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陈无择重视五运六气,认为五运六气是天地阴阳运行升降之常道,疾病的发生,在于德化政令灾变,治之各以五味所胜调和,以平为期;六气为病,要考虑司天在泉、上下加临、标本中气等。时气是天地有余不足违戾之气,随人脏气虚实而为病,与感冒中伤,瘟疫不同,疫病则是四时兼有不正之气;脏腑配天地,脉合天地运,天行六气,可以是疾病外因,六淫即是寒暑燥湿风热,六化本乎一气,以运变而分阴阳,反则为六淫。陈无择在《素问·气交变大论》的基础上,总结了五运时气发病特点,在《素问·六元正纪大论》基础上,总结了六气发病特点,陈氏深谙《内经》五运六气之理,运气之异象,宗《内经》治则治法,倡五味合天地运气之用,言以《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开创性的研制五运时气民病证治方十首,六气时行民病证治方六首,计十六方。  相似文献   

2.
运气理论记载于《内经》的七篇原文当中,以"天人相应"整体观念为指导,研究天地自然变化规律,以及这种变化对生命影响的理论。它涵盖了时间的、空间的概念,从时空的角度来探讨人体生命活动规律。古代医家及当代学者对五运的太过、不及和岁运的交运时间均提出了各自观点。本文从运气太过、不及、时间交接、历代医家认识不同时间划分不同、实际观测是客观规律的源泉3个方面对《内经》五运六气时间问题进行阐述,认为历代医家对《内经》五运六气及交运时间的认识均来自于对客观规律的观测,明确了《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正确认知方法必须以实际观测为基础,对五运六气理论中时间问题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新安医家张节《伤燥论》认为燥邪既作为六淫之一,就不应拘于季节发病来认识,仅言"秋燥"是不够的。张节主张以《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为指导,强调医者当重视天时、地域、体质等差异,全面阐述燥症的病原、病证、病脉及病辨。  相似文献   

4.
付帮泽  汤巧玲  黄羚  刘微英  贺娟 《吉林中医药》2012,32(12):1189-1191
《内经》的五运六气学说蕴含了丰富的周期思想,其中一些重要观点与现代研究一致.但五运六气周期研究以理论探讨为主,尚缺乏实证研究.利用目前丰富的气象、疾病等数据,运用数理统计周期分析方法,可验证其实际周期是否与五运六气周期相吻合,五运六气多周期叠加现象是否存在,开拓五运六气周期的验证性研究.  相似文献   

5.
按照五运六气理论的临床用药,称为运气用药。《内经》运气用药,首重五味,五味用药具有一定的法度,历代医家对运气用药多有发挥,近人则多据药物功效指导临床用药,少有人根据《内经》运气性味理论指导运气用药。  相似文献   

6.
旴江清初名医喻嘉言临床诊疗重视五运六气的辨识,临证诊察先明岁气、辨治遵从标本从化.喻氏传承了《内经》运气七篇大义,对五运六气的独特见解主要体现在《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的二律:治病不先岁气之律和治病不明标本之律.喻氏对五运六气的临证辨识,至今对临证辨证施治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旴江清初名医喻嘉言临床诊疗重视五运六气的辨识,临证诊察先明岁气、辨治遵从标本从化。喻氏传承了《内经》运气七篇大义,对五运六气的独特见解主要体现在《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的二律:治病不先岁气之律和治病不明标本之律。喻氏对五运六气的临证辨识,至今对临证辨证施治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旴江清初名医喻嘉言临床诊疗重视五运六气的辨识,临证诊察先明岁气、辨治遵从标本从化.喻氏传承了《内经》运气七篇大义,对五运六气的独特见解主要体现在《医门法律·申明内经法律》的二律:治病不先岁气之律和治病不明标本之律.喻氏对五运六气的临证辨识,至今对临证辨证施治仍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风热火湿燥寒六气组方原则是《内经》五运六气组方的核心内容。吴鞠通《温病条辨》在诊治外感温病时充分运用了《内经》六气组方原则,对后世临床防治外感温病奠定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医家运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树立了典范。《温病条辨》不仅从卫气营血论治、三焦论治谨遵六气组方原则,温病的预防和备药亦遵六气组方原则。研究《温病条辩》对《内经》六气组方原则的应用,对运用《内经》六气组方原则指导临床防治温病、组方用药具有指导价值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0.
《内经》中五气一词出现在很多篇章中 ,但名同义异。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含义 :1 木、火、土、金、水五运之气  《素问·天元纪》说 :“五气运行 ,各终期日 ,非独主时也。”《素问·至真要》说 :“五气交合 ,盈虚更作。”《素问·六节脏象》说 :“五令更立 ,各有所胜。”《素问·五运行》说 :“正五气之各主岁尔 ,首甲定运。”以上诸篇所言五气是指五运之气。五运之气是《内经》中运气学说的一个概念 ,除了上述篇章中直称五气外 ,另外关于五运之气的内容还见于《素问》之《六微旨》、《气交变》、《五常政》、《六元正纪》等 7篇大论中 ,…  相似文献   

