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1983年性病在我省死灰复燃以来,疫情有逐年迅速上升的趋势,其中淋病和梅毒是目前我国法定报告的传染病。据1991年全省19个市所辖的122个县(区)疫情报告统计,有18个市的92个县(区)共发生性病13,883例,无死亡。其中淋病13,826例,占99.59%,年发病率为21.77/十万,与1990年相比,发病率上升46.60%。淋病发病数在我省各种报告传染病总数中占14.98%、其构成比仅低于病毒性肝炎和痢疾,跃居诸传染病的第三位,而在许多开放城市如广州、深圳、珠海、汕头、佛山、江门、东莞、中山、潮州等市,淋病已遥遥  相似文献   

2.
1 资料来源新郑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疫情汇审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新郑市统计年鉴》。2 统计结果2.1 流行概况 1991———2000年共报告乙类传染病18种5882例,病死率为0.20%。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0.27/10万,死亡率为0.20/10万;发病构成由高到低排在前五位的是:病毒性肝炎、细菌性痢疾、肺结核、淋病和麻疹。2.2 动态变化 全市1991—2000年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波动在41.01/10万~198.84/10万之间,除1992年病毒性肝炎出现小的暴发流行,使该年发病率明显拉升外,其余各年呈逐年上升趋势。总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低水平。2.…  相似文献   

3.
自1990年起,淋病的发病报告纳入大疫情报告系统。探讨淋病的发病趋势,掌握流行特征,为制订防治措施提供参考,对浙江省1991~1995年的淋病疫情资料进行了总结分析,现报告如下。资料来源一、发病数采自浙江省各地上报的订正后的年报表。二、计算报告发病率所用的人口数由省公安厅提供。结果一、流行趋势和流行强度1991~1995年全省共报告发生淋病52962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4.64/10万,除1993年外,报告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速度为6.64%,(表1)。  相似文献   

4.
一、概述 据全省11个市(地)、87个县(市、区)上报的疫情年报资料统计,1992年我省共发生甲、乙类传染病15种(霍乱、淋病、梅毒除外),发病137538例,死亡237人。总报告发病率为322.76/10万,死亡率为0.56/10万,病死率为0.17%。与1991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8.14%,死亡率下降28.84%,病死  相似文献   

5.
一、概述 据全省11个市(地)、87个县(市、区)上报的疫情年报资料统计,1993年我省共报告发生法定甲、乙类传染病15种(霍乱、淋病、梅毒除外),发病109073例,死亡164人。总报告发病率254.49/10万,死亡率0.38/10万,病死率0.15%。与1992年相比,总报告发病率下降21.15%,死亡率下降31.20%,病死率下降12.74%,全省总报告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继续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6.
湛江市1991~2000年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了解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传染病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湛江市1991~2000年法定报告传染病年报表进行分析。结果 1991~2000年湛江市法定报告传染病年均发病率为93.73/10万,年均死亡率为0.24/10万。十年间发病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分别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淋病、麻疹,五种病占总发病数的82.53%。死亡率相对较高的前五位传染病是新生儿破伤风、乙型脑炎、霍乱、麻疹、狂犬病,占总死亡数构成的75.17%。结论 病毒性肝炎、肺结核、痢疾等仍是湛江市的主要传染病;1997年以后淋病、梅毒等性传播传染病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今后传染病防治重点是加强病毒性肝炎、痢疾、肺结核、麻疹和性传播传染病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7.
淋病是以性行为为主要传播途径的急性传染病 ,吴县市1990年以来发病逐年上升 ,为摸清其流行规律 ,现将该市 1990年~ 1999年淋病的流行特征分析如下。1 材料和方法1.1 资料来源 吴县市卫生防疫站 1990年~ 1999年传染病年报表和 2 0 0 0年 1~ 4月吴县市皮防所门诊疫情报告。1.2 方法 淋病病例由吴县市皮防所门诊确诊 ,详细询问病史后输入电脑上报防疫站统计分析。2 结果2 .1 流行概况 吴县市从 1990年起将淋病正式列入乙类传染病报告 ,发病率以 1998年为最高 ,达 14 6.77/ 10万 ,在法定报告传染病中从 1990年的第四位上升到 1999年…  相似文献   

