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比较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我院6个月因2型糖尿病入院患者84名,随机分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42名(研究组),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42名(对照组),疗程12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的血糖、血脂、胰岛素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血糖值都显著降低(P0.05),胰岛素指标都有所改善(P0.05)。两组血脂指标都有所改善,但对照组改善程度高于研究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患者治疗上都有较好的降血糖、改善胰岛素指标及调节血脂的作用,但二甲双胍在调节血脂方面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探讨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6年12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28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药物不同分为吡格列酮组64例与二甲双胍组64例,分别给予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1)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空腹血糖水平、餐后2h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2)治疗过程中两组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在2型糖尿病治疗中均具有良好的效果,且用药安全,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李蓉 《四川医学》2009,30(12):1930-1931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在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1月-2009年1月,84例肥胖T2DM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照者单纯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血糖、胰岛素及血脂水平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hPG、FINS及P2 INS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略有下降,而HDL-C水平略有升高,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可降低肥胖T2DM患者血糖、胰岛素水平,是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文章将144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72例采用二甲双胍治疗,B组72例采用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的疗效。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治疗糖尿病可有效降低血糖水平及胰岛素抗性,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患者血清视黄醇结合蛋白-4(RBP-4)和脂联素(APN)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例T2DM合并NAFLD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在治疗前、后12周测定患者血生化指标、血清RBP-4和APN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12周后,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GHbA1C、空腹胰岛素(FIns)和三酰甘油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AP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P均<0.05)。吡格列酮组RBP-4水平较治疗前下降显著(P<0.05),二甲双胍组RBP-4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吡格列酮组的RBP-4、FIns和HOMA-IR水平明显低于二甲双胍组(P均<0.05),BMI水平明显高于二甲双胍组(P<0.05)。结论 对于T2DM合并NAFLD的患者,吡格列酮在降低脂肪炎症因子RBP-4、改善胰岛素抵抗方面的效果优于二甲双胍。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单药治疗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磷酸西格列汀或吡格列酮2种药物方案治疗的近期疗效和经济学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152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二甲双胍治疗效果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分别联合应用磷酸西格列汀、吡格列酮观察其疗效,并对药物的成本-效果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体重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收缩压、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F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值均<0.05)。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治疗后体重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治疗后显著降低(P值均<0.05)。两组间FPG降低总有效率、HbA1c降低总有效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的总成本为2064.3元,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为1577.1元。成本-效果分析显示:在降低FPG方面,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效果比值(C/E)分别为25.0、21.0,增量成本-效果比值(△C/△E)为65.0;在降低HbA1c方面,二甲双胍+磷酸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C/E分别为22.9、18.9,△C/△E为72.7。敏感度分析显示:二甲双胍+吡格列酮组、二甲双胍+磷酸西格列汀组的成本分别调整为1930.5、1492.1元;在降低FPG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3.4、22.7,△C/△E为58.5;在降低HbA1c方面,两组的C/E分别为21.5、17.9,△C/△E为65.4。结论吡西格列汀联合应用二甲双胍的成本-效果良好,是2型糖尿病适合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迮建成 《吉林医学》2015,(3):408-409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IR)的影响。方法:将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治疗疗程为12周。结果: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在治疗后空腹和餐后C肽水平均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IR稍有降低,β细胞功能明显改善,二甲双胍在降低餐后胰岛素、改善IR方面低于吡格列酮,两药治疗前后血游离脂肪酸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均有降低IR和改善β细胞功能,在降IR方面,二甲双胍低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与体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给予二甲双胍,对照组给予吡格列酮.结果:二甲双胍及吡格列酮组患者血清FBG、HBAlc、TG、LDL-C、FINS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1).结论:二甲双胍能明显改善女性肥胖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和体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以二甲双胍为对照,评价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48例患者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24例(服用吡格列酮30 m g,1次/d))与二甲双胍组24例(服用二甲双胍250 m g,2次/d),治疗期12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8周空腹血糖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12周下降至(6.77±1.2)mm o l/L,二甲双胍组治疗12周才较治疗前下降(P均<0.01),餐后2 h血糖于治疗2周时2组均下降(P均<0.01),两组HbA 1c治疗后均较治疗前下降(P均<0.01),两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吡格列酮有较好的降糖效果,且降糖效果出现早,不良反应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对肥胖糖尿病(DM)大鼠胰岛β细胞的保护.方法 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30mg/kg,制成糖尿病动物模型.50只健康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和糖尿病组给予等量蒸馏水,二甲双胍治疗组给予30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二甲双胍+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二甲双胍300mg·kg-1·d-1和吡格列酮10mg·kg-1·d-1溶于蒸馏水中灌胃,干预12周.观察治疗后5组DM大鼠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空腹胰岛素水平并进行比较.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DM对照组大鼠FPG,FINS,TC,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升高(P<0.01),Homa-β明显下降(P<0.01);二甲双胍组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或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而TG无明显降低(P>0.05);吡格列酮与DM对照组比较,大鼠FPG,FINS,TG,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1),Homa-β明显升高(P<0.01),TC无明显降低(P>0.05);二甲双胍组和吡格列酮组FPG,HbA1C均较DM对照组明显降低,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比较FINS,Homa-IR明显减低,Homa-β明显升高(P<0.01);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组与吡格列酮组比较,大鼠FPG,FINS,TC,HbA1C及Homa-IR均明显下降(P<0.05),Homa-β明显升高(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肥胖糖尿病大鼠胰岛细胞的保护作用优于单用上述两种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可行性,旨在为糖尿病患者探究最佳用药方式。