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连速静脉自控镇痛在普外科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该院接收的普外科手术患者110例,利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55例。给予对照组硬膜外自控镇痛,给予观察组连速静脉自控镇痛,对比两组患者疼痛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满意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后4、8、12、24、36 h及48 h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21.82%)较对照组(43.47%)低,护理满意度(94.55%)较对照组(80.00%)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速静脉自控镇痛更适宜应用于普外科术后患者,不仅可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还可有效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升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对患者疼痛的影响效果。方法随机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普外科手术治疗患者10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模式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的各项情况。结果观察组的VAS评分均明显较对照组的VAS评分低,观察组术后24h镇痛需要和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间、首次肛门排气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普外科术后护理干预可以使其疼痛程度得到有效减轻,能够促进患者机体的康复,有利于提升普外科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硬膜外自控型镇痛泵镇痛的效果观察和护理.方法 选择20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术后保留硬膜外导管接镇痛泵给药,对照组术后即拔除硬膜外导管,按传统方法根据患者的疼痛情况使用镇痛剂.结果 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术后4、8、12、24、48小时疼痛程度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均<0.01).2)两组的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皮肤瘙痒、尿潴留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使用镇痛泵能有效地解决术后患者手术切口疼痛的问题,有助于患者术后提前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的康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在骨科围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手术患者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对照组给予皮下自控镇痛泵(PC-SA)镇痛,观察组在其基础上给予依托考昔超前镇痛,均接受护理干预,比较其镇痛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6~48h各时点的切口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R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科围术期应用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可取得良好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主动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术后疼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普外科术后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24 h内的疼痛强度低于对照组(P<0.05),患者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主动护理干预可降低术后患者的24 h内的疼痛强度,提高舒适度与满意度,从而提高术后疼痛管理质量,加速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6.
王绒和  徐翠玲  刘引侠 《吉林医学》2013,34(14):2765-2766
目的:探讨在普外科患者实施手术前后对患者进行系列的护理干预后对术后的疼痛效果的影响分析。方法:选取在武功县人民医院普外科就诊并择期手术的280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各140例。笔者采用prince-heruy评分方法对两组患者进行疼痛评分。结果:术后镇痛效果上,研究组患者明显比对照组好,疼痛程度上研究组也明显比对照组轻,疼痛分值比较研究组都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前术后实施护理干预能明显缓解患者手术的恐慌及术后疼痛,从而提高患者术后的镇痛作用,有利于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不同术后镇痛方式对普外科患者的影响,探讨相关护理措施。方法选取102例于我院外科进行普外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对其进行硬膜外自控麻醉;对照组52例进行静脉输注麻醉。观察2组麻醉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探讨术后镇痛相关护理方法。结果2组患者均获得了较好的镇痛效果,试验组评分略低于对照组,均有不同数量的并发症发生,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满意率对比试验组也略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普外科患者的术后镇痛,硬膜外自控麻醉能达到显著的镇痛效果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而针对性护理对于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和预后则具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疼痛管理小组在术后镇痛管理中对术后镇痛质量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0例术后自控镇痛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100例行常规自控镇痛及随访;干预组100例行常规自控镇痛及急性疼痛管理小组人员给予患者统一、全程镇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镇痛效果、不良反应及患者满意度。结果干预组的自控镇痛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的自控镇痛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患者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疼痛小组可提高自控镇痛效果,减低患者术后镇痛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术后镇痛满意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在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普外科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行手术治疗的患者作为本组研究的观察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观察组在常规的基础上给予针对术后疼痛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72 h的镇痛效果。结果:术后72 h,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6%;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普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手术患者术后疼痛开展相应的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切口的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助于保证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0.
