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雪英  李伟宏 《海南医学院学报》2012,18(12):1790-1791,1796
目的:探讨止痛化症胶囊联合米非司酮与单纯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口服米非司酮12.5mg/d,连续3个月,观察组在服用米非司酮基础上加服止痛化症胶囊4粒/次,3次/d,连服3个月,停药3个月,观察痛经改善及血清CA125变化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全部闭经,停药后血清CA125下降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3个月后全部复经,血清CA125水平对照组高于观察组(t=3.64,P﹤0.01);治疗前两组痛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停药后3个月痛经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止痛化症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确切,停药3个月痛经评分低于单纯使用米非司酮者,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就诊于安徽省立医院的子宫腺肌症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米非司酮口服,观察组采用散结镇痛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大于对照组的73.3%,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痛经积分、中医症候学评分、血清CA125及子宫体积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情况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散结镇痛胶囊治疗AM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诊断为子宫腺肌症的80例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治疗,观察组给予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与治疗后痛经改善、月经量变化及子宫体积缩小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对照组患者月经量分别为(64.3±20.6)、(68.6±21.2)ml,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组间比较,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体积分别为(219.85±80.5)、(246.28±85.5)cm3,均较治疗前缩小,观察组子宫体积缩小较对照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结安胶囊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确切,可明显缩小病灶体积,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黄美嫦 《右江医学》2006,34(2):169-170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及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选择59例要求药物治疗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于月经第一天起口服米非司酮12.5 mg,每天1次,连续服用6个月,比较治疗前与服药3个月、服药6个月后症状、体征及性激素水平。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改善率达93.22%。子宫体积缩小有效率91.52%,内膜变薄。雌二醇(E2)和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FSH和LH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但停药后易复发。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曹美良 《安徽医学》2000,21(2):25-2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的疗效及有效剂量。方法:对妇科门诊愿意接受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腺症患者,分别给50 mg/d,25 mg/d,12.5 mg/d,8.33 mg/d口服,3个月为1疗程,接受复查并测定子宫大小。结果:口服米非司酮引起闭经,改善贫血,痛经等症状,子宫体积明显缩小,用药剂量与子宫体积缩小呈正相关。部分更年期妇女用药后进入绝经期。年轻患者停药后容易复发,继续服药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是治疗子宫肌腺症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疗效观察。方法对54例子宫腺肌症患者给予口服米非司酮25mg/d,连续服用3个月,对照服药前后症状、体征改变和血红蛋白改变,B超测量子宫体积和内膜厚度变化,停药后作定期复查并随访。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49例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明显改善,有效率达90.7%。治疗结束后,患者子宫体积缩小,内膜变薄,血红蛋白上升,与服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2004年6月~2008年5月在我院就诊的子宫腺肌症患者中,要求药物治疗的58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全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观察闭经时间、痛经症状改善情况、子宫体积及内膜的变化、激素水平变化和不良反应。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8例(13.8%),50例痛经减轻(86.2%),子宫体积由治疗前的(89.35±10.32)cm3缩小至(58.56±9.07)cm3,子宫内膜变薄,由治疗前的(9.26±1.3)cm减少为(5.29±0.58)cm。58例患者中,仅10例出现轻微胃肠道反应,3例转氨酶轻度升高,余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有效、安全、经济。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止痛化癥片与醋酸钙胶囊联合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两组:治疗组(止痛化癥片和醋酸钙胶囊联合亮丙瑞林组)与对照组(亮丙瑞林组),各32例。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子宫体积、VAS评分、CA125水平、不良反应发生率、复发率。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6.9%(31/32)高于对照组75%(24/32)(P<0.05)。治疗后,治疗组子宫体积、VAS评分、CA125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5%(4/32)低于对照组50%(16/32)(P<0.05)。停药3个月后,进行3个月随访,治疗组复发率9.5%(2/21)低于对照组42.1%(8/19)(P<0.05)。结论 止痛化癥片联合醋酸钙胶囊可增强亮丙瑞林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缩小病灶范围,控制子宫腺肌病的发展,减少不良反应,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9.
