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析用内科规范治疗措施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数据来自本院2014-2016年期间收治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100例相关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用内科手段治疗,根据患者接受治疗措施干预差异将其分为A组(常规内科用药干预手段)和B组(联合替普瑞酮药物干预),各组有患者50例。了解不同内科治疗手段的临床效果。结果:对患者用相关临床症状评估疗效,A组与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78.0%、98.0%,应用统计学软件处理后提示存在差异性(P0.05);检测患者Hp转阴率情况,提示B组患者转阴情况明显优于A组,统计学软件处理提示差异有意义(P0.05)。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常用内科药物手段治疗,在常规药物干预基础上联合替普瑞酮能够更好地保障患者症状改善效果,从长远期疗效来看更有保障,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使用内科规范进行治疗获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选于2014.4~2015.4我院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124例,按1:1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前者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后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替普瑞酮治疗。总结患者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效果,并且进行随访观察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6.77%和83.8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明显比对照组高。观察组患者有58例发生HP转阴、2例病情复发,还有2例患者出现了不良反应,其中1例腹部有轻微不适感,另外1例则大便不规律。对照组患者HP转阴的有43例,出院后复发的7例,恶心呕吐者3例,腹部胀痛者2例,此外也有1例大便异常的患者。对比发现,观察组患者HP转阴效果要比对照组好,同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率又比对照组低,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常规药加用替普瑞酮的方法进行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治疗,可以提高提高HP清除率、减少复发、不产生明显不良反应,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4.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萎缩性胃炎分轻、中、重三级。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探究慢性萎缩性胃炎规范治疗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4年7月到2016年2月间接收的8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进行治疗,征得患者同意后,按照随机序号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观察两组效果并进行比较。结果同时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结果有显著性差异(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40例患者中有38例患者转阴,转阴率为95%;对照组有28例患者转阴,转阴率为70%;两组Hp根除率比较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萎缩性胃炎规范治疗过程中,除过对患者使用常规的干预方法外,加用替普瑞酮可以有效的提升患者治疗有效率,因而值得我们在临床中借鉴使用。  相似文献   

7.
浅析内科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萎缩性胃炎分轻、中、重三级.肠化中的大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属于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就是异型上皮增生,是腺管及表面上皮在增生中偏离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可见于炎症、糜烂、溃疡、息肉及癌的边缘上,可癌变、保持原状、逆转恢复.  相似文献   

8.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萎缩性胃炎分轻、中、重三级。肠化中的大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属于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就是异型上皮增生,是腺管及表面上皮在增生中偏离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可见于炎症、糜烂、溃疡、息肉及癌的边缘上,可癌变、保持原状、逆转恢复。  相似文献   

9.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萎缩性胃炎分轻、中、重三级。肠化中的大肠型不完全化生与胃癌关系密切,属于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就是异型上皮增生,是腺管及表面上皮在增生中偏离正常的形态和功能,可见于炎症、糜烂、溃疡、息肉及癌的边缘上,可癌变、保持原状、逆转恢复。  相似文献   

10.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原因不明的慢性胃炎,在我国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慢性胃炎中约占10%-30%。现将其内科治疗的点滴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12.
刘丽萍 《吉林医学》2014,(15):117-3314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应用规范方案治疗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40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规范化治疗,并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联疗法,对两组治疗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两组Hp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治疗费用的比较,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传统的三联疗法相比,序贯疗法也具有较高的Hp根除率,且效价比更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消化内科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规范治疗效果进行分析,进而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有效治疗及医疗事业的稳定发展提供理论支持。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7年7月前来接受治疗的病人70名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两个不同的组别,即研究1组合研究2组,两组患者均为35人。对研究1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模式进行治疗,研究2组在常规药物治疗模式的基础上加入口服戊四烯酮的方式进行治疗,并在研究结束后对比两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治疗效果和治疗满意度。结果: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用常规药物治疗模式和戊四烯酮进行干预后发现,研究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与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研究1组的患者,同时研究2组患者治疗后复发情况较低,两组患者间的对比差异性显著,具有统计学价值(P0.05)。结论: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采用常规治疗模式基础上加上戊四烯酮进行治疗有显著地临床效果和医疗价值,此种治疗方式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治疗满意度。因此此种治疗方式值得在临床中大力推广并使用。  相似文献   

