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周继  汪霞  尹健  胡勇  王健  徐军 《现代医药卫生》2009,25(23):3543-3544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因子l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的关系.方法:选取45例子宫内膜癌、8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10例单纯性增生及8例增生期子宫内膜石蜡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liVision两步法检测Livin、ki-67、bcl-2的表达.结果:livin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良性子宫内膜,livin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有关(P<0.001);livin的表达与bcl-2(r=0.662,P<0.001)和细胞增殖指数(r=0.572,P<0.001)呈显著正相关.结论:livin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增殖有关,还可能和bcl-2协同参与细胞凋亡的调控,可作为反映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的肿瘤标记物,为子宫内膜癌的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雌激素受体(ER)、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通过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和C-erbB-2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分析,探讨其意义.结果 显示ER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率为100%,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ER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51.1%,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12.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的子宫内膜癌患者C-erbB-2阳性表达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有相关性(P<0.05).结论 ER、C-erbB-2二者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联合检测ER与C-erbB-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预后判断以及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CA125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4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1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的CA125的活性进行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CA125的阳性率高于正常子宫内膜,差异有显著性.手术病理分期Ⅱ-Ⅲ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A125的表达水平高于Ⅰ期.结论: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CA125的表达随着组织学分级和手术病理分期的升高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本实验通过收集子宫内膜癌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对比二者mdm2 rs3730656和rs74099445两个SNPs位点差异,寻找子宫内膜癌发病风险的遗传标记物,为子宫内膜癌易感性的诊断做贡献.方法:收集子宫内膜癌患者外周血150例,正常对照组外周血180例,提取全基因组DNA,PCR扩增,核酸测序,SNP分型,利用统计学分析软件对子宫内膜癌组以及正常对照组的SNP位点是否有显著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子宫内膜癌组与对照组间rs74099445差异显著(P<0.05),而子宫内膜癌组与对照组间rs3730656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mdm2 rs74099445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易感性的潜在遗传标记物,而rs3730656不可以作为子宫内膜癌易感性的潜在遗传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SK3β蛋白和β-catenin蛋白表达并探讨其意义.方法 采用微波EliVisionTM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60例子宫内膜癌,32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P-GSK3β蛋白和β-catenin蛋白的表达.结果 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表达正常,子宫内膜癌组织中β-catenin发生异位表达.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GSK3β和异位表达的β-catenin分别定位于细胞浆和细胞核,两者表达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P<0.05).两者的表达与肌层浸润程度、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及病理分期有关 (P<0.05);两者之间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 P-GSK3β表达和β-catenin异位表达在子宫内膜癌呈高表达,且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鉴别的诊断价值.方法:总结我院2003~2005年2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的超声像图特征.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息肉21例,子宫内膜癌7例,临床手术病理诊断子宫内膜息肉19例,子宫内膜癌5例,子宫粘膜下肌瘤2例,宫腔部分粘连1例,子宫内膜增生过长1例.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为鉴别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提供了较重要的参考信息,是较好的无创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是妇科常见病,占子宫恶性肿瘤的90%以上,并有逐渐增加的趋势[1].本文通过抑癌基因蛋白(p16)和肺耐药蛋白(LRP)检测子宫内膜癌,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和耐药的关系,为临床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癌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张延曙  杨平 《医药论坛杂志》2007,28(17):29-30,33
目的 研究血管生成在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的方法,研究50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结果 子宫内膜癌中MVD(19.21±8.15)显著高于正常子宫内膜(8.12±2.93),P<0.05,且与临床分期、组织分化程度和肌层侵润深度显著相关(P<0.05).结论 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血管生成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MVD对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判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在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该院2008年7月-2013年2月收治的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112例,对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分析超声图像下的内膜均匀程度、子宫内膜厚度及血流指数.结果 112例患者绝经后阴道出血患者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为(4.92±3.21)mm,不同疾病的子宫内膜平均厚度不一.子宫内膜癌患者子宫内膜厚度显著大于子宫内膜炎、子宫内膜增生及正常子宫,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内膜不均匀比例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炎与正常子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子宫内膜癌血流特征≤0.4为18例(52.9%).结论 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子宫内膜厚度有助于鉴别绝经后妇女子宫内膜癌的病变,为临床提供可参考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开腹与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进行探讨其治疗效果,找到一种能够快速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手术方式.方法 把2011年7月至2011年10月在本院就诊的14例早期子宫内膜癌的患者作为对象进行治疗.把这些患者分成两组,分别采用开腹子宫全切术,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并且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和术中失血量,进行分析比较.结果 从得出的数据来看,开腹子宫全切术组的手术时间长、术中失血量比较多和阴式子宫全切术组相比时间更长、失血量更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阴式子宫全切术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失血量方面比开腹子宫全切术更加优越.所以,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较好的方法,我们可以选择阴式子宫全切术或者开腹子宫全切术之间阴式子宫全切术.  相似文献   

11.
