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心痛之名首见于<内经>,如<素问·标本病传论>有"心病先心痛"之谓,<素问·缪刺论>又有"卒心痛"、"厥心痛"之称.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则首次正式提出胸痹之名.对于心痛的治疗历来就众说纷纭.现就心痛从肝论治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正《内经》最早将胸痛表述为"心痛",至汉代仲景在《金匮要略》中称本证为"胸痹"~([1]),方才有了正式的病名。痹者,闭也,主要表现为胸膺部的痞闷疼痛;心痛,是心前区疼痛及胃脘痛的统称,后世医家王肯堂以"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明确了心痛与胃脘痛的区别。胸痹心痛临床常见症状主要表现为胸部满闷疼痛,甚则短气、胸痛彻背、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根据其症状,祖国医学称之为胸痹、胸痛、真心痛、厥心痛、心痛、心悸等.<金匮要略>中曾描述为胸背痛、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喘息咳唾、短气不足以息,胸满、气塞、不得卧、胁下逆抢心.<圣济总录>中记载曰:"胸膺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指出了胸痹的病位、基本症状.  相似文献   

4.
胸痹病的记载,始见于<金匮要略>.本病主要症状为胸闷心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轻者仅感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多见于现代医学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疾病.自1995年3月以来,笔者以温胆汤化裁治疗本病,取得满意效果,并与复方丹参片口服进行对照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常以胸闷、胸痛为主要临床特点,归属中医"心痛"或"胸痹"范畴.早在<内经>即有胸痛的记载,如<灵枢·五邪>说:"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篇说:"心病者,胸中痛,胁支满,胁下痛,膺背肩胛闷痛,两臂内痛."此为该病最早的记载.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则有更多的论述,把胸痛称为"胸痹",并设专篇论述.大凡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皆习惯于从辨病的角度考虑,活血化瘀成为主题.然笔者认为,治疗法则应为化痰与通阳,而活血化瘀只是辅佐之法.试论如下.  相似文献   

6.
从痰瘀论治冠心病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1 源流概说 冠心病应归属于中医学"胸痹"、"真心痛"、"厥心痛"等范畴.早在<内经>时代就有类似记载,如<素问·脏气法时论>谓:"心病者,胸中痛,胁支痛,胁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灵枢·厥病>篇谓:"真心痛,手足青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其描述的疾病的临床表现和预后与冠心病颇为相似.对其病机,<灵枢·经脉>篇曰:"手少阴气绝则脉不通,脉不通则血不流".说明古人已认识到本病与心气不足、血瘀有关.<金匮要略>则列"胸痹心痛"专篇,并提出"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指出应用具有通阳宣痹、活血化瘀、化痰作用的瓜蒌、薤白、半夏、白酒等治疗.之后从元代罗天益至近代冉雪峰等医家,分别提出用失笑散、小陷胸汤合活血通利之剂以治疗胸痹.现代张问渠、李从义、周约伯也从痰、瘀方面对冠心病加以研究,且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以上说明古人早已认识到痰瘀与冠心病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7.
茯苓杏仁甘草汤见于<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第九>,原用于治疗胸痹轻证,导师张智龙将其灵活应用,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症、三叉神经痛、吮吸动作、嗅觉障碍等魄之为病,每有桴鼓之效.  相似文献   

8.
<正>胸痹是以病位和病机合而命名之疾病,主以胸部疼痛为主证,具体是指胸部闷痛、甚则胸痛彻背,短气、喘息不得卧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疾病,轻者感觉胸闷如窒,呼吸欠畅,重者则有胸部胀满疼痛,严重者心痛彻背,背痛彻心[1]。《灵枢·五邪》篇云:"邪在心,则病心痛"。但胸痹病名,首见于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中,列于《胸痹心痛短气病脉证并治》专篇详加论述,指出"阳微  相似文献   

9.
瓜蒌薤白半夏汤治疗心律失常5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5,14(4):369-370
瓜蒌薤白半夏汤出自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中,原为治疗"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而设,笔者近年以本方为主治疗心律失常 50例,收到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金匮要略>胸痹心痛短气篇系统的描述了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诊断和治疗原则.本文结合西医的冠心病对胸痹心痛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特点进行了浅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