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措施。方法采用心理护理、间歇导尿、膀胱功能训练等综合康复护理措施,对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康复护理。结果本组76例患者,经过综合康复护理,22例患者能自行清洁导尿;12例患者可在其家属帮助下,实施清洁导尿;其余42例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均可进行自主排尿。结论综合康复护理的实施,有效减少了脊髓损伤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泌尿系统并发症,改善了排尿功能障碍,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致膀胱功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合并膀胱功能障碍患者3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9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间歇导尿、排尿训练、呼吸肌训练及排便训练等康复护理措施。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留置尿管时间明显缩短,自助排尿率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脊髓损伤患者膀胱功能障碍施行康复护理有助于促进其膀胱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3.
李世平 《中外医疗》2013,32(6):18+20-18,20
目的关于护理干预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功能的影响探讨。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收治的因脊髓损伤后而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共84例,采取随机分组的方式,分别设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护理措施,而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个性化干预护理,包括对不同脊髓损伤平面给予相应的膀胱功能训练,且间歇导尿,待8周后,记录两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及残余尿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研究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后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异常患者,通过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地促进患者膀胱功能的生理康复,是一项可行性较强的方案,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康复训练与康复训练结合矩阵取穴等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选取48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仅行综合康复训练,研究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以针刺治疗,对两组患者1个月后的膀胱功能变化进行对照比较。结果观察组在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自主恢复排尿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刺疗法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对患者的排尿状况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综合康复护理的措施和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0例。观察组给予综合康复护理,包括心理护理、呼吸肌与腹肌训练、坐站训练、膀胱训练等;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即膀胱引流。结果:采用综合康复护理的观察组患者的疗效评价总有效率90.0%,明显优于对照组60.0%,差异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结论:在对脊髓损伤痉挛型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护理时,采用综合康复护理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12月期间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加用康复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和临床指标改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膀胱功能恢复为Ⅰ级的比率显著提高,而为Ⅲ级的比率则显著降低,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此同时,与对照组患者相比,干预组患者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同时发生肾功能损害、尿路感染、泌尿系造影异常的人数均明显减少,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于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具有极其重要的辅助治疗价值,应进一步的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个体化护理方式在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104例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时间顺序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康复护理,试验组给予个体化的康复护理措施.统计分析2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残余尿量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患者泌尿系统感染发生概率有所下降,残余尿量也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个体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脊髓损伤所致神经源性膀胱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减轻排尿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组(观察组)和康复训练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照组仅采用康复训练,治疗4周后观察患者膀胱功能,评价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在膀胱容量、膀胱残余尿量及自主恢复排尿率方面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康复训练结合针灸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值得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个体化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康复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我院2014年8月至2016年8月收治的11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分为两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上,观察组给予个体化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评级I级和Ⅲ级占比为50.9%和7.3%,优于对照组的25.5%和23.6%(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7.3%,低于对照组的21.8%(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施行个体化护理,能够缩短自主排尿时间,减少不良事件,促进膀胱功能恢复,因此值得推广和实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的个体化护理的重要性。方法:选取脊髓损伤后确诊为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共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传统组)20例、观察组(个体化组)20例,对照组给予传统的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膀胱个体化护理,1个月后评估自主排尿时间、尿路感染、残余尿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观察组自主排尿时间、残余尿量变化、尿路感染指标均好于对照组。结论:膀胱护理个体化能明显提高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回归社会后开始新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用膀胱穿刺造瘘术与康复功能训练结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以我院2017年6月-2019年1月接诊的50例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患者入院单双号顺序将他们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5例.对照组采取临床常用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对观察组患者则进行手术(膀胱穿刺造瘘)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治疗.并对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效果及治疗前后的膀胱容量、膀胱压力、残余尿量及自行排尿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84.00%),2组比较结果显示:P值<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后,2组患者的膀胱容量与治疗前相比明显提高,膀胱压力降低,残余尿量减少,组内比较治疗后膀胱容量、压力及残余尿量均明显优于治疗前.组间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膀胱容量与对照组相比明显提高、膀胱压力与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残余尿量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减少;2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值<0.05).