子辐射相关的腹泻及死亡。各组125I粒子条置入前后及两组间体重、血常规、肝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DCT增强及DSA显示下腔静脉血流通畅,但CT显示粒子金属伪影严重、计数困难。大体标本示下腔静脉无穿孔、血栓形成。两组光镜下均见血管内皮细胞坏死、脱落,中膜及外膜无明显改变。两组邻近125I粒子旁肝细胞坏死明显,B组较A组严重,但随着时间的延长有所修复;远处肝脏及其他组织无异常。结论兔下腔静脉管腔内置入线状排列125I粒子条是安全、可行的。影像学尤其DSA是粒子置入术对血管影响较好的评价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定制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计划的优选方案。方法 将125I 粒子等间距植入直径为1、2和3 cm的3种球形模体和三径分别为1 cm×1 cm×2 cm、1 cm×1 cm×3 cm、1 cm×2 cm×2 cm、1 cm×2 cm×3 cm、1 cm×3 cm×3 cm、2 cm×2 cm×3 cm和2 cm×3 cm×3 cm的7种椭球形模体,粒子分布均匀对称,调整粒子活度和间距,使靶区剂量满足处方剂量D90 145 Gy,并实现尽可能适形均匀的剂量分布。初始粒子间距是1 cm,为改善靶区剂量分布适形度和均匀性,将粒子间距调整为0.75 cm。通过评价均匀性指数(HI)、靶区外体积指数(EI)和适形指数(CI)定制粒子植入优选方案。同时记录植入粒子活度和数目。结果 对直径1 cm的球形靶区,粒子间距1和0.75 cm 时HI分别为40.0%和55.9%,EI分别为98.3%和95.1%,CI均为0.44;对直径3 cm的球形靶区和1 cm×2 cm×2 cm的椭球形靶区,粒子间距1 cm植入方式的HI、EI和CI优于粒子间距0.75 cm 的植入方式。对其余靶区粒子间距0.75 cm植入方式的EI和CI均优于间距1 cm的植入方式,HI略小于间距1 cm的植入方式。粒子间距0.75和1 cm植入单颗粒子活度分别为17.0~27.8 MBq 和30.0~58.8 MBq,间距0.75 cm比间距1 cm多植入粒子2~10颗。结论 对于10种靶区,除直径为1 cm、3 cm的球形靶区和1 cm×2 cm×2 cm 的椭球形靶区以外,其余7种靶区0.75 cm 植入方式的剂量分布适形度更好,靶区外接受处方剂量体积更小,为粒子均匀植入的优选方案。 相似文献
3.
放射治疗是恶性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但传统外放射治疗存在许多弊端。随着放射性粒子的研制成功,特别是125I放射性粒子(简称125I粒子)内放射治疗的推广应用,其对肿瘤治疗的效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3]。现将125I放射性粒子组织置入治疗恶性肿瘤的基础理论及近年来的研究进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诱导人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作用机制。方法用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和流式细胞仪分析^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PC3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检测天冬酰胺特异酶切的半胱氨酸蛋白酶Caspase-3活性来观察其对PC3细胞的凋亡诱导途径,并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其对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DNA琼脂糖凝胶电泳可观察到清晰的“DNA梯度”,流式细胞仪检测^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对PC3细胞具有明显的凋亡诱导作用。Caspase-3活性检测表明,Caspase-3活性无明显变化。流式细胞仪分析表明Bcl-2的表达随^125I粒子剂量的增加而下降。结论^125I粒子持续低剂量率照射可诱导PC3细胞凋亡,其诱导凋亡与Bcl-2表达有关,与Caspase-3活性无关。 相似文献
5.