14.
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屈静虹 《中外医疗》2009,28(36):58-5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此基础上联用中药。治疗后复查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比较2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效果比单用西药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消化内科治疗方法以及效果。方法选取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共计58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原则将入选患者划分成两个组别,两组患者均接受消化内科治疗,其中29例患者单纯使用果胶铋、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三联抗菌疗法进行治疗,该组作为对照组,另外29例患者在以上治疗方法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该组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以及半年复发情况。结果经过相应的治疗之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幽门螺杆菌(Hp)清除率均显著较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两组患者均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结果显示观察组复发率为3.45%(1/29),对照组复发率为17.24%(5/29),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在消化内科常规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加用替普瑞酮可以显著提升治疗效果,有效防止疾病复发,值得进行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中医治疗方式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临床效果。方法采取分组进行相关指标数据对比的方式进行本次研究,西医组施行常规西医的药物治疗,共择取参与研究的患者87例;中医组依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病情实施中医的药物治疗。本研究所选择的患者均由本院消化内科经检查确诊为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所有患者在本院诊治的时间均在2017年10月至2018年12月。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进行积分的统计,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治疗措施后的症状改善情况;对两组患者在治疗后进行胃镜检查,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胃镜下黏膜的改善情况。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无论中医治疗、西医治疗,在实施了对症的药物治疗后,均取得了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本研究的统计数据表明,中医组患者在施行了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措施后,患者胃脘隐痛、胃脘胀满、食少纳呆、大便稀溏等临床症状得到了更大幅度的改善,其治疗效果更加明显;在治疗后的胃镜检查结果比较中,中医组患者在胃镜下黏膜的改善情况更加显著。结论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施以临床中医辨证施治的方法 ,可以有效缓解和改善其临床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本文分析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方式及效果。方法本文选择我院消化内科在2016至2018年接收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50例,分为甲组、乙组两组,每组25例患者,针对甲组患者应用弱酸联合胃蛋白酶合剂治疗方式,针对乙组患者应用五肽胃泌素治疗方式,随后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和复发率。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6%,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2%。实验组患者的复发率为4%,对照组患者的复发率为8%。结论针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医护人员可以选择应用弱酸联合胃蛋白酶合剂治疗方式、五肽胃泌素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消化内科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8月至2016年8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9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平均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替普瑞酮加以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住院时间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95.74%明显优于对照组74.47%,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结论在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加用替普瑞酮治疗,其临床治疗效果良好,在临床治疗中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消化内科规范化治疗在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4年9月期间收治的14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替普瑞酮进行治疗,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经过有效治疗,观察组患者显效41例,有效2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6%,对照组患者显效37例,有效24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5.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替普瑞酮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效果明显,该方法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疾病的治疗中,运用不同的治疗手段,对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6月到2016年7月来我院治疗的患有该病的100病人选取为研究对象,在取得他们同意后,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有50人。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段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这一基础上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进行加强型的治疗。观察两组病人的治疗效果的差异,进行分析。结果:对照组的50人治疗有效率为86.0%;效果显著的有56.0%;病人治疗5个月后,其生活水平较低的有14.0%。观察组的50位病人治疗有效率为96.0%;效果显著的有72.0%;病人治疗5个月后,其生活水平较低的有6.0%。两组数据差别较为明显。结论:在对患有该病的病人进行治疗时,使用铝碳酸镁咀嚼片能够有效的增强治疗效果,而且病人在治疗后的生活水平更高,此方式具有推广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