8.
应用灰色系统模型预测某市淋病发病率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为探讨我市淋病流行规律 ,本文试用灰色系统GM (1,1)模型对我市淋病发病率进行了分析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 :资料来源我市自 1991年开始有比较完整可靠的淋病疫情资料 ,本文资料来源于 1991~ 1999年淋病疫情年报 ,历年报告发病数来自疫情年报表 ,计算报告发病率所用人口资料来源于市统计局。每年按《全国法定传染病漏报调查方案》作疫情漏报调查后 ,计算出淋病漏报率。根据公式 :某年校正发病率 (1/ 10万 ) =报告发病率 (1/ 10万 )1-漏报率 (% ) 得历年校正发病率 ,所得校正发病率能够比较准确地反映我市淋病发病水平 ,本文用1991~ 19…  相似文献   

9.
为掌握广东省传染病发病趋势,进一步加强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及时制订切合实际的防治措施,控制和降低我省传染病发病,我们对1997年广东省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了分析,现报告如下:1材料与方法资料来源于1997年广东省急性传染病综合年报表2结果与分析2.1疫情概况1997年21市121个县(市、区)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21种,报告发病103032例,死亡296例。报告发病率142.44%,死亡率0.41/十万,病死率0.29%。由于1997年肺结核由丙类传染病调整为乙类,故1997年与1996年相比,发病率、死亡率、病死率均上升,分别上升37…  相似文献   

10.
2008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夏萍  葛利辉  唐莉 《职业与健康》2009,25(19):2067-2069
目的了解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流行规律及变化趋势,为今后制定传染病的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家疾病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提供的年报表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8年南宁市法定报告乙类传染病年发病率为401.84/10万,与2007年相比上升5.14%。发病率居前5位的疾病分别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痢疾,发病数占乙类传染病总数的97.23%。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P〈0.01),年龄分布以幼儿和老年人为主,职业以农民和散居儿童居多。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淋病和痢疾是目前危害南宁市居民身体健康的主要传染病病种,提示应加强对肺结核、病毒性肝炎等病的预防控制工作,以降低南宁市乙类传染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西边远山区凤山县近7年法定传染病的发病态势,分析其流行特征和规律,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该县2004—2010年的法定传染病乙类和丙类疫情资料,采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县近7年报告乙类和丙类传染病22种共5303例病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382.25/10万,其中乙类传染病15种共3838例病例,人群年均报告发病率为276.65/10万。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居前5位的是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痢疾和梅毒。值得注意的是淋病病人与梅毒病人之比为4.09:1,淋病病人与AIDS/HIV阳性病人之比为15.66:1,梅毒病人与AIDS/HIV阳性病人之比为3.83:1。传染病死亡人数共29例,人群死亡率为2.09/10万,其中肺结核病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7.93%,艾滋病及HIV阳性病例占总死亡人数的31.04%,狂犬病病例占24.14%。结论该县近7年乙丙类传染病报告发病率呈逐年增多趋势,艾滋病及HIV阳性死亡病例呈逐年上升趋势,需进一步加强传染病的监控和预防。  相似文献   

12.
为掌握五华县急性传染病的发病趋势,分析本地区急性传染病的流行特点及影响因素,从而找出流行规律,为防治决策提供科学依据。现将五华县lop-l996年报告急性传染病资料分析报告如下。资料来源资料来源于五华县卫生防疫站统计的lop-lop年急性传染病年报表,人口资料来源于五华县统计局。结果1总发病镇、死亡率五年来共发生18种法定报告传染病,总发病人数7de人,年平均发病率13841/十万;以1992年作定基为100%进行对比分析,总发病率1993年上升02%,lgu年上升8.5%,lop年下降20.2%,IWe年下降45.5%。总死亡人数15人,年平均死…  相似文献   

13.
一、疫情概况 1992年全省16个疾病监测点(监测人口1594730人,占全省总人口的3.74%)共报告甲类传染病霍乱5例;乙类传染病12种,计6532例,死亡20例。甲乙类传染病年报告发病率为409.91/10万,死亡率7.25/10万,病死率0.31%。与1991年相比,报告发病率下降21.22%,死亡率上升5.93%,病死率  相似文献   

