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国际救援队自成立以来共执行国际、国内大型灾害救援任务十余次,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其中“医疗救援”从无到有,发展至今,已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越来越重要的工作,并逐渐成为中国国际救援队的特色之一。在这十余次救援中,医疗救援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任务,制定出完善的应急储备方案,配备人员及物资,为我国灾害救援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构建洪水灾害三级医学救援体系,提高洪水灾害医疗救援效率,降低救援人员伤病率.方法 通过分析总结安徽抗洪抢险任务特点、救援人员伤情特点,研究医疗救援装备和人员配置方案,构建现场医疗救援队、省(市)级医疗救援队和国家医学救援队专家三级医学救援体系.结果 通过应用抗洪抢险现场三级救援体系,有效提高了洪水灾害现场救援...  相似文献   

3.
2010年7月~9月,巴基斯坦发生历史罕见洪水灾害,造成大量人员伤亡。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赴巴基斯坦执行国际救援任务。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批医疗分队于8月26日~9月15日,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医疗救援,提供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4.
2010年8月26日,中国国际救援队接到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国际救援任务使命,第一批医疗分队在巴基斯坦南部信德省特达地区展开流动医院,实施医疗救援预计20余天.为此,中国国际救援队为确保救援期间全体队员身心健康平安回国,带队首席医疗官根据异国灾情、疫情、需求,借鉴中国国际救援队多次参加国内外地震救援实战经验,在救援人力资源有限的条件下,以及医疗救援预案中,加强了救援队内部保障力量,其中,建立生活保障小组(8人)、卫生防疫小组(6人),医疗保建小组(2人),共三组16人,在历时21 d的跨国巴基斯坦首次执行抗洪救灾任务期间,确保了易感人群无发生介水传染病暴发流行,无消化道传染病,未发生非战斗减员.  相似文献   

5.
从参与国际灾害救援看全科护理需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世界灾害报告2000”的数据显示,从受灾地区、灾害所造成的死亡人数到受灾人群等都以亚洲地区居高〔1〕。2004年12月26日在印度尼西亚西北的苏门达腊岛西北近海发生的9.0级的地震引发海啸,2005年10月8日巴基斯坦发生7.8级的强烈地震,均造成人员伤亡惨重。中国国际救援队先后三次派出由11名女性护理人员参加的灾害国际救援任务,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继阿尔及利亚、伊朗地震救援后,国际救援护理工作从无到有,护理人员从2名逐渐增到5名,救援医疗分队中护理成份的加入,体现出灾害国际救援对护理工作的需求,笔者作为护理人员自海啸救援后又一…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之后,美国建立了紧急救援组织机构,建立国家紧急事件处理系统(national incident management system NIMS)进一步加强灾害事件应对能力,配合救援机构和地震、医疗、消防、交通等各种相应的紧急救援分队,开展搜索、营救、医疗救护、灾后重建等工作。我国是世界上发生自然灾害较多的国家之一,政府十分重视灾害事故中的紧急医学救援工作,2001年4月成立了由武警总医院医务人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医学救援队”,  相似文献   

7.
联合国国际救援队伍分级测评,已经成为任何一支国际救援队实施国际救援任务的准入证明.在多次地震灾害救援中,国内已形成现场急救、方舱(帐蓬)医院、后方医院三级救治体系,伤病员救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但国内医疗救援队伍建设还没有统一的建设标准,尤其是灾害现场医疗救援队,在队伍注册、人员配置、专业设置、行动方案、装备配置和后勤保...  相似文献   

8.
2010年7月以来,巴基斯坦遭受建国以来最大的洪水灾害,直接受灾人口约2000万。中国政府派遣中国国际救援队于2010年8月26日飞赴巴基斯坦进行人道主义医学救援。医疗分队在灾区建立了流动医院。流动医院首次设立门诊组,进行分诊、登记、挂号。为能准确地对患者病情做出预检,分诊组运用双语及非语言行为的双向交流,及时了解了患者就医需求和疾病情况,有效地提升了预检分诊速度和准确率。现将圆满完成医疗救援任务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2015年4月25日14时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强烈地震。当晚22时30分,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武警总医院立即由9名医生、1名护士)组成的医疗队,由医务部主任刘海峰担任首席医疗官兼医疗队长,赴尼泊尔执行灾害应急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0月28日,中国政府应巴基斯坦政府要求向巴灾区派出了第二批中国国际救援队.在此次救援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首次以流动医院的形式开展医疗救援工作,手术室也第一次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出现,共开展各类手术16例,均取得满意效果,为今后在条件极其艰苦、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开展大规模的救援行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救援队(对内称国家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是我国唯一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紧急救援的专业队伍。能在接到命令后1个小时内迅速集结,数小时内赶往世界各地灾区救援。自2001年成立以来,先后7批次赴阿尔及利亚、伊朗、印尼、巴基斯坦等国家执行国际救援任务;5批次赴新疆、云南、青海及四川汶川进行国内救援行动,取得了良好的实效。救援队医疗队员中护理人员从无到有,  相似文献   