栾艳  邢海燕  齐文娟 《中国医药》2011,6(9):1040-1042
目的 探讨成纤维细胞激活蛋白(FAP)在子宫内膜癌间质中的表达及其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方法 收集82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20例经病理证实的子宫内膜息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AP和微血管特异性标记物CD34的表达.分析FAP表达与MVD的关系.结果 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FAP表达于间质成纤维细胞,表达阳性率为89.02%(73例),而子宫内膜癌细胞和子宫内膜息肉中无表达.FAP表达和MVD分别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均P<0.01).随着FAP表达水平的增高,MVD也随之增加.结论 FAP的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侵袭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FAP可能通过促进肿瘤的微血管生成,加快肿瘤的生长、侵袭和转移.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子宫内膜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56例术前经阴道超声检查且术后证实为子宫内膜癌的患者进行病理学分析对比.结果 56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分析结果相符合者共43例,其符合率为76.79%.结论 阴道超声检查具有可操作性强、简单、可重复、无损伤的优点,对临床诊断子宫内膜癌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子宫内膜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20%~30%.近年来发病率明显增加,并呈现年轻化趋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子宫内膜癌的发病率已成为女性生殖道恶性肿瘤的首位.据统计,2007年美国有4万例新发子宫内膜癌患者(Jemal A,Siegal R,Ward E,et al.2007).子宫内膜癌的治疗以手术为主,放疗为辅,化疗在子宫内膜痛治疗中的作用一直备受争议,以往仅用于晚期及复发子宫内膜癌的治疗.近年来,国外开展了多项针对早期高危予宫内膜癌术后辅助化疗预防复发的随机对照研究,从而使化疗在早期子宫内膜癌治疗中的应用也得以开展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4.
訾聃  刘芳 《贵州医药》2004,28(9):786-788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 (HGF)受体C met蛋白在子宫内膜癌、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增生期内膜中的表达状况与临床分期、组织学分级、肌层浸润、分化程度、淋巴浸润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 4 1例子宫内膜癌及 17例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35例子宫增生期内膜组织中C met表达状况进行检测。结果C met在子宫增生期内膜、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 ,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且有逐渐增高的趋势 ;子宫内膜癌中C met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和临床分期及分化程度的增加而增强 (P <0 .0 5 )。结论C met蛋白对正常内膜细胞的增生、分化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同时C met在子宫内膜非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明显逐渐增高 ,推测C met蛋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C met蛋白有可能成为判断子宫内膜癌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高晓旭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20):2759-2760
目的 探讨HIF-1α、VEGF基因表达与子宫内膜癌临床分期间关系.方法 对3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的癌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进行HlF-1α、VEGF的检测,分析不同的病理分型和临床分期的表达情况.另取同期存档的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组织蜡块10例作为对照.结果 H1F-1α、VEGF在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及子宫内膜癌各期的阳性表达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1.87、8.71,均P<0.05);超声肿瘤血流分级与HIF-α、VEGF间存在相关性.病变与HIF-1α、VEGF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HIF-α、VEGF表达程度与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呈正相关.HIF-1α、VEGF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和转移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胰岛素-Ras-MAPK通路中主要调节蛋白生长因子受体结合蛋白2(Grb-2)、Ras、P-ERK、细胞周期素D1(CD-1)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8例正常子宫内膜,10例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51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Grb-2、Ras、P-ERK及CD-1的表达情况,放免法检测内膜癌患者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结果:Grb-2、Ras、P-ERK、CD-1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非典型增生子宫内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依次升高,其中Grb-2、P-ERK、CD-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不同病理分期的子宫内膜癌患者组织中Grb-2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ERK阳性表达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子宫内膜癌中Grb-2与Ras、Grb-2与P-ERK表达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的子宫内膜癌中Grb-2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关(P<0.05).血胰岛素水平与Grb-2、P-ERK表达呈正相关(P<0.05).结论:胰岛素-Ras-MAPK信号传导通路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子宫内膜癌的彩色多普勒超声声像图特征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对40例临床子宫内膜癌患者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增厚子宫内膜处的彩色血流呈网状.当癌肿侵犯子宫肌层时,可见浸润处网状或彩球状彩色血流.结论 在显示子宫肌层与癌组织之间关系上有其局限性.经阴道超声判断内膜癌浸润程度的准确率已达93%,可显示增厚子宫内膜血管分布、血流改变及阻力指数的变化,大大提高了内膜癌的早期诊断成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B细胞特异的莫洛尼白血病病毒插入位点1(Bmi-1)基因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7例子宫内膜癌和18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肌瘤子宫切除患者)石蜡标本中的Bmi-1蛋白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及正常子宫内膜组织(各10例)Bmi-1 mRNA的表达.结果 57例子宫内膜癌中,Bmi-1蛋白阳性29例(50.9%),18例正常子宫内膜中无Bmi-1蛋白阳性表达;病理学G3级Bmi-1蛋白阳性表达高于G1级(66.7% vs.30.4%)(P<0.05).子宫内膜癌中Bmi-1 mRNA电泳条带灰度比高于正常子宫内膜组织[(1.0375±0.0910) vs.(0.5546±0.0698)](P<0.05).结论 癌基因Bmi-1可能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27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SP法)检测p27基因在20例正常子宫内膜及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27基因在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全部为阳性表达,65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33例表达阳性;病理分级为G1、G2、G3级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分别为82%、57%、19%,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临床分期Ⅰ期的子宫内膜癌组织中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为94%,Ⅱ期者为56%,Ⅲ期者为26%,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基因表达阳性率与子宫内膜癌的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及肌层浸润深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p27基因的异常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生长、浸润及分化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学观察与组织病理学诊断对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凤芹  王志芳  王胜和  郑文选 《河北医药》2008,30(10):1549-1549
子宫内膜癌发病率逐年上升,了解子宫内膜情况最经典的方法是诊刮作组织病理学检查,因为是有创性操作,不宜普及,用于内膜癌筛查.子宫内膜细胞采集器的出现,为子宫内膜癌的筛查提供了一种好方法.因受传统取材困难的影响,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诊断一直是一个难点,在新的情况下,研究子宫内膜脱落细胞形态,为子宫内膜癌筛查的开展提供支持,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