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研究C-erbB-2和组织蛋白酶D(Cath-D)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CerbbB-2表达与Cath-D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erbB-2和PCAN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erbB-2和Cath-D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0.8%和64.6%。CerbB-2和Cath-D表达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  相似文献   

2.
P27蛋白在骨肉瘤中表达的意义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P27蛋白表达与骨肉瘤临床病理、肿瘤细胞增殖活性及其与预后关系。方法 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80例骨肉瘤P27蛋白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表达,计算其标记指数(Labeling index,LI)。结果 P27LI有0%~97.5%之间,PCNA LI在9%~98%则在正常骨及生骨瘤中不见表达。P27蛋白表达与骨肉瘤Dahlin分、Price分级无关,而与 WHO分、PCNA L  相似文献   

3.
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高于骨巨细胞瘤I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5的肿瘤组织(P<0.05);骨肉瘤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也明显高于MVD<5组(P<0.05)。p53蛋白阳性率虽骨巨细胞瘤Ⅱ~Ⅲ级、骨肉瘤均高于骨巨细胞瘤1级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蛋白、PCNA过度表达与MVD有密切关系,p53、PCNA及MVD可作为评估骨巨细胞瘤、骨肉瘤预后有价值的分子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4.
应用RT-PCR和免疫组化检测大肠粘膜、腺瘤及腺癌组织DCCm-RNA表达缺失(60.0%)。(2)大肠癌中DCCmRNA表达缺失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3)大肠癌DCCmRNA表达缺失与PCNA指数显著相关(60.6%)。(2)大肠癌中DCCmRNA表达缺失与分化程度、浸润深度及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1)。(3)大肠癌DCCmRNA表达缺失与PCNA指数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第Ⅷ因子相关抗原和组织蛋白酶D在其转移、预后中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33例乳腺癌进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8)和组织蛋白酶D(Cath-D)染色。结果33例乳腺癌微血管F8染色均阳性(100%)。癌组织内染色阳性在70%以上者7例(21.21%),癌周组织阳性在70%以上者25例(71.67%),两者有明显差异(P<0.01)。F8表达与腋窝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P<0.01)。33例乳腺癌Cath-D阳性者30例,占90.09%。结论F8、Cath-D免疫组化染色对判断乳腺癌转移、预后有着重要意义。两项同时检测可起互补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肉瘤和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和形态计量方法检测40例骨肉瘤和40例不同级别骨巨细胞瘤的P53蛋白、PCNA表达与肿瘤组织内MVD之间的关系。结果:骨巨细胞瘤Ⅱ~Ⅲ级组PCNA表达明显于高于巨细胞瘤的P53骨巨细胞瘤1级组(P〈0.05),且骨巨细胞癌MVD≥5的肿瘤组织P53蛋白表达明显高于MVD〈  相似文献   

7.
肺癌MDM2蛋白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肺癌MID2蛋白表达与p53突变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检测125例肺癌p53和MDM2蛋白表达,以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PCR-SSCP)方法检测p53基因第5 ̄8外显子的突变。结果:PCR-SSCP检测阳性的52例肺癌MDM2阳性率为19.2%,而阴性的73例肺癌MDM2蛋白阳性率为35.6%,统计学检验显示肺癌MDM2蛋白表达与P53突变之间呈负相关(X^2=3.98,P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黏附因子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胃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 应用流式细胞术对58例胃癌及40例胃良性病变的新鲜标本检测CD44s和CD44v6,并应用免疫组化测定PCNAL1。结果 胃癌组CD44s的阳性率(62.1%,36/58)明显高于良性病变组(27.5%,11/40,P<0.01),且与PCNALI(P<0.05)有关。胃癌组CD44v6的阳性率(58.6%,34/58)高于良性病变组(32.5%,13/40,P<0.05),且与肿瘤部位(P<0.05)、淋巴结转移(P<0.05)及PCNALI(P<0.05)有关。CD44s与CD44v6表达在胃良性病变组(Rs=0.59,P<0.01)及胃癌组中(Rs=0.29,P<0.05)存在相关性。结论 CD44s和CD44v6之间存在相关性并在胃癌中表达增强并和增殖活性有关,CD44v6与肿瘤部位及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 在原发性肝癌(HCC) 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情况及其与肝组织增殖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TGFα和PCNA 在正常肝组织、原发性肝癌(HCC)和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TGFα和PCNA在正常肝组织中均不表达;61-0% 的HCC 癌组织和57-5% 的癌旁肝组织表达TGFα;100 % 的癌组织和97-5 % 的癌旁肝组织可观察到PCNA阳性反应。经统计学分析,癌组织的TGFα染色强度显著高于癌旁肝组织(P<0-01) ;TGFα阳性组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的PCNA 标记指数(LI) 均分别高于TGFα阴性组( P均<0-01)。结论: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组织存在TGFα的异常表达;TGFα与HCC癌组织和癌旁肝细胞的增殖密切相关。推测HCC中可能存在正反馈的TGFα自分泌机制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P21、PCNA的相关关系及它们在肝硬变、肝细胞不典型增生(LCD)、肝细胞癌(HCC)形成中的作用。方法:运用S-P法对60例单纯肝硬变(不伴癌)、30例癌旁肝硬变及27便HCC的P21、HBsAg及PCNA表达情况进行实验研究。结果:癌旁肝硬变组织、单纯肝硬变组织、癌组织P21阳性率分别为90%、68.33%、62.96%,癌旁肝硬变与单纯肝硬变,癌旁肝硬变与癌组织之间判别有显著性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