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 毫秒
1.
护理本科生分阶段科研训练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方法.[方法] 对2004级护理本科生实施分阶段训练.[结果]93.3%的学生参加了科研训练,12.8%的学生参加了全程训练,57.6%的学生撰写了论文;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大幅度提高,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科研思路更加清晰(P<0.01).[结论]学生参加全程科研训练可提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提高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训练方法。[方法]对2004级护理本科生实施分阶段训练。[结果]93.3%的学生参加了科研训练,12.8%的学生参加了全程训练,57.6%的学生撰写了论文;通过科研训练,学生对科研的认识大幅度提高,科研能力也得到提升,科研思路更加清晰(P〈0.01)。[结论]学生参加全程科研训练可提高科研能力。  相似文献   

3.
参与式艾滋病知识培训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目的 确定参与式艾滋病知识培训对改变护理本科生知识、态度、护理意愿的效果。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参与研究的68名护生被随机分成2组,每组34人。实验组接受参与式艾滋病知识培训,对照组只接受艾滋病知识讲座。在培训前后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两组护生进行测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在培训后知识分数均显著提高。实验组培训后态度正分值有显著改善(t=2.9,P=.006),护理意愿也显著提高(t=3.7;P=.001),而对照组两者变化却不显著。培训后,除知识变量外,实验组的态度正分值明显高于对照组(t=2.2,P=.003),护理意愿也明显高于对照组(t=2.4,P=.02)。结论 参与式艾滋病培训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知识讲座,能改善护生对艾滋病病人的态度及护理意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名护理本科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用课堂讲授与讲小课、快速反应、角色扮演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假设的认可、演绎、解释、论述评价5个方面的能力。[结果]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健康教育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2009年3-6月,在《护理健康教育学》的教学中应用参与式教学法。结果 92.14%的护生对本课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满意,95.44%的护生认为受益于参与式教学法的实施,83.16%护生的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为优秀。结论参与式教学法有利于提高护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6.
喻蔓 《当代护士》2018,(5):162-164
目的探讨Seminar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儿科临床教学中的运用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2016年2月来本院实习的48名护理本科生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作为对照组,将2016年3月~2017年2月来本院实习的58名护理本科生采用Seminar教学法进行教学作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护生护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思维能力变化情况。结果实习前,两组护生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习后,观察组护生护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操作考核成绩以及临床思维能力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Seminar教学法应用在护理本科生儿科临床教学中,带教老师不仅需要进一步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还需要提升自身组织协调能力,最大限度了解每一位护生现状,做到因材施教,从而最大限度地调动护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护生掌握护理理论知识、临床实践操作技能,提高护生临床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参与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徐仁华  袁圳伟  鲍秀敏  程梅 《护理研究》2008,22(32):2990-2991
[目的]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影响。[方法]将120名护理本科生按年级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60名。对照组采用以教师为中心、以讲授法为主的传统教学法;实验组采用参与式教学法,即以学生为中心,用课堂讲授与讲小课、快速反应、角色扮演教学法,着重培养学生逻辑推理、假设的认可、演绎、解释、论述评价5个方面的能力。[结果]两组评判性思维能力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与式教学法可以提高护理本科生评判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研究明确护理本科生对《护理研究》理论授课、上机课和科研专题训练的认识以及在此存在的问题,促进护理科研理论授课的改革,更好地培养本科护生的基本科研能力,以此促进护理事业的发展,提高护理质量,为《护理研究》课程修订和更好地进行专题训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调查研究问卷法,对我校2002级护理芩科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理本科生对待护理科研的态度和行为是积极进取的,但对自己的科研能力缺乏信心。在《护理研究》理论授课时能认识到护理研究重要性的仅占20.0%,多数是进入临床实习和专题训练后才认识到其重要性。理论授课中印象较深的知识:有40.9%的学生认为是“论文撰写”,20.5%的学生认为是“研究的基本原则和方法”,19.3%的学生认为是“设计过程”。另外学生开展护理科研专题训练困难的主要原因有“缺乏前沿信息”“实践经验不足”“专科知识缺乏”及“科研能力较差”。[结论]培养学生的基本科研能力,只通过理论授课是不够的,科研训练是培养研究能力的重要环节。科研训练中,指导教师应加强选题、科研设计、调查问卷制作、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资料等方面的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基本技能教学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择2004级和2005级护理本科班,在每个年级随机抽取1个班为参与式教学组,1个班为传统式教学组,分别采用相应的教学模式,通过护理基本技能考核和问卷调查,作为教学效果评价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两组学生的护理技能考核成绩、学习积极主动性及教学效果评价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参与式教学法在护理技能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明显优于传统式教学法,是一种良好的、互动的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性、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和素质,该教学方法切实可行,有助于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生科研实践能力的渐进式培养效果. [方法] 在3届护理本科生中实施"意识-参与-创新"的科研技巧培养模式,分阶段评价培养效果.[结果] 护理本科生培养后科研意识较培养前明显提高(P<0.05);护理本科生理论培训后、项目实施后科研实践能力评分均高于理论培训前(P均<0.05);项目实施后科研实践能力评分高于理论培训后(P<0.05).[结论] "意识-参与-创新"的渐进式科研技巧培养模式有利于培养护理本科生的科研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护理本科毕业生在科研过程中所遇的困难和收获,从而为提高科研带教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在查阅文献、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设计半结构式的访谈提纲,应用焦点团体访谈法,对在我院完成毕业科研训练的10名护理本科毕业生进行小组访谈;对所得资料进行定性分析。结果通过科研训练,学生明晰了科研设计的过程,科研论文书写能力得到提高;双向导师在科研训练指导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多数同学感觉在选题、统计学方法、论文撰写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需要指导老师给予帮助。结论双向导师具有优势互补的作用;科研训练中应加强选题和论文撰写的训练与指导;注重对学生早期科研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2.
蔡舒  李静芝  李敏 《全科护理》2010,8(29):2706-2707
指出目前社区护理实践教学主要存在实践教学时间短、教学内容欠全面、师资力量薄弱、实践基地少4方面的问题和不足,介绍了学院式社区护理中心和社区-学校合作性护理服务站两种社区护理教学新模式,认为该两种社区护理教学模式能激发护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创新能力、独立思考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社区服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3.
护理本科生临床护理教学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为了让学生更有效地接触临床,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作者分析和总结了目前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护理教学模式,包括预见习—教学见习—教学实习—预实习—毕业实习;并提出各模式应与不同时期的课堂教学相适应,使学生渐进式地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接触临床,这样将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和应用,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动手和沟通能力等专业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情境案例教学法在儿科护理实训课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江苏卫生健康职业学院2014级高职中护五年制学生95人,随机分为试验组47人和对照组48人。试验组采用情境案例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采用调查问卷和技能操作考核成绩比较两组的教学效果。结果:调查问卷显示,试验组学生对于情境案例教学法给予了良好的评价。技能操作考试成绩显示,试验组的成绩除了仪表和回答问题两项外其余各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情境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儿科护理实训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对护理科研知识的系统培训,提高护理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积极性。方法对护理科研内容进行系统、有针对性的培训,并进行考核与调查,对数据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培训前后护理人员对护理论文的立题、文献检索、科研相关概念及统计方法的掌握,科研能力与积极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科研培训内容必须符合本单位实际,并设法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必要的考核起到督促学习的作用;科研水平的提高是个长期的过程,需要进行反复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护理本科生对"迷你临床演练评量"(Mini-CEX)应用于临床护理教学及考核中的真实评价,了解Mini-CEX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作用及存在问题,为改进和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依据,同时为临床护理教学改革的深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法,对我校12名本科护生和8名临床护理带教老师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将获得的资料进行分析、整理、归纳主题。结果 Mini-CEX具有帮助护生提高临床护理综合能力等优势,但也存在评估项目不适用于护理领域、考核体系尚未建立、师资培训尚未完善、增加带教老师工作量等问题。结论 Mini-CEX在临床护理教学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需制定适合护理专业的Mini-CEX量表,建立统一系统化的考核体系,设立专职带教教师并完善师资培训,以确保Mini-CEX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实施及质量。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临床教学实习中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实习的护理本科生120人,进行配对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每组60人,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观察组在教学法基础上联合案例教学法,实习结束后进行实习效果的调查,包括两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护理程序、应用能力、对临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以及综合护理能力。[结果]观察组护生的理论知识、护理程序应用能力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对临床教学方法的满意度高,且临床综合护理能力得到了提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案例教学法可提高护理本科生的临床实习效果。  相似文献   

