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郭健红 《福州总医院学报》2009,16(3):239-239,236
骶髂关节错位是指骶骨和髂骨的耳状面关节在外力作用下造成其微小移位引起持续性下腰痛症状。是腰腿痛的常见病因之一,临床较为常见。祖国医学称之为“胂肋骨移位”。我院自1998年至2002年治疗典型骶髂关节错位24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手法整复治疗骶髂关七错位临床疗效观察,并提出施术手法应随着呼吸进行的新观点。方法 采用配合调息,手法整复的方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随机选择门诊和病房病历95例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 治愈70例,占72%;好转22例,占24%;无效3例,占4%。结论 采用配合调息,手法整复的方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疗效显。  相似文献   

3.
骶髂关节错位是骶髂关节受到力和其它致病因素影响,造成关节内外力学环境失衡,导致关节正常结构位置微变和相关组织损伤.临床上此病容易误诊,以致出现长时间顽固性下腰痛,腰部活动受限.笔者运用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24例,疗效确切,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1996年 5月至 1999年 12月 ,笔者运用推骶搬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患者 6 5例 ,收效较为满意 ,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6 5例患者中 ,男 42例 ,女 2 3例 ;年龄最大 5 8岁 ,最小 3岁 ;病程最长 1年 ,最短 2天 ;右侧 39例 ,左侧 2 6例。患者均有腰骶部疼痛 ,行走、弯腰、卧床翻身、下蹲、坐位起立时疼痛加剧 ,甚至咳嗽、打喷嚏时也可引起疼痛 ,可有放射痛。腰部不能挺直 ,患肢不能着地负重。查体可见骶髂关节不对称 ,轻度肿胀 ,可触及条索状物。在骶后下棘内角处有压痛、叩击痛、下肢后伸痛。髋关节在强度的内收内旋、外展外旋时疼痛加剧。…  相似文献   

5.
骶骼关节错位是骨伤科门诊较常见疾病,属祖国医学腰臀部扭伤范畴。自1993年以来,我们采用手法治疗此类患者8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88例中,男32例,女56例,年龄21-62岁,急性发病68例(病程在1周以内),发病在1周以上20例,均为单侧发病。1.2临床表现多数患者伤后感下腰部一侧及患侧臀部疼痛,特别在弯腰站立负重或走路时疼痛加重,部分屡发患者疼痛可向足跟和腹股沟处放射,个别患者有患肢短于健肢感觉。2治疗方法2.1放松手法患者腹卧位,医生直接在患侧下腰部和臀部,尤其在骰骼关节处施手法,放松局部肌…  相似文献   

6.
魏伟峰 《中外医疗》2012,31(18):2-3
目的探究在腰椎间盘突出且并发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中行调整骶髂关节手法临床疗效。方法截取我院2007年10月-2012年1月共108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行分组,传统手法组、调整手法组各54例,对比2组间临床差异性。结果传统组住院时间为(25.34±3.24)d,改进组为(21.29±3.26)d;治疗结局中,改进组治愈36例,较传统组多13例,高出24.07%;好转36例,较传统组多13例,高出24.07%;无效改进组2例,占3.70%,传统组8例,占14.81%。两组结果行统计分析提示,P均〈0.05,差异存统计意义。结论腰椎间盘突出并发骶髂关节错位患者中行调整骶髂关节手法疗效好。  相似文献   

7.
骶髂关节扭伤(骶髂关节半脱位),中医叫胂肋骨离位,可因跌倒时臀部着地或碰伤等外力直接作用于骶尾部造成。但大多数是因为弯腰搬持重物时姿势不正确引起的。如扫地姿势不当、一足踩水池一足站立刷牙时都可造成这种扭伤。伤后骶髂关节上内侧疼痛、压痛明显,局部不肿胀,仰卧时翻身  相似文献   

8.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治疗李杭,沈景元浙江省中医院310006骶髂关节错位是指单侧骶髂关节由于外力作用,扭动髂骨向前外或后内方发生滑脱移位,并造成软组织损伤的疾病。临床上较为少见,笔者在近10年的临床中遇到31例,均以推拿手法整复,收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骶髂关节紊乱是引起的下腰部疼痛和坐骨神经痛为主要表现的常见病种之一,我们根据X线片确定骶髂关节紊乱的类型,采用相应的手法治疗骶髂关节紊乱,观察其近期效果满意,远期复发少,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寰枢关节错位在伤科中为常见病,临床常见症状为头痛、眩晕、眼胀、颈枕部酸痛僵硬等,但临床上对此尚未有深刻系统的认识,常被忽视而误诊,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本病药物治疗难以奏效,朱恩医师整理大量资料从寰枢关节错位的分型、诊断标准及目前手法复位的类型等方面对本病进行了归纳总结,并得出结论:即手法治疗前必须进行明确诊断,应以安全、有效、娴熟为基本原则,且以稳、准、轻、巧为技术要领,树立整体观念,做到筋骨并重。  相似文献   