采用放射性^125I粒籽源永久性植入治疗恶性肿瘤,使肿瘤部位受照剂量高,有助于肿瘤的整体杀灭,而对周围正常组织造成损伤较小,在我国已有研究报道。本研究采用热释光剂量学方法,研究放射性^125I粒籽源治疗恶性肿瘤的剂量及剂量分布,为临床近距离治疗提供科学的剂量依据。现将单颗^125I粒籽源的剂量分布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道125I、131I、132I在大鼠甲状腺内的代谢参数并计算了甲状腺对上述3种同性豢的最大吸收率,有效半减期和累积吸收剂量及其它有关的参数。在大鼠腹腔内分别注入125I(NaI)溶液8.08μCi,131I溶液0.99μCi,132I溶液12.2μCi,然后测得甲状腺的吸碘率分别为33%,17%和12%,最后计算得出犬鼠甲状腺的累积吸收剂量分别为7.94,3.09和2.58Gy,每注入1μCi的放射性碘同位索,大鼠甲状腺的平均吸收剂量分别为0.98、3.12和0.2lGy. 相似文献
7.
上海地区使用开放性放射性1 2 5I的单位有近百家 ,其中主要是生产放射免疫分析 (RIA)药盒的企业 4家 ,使用1 2 5I核素或RIA分析方法进行诊断的医院 70余家 ,2 0余家进行标记示踪实验的科研院所 ,全年用量约 74~ 111GBq ,并有逐年上升趋势 ,最近生产用于肿瘤近距离治疗的1 2 5I籽源流水线已建立 ,1 2 5I用量也十分可观。1 2 5I为纯γ辐射体 ,射线能量低 (2 7~ 35keV) ,在人体组织内极易衰减 ,辐射危害不明显 ,往往不被操作人员所重视而容易造成甲状腺污染 ,为此我们对上海地区 3种1 2 5I使用类型单位的 2 8名操作人员进…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DSA透视下行经皮经肝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的临床疗效。方法26例恶性胆管梗阻患者,11例接受125I粒子支架治疗,15例接受普通金属支架植入治疗(对照组),统计、比较2组患者术前、术后生化指标变化、支架通畅率及生存期。结果手术成功率100%,术后1个月患者血清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及碱性磷酸酶均明显降低(P<0.05)。术后6个月、1年125I粒子支架通畅率明显优于普通支架(P<0.05)。普通支架组患者中位生存期3.8个月,平均生存期4.3个月,粒子支架组中位生存期7.1个月,平均生存期9.1个月,粒子支架组优于普通支架组(P<0.05)。2组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125I粒子支架植入治疗恶性胆管梗阻能明显提高支架通畅率,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和探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6月—2013年9月收治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40例。行胆道支架植入术治疗患者18例,为对照组;采用125I粒子条联合胆道支架植入患者22例,为观察组。两组均采用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PTCD)并胆道支架植入。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平均胆道开通时间分别为(8.7±0.7)和(6.2±0.4)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平均生存时间分别为(11.4±0.8)和(8.7±0.5)个月,生存时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近期疗效及并发症两组之间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远期疗效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的术后生存时间及胆道开通时间明显延长,对于125I粒子条联合支架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治疗中心型肺癌合并肺不张的可行性、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5月至2019年10月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因医学原因不可手术的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29例。所有患者先于支气管镜引导直视下行大气管内肿瘤粒子植入,再行CT联合模板引导经皮穿刺肺门部肿瘤粒子植入,后期序贯接受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或培美曲塞联合顺铂方案化疗4周期。选用125I粒子活度18.5~29.6 MBq,处方剂量120 Gy,术前及术后行治疗计划和质量验证。观察肺不张再通率、剂量验证满意率、气促指数改善情况、生存时间(OS)、术中及术后不良事件。结果29例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气管镜及CT引导粒子植入,术后质量验证满意率为93.1%。术后2、6、12、18和24个月肺不张再通率达到93.1%、89.7%、78.6%、76.2%和60%。患者治疗前的气促指数为(2.8±0.8)级,治疗后气促指数为(1.4±0.9)级,治疗后呼吸困难、乏氧症状较前明显缓解,改善持续时间为5~28个月。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生存期21个月。与粒子治疗相关的不良事件包括气胸、咳血、咳嗽、发热及粒子移位,无3级或更高级别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对于中心型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CT联合支气管镜引导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局部再通率高,可以迅速改善临床状况和提高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少,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1.
12.
13.