14.
据白山市6个县(区)、市上报的传染病年报表统汁,2003年报告本市居民共发生乙类传染病10种,发病3138例,死亡率为0.30/10万。 乙类传染病中有14种无病例报告,无“非典”病例报告。与2002年相比,报告病种增加3种:伤寒1例、流脑1例、布病1例;总报告发病率下降10.32%。发病率上升的病种是伤寒、淋病、流脑、猩红热、布病、肺结核等6种,发病率下降的病种是肝炎、痢疾、梅毒、出血热等4种,上升幅度在20%以上的有2种:淋病(50.96%)、猩红热(32.26%),下降幅度在20%以上的有3种:痢疾(-23.29%)、出血热(-39.20%)、梅毒(-22.39%)。报告发病率  相似文献   

15.
刘敏  杨淑芝  陈鹃 《中国公共卫生》2001,17(12):1076-1076
当前性传播疾病的流行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尤其是淋病在我国为最常见、发病率较高 ,是流行较广泛的性病之一。近几年来 ,我省淋病发病仅次于病毒性肝炎和痢疾 ,居第 3位。为了解辽宁省淋病流行特点 ,现将 1990~ 2 0 0 0年我省淋病流行动态分析如下。材料与方法 资料来源于辽宁省疾控中心传染病年报。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的现况分析方法。结果与分析  (1)流行趋势 :我省淋病首发于 1984年。1987年在全省开展性病疫情报告 ,发病率为 6 6 3/ 10万 ,1988年、1989年发病以成倍的速度递增 ,发病率分别为 15 70 / 10万、31 34 / 10万。 …  相似文献   

16.
1991年12月份全省共报告甲、乙类法定传染病13种(除梅毒,淋病),计10050例,死亡16人,与去年同期比报告发病率上升8.13%,死亡率上升  相似文献   

17.
濮阳市病毒性肝炎十年流行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了解和掌握病毒性肝炎的发病情况及流行规律,为制定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濮阳市十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统计年报表、疫情资料总结分析。结果 濮阳市十年共报告病毒性肝炎26 304例,占同期法定报告传染病总数的45.65%。居传染病第二位。十年病毒性肝炎年均发病率77.35/10万。结论 甲肝发病率呈下降趋势;乙肝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其它型肝炎发病率较低。  相似文献   

18.
衢州市1992—1998年梅毒流行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衢州市位于浙江省西部 ,经济上在省内属欠发达地区。自 1992年 4月柯城区报告首例梅毒以来 ,疫情呈逐年明显上升趋势。为制订控制我市梅毒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特将近 10年我市的梅毒疫情进行分析。资料来源1 疫情资料 来自市疫情监测年报表。2 人口资料 由衢州市统计局提供。结 果1 流行强度 自 1992年 4月份报告病例以来 ,除 1993年无病例报告外 ,其它 6年疫情呈逐年上升趋势 ,至 1998年发病率达 14 0 4/10万 ,累计报告病人 6 5 7例 ,发病数居法定报告传染病第 6位。无死亡病例。各年发病情况见表 1。2 地区分布 辖区各县市历年报…  相似文献   

19.
白山市2003年报告规定管理性病5种219例,年发病率为16.48/10万,较去年上升19.67%。 1 资料来源 资料来源于各县(市)区卫生防疫站的月报、季报、年报表。 2 结果 2.1 病种:2003年共发生性病219例,较去年增加36例,上升19.67%,全年总发病率16.48/10万,其中淋病占发病数的67.58%,梅毒22.83%,其他9.59%。淋病较去年上升40.95%,梅毒下降19.35%。  相似文献   

20.
分析 1996~ 2 0 0 0年期间余杭市淋病、梅毒发病的流行特征 ,探讨流行规律 ,为今后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报告如下。资料来源1 余杭市 1996~ 2 0 0 0年法定传染病年报表。2 余杭市公安局人口资料。结  果1 发病率 余杭市 1996~ 2 0 0 0年共报告发生淋病 2 2 6 4例 ,年发病率 5 7 5 1/ 10万 ;梅毒 332例 ,年发病率 8 4 3/ 10万 ,以早期梅毒为主 ,其中Ⅰ期占 6 0 4 9% ,Ⅱ期占 39 5 1%。淋病发病率 1997~ 1999年呈明显上升趋势 ,1999年最高为88 2 0 / 10万 ;梅毒报告发病率 1998年最高为 11 5 8/ 10万 ,见表 1。表 1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