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在急性肠炎患者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整群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急性肠炎患者42例为观察组,行葛根芩连汤治疗,另选同期该症患者42例为对照组,行西医药物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积分情况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明显高于对照组7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积分无明显差异,治疗后观察组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26%,明显低于对照组1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肠炎治疗中,葛根芩连汤具有显著效果,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对急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本院2010年3月-2013年9月收治的68例急性肠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34例,观察组34例,对照组使用阿奇霉素片治疗,观察组使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1.18%,对照组为70.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0%,观察组为2.9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肠炎采取葛根芩连汤治疗效果显著,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快速作用于病灶,改善症状,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04例急性肠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2例。对照组患者仅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根据中医辨证分型采用葛根芩连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并就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展开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2.31%显著高于对照组82.69%,且观察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5.77%显著低于对照组15.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急性肠炎患者可行中医葛根芩连汤治疗,不仅能快速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更能帮助患者改善预后,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葛根芩连颗粒剂治疗急性肠炎30例临床观察刘秀英,张歌平,冯海燕(河南省许昌卫校附属医院,461000;河南医科大学二附院,河南中医学院)主题词%葛根芩连颗粒剂/治疗应用,肠炎/中医药疗法,急性病急性肠炎是内科常见病多发病,尤其在夏秋季节,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慢性牙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牙周基础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葛根芩连汤.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患者探诊深度(PD)、附着丧失(AL)的水平变化;采集患者龈沟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龈沟液中肿瘤坏死因子(TNF-a)、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的水平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PD、AL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PD、AL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TNF-a、IL-6、IL-8均显著降低;治疗后,观察组的TNF-a、IL-6、IL-8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葛根芩连汤能显著改善慢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炎症反.  相似文献   

7.
8.
葛根芩连汤治疗放射性肠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肠炎是由于盆腔、腹腔或腹膜后恶性肿瘤大面积、大剂量照射治疗造成肠功能紊乱、肠粘膜水肿及渗出,常表现为腹泻、腹部阵发性痉挛疼痛、腹胀、恶心、呕吐、粘液血便,伴里急后重等症状,属于中医"泄泻"等范畴.笔者运用葛根芩连汤治疗,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肠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收入住院治疗的120例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观察组60例和对照组60例,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中药葛根芩连汤口服,观察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轮状病毒肠炎较单用西药治疗疗效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葛根芩连汤出自《伤寒论》,原本用于治疗邪热内陷之协热下利。通过梳理近10年葛根芩连汤的临床应用研究发现,其治疗范围不断扩大,远超出原方之治。在现代临床应用中,葛根芩连汤在适用病种、剂型、给药途径方面有广泛、多样的应用,惟须辨证精当,随证配伍,在多类疾病中可获良效。胃肠为市,具有无物不受的特性,故脾胃易伤,营卫失调,气机失和,湿瘀内生,变生火热,为病广泛。而葛根芩连汤具有表里两解、清热化湿、泻火解毒、凉血活血、发散郁火之功,适用于湿热、痰热、瘀热、郁热、火热证,故对消化道、上呼吸道、心血管、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相关病证疗效显著,亦见于妇科、儿科、皮肤病等证治。葛根芩连汤药简力宏,作用广泛,且安全有效,体现了中医学异病同治的辨治特色,可为多种慢性病防治提供借鉴与支持。参考文献55篇。  相似文献   