11.
雾霾对人体健康的严重影响越来越受到重视。《内经》五运六气理论对雾霾的形成有描述和独特见解。从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3个方面对《内经》五运六气理论以及中国环境监测总站2013年终之气时段至2017年初之气时段黑龙江、吉林、辽宁3个省的主要城市以及全国部分雾霾易发城市中原地区城市及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空气质量指数(AQI)和PM2.5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探讨了异常气候变化对雾霾形成的影响及其形成规律,认为雾霾与岁运、司天之气、在泉之气所致的异常气候变化有关。发现雾霾易发生的时段为每年初之气、五之气和终之气,对雾霾的预测与治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通过探讨河图、洛书与易经、象数的起源与相互之间的关系,探源《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象数理论,指出《内经》中的象包涵了广泛的内涵:象天地日月、阴阳应象、五行象、藏象、经络象、脉象、色象、疾病象等,用象思维以援物比类;《内经》中的数有天地之数、记生化之数和易之数,用以说明天地之道、人体阴阳变化,推测气象变化对疾病与地理方位的影响等,提出运气象、运气因的概念:六气和五运在天地中的表现及其对人体的影响可称为"运气象",五运六气影响人体发病可称为"运气因",运气因是人体发病的外因和诱因。研究象数源起及其与《内经》的关系,对深刻理解《内经》思维方法、建立中医象数理论体系,指导临床实践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火郁发之”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 ,“郁之甚者 ,治之奈何 ?岐伯曰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内经》由此提出了火郁病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1 火郁发之的理论依据《内经》所言五郁为五行之郁 ,是因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 ,胜复之变而致天地之郁 ,人与天地相应 ,五脏化生于五行之气 ,故五郁即指五脏郁发的疾病。火郁即为心郁 ,心为火脏 ,因运气的太过、不及而外感风寒 ,心气不舒 ,邪热怫郁于内而形成。其治“发之”多以汗解 ,如王冰曰 :“发谓汗之 ,令其疏散也。”后世认为 ,《内经》所说火郁之证不仅因五运六郁即外感所致 ,内伤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苏颖 《吉林中医药》2014,(10):1043-1045
从7个方面对中医运气学认识的方法特点进行了研究,认为:从总体来看,中医运气学与《内经》的整个理论一样,在认识方法的特点上明显地表现出整体系统恒动观。文中将中医运气学认识方法的特点归纳为7点:阴阳五行理论贯穿在中医运气学的每一个方面,运用五运和六气两个系统来研究气象运动规律,气象变化与时间空间紧密相联系,气象变化的因素是多元的,气候变化的"常"与"变"是相对的,气象变化影响人体变化,五星运行情况影响气候变化。对于《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方法学研究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五运六气推演的始点,目前广为热议的学术观点主要有《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的正月朔日说和后世的大寒说、立春说3种,故逐一剖析《内经》、王冰注说及气候变化说的理论源流。正月朔日说源出《内经》正文,分别从一年之六气论、六十甲子历说、测病灾实例、从运说,辨析天气始冬至、地气始大寒、人气始立春的历法内涵。王冰次注《内经》,涉及运气推演的艮南说始于寅、立春说始岁首、大寒说候脉气。气候变化说诠释了五运六气知常达变及太阳历主寒热变化、阴阳合历主风雨气候等,并辨析立春、始春之异,探讨气象资料分析方法的数据偏移问题。综观而论《内经》正月朔日说是正确的六气开始时间。  相似文献   

16.
赵献可 ,字养葵 ,号医巫闾子 ,明万历、崇祯间鄞县人 ,约生活于公元 1 573至 1 6 44年间 ,是明代著名的医学家。《鄞县志》称其“勤学淹贯 ,尤善于《易》而精于业”。赵氏将《内经》学术思想渗透于临床实践之中 ,并有所发挥 ,尤其对五郁有独到见解。五郁 ,即木郁、火郁、土郁、金郁、水郁。五郁之说是《内经》五运六气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五运六气是以五行、六气、三阴三阳等理论为基础 ,说明自然界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病理影响的学说。人与天地相参 ,与日月相应。岁运正常之年 ,疾病很少流行 ,而当运气太过或不及之年 ,气候发生异常变化 …  相似文献   

17.
许爱英  党炳林 《陕西中医》2003,24(9):850-850
“火郁发之”为《内经》五郁治法之一。出自《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郁之甚者 ,治之奈何 ?歧伯曰 :木郁达之 ,火郁发之……”。火郁即为心郁 ,心为火脏 ,《内经》由此提出了火郁病证因势利导的治疗原则。后世认为 ,“火郁发之”中的火郁不仅单指心郁 ,而对火热所致诸多病证的辨证论治均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故就火郁发之理论及临床意义作一探讨。1 火郁发之的理论依据 《内经》所言五郁为五行之郁 ,是因五运之气有太过不及 ,胜复之变而致天地之郁 ,人与天地相应 ,五脏化生于五行之气 ,故五郁即指五脏郁发的疾病。火郁即为心郁 ,心为火脏 ,…  相似文献   

18.
《内经运气病释》为清代医家陆懋修所著,该著择取《素问》之《六节藏象论》及运气七篇相关内容,详细阐述五运六气变化对人体生命活动及发病规律的影响,为后世认识五运六气变化所致疾病的原因及治法提供重要指导。陆懋修在该著中首先阐释了五运六气变化对人体的影响,再依据其变化规律分析疾病的病因病机及气味用药,对后世临床诊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长久以来 ,我们都是以记载于《内经》而形成于唐代的五运六气说作为外感病因的立论基础 ,信奉“外感不外六淫 ,民病当分四气”的观点。经研究发现 ,在此之前 ,古代医生是把寒暑的太过和燥湿之气 ,以及邪风 ,视为致病因素的 ,并阐明了它们的致病特点、引发的种种病证 ,与“六淫”学说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认为,《脾胃论》的精髓是五运六气,该书是在"脏气法时"和"气运衰旺"指导下写成的,重视四时阴阳升降浮沉,把五运六气理论从外感引入到内伤之中,不但用五运六气理论阐述脾胃病的病因病机,还把五运六气理论扩大到治则及制方遣药方面去了。本文开发了研究脾胃内伤病的最新思路,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