11.
骶髂关节错位的诊断问题,曾有过不少争论,目前多数学者意见已趋一致。骶髂关节的活动范围虽然是微小的,但它具有完整的关节构造。骶骨与髂骨接触的关节面呈耳状,略小于本人的耳朵。下与坐骨大切迹为邻,关节面不平,有许多不规则的凹陷和隆起,借此不平的关节面,将两骨交锁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在基层医院采用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的临床疗效. 方法运用骨盆旋转复位法治疗58例骶髂关节错位.结果 58例骶髂关节错位患者,经手法复位痊愈51例,占87.9%;显效7例,占12.1%.总有效率为100%.未发现任何后遗症.结论 骨盆旋转复位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是目前较有效的方法之一,具有操作简便、实用、速效、无后遗症、安全可靠等特点,值得在社区或基层医院推广.  相似文献   

13.
<正> 骶髂关节面错位是常见的腰腿病之一,约占骨科腰痛病的1/4,用祖国医学传统按摩手法治疗效果满意,现介绍如下:骶髂关节面错位症的分型与治疗手法前移型:髂后上棘处凹陷,息下肢略有延长(1cm 以内)。可采用屈膝屈髋复位法。患者侧卧位(患侧向上)过度屈膝、屈髋、推顶髂骨,使髂  相似文献   

14.
<正> 髁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常规行骨牵引复位。我院自1990年—2000年收治22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经随访效果满意。 1.临床资料 1·1 一般情况 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0岁—55岁,平均35岁。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19例,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脱位3例。车祸伤16例,坠落伤8例。复位时间均在伤后一周  相似文献   

15.
段天玉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7):2491-2491
骨盆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常规行骨牵引复位。我院自1990年至2000年收治22例,均在硬膜外麻醉下,手法复位,经随访效果满意。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本组22例,男17例,女5例,年龄10岁~55岁,平均35岁。耻骨上、下支骨折合并骶髂关节脱位19例,耻骨联合分离合并骶髂关节脱位3例。车祸伤16例,坠落伤8例,复位时间均在伤后1周内施行。1.2方法患者均行硬膜外麻醉,待麻醉生效后,患者平卧于病床上。行患侧股骨髁上骨牵引术,术毕用一单人床巾,从患者背部绕自两侧腋窝,从腋窝前侧出来,两头结扎于床头栏杆上。由一助手持续牵引患侧下肢,一助手检查腋窝床巾压…  相似文献   

16.
骶髂关节错位在临床中较为常见,也是导致腰腿痛的主要原因之一。笔2002年6月~2005年2月利用骨盆旋转、电脑中频、刺络拔罐三联疗法治疗骶髂关节错位36例,收到显效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骶髂关节扭伤多因患者持物体时不慎斜扭,或因摔倒时臂部半身着地,身体向左或向右扭转,致使骶髂关节产生旋转剪力所致.所造成的损伤可导致局部疼痛,轻者可引起关节周围韧带撕裂,重者可造成关节半脱位,致使局部出血、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8.
骶髂关节损伤是急性腰腿痛的常见病之一.近几年来,我们根据损伤的程度和机理,将其分为扭伤、前半脱位、后半脱位三种类型,采用不同的手法治疗,效果满意. 1 一般资料 收治的45例病人中,男18例,女27例.其中骶髂关节扭伤 30例,前半脱位4例,后半脱位11例.半脱位患者年龄偏低,7~ 15岁占10例.  相似文献   

19.
龙鑫 《中外健康文摘》2009,6(25):116-116
骶髂关节错位是指骶骨与髂骨的耳状关节在外力和其他致病因素的作用下,超出生理活动范围使耳状关节面产生移位而不能自行复位,导致该关节内外力学平衡失衡和相关软组织损伤,并出现临床症状者.临床较为常见,中青年多发,女性多于男性,为腰腿痛常见病因之一,并可产生盆腔脏器功能紊乱症状,临床上易漏诊或误诊.  相似文献   

20.
骶髂关节错位症,是由骶髂关节急慢性损伤引起的并发症.指骶髂关节的耳状关节面,因外力作用而造成该关节及其韧带损伤,局部出血水肿,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导致错位后引起局部疼痛和功能障碍.本病临床较为常见,好发于青壮年及女性.若耽误治疗,可引起持久性下腰疼,亦可继发致密性髂骨炎.严重影响患者生活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