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用于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抽取2007年6月—2009年12月我院收治的55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超声诊断声像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Ⅰ级52例,占94.55%;Ⅱ级3例,占5.45%,颈动脉斑块13例。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因操作简便、图像清晰、安全经济的优点,在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究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医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52例老年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在医院治疗的52例单纯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组,患者均接受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两组颈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及其类型以及动脉狭窄程度。结果试验组左右两侧颈动脉收缩期最大流速(PSV)、颈动脉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血管阻力指数(RI)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斑块检出率、软斑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硬斑、混合斑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动脉狭窄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梗死的发生、发展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可了解患者动脉狭窄情况与血流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探讨引起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了113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超声特征,了解其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及其斑块性质,同时与107例体检者做对照。结果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分析发现患者的年龄、糖尿病、高血压与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有显著相关性(P<0.01)。血纤维蛋白原水平及血脂水平与颈动脉斑块形成密切相关(P<0.05)。脑梗死组与对照组在性别、吸烟、饮酒方面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明显增加(P<0.01)。结论颈动脉内-中膜厚度与脑梗死的发生有明显的相关性,颈动脉的内-中膜增厚与斑块形成是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梗死非常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分析彩色多普勒检测颈动脉,动脉内中膜的厚度,有无斑块,斑块位置,斑块类型、斑块大小及斑块的稳定性,动脉狭窄程度及血流动力学改变,探讨动脉硬化及硬化斑块对缺血性脑血管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193例临床诊断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高血脂,通过线阵高频二维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观察颈总动脉主干、膨大部位及颈内外动脉分叉处及颈内动脉、颈外动脉起始段的走形,测量内-中膜的厚度,斑块有无、斑块类型、斑块位置、斑块大小及硬化动脉血流动力学改变.结果:高血压、糖尿病、脑血管病变、高血脂多继发动脉粥样硬化及硬化斑块形成.结论:利用线阵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评价颈动脉病变程度,治疗效果的观察,为有效预防和治疗中-老年性缺血性血管性病变提供有力依据,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方法: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并对结果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粥样硬化,其中软斑31例(38.75%),硬斑16例(20.00%),混合斑18例(22.50%),溃疡斑15例(18.75%).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能准确有效地检测颈动脉病变的程度,为积极地预防和治疗血管性病变提供依据,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价值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天津港口医院于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体患者先给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检查结果记为彩超组;随后再采用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进行检查,结果记为高精组;比较两组的检查结果。结果:经检测,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在狭窄动脉检测准确性,明显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在特异性、准确性及敏感性上,均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P<0.05。两种检查方式在颈动脉血流量(CCA、ICA、VA)和脑血流量检查中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超声高精细血流成像技术在颈动脉粥样硬化临床检测中,具有较高特异性、准确性和敏感性。  相似文献   

7.
颅外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笔者应用彩超多普勒超声检测 12 7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血管 ,并与 71例健康人进行对照分析 ,以探讨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样硬化病变情况。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为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3年 2月在总后第三门诊部和党校医院住院的患者 12 7人 ,男 75人 ,女 5 2人 ,年龄 5 0~ 86岁 ,平均 69± 10 3 2岁。均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 ,并进行了头颅CT和 /或MRI证实为脑梗死或腔隙性脑梗死。临床上均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或反复发作的短…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对60例经临床、CT、MRI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和40例非脑梗死患者进行彩色超声多普勒检查,比较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的差异.结果 脑梗死组以软斑及混合斑为主,对照组以硬斑及扁平斑为主,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0).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类型与急性脑梗死的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周雪萍 《实用预防医学》2007,14(4):1189-1190
目的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探讨高血脂及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患者的相关性。方法对118例高血脂患者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测结果与对照组126例健康人群进行比较分析。结果高血脂组颈动脉粥样斑块检出率(78.2%)明显高于对照组(17.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血脂患者颈动脉病变以粥样斑块形成、血流减速、血管阻力增高为主要特点。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塞有显著的相关性。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直观反映病变的分期、轻重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血管病变的诊断作用与意义。方法对186例临床诊断为脑梗死及短暂性缺血发作(TIA)的患者,采用二维及多普勒超声技术观察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颈外动脉、椎动脉形态、走行,内-中膜厚度,管腔内血流情况,并进行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在186例患者中,颈动脉内-中膜增厚病例占96.7%,其中颈动脉有斑块形成的病例占81.2%,伴有不同程度颈动脉狭窄的病例占38.2%,6例颈内动脉闭塞(单侧)。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密切相关,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在检测颅外段颈动脉疾病方面可作为一种优良的检测手段,能够准确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管腔狭窄程度及狭窄部位,为临床提供可靠诊断依据,以预防脑血管意外。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彩超在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72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患者作为实验组,选择同期6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都进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并将结果对照分析。结果:实验组斑块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实验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为80.56%,对照组18.33%,其中斑块位置以颈总动脉分又处多见,而斑块又以硬斑为多,统计学处理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结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大小的进展速度可以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进行判断,以尽旱发现颈部血管病变的存在,为临床医师提供有力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2.
