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对策,并探究其可行性。方法选取本院自2017年4月至2018年5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的护理方案将80例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儿均实施相同的急救措施,其中对照组患儿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儿进行针对性护理,比较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惊厥复发率以及治疗优良率。结果观察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有1例患儿复发惊厥,对照组患儿有5例复发惊厥,观察组患儿的惊厥复发率低于对照组患儿(P0.05)。观察组患儿的治疗优良率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在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期间给予针对性护理,能够有效改善患儿的治疗效果,降低患儿惊厥复发的现象。  相似文献   

2.
周萍 《基层医学论坛》2016,(11):1532-1532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62例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回顾性分析其急救护理措施。结果62例患儿均退热,平均退热时间(50.0±19.6)min,均抢救成功;没有出现并发症,出院后进行7 d的随访,没有出现智力障碍等不良反应。结论对小儿高热惊厥患者实施综合的急救护理措施,能够确保患儿生命安全,防止出现并发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探讨总结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9月至2016年3月期间收治的高热惊厥患儿108例,按照患儿护理治疗方式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患儿50例,采取持续降温、加强急诊处理、合理用药、确保呼吸通畅等基础护理治疗,观察组58例,在基础护理之上重点分析高热惊厥的病因与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对比两组患儿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儿均通过系统全面的急救治疗及护理后,腋温均降至37.2℃之下,退热率达到100%,分析两组退热时间及高热惊厥发作次数,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上呼吸道感染属于诱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致病因素,可采取病症特点行针对性护理,控制患儿体温,减少惊厥发作频率来促进患儿恢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小儿高热惊厥采用针对性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在我院进行高热惊厥治疗的70例小儿病患为研究样本,其住院时间均在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之间,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组均35例的对照组以及研究组,予以对照组患儿常规护理模式,予以研究组患儿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对比每组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并发症出现率以及护理服务满意率。结果研究组在惊厥消失时间、退热时间以及并发症出现率方面均低于对照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与对照组护理服务满意率分别是100.00%、77.14%,2组结果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高热惊厥的小儿病患实施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可有效缓解其临床表现,降低并发症出现率,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儿热性惊厥所采取的急救护理对策与效果,为提高小儿热性惊厥的预防与急救护理措施提供参考。方法将159例小儿热性惊厥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施迅速吸氧、降温退热、控制惊厥抽搐、保持呼吸道通。、防止脑水肿等急救护理对策进行了回顾性分析与总结。结果159例热性惊厥患儿经过及时控制惊厥和高热以及一系列护理干预,患儿惊厥、抽搐、高热等症状全部得到有效控制。结论对热性惊厥患儿应采取迅速止惊、给氧、降温等急救护理对策,严格观察病情变化和体温控制,指导患儿家长掌握患儿日常有关护理知识,防止呼吸道感染,这对于大幅度降低小儿热性惊厥发生率和后遗症及早日痊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分析小儿高热惊厥的病因、临床特点以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7月至2016年3月间我院收治的87例高热惊厥患儿,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4例,对照组患儿采取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病因分析并采取对症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的平均退热时间、高热惊厥发作次数以及癫痫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呼吸道感染为引发小儿高热惊厥的主要病因,采取针对具体病情的对症护理措施,可有效缩短平均退热时间、减少高热惊厥发作次数并降低癫痫复发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目的:掌握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方法.方法:对高热惊厥患儿的病情进行严密观察,并给予镇静、解痉、退热,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等措施.结果:37例患儿均控制了惊厥,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治愈出院.结论: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抢救,并对家长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护理的重要环节,对减少其发病率和后遗症,促进患儿痊愈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70例小儿高热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有效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70例小儿高热的危险、发病因素及护理对策.控究出更有效的治疗和护理对策.方法 密切观察70例高热患儿的病情变化情况下,给予规范有效的护理对策.结果 引起小儿高热最常见的原发病是上呼吸道感染,其次是肺炎和菌痢;发病以婴幼儿多见: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控制惊厥、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高热护理、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等.结论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有效的护理是小儿高热急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总结门诊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2年(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57例高热惊厥患儿资料,归纳总结危险因素,并给予患儿综合门诊护理。结果:原发病感染(依次为上呼吸道感染、肠炎、肺炎)、高热惊厥初发年龄(≤3岁)等是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对患儿实施综合门诊护理后,患儿退烧所用时间为(49.24±18.65)min,并发症发生几率1.75%,较2014年临床数据[(71.35±21.43)min、8.77%]相比,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掌握小儿高热惊厥危险因素,为患儿提供预见性的门诊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退烧时间与并发症发生,临床意义显著。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相关危险因素及护理干预。方法将80例患儿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两组临床疗效、住院时间、退热时间、惊厥发作次数以及护理满意度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住院时间与退热时间均明显缩短,惊厥发作次数明显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及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急救与护理对策。方法2014年5月—2015年8月期间,我院接收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共计68例,将其均分为2组,对照组34例接受传统急救护理,另34例患儿为试验组,接受传统急救与个体化护理。比较2组患儿急救效果及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及1周内惊厥复发率。结果试验组患儿总效率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59%;且在退热时间、住院时间、惊厥复发率上显著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予以急救及个体化护理,可以提高急救质量,有效减少惊厥复发。  相似文献   

