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任小妮  王茜 《吉林医学》2010,31(28):4977-4978
目的:分析体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作用。方法:回顾分析初步诊断为冠心病210例住院患者,对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脉造影方法进行结果对比分析,评价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结果:210例心电图有ST-T改变的患者,根据ST-T改变的动态变化和冠脉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10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74例(70.48%),阴性31例(29.52%),符合率70.48%;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105例中,冠心病呈阳性43例(40.95),阴性62例(59.05%),符合率40.95%。心电图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A组与心电图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B组,冠心病诊断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8.55,P<0.01)。结论:ST-T改变对诊断冠心病有一定的价值,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符合率明显高于ST-T改变无动态变化的患者,对无动态变化的ST-T改变患者应尽早行冠脉造影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段的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方法对206例有ST-T段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心电图是否存在ST-T段改变的动态变化分为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和无动态变化组,分别对ST-T段改变与冠脉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组对冠心病的确诊率高于无动态变化组,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心电图ST-T段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与冠脉造影诊断冠心病的结果中度一致。结论心电图有动态变化的ST-T段改变可提高对冠心病的确诊率,临床医师可通过发现心电图有ST-T段动态改变,尽早对患者行冠脉造影和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3.
郑莉凡 《中外医疗》2013,(18):30-30,32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ST-T段改变对冠心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采用18导联心电图筛选出存在心电图ST-T改变的患者纳入该研究,入组患者经12导联同步全息动态心电图检查后分为心电图ST-T有动态变化组和无动态变化组。所有入组患者均行冠脉造影检查以确诊是否为冠心病。结果经冠脉造影检查,ST-T有动态变化组和ST-T无动态变化组的确诊率分别为70.7%和27.3%,两组确诊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4,P<0.01)。结论心电图ST-T段发生动态改变的冠心病确诊率显著高于ST-T段未发生动态改变的确诊率,ST-T段动态改变可作为冠心病诊断的一个简便、有效指标。  相似文献   

4.
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和心电图ST-T改变结果,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状动脉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自2008年5月~2010年10月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患者106例,回顾性分析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与常规心电图资料,并将诊断结果分组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中冠脉造影阳性者82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48例;而冠脉造影阴性者24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11例,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的单支病变中有12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4例多支病变中有15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诊断冠心病不能单纯依靠心电图ST-T改变,因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应早期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5.
陈琦菲  谭小强 《当代医学》2021,27(18):157-158
目的 研究典型冠心病症状和绝经对女性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T改变的诊断价值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因胸闷、胸痛就诊且伴有心电图ST-T改变的60例女性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典型冠心病症状分为典型组(n=36)和非典型组(n=24),根据是否绝经将患者分为绝经前组(n=25)和绝经后组(n=35),分析各组静息状态下ST-T改变诊断结果与冠脉造影结果的符合率.结果 60例患者中,经冠脉造影确诊为CHD 29例,阳性率为48.33%,经心电图ST-T确诊为CHD 20例,阳性率为33.33%,诊断符合率为68.97%;典型组和绝经后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脉造影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78.26%、87.50%,均显著高于非典型组和绝经前组的33.33%、46.15%(P<0.05).结论 女性静息状态下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初步诊断偏差较大,结合CHB典型症状及是否绝经因素,能提高女性冠心病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9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78例冠心病患者作进行观察,根据心电图检查复查结果将45例ST-T段动态改变患者分为观察组,将33例ST-T段非动态改变患者分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进行冠脉造影分析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冠脉造影阳性43例,对照组冠脉造影显示狭窄5例。结论 ST-T段动态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特异性明显优于ST-T段非动态改变,通过冠脉造影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7.
李旭东 《吉林医学》2009,30(23):2991-2992
目的:用冠状动脉造影比较心房颤动(房颤)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107例房颤患者66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41例有体表心电图ST-T。阵发性房颤68例,持续性房颤39例,均行12导联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结果:①107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41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19例(46.3%);无缺血型ST-T改变66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4例(21.2%);②持续性房颤39例,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9例(48.7%)。阵发性房颤68例中冠脉造影正常者8例(11.7%)。结论:心房颤动患者不能盲目认为冠心病是其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8.