18.
The purpose of this article is to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creating effective partnerships between nurses practising community development (CD) and nurses engaged in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AR). To that end, an overview of the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CD and PAR is provided and the central tenets of each methodology explored. This is followed by a discussion of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herent in CD and PAR which derive from the same theoretical and philosophical foundation; that of critical social theory. Examples of two research projects highligh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D and PAR and demonstrate the value of creating effective practitioner/researcher partnerships. Finally, some of the lessons learned in creating these important partnerships will be presented. Although this call for practitioner/researcher alliance is not new, what is new is the central role the practising nurse could take in research. Creating partnerships between practising nurses and nurse researchers advances the opportunity to actualize responsive and effective PAR and to fulfill nursing's social contract.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demonstrates the value of participatory action research (PAR) and promotes its use by nurses in clinical practice. PAR has gained popularity in nursing and health-care research, offering a way of developing practice-based knowledge that can improve nursing care. PAR is described in detail: what PAR is, how to use PAR in clinical practice, and the steps in the PAR cycle as applied during an exemplar study in which nurses used PAR to address their concerns and develop, implement and evaluate a model of care in an acute medical ward. The authors advocate PAR as a collaborative means to improve the nursing care for patients in varied clinical practice settings.  相似文献   

20.
苟秋凤  熊梅  张丽梅  叶盈  李月 《全科护理》2016,(14):1489-1491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简称护生)参与预实习后对其在校学习和临床认识等方面的认识。[方法]采用质性研究中半结构式个案研究的方法对18名参加过预实习的护生进行访谈,将收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和归纳。[结果]通过类属分析法,提炼总结出预实习对其学习影响中3个主要的观点:理论与实践学习、自我学习认知和临床专业认知。[结论]护生通过预实习,可巩固并强化其在校理论与实践操作,促进其自我学习认知的转变,提高其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使护生体会到临床的人文关怀和沟通能力的重要性,有利于护生掌握专业知识,提升自我专业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