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某军事演习区域重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蠓、虻的种类组成。方法采用CO2诱蚊灯、人帐诱、动物诱和网捕法定期采集各种吸血蚊、蠓、虻,并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在该军事演习区域共采获3类吸血昆虫6 474只,其中蚊类6属12种,优势种群依次为三带喙库蚊(35.04%)、致倦库蚊(25.91%)、中华按蚊(18.54%)、骚扰阿蚊(10.17%)、白纹伊蚊(7.11%);蠓类2属11种,优势种群依次为南方蠛蠓(40.62%)、荒川库蠓(27.27%)、端斑库蠓(19.41%)、尖喙库蠓(11.26%);虻类3属6种,华广虻最多,占59.19%,其次为骚扰黄虻,占21.25%。结论蚊、蠓、虻是某军事演习区域主要吸血双翅目昆虫,蚊虫威胁较大,吸血昆虫的防治必须要采取以蚊虫防治为主的策略。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三峡库区沿江口岸的主要蚊类进行分子鉴定,分析各种蚊类的分子特征。方法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在三峡库区沿江5个口岸采集成蚊,形态学鉴定之后,再提取DNA,扩增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Ⅰ)基因并测序。将测序结果与GenBank中其他蚊类的DNA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在宜昌、万州、涪陵、寸滩和泸州捕获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共5个蚊种3 000余只,选取其中42只扩增COⅠ基因,获得5个蚊种的COⅠ基因序列,长度为658 bp,A+T含量为67.47%~69.71%。同源性比较表明,同一蚊种间核苷酸遗传距离小于0.0215,不同蚊种间遗传距离为0.0742~0.1594。COⅠ基因核苷酸系统进化关系显示,三带喙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和白纹伊蚊均聚集成簇,与形态学鉴定结果相一致。结论应用分子鉴定技术对三峡库区口岸蚊类进行鉴定,可为国境口岸蚊类鉴定提供溯源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口岸蚊蠓种类、分布及习性。〔方法〕用帐诱、灯诱和捞幼虫等方法进行调查。〔结果〕上海口岸捕获蚊虫5属13种,按蚊属1种,伊蚊属2种,库蚊属8种,阿蚊属1种,曼蚊属1种,库蠓属5种,骚扰人类以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为多。蚊类活动季节为4~11月,6~8月达到高峰,夜间活动为库蚊和按蚊,活动高峰为日出前1h和日落后1h,白昼为伊蚊。〔结论〕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北京库蠓是上海口岸侵扰人类的主要蚊蠓;窄翅伊蚊在上海口岸首次捕获。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不同蚊种的核糖体基因第2内转录间隔区(rDNA-ITS2)分子鉴定方法及其系统进化关系。[方法]针对蚊虫的rDNA核酸序列保守性,设计扩增rDNA-ITS2编码区的PCR引物,对广州机场、江门和湛江等国境口岸采集的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骚扰阿蚊等成蚊和实验室喂养的蚊幼虫进行PCR扩增和序列测定,并与GenBank中已知蚊虫的rDNA-ITS2进行同源性比较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不同蚊虫的rDNA-ITS2扩增片断长度不同,M2引物对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骚扰阿蚊和中华按蚊的扩增片断分别为447bp-520bp、432bp-438bp、527bp-586bp、439bp-448bp和644bp。序列分析和系统进化关系显示,尖音库蚊组和三带喙库蚊聚类为库蚊属,再与白纹伊蚊和骚扰阿蚊聚类为库蚊亚科,库蚊亚科再与中华按蚊进行聚类,分子进化与蚊虫形态学鉴定的亲缘关系保持一致。[结论]建立的rDNA-ITS2分子鉴别技术可成功地应用于国境口岸范围内成蚊和幼蚊的亚科、属和种的区分和确定系统发育关系。这可以弥补蚊虫形态特征信息量的不足等传统分类系统的缺点,对国境口岸范围外来的或新发现的蚊种的鉴别提供了分子水平的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三峡库区农村的蚊媒数量变化规律及种群构成情况,为做好蚊媒传染病防治和蚊类危害的预测预报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诱蚊灯诱捕成蚊并进行分类鉴定统计。