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硒对镉致脂质过氧化与金属硫蛋白诱导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比较亚硒酸钠(Na2SeO3)与硒代蛋氨酸(SeMet)对镉(Cd)毒性的拮抗效应,探讨脂质过氧化及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合成在硒(Se)拮抗Cd毒性作用中的意义,为镉中毒的防护提供依据。方法 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6只,随机分6组。I组为正常对照组,Ⅱ组为Cd中毒组,Ⅲ组为Na2SeO3组,Ⅳ组为SeMet组,V组为Cd Na2SeO3组,Ⅶ组为Cd SeMet组。Cd按100μmol/kg体重,Se(Na2SeO3及SeMet)按10μmol/kg体重的剂量隔日1次经口灌胃,其中V组和Ⅵ组按先Se后Cd交替灌胃。Se、Cd均灌胃15次。实验时间为30d。结果 单独给Cd组大鼠肝脏和肾脏MT水平升高,而血清MT出现降低;2种Se化合物均使大鼠肾脏和肝脏MT含量轻度增高,但2个Se加cd组与单独给Cd组比较,MT水平差异不显著;染Cd大鼠仅见血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明显升高,而2种Se化合物对其没有明显影响;无论是单独给Se组(Ⅲ、Ⅳ),还是Se加Cd组(V、Ⅵ),大鼠全血、肝脏及肾脏GSH-Px活力均明显增高。结论 Se能在一定程度上诱导机体合成MT,但在Se拮抗Cd毒性作用中MT的诱导合成可能不起主要作用;Se能提高机体的抗氧化能力。对拮抗Cd毒性具有一定的作用;SeMet与Na2SeO3对诱导MT的合成及提高GSH-Px的活力,其效应基本相似。 相似文献
2.
3.
钙和镉对金属硫蛋白在小鼠肝合成中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研究了小鼠经口给于钙盐和镉盐后,钙和镉在小鼠肝金属硫蛋白合成中的相互影响。结果发现:单独给于钢(8mg/kg)时,镉能诱导肝金属硫蛋白的合成;单独给于钙(20mg/kg)时,肝MT的含量无明显的增加;但同时经口给于钙和镉(20+8mg/kg),则肝MT含量比单独给于镉时的肝MT含量明显增加(P<0.05),Ca+Cd组的肝Zn浓度大大高于Cd组。 相似文献
4.
金属硫蛋白 (MT)是一种低分子量的金属结合蛋白 ,可诱导MT的生物合成。进入体内的镉与MT结合 ,一方面与镉在各组织器官中的分布有关 ,另一方面也可缓解镉的毒性效应。本次研究主要观察镉在肝脏和睾丸中的分布及其与MT的关系。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氯化镉 (CdCl2 2 5H2 O) ,分析纯 ,天津化学试剂厂生产 ;三羟甲基氨基甲烷 (Tris) ,进口分装。1 2 实验动物及处理 健康成年雄性Sprague Dawley大鼠2 4只 ,体重 2 5 0~ 30 0 g,购于上海动物研究中心。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染毒组 ,每组 6只。低、中、高剂量… 相似文献
5.
6.
用Sephadex G-75凝胶层析技术对亚急性镉中毒肾损害大鼠肝、肾、血、尿中金属硫蛋白(MT)进行了分离测定。结果表明,大鼠接受镉后,其肝、肾、血、尿中MT增多;MT是体内镉的主要存在形式;尿中MT增多是镉中毒肾损害最早出现的变化之一,是肾小管功能障碍的灵敏指标,对反映镉性肾损害有其特异性。 相似文献
7.
8.
9.
10.
锌金属硫蛋白对镉中毒小鼠肾损伤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锌金属硫蛋白(Zn-MT)对镉中毒小鼠肾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以昆明种小鼠作为研究对象,染镉14d建立亚急性镉中毒模型,随后经口给予Zn-MT。收集24h尿液,测定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酶)活性作为衡量肾脏损伤程度的一项指标,同时电镜观察肾组织形态学变化;测定并分析肾组织上清液中脂质过氧化代谢产物一丙二醛(MDA)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酶(GSH-Px)活性。结果:Zn-MT可明显降低肾组织中MDA水平,使肾组织中SOD、GSH-Px活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此时尿NAG酶活性降低表明肾损伤程度减轻,且上述作用呈明显的剂量-反应关系;电镜下观察到给予Zn-MT后肾组织形态学病变有所减轻。结论:Zn-MT可对镉中毒小鼠肾组织脂质过氧化损伤起到一定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11.
镉对大鼠睾丸生化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镉2.5mg/kg腹腔染毒2天后,大鼠血镉和睾丸镉含量明显升高,同时血浆丙二醛含量和乳酸脱氢酶同工酶(LDH-X)活性亦显著增高。在睾丸匀浆及线粒体丙二醛含量明显升高的同时,睾丸匀浆的LDH-X则随之明显降低。光镜检查间质内明显出血,曲细精管生精细胞萎缩性变性,数量减少。推测镉可诱发睾丸生精细胞线粒体膜的脂质过氧化作用。电镜检查也证实,染毒大鼠精原细胞线粒体大量膨胀、破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方式的水化对对比剂肾病(CIN)发病率的影响,从而进一步证实水化在对比剂肾病预防中的地位。方法选择2009年12月至2010年8月在东南大学临床医学院附属徐州医院心内科住院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90例,随机分为口服水化组、一般水化组和延长水化组;口服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给予饮水1500mL、一般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6h以1mL/(kg·h)速度给予O.9%;延长水化组术前6h到术后24h以1mL/(kg·h)速度给予0.9%生理盐水维持静滴;三组患者测定术前和术后48-72h之间血肌酐值。结果三组患者的对比剂肾病发病率不同,其中延长水化组发病率最低;一般水化组和延长水化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病率均较口服水化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延长水化组患者对比剂肾病发病率与一般水化组相此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冠脉造影或PCI术前和术后静脉滴注生理盐水的水化治疗较口服水化降低了患者对比剂肾病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13.