子宫腺肌病是子宫内膜腺体与间质侵入子宫肌层的一种良性子宫疾病,近年来,发病率不断上升,已受到人们的日益关注。2005年1月至2007年10月,本院妇产科门诊对89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采用米非司酮治疗。现对其临床疗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黄红香  吴锦春 《中原医刊》2000,27(10):28-28
子宫腺肌病一般表现为经量增多,经期延长以及逐年加剧的进行性痛经;高效孕激素和假孕疗法对此病无效。治疗子宫腺肌病目前常用药物有丹那隆、内美通及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nRH-a)等,但由于副反应大或药源问题而限制其广泛应用。有报道米非司酮治疗内异症有效。故本文试用米非司酮低剂量治疗子宫腺肌病以减少手术治疗机会。1资料与方法1.1病例选择:选择1994年4月~1999年12月痛经、经量多、经期长、盆腔及超声检查诊为子宫腺肌病患者18例,均为经产妇,年龄30~46岁,渐进性痛经6~15年12例,同…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4年5月该院妇产科收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168例,随机分为2组各84例,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采用孕三烯酮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1.7%,对照组总有效率73.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子宫体积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降低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米非司酮较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好,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米非司酮在子宫腺肌症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妇科内分泌研究的不断深入 ,药物治疗子宫腺肌症逐渐受到关注 ,我院于 2 0 0 2年 4月~ 2 0 0 3年 4月 ,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 ,取得了良好效果 ,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在我院门诊就医的子宫腺肌症患者 2 1例 ,年龄 2 8~ 4 5岁 ,平均 (36± 2 .5 )岁。平均初潮年龄(14 .3± 0 .6 )岁。全部有妊娠史 ,平均孕次 2 .4次 ;经产妇 15例 ,平均产次 1.2次 ;14例有流产、刮宫史 ;16例有宫内节育器史。已排除全身疾患 ,无米非司酮禁忌证 ,近期无药物应用史。诊断标准 :①生育年龄妇女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及逐年加…  相似文献   

13.
子宫腺肌病是基底层子宫内膜侵入到子宫肌层生长所致。病灶分局限型和弥漫型两种,是妇科常见病,多发生于40岁以上的经产妇,患者主要临床表现是月经量增多,经期延长和逐渐加据的进行性痛经。由于月经量多,痛经明显,患者非常痛苦,严重的影响其生活质量。目前没有根治本病的有效药物,本院应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郭金莲 《重庆医学》2011,40(7):673-675
目的观察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8例子宫腺肌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34例)从月经第1天开始服用米非司酮和桂枝茯苓胶囊,对照组(34例)仅服用米非司酮,均连服6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体征、子宫体积、子宫内膜厚度、血清性激素水平等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服药期间均闭经,痛经消失。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子宫内膜萎缩,血清性激素水平明显下降,复发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米非司酮联合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子宫腺肌病疗效满意,不良反应小,且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5.
肖贺丽  陈颖  郑莹 《吉林医学》2007,28(5):695-695
子宫腺肌病是一种性激素依赖性疾病,孕激素在其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有研究证明,米非司酮可以拮抗孕激素,抑制孕激素受体的基因转录与翻译.本研究对患有子宫腺肌病要求药物治疗的患者,予米非司酮口服治疗3个月,观察疗效,寻求有效的药物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米非司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孕三烯酮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胃肠道反应及肝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米非司酮与孕三烯酮治疗子宫腺肌病的疗效相当,但米非司酮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因此提示其临床安全性更好,更适于在临床上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12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子宫腺肌病灶切除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子宫体积、痛经及经量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子宫体积均较治疗前明显缩小,且观察组患者子宫体积缩小程度更为显著;观察组患者痛经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后经量均较治疗前明显减少,且观察组患者经量减少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结论超声引导射频消融联合米非司酮能显著缩小子宫腺肌症患者的子宫体积,缓解痛经、减少经量,其疗效显著优于病灶切除术。  相似文献   

18.
国内外诸多文献报道,妇科疾病的发病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1]。子宫腺肌症作为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可导致痛经、经期紊乱、子宫体积及内膜的变化,严重者可导致不孕[2],这不仅给患者带来身体上的痛苦,影响患者正常的生活,也造成了患者及家庭心理上的困扰,降低了生活质量。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症的药物较多,但不可避免的产生一些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小剂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肌腺症患者开始全部接受短期治疗, 口服米非司酮25mg/日,总疗程6个月。观察患者症状、体征、血红蛋白、子宫体积、内膜厚度的变化。复发病例16例接受长期治疗,方案为口服米非司酮12.5mg/日持续用药。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短期治疗结束后,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年轻患者停药后复发率高于围绝经期患者。复发者,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20.
龚磊 《中国乡村医生》2005,21(19):22-22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腺肌症效果及小制量长期用药的安全性。方法:62例子宫昧肌症患者全部口服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服药期间所有患者均闭经,痛经消失,贫血纠正,子宫体积明显缩小,内膜变薄,雌二醇(E2)和孕酮(P)较用药前下降,FSH和LH用药前后无明显差异。复发后,进行长期治疗仍有效.结论:米非司酮治疗子宫肌腺硅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