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在恶性食管狭窄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目的 探讨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恶性食管狭窄的价值。方法 3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置放了自膨式带膜支架 ,全部操作在X线监视下进行 ,支架置入前后行食管造影对比观察。 16例术后接受了放疗和 (或 )化疗。所有病例均随访至死亡。结果 支架置放成功率和支架置入后患者吞咽困难缓解率均为 10 0 % ,除 5例术后 1个月内死亡外 ,术后接受放化疗者的生存时间长于未置支架者 ,两者分别为 (7.2± 6 .1)个月和 (2 .3± 1.4 )个月 (P <0 .0 5 ) ,术后 3个月再狭窄率也低于未置支架者 ,分别为 6 .3%和 5 4 .5 % (P <0 .0 5 )。结论 自膨胀式带膜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疗效可靠 ,并发症少 ,术后加放疗和 (或 )化疗可进一步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4.
国产被膜网状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目的 评价国产被膜网状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的价值,探讨支架置入的相关技术。方法 本组30例,置入支架前,行食管造影,并用X线显影尺精确定位,然后用超滑导丝、导引导管引入超硬导丝,对狭窄部扩张后,将支架置入预定部位。结果 30例共置入支架31枚,所有病例均一次成功,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未出现食管穿孔、大出血或死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国产被膜网状支架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安全、有效;相关技术的改进,可减少患者不适及并发症,提高支架放置的成功率及准确性。 相似文献
15.
食管支架治疗食管恶性狭窄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性分析食管支架放置对恶性食管疾病的治疗并由此带来的生存质量的提高、生存期的延长以及食管支架放置过程中、术后出现的并发症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利多卡因行口腔及咽喉部麻醉,置开口器,透视下将超滑导丝与8F大腔导管送入食管内,撤出导丝,经导管行食管造影标记定位病变区。导丝及导管进入胃内,置换不折导丝,部分病人行预扩张选择合适支架,沿导丝送至病变部位,透视监视下缓慢释放。结果:本组326例食管疾病患者共放置369枚食管支架,343枚支架一次放置成功,所有支架释放后即刻位置满意者337枚。放置支架后患者的一般状况很快得到好转。并发症有疼痛、再狭窄、支架移位、胃内容物反流、出血、支架嵌顿填塞、打嗝,其中l例于放置支架后30h因大出血死亡。结论:对于重度吞咽困难而又失去手术机会或拒绝接受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经口腔放置食管支架是一种操作安全可靠、微创、简单易行、见效快、费用相对低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覆膜内支架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目的:观察覆膜内支架在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15例中、晚期食管癌术后3-21天出现吻合口瘘。瘘口直径0.8-2.1cm。将180cm长交换导丝经口送入胃内,沿导丝送入支架输送系统,将直径1.8cm的双喇叭覆聚氨脂膜的镍钛记忆合金食管内支架的中点置于瘘口平面,透视下缓慢释放支架,后撤出输送系统和导丝。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放置成功,技术成功率为100%。13例患者一次堵瘘成功,患者在支架置入术后3-7天进半流质食物,15天后进普食,其余2例病情改善。结论:覆膜双喇叭记忆合金内支架为封堵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7.