邹祝平 《中外医疗》2014,(18):143-145
目的观察芬太尼用于糖尿病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1年8月—2013年7月于该院进行手术治疗的80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常规干预组)40例和观察组(芬太尼组)40例,将两组患者均进行针对性护理,然后将两组术后不同时间的VAS评分及干预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术后12 h、24 h及48 h的轻度疼痛比例分别为62.50%、75.00%和87.50%,均好于对照组,P均〈0.05,而两组干预前后的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且两组患者均对护理满意。结论芬太尼用于糖尿病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的疗效较好,并应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优质护理干预应用于普外科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进行评价。方法:将本院2012年1-6月间收治的190例普外科手术患者分为两组,护理组90例,应用优质护理干预,常规组100例应用常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和镇痛情况。结果:护理组术后24h、48h、72h的疼痛情况评分均显著低于常规组,术后24h镇痛需求和患者对镇痛的满意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首次下床时问显著短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手术患者实行优质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术后疼痛效果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轻腹部手术患者术后疼痛的效果。方法 2008年3月~2010年3月我院腹部择期手术患者4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210例,对照组常规腹部术后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下列一系列护理:有效评估疼痛、完善健康宣教、加强心理支持、提供舒适的治疗休息环境、合理应用止痛药。结果两组比较,干预组自控镇痛使用、止痛药使用、呼叫要求镇痛比例高,术后清醒时VAS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组术后24h、72hVAS评分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护理干预通过患者对术后疼痛认识,镇痛需求比例增加;降低术后24h、72hVAS评分,解除或减轻因疼痛带来的痛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妇产科手术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后并发症的分析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3年4月到2014年4月于我院妇产科接受手术患者共144例,患者按入院编号随机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2例,对照组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及安慰镇痛;观察组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行硬膜外自控镇痛,产生并发症患者共25例(34.7%),并发症发生几率明显小于对照组(58例/80.1%),组间对比具有明显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行妇产科手术时,采用硬膜外自控镇痛方法镇痛效果明显,并发症发生情况较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鞠英实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226-1227
目的探讨骨科病房中应用超前镇痛以及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140例骨科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对照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用传统的镇痛泵(PCA)镇痛,观察组患者给予超前镇痛,并给予两组护理干预措施,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以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18-48 h切口疼痛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观察组患者对无痛治疗和护理工作满意率也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应用超前镇痛及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该院于2012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80例老年骨折手术患者,将其完全随机的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分别给予硬膜外自控镇痛和静脉自控镇痛,对比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术后不同时间,观察组的血清疼痛依存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自控镇痛在老年骨折手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值得在临床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疼痛护理干预对骨科患者术后镇痛效果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0例骨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给予心理护理等疼痛护理干预。通过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测评。结果经过视觉模拟评分法测定疼痛程度,术后3d观察组患者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对护理工作满意度,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骨科手术患者术后进行疼痛护理干预可有效减轻疼痛,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年龄19~39岁,ASAⅠ级或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例,PCEA组给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力月西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按全麻后处理,未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不良反应。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后的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但PCEA组镇痛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妇科患者腹腔镜术后硬膜外自控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将40例年龄19~39岁,ASAⅠ级或Ⅱ级择期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分成两组,每组20例,PCEA组给予罗哌卡因+舒芬太尼+力月西硬膜外自控镇痛,对照组按全麻后处理,未行术后镇痛。观察两组患者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不良反应。结果:PCEA组镇痛效果、镇静程度、舒适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腹腔镜妇科手术后的患者,硬膜外自控镇痛安全可行,镇痛效果满意,但PCEA组镇痛需加强硬膜外导管的管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普外科患者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150例普外科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5名患者采用常规术后护理,观察组75名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术后24h、72h的VAS评分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的VAS评分明显下降,观察组患者的总满意度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4.7%.结论 对普外科手术患者采用护理干预,可以有效减轻术后疼痛,并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柴亚玲  白根玲  朱雪荣  陈颖 《西部医学》2014,(12):1724-1727
目的 探讨自控静脉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及其对产妇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取择期剖宫产术后产妇6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0例,对照组术后给予哌替啶肌肉注射镇痛;观察组术后应用自控静脉镇痛泵,术后保留36小时,比较两组的疼痛程度、镇静(Ramsay)评分、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于产妇出院前行护理满意度评价.结果 对照组Ⅰ级、Ⅱ级疼痛比例均低于观察组(P<0.05或P<0.01),而Ⅲ级、Ⅳ级疼痛比例均高于观察组(P<0.01).对照组Ramsay评分1分的比例显著高于观察组(P<0.01),2分的比例低于观察组(P<0.05),而两组3~6分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SAS评分分别为(21.05±4.58)和(11.35±2.16)分(t=4.92,P<0.05),护理满意度分别为(97.9±1.3)%和(90.0±2.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4.51,均P<0.05).结论 自控静脉镇痛泵在剖宫产术后护理中的应用具有较好的效果,有效缓解了产妇的术后疼痛和焦虑,在密切的护理监护措施和护理干预下,有效预防了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对剖宫产术后护理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