镉对大鼠胚胎和仔鼠发育及肾功能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结果表明:2mg/kgCd能引起母鼠出现轻微中毒症状及体重减轻,胚胎死亡率明显增高,8mg/kgCd引起胚胎生长发育迟缓,畸形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胎盘重量减轻,1及2mg/kgCd引起F1代仔鼠个别行为指标异常,4mg/kgCd引起F1代仔鼠存活力明显降低、体格及行为发育迟缓,4mg/kgCd染毒孕鼠孕晚期尿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生后3周仔鼠的肾功能未见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阿魏酸哌嗪片不同给药剂量对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探寻最佳的给药剂量。方法将45例血压正常的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为阿魏酸哌嗪高、中、低剂量治疗组共3组。每组15例。在进行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口服1200mg·d^-1、600mg·d^-1和300mg·d^-1的阿魏酸哌嗪片3个月。比较3组治疗前后血糖、血压、血肌酐、尿素氮、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α1-微球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的血糖、血压、血肌酐及尿素氮均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及尿α1-微球蛋白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性降低(P〈0.01),且按高、中、低剂量组的顺序降幅增大,两两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阿魏酸哌嗪片对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治疗效应主要体现为降低尿蛋白水平上.且宜采用较高的给药剂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舒洛地特对治疗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尿微量白蛋白排泌率(UAER)的疗效。方法 93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被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29组,舒洛地特组33例,福辛普利组31例。疗程均为8周。结果治疗8周后,舒洛地特组UAER(63.54±23.39)μg/min较正常组(110.74±37.52)μg/min相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较福辛普利组(69.56±21.47)μg/min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舒洛地特可有效降低2型糖尿病肾病Ⅲ期患者的尿微量蛋白排泌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环孢霉素A(CSA)与环磷酰胺(CTX)联合激素治疗难治性肾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152例难治性肾病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两组分别予CSA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SA组)或CTX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CTX组),疗程至少12个月,观察各组的24 h尿蛋白定量、血浆白蛋白、肾功能、血糖、白细胞总数及其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完全缓解率、部分缓解率。结果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好转。治疗6个月末,CsA组的24 h尿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显著低于CTX组(P均<0.01),血清白蛋白显著高于CTX组(P<0.01),两组患者的血肌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CTX组的WBC显著低于CsA组(P<0.01)。CsA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CTX组(χ2=4.5690,P<0.05),治疗12个月末两组的完全缓解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06,P>0.05)。结论与CTX相比,CsA联用糖皮质激素对治疗12个月的总体疗效相当,但CsA起效更快,近期疗效更好,不良反应更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马兜铃酸肾病(AAN)的临床特点、病理表现,以及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9月至2012年9月期间住院诊断为马兜铃酸肾病的患者36例,分析各组患者的人口学资料,临床及病理学资料,治疗经过,分析影响患者临床预后的因素。结果马兜铃酸肾病进展隐袭,表现缺乏特异性,部分患者就诊时即有肾功能不全,病理表现为中-重度肾脏小管-间质损害,炎性细胞浸润较少,可见广泛纤维化改变,部分患者在病程中出现恶性肿瘤,预后较差。结论长期服用含有马兜铃酸的药物,可引起马兜铃酸在体内的蓄积,造成肾脏,尤其是肾间质持续不可逆性损害,最终引起肾功能衰竭,也可出现恶性肿瘤。应深入研究马兜铃酸对肾脏损害的机制,寻找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8.
Arne Bakka Jan Aaseth Hans Erik Rugstad 《Basic & clinical pharmacology & toxicology》1981,49(5):432-437
Abstract: Cell cultures have been used to study the effect of 6 different metal chelating compounds on the efflux of Cadmium (Cd) from the cells and on cell growth. The cells had previously been made resistant to high levels of Cd (100 μmol/1) in the medium. They contain large amounts of intracellular Cd (40–50 nmol Cd/mg cell protein), the main part of which is bound to cytoplasmic metallothionein. Among the different monothiol and dithiol compounds tested are some old, well-known and to some extent therapeutically tried substances, i.e. 2,3-dimercapto-1-propanol (BAL), D-penicillamine (PA), N-acetyl-DL-penicillamine (NAPA) and some newer metal chelators, i.e. 2,3-dimercaptopropane-1-sulphonate (BAL-Sulph), mercaptosuccinic acid (MSA) and meso-2,3-dimercaptosuccinic acid (DMSA). The three latter ones all showed better effect on the egress of Cd than PA and NAPA and less toxic effect than BAL on an equimolar basis. All the agents tested increased the efflux of Cd from metallothionein-containing cell cultures which seem to be justified as a test system for primary screening of effect and toxicity of new chelators.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香丹注射液中铅、镉的含量。方法高温法消解样品,石墨炉法测定铅、镉的含量。结果铅、镉分别在0.0025~0.004μg·ml-1和0.0004~0.004μg·ml-1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分别为0.9990、0.9988;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2.2%、98.74%,RSD分别为5.95%、5.75%。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可用于测定香丹注射液中铅、镉的含量。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