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及动物实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通过在食管支架上预置125I粒子探索食管内照射支架研制的可行性;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内照射支架的安全性。方法(1)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用模具以塑料为原料制成刚好装填1颗125I粒子的“弹匣”,并将其缝制在食管支架外周,即制成食管内照射支架。(2)动物实验:选择实验用兔36只,分成4组。根据不同的照射剂量将实验组分为3组(单个粒子剂量×2颗粒子):A组22.2 MBq、B组44.4 MBq、C组66.6 MBq;D组为对照组,植入无放射粒子的支架。于术后2、4、8周分别取各实验组和对照组兔3只,处死前行食管造影、CT等检查,观察支架、粒子移位情况;支架标本分别行肉眼、光学显微镜(简称光镜)、电子显微镜(简称电镜)下观察;观察指标包括食管及其周围肺、支气管、大血管的损伤及程度。结果(1)食管内照射支架的研制:125I粒子能被牢固地固定在支架外周,动物实验证明:放射粒子装填方便,支架释放简单,支架释放过程及术后随访未发现125I粒子丢失。(2)动物实验:8周时实验组粒子附近食管壁增厚最明显[A组(4.2±0.3)mm,B组(4.3±0.3)mm,C组(4.5±0.3)mm],与对照组[(3.1±0.1)m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实验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食管内径在上述观察期内实验组、对照组都表现为随时间的延长管腔逐渐变窄,8周时各实验组管腔直径[A组(5.7±0.2)mm,B组(5.6±0.3)mm,C组(5.6±0.3)mm]与对照组[(5.6±0.2)mm]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周内实验组支架周围的肺、气管、胸主动脉壁与对照组肉眼、光镜所见基本一致。但电镜下上述器官组织超微结构有轻微损伤。结论捆绑式食管内照射支架的设计、制作是可行的;动物实验表明:临床常用活度的125I放射粒子对食管周围肺、气管及大血管等正常器官组织造成的损伤是轻微的;125I放射粒子对支架引起的增生的食管黏膜无明显的抑制和刺激作用;125I放射粒子长时间植入体内可能对食管平滑肌有刺激增生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可回收食管覆膜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国产可回收食管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6例临床诊断为贲门失弛缓症的患者,在DSA监视下经口腔置入Z型双喇叭口覆膜金属内支架,28d左右进行食管造影并回收内支架。结果16例中1例于术后2周支架脱落入胃腔内,经取出重新放置成功;所有病例在28d左右顺利取出,未出现严重并发症;随访3个月~3年,2例分别于术后1、1.5年出现再狭窄,经球囊扩张好转。所有患者无吞咽困难等临床症状。结论可回收食管覆膜金属内支架治疗贲门失弛缓症,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效果显著、并发症少、再狭窄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125I-UdR壳聚糖载药纳米微粒(125I-UdR-CS-DLN)对肝癌细胞的内照射生物学效应.方法 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125I-UdR-CS-DLN在肝癌细胞HepG2和人正常肝组织细胞HL-7702内的聚积和分布;通过MTT实验、流式细胞仪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评价内照射细胞生物学效应;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兔肝原位肿瘤细胞经125I-UdR-CS-DLN靶向治疗后的细胞凋亡.结果 纳米微粒作用30 min后,其在HepG2细胞质内的聚积大于HL-7702;当125I-UdR-CS-DLN浓度大于37 kBq/ml时,HepG2细胞在纳米微粒作用后24、48 h的存活率显著低于HL-7702细胞(t=-4.46~6.31,P<0.05),且细胞周期G1期阻滞明显, G2/M期细胞明显受损;125I-UdR-CS-DLN造成细胞DNA双链断裂的程度明显高于125I-UdR,HepG2细胞的DNA损伤后修复能力显著低于HL-7702(Olive尾矩:t=2.94,P<0.05;彗尾DNA%:t=10.64,P<0.01);兔肝原位癌模型经介入被动靶向治疗后的TUNEL染色结果表明,125I-UdR-CS-DLN可使兔肝原位肿瘤细胞产生明显的凋亡,而相同剂量125I-UdR作用后肿瘤并未出现明显的凋亡.结论 125I-UdR-CS-DLN进入肝癌细胞的能力明显强于125I-UdR,引起的DNA辐射损伤效应更强,可明显加剧肝癌细胞的凋亡,阻止DNA损伤修复. 相似文献
20.
自膨式国产金属食管覆膜支架治疗食管-气管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膨式国产金属食管覆膜支架治疗各种食管瘘的方法,常见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方法:采用自膨式国产金属食管覆膜支架,在X线监视下或胃直视下用推送器经口置入食管病变部位,共治疗食管瘘患者57例,其中食管-气管瘘18例,食管-支气管瘘25例,食管-纵隔瘘9例,食管-纵隔-支气管瘘5例。结果:5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支架置入,即时堵瘘率为100%,未出现技术问题及严重并发症。所有患者均达到了改善进食、提高生活质量的治疗效果。结论:自膨式国产食管覆膜支架适用于治疗各种食管瘘,操作简便、疗效安全,且价格低廉,是一项值得推广的技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