方法:以8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3个月后血糖水平,同时对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和治疗有效率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3个月后血糖水平下降明显,临床治疗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两组未见不良反应。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降糖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临床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将我院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方案,对照组单独使用二甲双胍治疗,共治疗16周。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空腹、餐后2h血糖及胰岛素敏感性、不良反应等指标,对比两组临床疗效,分析二甲双胍配伍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安全性。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6.0%,对照组有效率为76.0%,两组疗效对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能有效地控制FPG、餐后2h血糖水平,增强胰岛素的敏感性,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此作用优于单一使用二甲双胍,且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肥胖型2型糖尿病二甲双胍单药治疗不理想者分别加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单用二甲双胍治疗不理想的肥胖型2型糖尿病病人98例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B 2组,每组49例,A组加用西格列汀治疗,B组加用吡格列酮治疗,观察2组病人血糖、胰岛素、体质量指数(BMI)、血脂、胰岛素抵抗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2组病人血糖、胰岛素、BMI及血脂水平及胰岛素抵抗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项指标同治疗前比较均有改善(P<0.05);治疗后2组空腹血糖、血脂、胰岛素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餐后2 h血糖及BMI水平均低于B组(P<0.05);A、B 2组病人用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20%、1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二甲双胍分别联合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治疗肥胖型2型糖尿病,均可获得理想效果,且具有较高安全性,但西格列汀在餐后血糖及体质量控制方面效果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分析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40例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给予西格列汀+二甲双胍进行治疗,观察组给予吡格列酮+二甲双胍进行治疗,疗程均为1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体重指数变化情况以及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以及餐后2 h血糖等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餐后2 h血糖下降程度明显大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下降程度和体重质量增加程度均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低血糖等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西格列汀与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在二甲双胍单药治疗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血糖中均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疗效显著,然而西格列汀在降低患者餐后2h血糖方面效果优于吡格列酮,吡格列酮在降低空腹血糖方面效果优于西格列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对初诊肥胖T2DM患者血清Visfatin水平的影响,探讨Visfatin与T2DM发病的关系和药物的治疗机制。方法80例T2DM患者在运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吡格列酮组和二甲双胍组各40例,吡格列酮组每日口服盐酸吡格列酮片30mg,二甲双胍组每日早晚口服二甲双胍缓释片500mg,疗程为16周。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清visfatin、IR、TG较用药前有明显降低(P分别为〈0.01,〈0.05,〈0.05),B细胞功能有改善(P〈0.05)。二甲双胍组血清Visfatin、TG无明显改变(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吡格列酮组的Visfatin、IR、TG降低明显,与二甲双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0.05),但二甲双胍组的BMI较吡格列酮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对初诊的肥胖T2DM患者吡格列酮与二甲双胍均能较好地控制血糖水平,而且吡格列酮在有效降糖同时还能明显降低血清Visfatin的水平,提示吡格列酮通过下调Visfatin水平而在T2DM的发病机理中发挥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6.
吴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4,(17):2289-2290
目的:分析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对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在我院收治的早期2型糖尿病患者中抽取60例,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同时服用药物吡格列酮片30mg/d,对照组患者只服用药物二甲双胍片。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3个月后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和胰岛素。结果:两组患者的BMI、LDL-C和TG均有所下降,但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状况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在统计学上有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2hPG、FPG和HbA1c的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片与二甲双胍片联合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对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降糖、降脂,改善体重指数的作用。方法:收治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48例,随机分组,观察组24例,用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24例,单用二甲双胍,疗程12周。治疗组血糖控制达标率88.5%,对照组达标率62.4%,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BMI、TG、TC、LDL-C均显著降低,而HDL-C明显升高。结论: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以显著降低肥胖2型糖尿病血糖、血脂水平,降低BMI,联合应用于老年肥胖2型糖尿病有确切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和胰岛素敏感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西华县人民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8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9例。对照组给予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采用吡格列酮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空腹胰岛素、TC和舒张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血糖和血压,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血脂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高雅  潘天荣 《安徽医学》2017,38(9):1133-1135
目的 探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2型糖尿病患者联合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1月安徽医科大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门诊符合入选条件的2型糖尿病患者70例,随机被分为两组,观察组35例采用沙格列汀+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吡格列酮+二甲双胍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等.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FPG、餐后2 hPG与HbA1c明显降低,HOMA-IR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6周后观察组BMI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BMI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可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沙格列汀不增加体质量且不良反应小,联合二甲双胍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接受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差异将患者分为吡格列酮组与二甲双胍组,每组患者各20例。两组患者均接受连续12周的药物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安全性。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均有所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患者在不良反应发生率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吡格列酮和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均具有较好的效果,其在安全性也较为相似,均可作为2型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