倪艳  于鸿 《吉林医学》2009,30(17):1963-1963
目的:探讨心电图ST—T改变诊断冠心病的可靠性。方法:对160例有ST—T改变的患者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冠脉造影检查,并对ST—T改变与造影结果对比分析。结果:60例ST—T改变有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2例,符合率70.0%,而100例ST—T改变始终无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冠心病例数为40例,符合率40.0%。结论:ST—T改变无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可靠性小,应尽早行冠脉造影明确诊断;ST—T改变有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CHD)可靠性大,对临床诊断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分析患者常规心电图(ECG)ST-T改变,探讨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病(CHD)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初步诊断为冠心病的住院患者104例,对其常规心电图有ST-T改变者运用冠状动脉造影(CAG),将其诊断结果进行分组行统计学分析,评价常规心电图检查在诊断冠心病中的作用。结果:所有患者中冠状动脉造影阳性者81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47例,而冠脉造影阴性者23例,其中心电图ST-T改变者10例,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冠脉造影阳性者38例的单支病变中有12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3例多支病变中有14例出现ST-T改变,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诊断冠心病依据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具有局限性,因其假阳性和假阴性率均较高,应慎重,应及早行冠状动脉造影明确。  相似文献   

10.
常规心电图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两组患者均进行心电图分析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典型症状者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冠心病诊断符合率为77.1%,无典型症状者为31.7%,两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01.结论 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有一定价值,冠状动脉造影可明显提高冠心病的诊断符合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患者心电图ST-T改变对冠心痛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随机选取2016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本院收治的拟诊断为冠心病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的常规心电图资料与冠状动脉造影,分析患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研究中,出现冠状动脉造影阳性患者80例,其中,45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20例冠状动脉造影阴性患者中,9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脉造影阳性者36例单支病变中10例出现心电图ST-T改变,44例多支病变中出现14例心电图ST-T改变,两组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即患者心电图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均较高.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其假阴性与假阳性率均较高,临床诊断中应对采用冠脉造影进行患者的确诊.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对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对临床诊断提供更准确的诊断方法。方法抽取2013年4月~2016年4月间收治的疑似冠心病患者120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经详细的病史采集、查体及其他相关辅助检查后,实施心电图冠状动脉CTA或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按照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的结果将其分为A组(ST-T段动态变化)和B组(ST-T段无动态变化),并以冠状动脉CTA及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为依据,对两组患者的确诊率进行比较。同时,按照冠心病患者的患病血管支数不同将其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对两亚组患者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检出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病变血管支数与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之间的相互关系。分别计算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本文1200例疑似冠心病患者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为冠心病的有534例,诊断阳性率为44.50%。将A、B两组患者的心电图诊断结果与冠状动脉造影检测结果进行对照,可见其各自的确诊率分别为66.03%和34.98%,伴ST-T段动态改变的患者的确诊率显著更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将已经确诊为冠心病的534例患者分为单支病变组和多支病变组,分别比较其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检出阳性率,结果为69.20%和68.7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性、准确度,结果分别为66.03%、65.02%、65.33%。结论通过心电图ST-T段动态变化可以对冠心病的发生进行诊断,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王健 《伤残医学杂志》2013,(11):210-212