谢伟超  陈海庆  邱洁 《现代保健》2010,(22):182-183
目的 了解颈动脉硬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 对40例临床确诊的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行彩色多普勒检查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率明显较高.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脑梗死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脑梗死以及无症状期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监测和检出,以及早期采取有效预防和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彩超在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并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脑梗死发生的相关性进行分析。方法:对118例首次发病的脑梗死患者进行了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并与非脑梗死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118例脑梗死患者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者89例,检出率75.0%。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于颈动脉分叉处。脑梗死患者常伴有颈动脉软斑、溃疡斑的存在。结论:脑梗死的发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密切相关,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利于早期发现颈动脉斑块并判断类型,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人和无脑卒中病史者进行对照观察。方法:采用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技术。结果: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颈动脉狭窄程度小于49%者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P〈0.05)狭窄程度大于50%者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发生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是对照组的4.3倍。结论:颈动脉狭窄程度越大,发生暂性脑缺血发作的危险性越大。  相似文献   

15.
吸烟对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了解吸烟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通过多普勒超声检查高血压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观察68例轻、中度高血压患者吸烟程度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互关系。结果吸烟持续时间及吸烟数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颈动脉粥样硬化指数相关(P<0·05)。结论吸烟的持续时间及数量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及粥样硬化指数相关,吸烟可能参与了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分析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对94例住院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颈动脉彩超检测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4例中有59例患者检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62.8%),斑块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斑块与卒中部位存在同侧相关性。结论: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可评估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彩超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相关性研究中的价值。方法对11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患者及110例相应年龄的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斑块的发生部位及性质,血流充盈缺损及管腔狭窄及闭塞程度。结果脑梗死患者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02例(92.72%),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18例(16.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梗死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均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及颈总动脉主干,两组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有密切的相关性,尤其是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的软斑、混合斑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脑梗死的关系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彩超检测颈动脉硬化斑块在脑梗死中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蒋殿虎  杨恺 《现代医院》2010,10(6):92-94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60例经CT、MRI检查确诊的脑梗死组患者及1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进行双侧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其斑块分布、性质及动脉管腔狭窄情况。结果脑梗死患者中,粥样斑块形成124例(77.5%),对照组中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29例(24.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斑块多见于颈总动脉分叉处,其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的检出率高于对照组,梗死侧与粥样斑块具有同侧相关性(p〈0.01);脑梗死组中软斑、混合斑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1);梗死组与对照组颈动脉狭窄发生基本相似,但脑梗死组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明显多于对照组。结论颈动脉粥样斑块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动脉粥样硬化对临床上脑梗死患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 验证并比较高血压和高脂血症致颈动脉粥样硬化(carotid atherosderosis,CAS)作用,评价高血压在CAS发生中的重要意义.方法 2010年12月—2012年12月在仙桃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正常人群、高脂血症患者和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患者各60例及高血压患者180例(1、2和3级高血压患者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和颈动脉粥样斑块的发生率.结果 比较各组IMT值,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高血压组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各组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进行比较,高脂血症组、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组及高血压组也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同样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脂血症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高血压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级高血压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级高血压组的IMT值低于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高于高脂血症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级高血压组的IMT值和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均高于高脂血症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与高脂血症具有同等重要的致CAS作用,其中3级高血压的致CAS作用强于高胆固醇血症.良好地控制血压(尤其是3级高血压)对于临床减缓CAS进程及减少甚至避免CAS的发生有着比降血脂更加不容忽视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