12.
包丽蓉 《基层医学论坛》2014,(24):3300-3301
目的:探讨小儿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的抢救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6月-2013年6月急诊儿科收治的6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急救及护理资料整理分析。结果所有患儿经过吸氧、降温、止惊、抗感染及抗病毒、有效护理干预等综合处理病情好转,观察后无并发症发生,痊愈出院。结论积极有效的治疗,综合性的护理是治疗小儿高热惊厥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文就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及护理对策进行研究。方法选取我院在近一年收治的88例呼吸道感染致高热惊厥患儿,按照入院先后顺序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各44例。两组患儿均予以紧急抢救措施,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实验组予以针对性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儿的退热时间、惊厥复发率以及住院时间。结果实验组患儿的退热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参照组更快更短,实验组患儿的惊厥复发率显著低于参照组,均P0.05。结论在小儿呼吸道感染所致高热惊厥的急救期间,施以针对性的护理干预,对促进病情消退、预防复发均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4.
73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颖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106-107
目的:探讨对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年来我院收治的73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急救护理方法及卫生宣教工作在治疗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作用。结果:本组73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住院天数5~10d,治疗后随访,再次发作患儿12例,余患儿均未再次发作。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配合医生急救。做好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使患儿家长加强对高热惊厥及其并发症的认识,积极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15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危险因素分析及护理体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丽 《中国现代医生》2009,47(21):171-172
目的 分析153例小儿急性高热惊厥的发病因素及体会,以寻找最佳的急性高热惊厥的护理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53例急诊室接诊的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总结患儿的发病原因和护理对策.及控制高热惊厥正确规范的护理措施和体会.结果 上呼吸道感染是引起高热惊厥的首要原因,占62.1%(95/153);其次为肺炎,占15.0%(23/153);再次为菌痢,占发病率的11.1%(17门53);发病以以6个月~2岁为主,占45.1%(69/153);通过规范护理措施,全部病例退热时间15~65(31±21)min,退热率100%.惊厥发作次数2~14(4.5±5.6)次,住院期间未出现癫痫症状.出院后30d同访,全组患儿未发现癫痫等并发症.结论 密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和规范的全面护理是小儿高热惊厥急救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措施和护理体会。方法:将80例小儿高热惊厥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采取正确救治措施的基础上,分别采取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患儿退热时间和惊厥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临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小儿高热惊厥有效救治中配合综合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曹阳 《基层医学论坛》2012,(33):4358-4359
目的分析小儿高热惊厥(FC)的发病影响因素,探讨最佳护理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134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病情观察及临床护理资料。结果所有患儿均急救成功,未出现癫痫及窒息症状,原发病经治疗3 d~10 d均痊愈出院。患儿体温、惊厥发作持续时间、频率、类型、家族病史、复发情况与FC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结论小儿高热惊厥的影响因素复杂,对FC患儿要密切观察,加强基础护理、对症护理,还要对家长做好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8.
陈颖 《吉林医学》2011,(33):7177-7178
目的:分析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护理办法。方法:对42例高热惊厥患儿的病情进行密切观察,并对其给予镇静、解痉、退热、吸氧等措施。结果:42例患儿的惊厥都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呼吸道通畅,治愈出院。结论:医护人员对患儿的病情变化进行严密观察,及时高效的抢救,可有效控制小儿高热惊厥。  相似文献   

19.
冯英 《吉林医学》2010,(26):4515-4516
目的:探讨对高热惊厥患儿急救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收治的146例高热惊厥患儿的临床资料,研究其急救护理方法及卫生宣教工作在治疗和预防小儿高热惊厥中的作用。结果:本组146例高热惊厥患儿,经治疗后均痊愈,住院天数5~10d,治疗后随访,再次发作患儿24例,其余患儿均未再次发作。结论:护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惊厥的急救程序,配合医生急救。做好患儿及家长的健康宣教工作,加强对高热惊厥及其并发症的认识,积极预防高热惊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方法,总结其护理体会。方法随机抽取本院急诊科2013年6月至2015年6月26例小儿高热惊厥的急救处理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通过积极有效的物理及药物降温、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药物镇静、实施保护性安全措施及精心护理,26例患儿高热惊厥均达到迅速控制,门诊留察12-24h出院,无任何并发症。结论小儿高热惊厥是临床上常见急症,医护人员应迅速实施有效物理降温、药物镇静等有效控惊厥措施,同时,要做好患儿家长心理护理和健康宣教工作,把患儿高热惊厥消灭在萌芽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