观察组患者的自行排尿率为68.00%,对照组为56.00%,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值<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临床治疗采用手术与功能康复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改善自主排尿情况,使膀胱压力减小,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11月我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68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34)与观察组(n=34),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实施康复护理措施,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膀胱功能改善情况、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膀胱功能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临床治疗中,采用康复护理,既可改善膀胱功能,又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康复训练在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2例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中予以康复训练,对比2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肾功能损害、泌尿系造影异常和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膀胱容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残余尿量明显低于对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训练用于脊柱脊髓损伤伴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患者中,效果显著,值得临川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低频电刺激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排尿症状和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18年11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96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8例和观察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包括间歇性导尿和膀胱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控制情况和膀胱功能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排尿次数、单次排尿量、残余尿量、膀胱容量和膀胱内压力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在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低频电刺激可以显著提高治疗效果,缓解患者排尿困难症状,改善膀胱功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针灸联合康复护理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2020年10月长沙市中医医院收治的脊髓损伤导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60例,随机将患者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康复护理,观察组在康复护理的基础上行针灸,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护理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膀胱残余尿量和膀胱容量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心理功能评分、躯体功能评分、社会状态评分、物质功能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的小腹坠胀症状积分、排尿困难症状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采取针灸联合康复护理,能够促进神经源性膀胱的恢复,改善患者的膀胱功能,值得加大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康复护理在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2月至2021年2月该院收治的6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予以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前后膀胱功能(残余尿量、最大尿流速、膀胱容量)、生命质量[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排尿指标(每日漏尿次数、排尿次数及每次排尿量)水平和护理2、4、6、8周后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护理后,观察组残余尿量、每日漏尿次数、每日排尿次数均少于对照组,最大尿流速、膀胱容量均高于对照组,每次排尿量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情感职能、社会功能、生理机能、一般健康状况、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精力和精神健康等SF-36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2、4、6、8周后的尿路感染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问题为导向的康复护理应用于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可提高膀胱功能和生命质量评分,改善排尿指标水平,降...  相似文献   

17.
脊髓损伤后常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引起膀胱的储存和排尿功能障碍,通过对膀胱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膀胱功能训练,利于帮助建立膀胱自主排尿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死亡率。本文对近年来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康复护理进行阐述,为临床工作者提供依据,阐述了神经源性膀胱的康复护理及膀胱功能训练的方法,包括留置尿管期间的膀胱训练、间隙导尿、手法功能训练、盆底肌肉锻炼和手法训练、物理疗法训练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清洁间歇导尿结合干涉低频治疗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控制障碍恢复的影响,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将30例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15例,观察组1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加上清洁间歇导尿技术;观察组在一般康复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清洁间歇导尿术联合干涉低频治疗,观察两种治疗方法对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控制障碍恢复的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对脊髓损伤膀胱功能控制障碍恢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3.3%和93.3%,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清洁间歇导尿术结合干涉低频治疗对改善脊髓损伤膀胱控制障碍方面有协同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膀胱护理对脊髓损伤(SCI)致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方法60例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30例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行膀胱护理,包括饮水计划的制定与实施、尿反射训练、间歇清洁导尿、心理护理等。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明显缩短、残余尿量(RUV)减少、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膀胱护理对SCI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功能恢复有明显促进作用,有利于SCI患者尽早恢复自主排尿,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互联网+康复”延续管理对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30例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例,住院期间两组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出院后对照组电话回访,观察组采用“互联网+康复”管理。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采用间歇导尿依从性评估量表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尿流动力学检查评价膀胱功能(膀胱安全容量、自排尿量、残余尿量),泌尿系B超、尿液细菌培养、血常规和肾功检查评价泌尿系统并发症(泌尿系统感染、输尿管反流、肾功能异常)。结果 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自我管理能力、膀胱功能、泌尿系统感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输尿管反流、肾功能异常发生数在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互联网+康复”延续管理能够提高不完全性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患者自我管理能力,降低并发症,促进患者膀胱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