11.
从主要病机、方论解读、临床应用三个方面对葛根芩连汤进行了探讨,分析认为本方所针对的主要病机为“脾虚湿阻,湿热交结”;在其配伍环境中,君药葛根发挥其输肌以散之功;临床广泛治疗以“湿热阻滞”为主的病证,不惟“泄泻”。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儿科2015年5月至2017年5月接诊156例小儿轮状病毒肠炎患儿为本次研究观察对象,对他们进行回顾性分析。将这些患儿按照治疗办法不同,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患儿在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葛根芩连汤(葛根10g、黄芩5g、黄连5g、甘草5g)进行治疗;B组患儿只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对比观察A、B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与症状改善时间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96.15%,显效57例(73.08%),有效18例(23.08%),无效3例(3.85%);B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是78.21%,显效25例(32.05%),有效36例(46.15%),无效17例(21.79%)。A组患儿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比B组患儿高。两组的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儿所用的退热时间、脱水得到纠正的时间、呕吐消失的时间、腹泻消失的时间明显要比B组患儿要短,A、B两组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疗效满意,它可以有效缩短临床症状,改善时间,提高了治愈率,且安全性较高,可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3.
葛根芩连汤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葛根芩连汤见于《伤寒论》34条 :“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组成 ,具有轻清解肌、清热止利功效 ,用于治疗太阳表邪内陷所致肠热下利证。近年来国内外医学家通过实验研究证明葛根芩连汤具有解热、抗菌、抗病毒、解痉、抑制胃肠运动、抗缺氧、抗心律失常、增强机体免疫功能等药理作用 ,广泛应用于治疗内、外、妇、儿、五官科疾病 ,取得了明显疗效 ,现将葛根芩连汤实验研究及临床运用进展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1.1 解热作用 许氏 [1 ] 用徐淑…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蒙脱石散联合葛根芩连汤在治疗小儿腹泻(中医辨证湿热泄泻)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腹泻患儿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蒙脱石散联合葛根芩连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停止腹泻的时间和大便性状正常的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蒙脱石散联合葛根芩连汤治疗小儿腹泻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儿科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5.
葛根芩连汤出自著名的中医古籍、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目前临床上已用于以下14类病症的治疗,包括:(1)消化系统疾病:细菌性痢疾,病毒性肠炎,慢性结肠炎,放射性结肠炎,上消化道出血,伪膜性肠炎,肠易激综合征,五更泻,消化道肿瘤所致腹泻,溃疡性结肠炎,放射性直肠炎,急性出血性坏死性小肠炎,大肠癌,急性非感染性腹泻,急性胃肠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腹泻,酒精性肝病;(2)内分泌系统疾病:糖尿病,糖尿病性腹泻,糖尿病胃轻瘫;(3)呼吸系统疾病:肺源性心脏病,禽流感,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支气管哮喘,肺炎,发热;(4)心血管系统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5)神经系统疾病:颈源性头痛,偏头痛,三叉神经痛,枕神经痛;(6)免疫系统疾病:急性风湿热:(7)外科病证:肛肠病术后;(8)妇科病证:妊娠泄泻;(9)儿科病证:中毒性菌痢,糖源性腹泻,鼠伤寒沙门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发热,病毒性心肌炎,小儿厌食症,疱疹性咽峡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手足口病,猩红热;(10)男科病证:前列腺炎;(11)骨科病证:颈椎病;(12)皮肤科病证:白塞综合征:(13)耳鼻喉科病证:慢性化脓性鼻突窦炎,萎缩性鼻炎,急性扁桃体炎;(14)口腔科病证:口腔溃疡,慢性唇炎,神经性舌炎,舌痿,牙痛。  相似文献   

16.
葛根芩连汤临床应用举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7.
本方由葛根、黄芩、黄连、甘草 4味药组成 ,见于《伤寒论》34条 ,原文为“太阳病 ,桂枝证 ,医反下之 ,利遂不止 ,脉促者 ,表未解也 ;喘而汗出者 ,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本方在《方剂学》中列入解表清里之剂。一般认为本方有解表清里之功 ,主治身热下利 ,胸脘烦热 ,口中作渴 ,喘而汗出的病证 ,并认为本方为太阳、阳明经药。如 :《医方集解》:“此足太阳、阳明药也 ,表证尚在 ,医反误下 ,邪入阳明之腑 ,其汗外越 ,气上奔则喘 ,下陷则利 ,故舍桂枝而用葛根 ,专治阳明之表 (葛根能升阳明清气 ,又为治泻圣药 ) ,加芩连以清里热 ,甘草以调胃气 ,…  相似文献   

18.
付国魁 《河北医学》1996,2(2):171-172
葛根芩连汤证浅析(河北省沙河市医院054100)付国魁"太阳病,桂枝证,医反下之,利遂不止,脉促者,表未解也,喘而汗出者,葛根黄芩黄连汤主之。"此为《伤寒论》之第34条,见于《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中,文中葛根芩连汤,由葛根半斤,甘草二两,炙黄...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0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葛根芩连汤(葛根30 g,黄芩20 g,黄连6 g,炙甘草6 g)治疗,每日1剂,4周为1疗程,2疗程后判定疗效.结果:显效32例,有效78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91%.结论:葛根芩连汤治疗糖尿病能显著降低血糖,并有效改善阴虚燥热的相关症状.  相似文献   

20.
葛根芩连汤为医圣张仲景的名方之一,由葛根、黄芩、黄连与炙甘草4味中药组成。此方广泛用于治疗菌痢、肠伤寒等各科疾患,疗效显著。近年来对其药效物质及其分析方法、药理作用和配伍机制等进行了广泛的实验研究,就近10年来葛根芩连汤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为探索方药现代研究思路与方法提供实践经验与积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