12.
中国国际救援队成立于2001年,是一支可以参加世界各地灾害救援的国家级专业化救援队伍,曾多次出国执行国际救援任务。护理工作是灾难救援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灾区护理工作的开展,拓宽了医疗救治的范围,从而巩固和提高了灾区医疗工作在整个救援工作中的地位,笔者作为手术室护士参加2005年10月巴基斯坦巴拉考特(Balakot)及2006年6月印尼日惹地震救援行动,开展移动医院n,模式的医疗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科协召开的以“灾害事件中和常态下的医学救援”为主题的“科学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上,中国医学救援协会常务副会长、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会长李宗浩教授,北京急救中心副主任、万立东主任医师,武警总医院医务部副主任、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分队长彭碧波博士等三位专家做客现场。中国国际救援队医疗队队长侯世科教授在会前与媒体见面,交流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14.
2010年7月20日,巴基斯坦伊斯兰共和国因暴雨而引发洪灾.超过1600人罹难.中国国际救援队被派谴实施国际人道主义救援任务.此次洪灾后救援是以医疗救治为主要任务,其特点:①以医疗救援为中心任务;②以医疗救治为主的针对灾后疾病与传染病的诊治及预防;③以保证医学职业安全与人身安全为重要任务.在重灾区信德省Thatta地区附近建立流动医院展开医学救援.特别是根据当地风俗建立1顶妇女儿童分诊帐篷,尊重及便于为弱势群体展开医疗服务.在医疗救助为期18天医疗工作日中,共接诊11 243人次,诊治11020例患者.受到巴基斯坦官方及人民的高度赞誉.总结此次救援经验:建立洪灾医学救援体系,制定洪灾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医学救援组织体系,建立适应洪灾医学救治体制,储备医学救援装备及配置,是应对洪灾医学救援对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国内及军队医院灾害医学救援队的现状进行分析,结合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的工作实际,阐明了目前开展灾害医学救援训练的重要性,初步提出了军队医院开展灾害医学救援训练的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学救援的进程与实践   总被引:12,自引:7,他引:5  
中国面临各种灾害的威胁。中国的急救、灾害医学专家于1985年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协会的活动,多次参加世界急救、灾害医学大会。2001年成立中国灾害防御协会救援医学会,同年成立“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对外称为“中国国际救援队”)。2003年成立中国医师协会急救复苏专业委员会。2006年《中国急救复苏与灾害医学杂志》创刊。2007年武警医学院建立中国第一个急救医学本科专业。2007年,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2009年确定每年5月12日为“全国防灾减灾日”。一大批专家、医务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长期从事医学救援工作。北京急救中心建立起一支装备齐全、精壮强干的应急救援队伍。2003年至今,中国国际救援队参加了7次国外大型地震灾害的救援活动。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中许多急救人员投入救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赶赴重灾区绵竹市展开医疗救援工作。因组队合理、科学指挥、专业技能强、后勤保障有力,中国红十字会999医疗救援队完成了这次救援任务。笔者认为,应组建具有一定规模、装备齐全、训练有素、业务精良的医疗救援队,在大型破坏性灾害发生时,第一时间到达一线,在当地卫生指挥部门统一的指挥下进行医疗救援。现代医疗救援队自身的建设应从队伍组建、装备建设、技术培训、日常管理及制度建设几个方面实施,并将医疗救援队纳入全国性的紧急医疗救援网络,完成一线的医疗救援任务。  相似文献   

18.
2010年7月,巴基斯坦遭受了80年以来最大的洪涝灾害,应巴基斯坦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于2010年8月26日,派出第一批55名队员组成的中国国际救援队,飞赴巴基斯坦灾区执行紧急医疗救援任务.在当地建立了规模最大的救援流动医院.这是中国国际救援队第一次针对洪灾开展大规模国际救援,在护理上寻求可行性的护理模式,达到了最佳护理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国外地震灾区紧急医疗救援实施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通过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实践,探讨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策略.方法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伊朗巴姆地震灾区和印度尼西亚地震海啸灾区,先后三次参加了紧急救援,医疗救援是救援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影响紧急医疗救援各种因素的分析,总结开展国际紧急医疗救援的合理对策.结果 中国国际救援队在国外的三次紧急医疗救援,取得了圆满的成功,在国际社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结论 在国外地震灾区的紧急医疗救援中,影响救援成功的因素很多,完善预案的制定、灾区情报的搜集、队员自身的保护、防救并重的思想等,是紧急医疗救援实施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0.
海地地震后33h,中国国际救援队即抵达太子港。在其实践的基础上总结出以下经验:灾害医学救援的主要特点包括灾害发生突然,灾害救援必须迅速,灾区情况复杂,同样的疾病会成批同时出现。中国国际救援队的优势是专业技能精湛,组织严密,实战及应急能力强,经验丰富。医学救援的对策是:制订医学救援预案;建立应急医学救援组织;改善、充实医学救援物资;建立医学救治体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