目的:通过冠状动脉造影比较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冠心病诊断的准确性,探讨心房纤颤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62例房颤患者均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冠脉狭窄≥50%诊断冠心病。持续性房颤26例,阵发性房颤36例;37例无体表心电图ST-T改变,25例有体表心电图ST—T改变。结果:26例持续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12例(46.2%);36例阵发性房颤中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50%者4例(11.1%)。25例心电图有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11例(44%);37例无缺血型ST-T改变,冠脉造影示冠脉狭窄〉150%者8例(21.6%)。结论:不能盲目以冠心病作为中老年心房颤动患者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常规心电图ST-T改变对于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杏花岭区中心医院收治的152例常规心电图ST-T改变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分析。结果:152例ST-T改变的患者中,ST-T出现动态变化时冠心病确诊率达到68.06%,无ST-T动态变化的患者确诊率为3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确诊的76例冠心病患者中,单支病变者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为68.75%,多支病变ST-T动态改变的发生率为61.36%,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心电图ST-T改变对于诊断冠心病具有局限性,临床应当谨慎对待。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临床拟诊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8例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述及临床症状表现分为观察组72例,为典型性胸闷及心绞痛或ST-T段假性正常化。对照组56例为非典型性胸闷心绞痛,查示ST-T段无动态变化。对两组分别进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显示结果为:观察组为52例,阳性率为72%;对照组为16例,阳性率为31%。两组阳性率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临床诊断更应结合临床的症状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调查以提高治疗效率,避免在诊断中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临床拟诊常规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08年6月~2012年11月收治的128例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疑似冠心病患者,根据患者自述及临床症状表现分为观察组72例,为典型性胸闷及心绞痛或ST-T段假性正常化。对照组56例为非典型性胸闷心绞痛,查示ST-T段无动态变化。对两组分别进行18导联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冠脉造影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与常规心电图ST-T改变的结果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通过冠状动脉造影的显示结果为:观察组为52例,阳性率为72%;对照组为16例,阳性率为31%。两组阳性率对比有显著的差异性,P0.05,统计学有意义。结论: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的诊断中有一定价值,临床诊断更应结合临床的症状及其他危险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必要时可进行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调查以提高治疗效率,避免在诊断中出现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女性心电图T池改变对诊断冠心病的意义.方法:将心电图有T波改变的896例女性患者分为典犁心绞痛组与非典型心绞痛组,两组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以冠脉造影结果判断冠心病的诊断是否成立.分析两组患者冠心病的符合率.结果:典型心绞痛组冠心病符合率63.9%,非典型心绞痛组冠心病符合率为15.1%,两组间有明显差异.结论:女性心电图有T波改变但无典型心绞痛症状,不能轻易诊断冠心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CAG)与不同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危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106例患者以症状分为心肌梗死、典犁心绞痛、不典型胸痛三组;以心电图改变分为有ST-T改变组及无ST-T改变组.分别计算CAG阳性率,同时汁算合并不同危险因素患者CAG阳性率,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心肌梗死组CAG阳性率为100%,典型心绞痛组CAG阳性率为88.73%,心电图有ST-T改变组CAG阳性率为92.21%,典型心绞痛合并心电图ST-T改变组的CAG阳性率为93.85%,合并2个或2个以上危险因素患者CAG阳性率为88.89%.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最有效的方法.临床症状、心电图改变及危险因素分析在冠心病的诊断中都有各自较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陕西医学杂志》2016,(11):1518-1520
目的:探讨ST-T改变与冠状动脉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经冠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患者100例,三支、双支血管病变各50例,分析其冠脉造影前体表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三支和双支血管病变患者中心电图ST-T改变分别为31例和27例,两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但两组病例中冠脉狭窄程度75%~90%者的ST-T改变明显高于狭窄程度为50%~74%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心电图ST-T改变与冠状动脉造影三支或双支血管病变相关性较弱,与冠脉狭窄严重程度有一定相关。  相似文献   

20.
常规静息心电图ST-T改变对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静息心电图(ECG)慢性ST-T改变对冠心病的诊断价。方法对215例需接受冠脉造影的疑诊冠心病的老年患者,均行标准12导联静息ECG检查,并将其慢性ST-T改变情况与冠脉造影结果进比较。结果以冠脉造影结果阳性判定为冠心病,分析ECG的ST-T改变情况,心电图阳性组90例,其中真阳性34例,占37.8%,假阳性56例,占62.2%;心电图阴性125例,其中假阴性72例,占57.6%,真阴性53例,占42.4%。结论静息心电图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并不高,临床依据持续性ST段压低诊断冠心病时应慎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