结果全年3类环境共计诱捕成蚊30 160只。经鉴定分类,捕获成蚊隶属1目1科2亚科4属5种。其中库蚊亚科库蚊属有致倦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有白纹伊蚊,阿蚊属有骚扰阿蚊;按蚊亚科按蚊属有中华按蚊。年均成蚊总密度为134.2只/灯晚。致倦库蚊种群数量最多占46.94%,中华按蚊占26.23%,三带喙库蚊占12.94%。结论诱蚊灯法调查获得的蚊群种群密度消长及其种群构成,对三峡库区蚊媒传染病的防治和蚊虫危害治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滇东北等地区蚊虫及蚊传虫媒病毒分布特点,为虫媒病毒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9年在滇东北等地区的6个县采集蚊虫标本;蚊虫经分类鉴定后,用细胞培养法分离病毒,对病毒分离物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共采集到4属(库蚊、按蚊、阿蚊、伊蚊)24种18562只蚊虫,其中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为主要蚊种,构成比分别为58.37%和28.45%;从蚊虫标本中分离到15株病毒,经分子生物学鉴定,其中2株(YN0911和YN0967)为基因I型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病毒,均分离自三带喙库蚊;1株(YN0922)为版纳病毒,分离自中华按蚊;12株为淡色库蚊浓核病毒,其中9株分离自三带喙库蚊,3株分离自中华按蚊。结论三带喙库蚊和中华按蚊为调查地区的优势蚊种,并携带乙脯病毒、版纳病毒和淡仁.库蚊浓核病毒:滇东北地区首次分离到乙腩病毒。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驻浙某部营区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有效控制蚊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全夜诱捕法。结果共捕获成蚊888只,分为3属3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占78.38%,中华按蚊占20.94%,骚扰阿蚊占0.68%,三带喙库蚊为该营区周边优势蚊种。在捕获的成蚊中,饱血蚊占1.38%,三带喙库蚊与中华按蚊吸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106,Ρ>0.05);稻田与猪舍的三带喙库蚊吸血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881,Ρ=0.001)。结论初步摸清了某部驻浙营区及其周边环境蚊虫种类构成与密度情况,为今后开展有效的蚊虫防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余杭区蚊虫种类及密度分布情况,为有效预防和控制虫媒传染病疫情的发生提供依据。方法在余杭区选择4个镇(街道)作为监测区,每个镇(街道)选择2个村(社区)作为监测点,监测时间为6月中旬—10月上旬,每月监测3次,采用诱蚊灯法监测,并记录蚊虫种类和数量。结果共捕获成蚊6 325只,平均密度为1.83只/(灯·h),其中雌蚊4 347只,雄蚊1 978只。监测雌蚊中,三带喙库蚊所占比例最大,占45.59%;其次为淡色库蚊,占36.99%。另外,中华按蚊、骚扰阿蚊及白纹伊蚊均有分布。3种生境中禽舍附近监测到的蚊种种类以三带喙库蚊为主,普通住户监测到的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主,而稻田附近监测到的蚊种以三带喙库蚊和淡色库蚊为主。结论余杭区普遍存在乙型脑炎、疟疾及登革热等传播媒介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及白纹伊蚊等,应加大灭蚊和防蚊工作力度,及时清除孳生环境,做好适龄儿童乙脑疫苗接种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掌握驻山东省部队营区蚊类种群分布,为蚊虫防治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分别采用人帐诱捕法和灯诱法在营区内捕获成蚊,并进行种类鉴定。结果共捕获蚊虫5 784只,隶属于5属26种,中华按蚊、淡色库蚊和白纹伊蚊在各部队营区均有分布,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海滨伊蚊、中华按蚊和二带喙库蚊等5种蚊虫占全部捕获总数的76.53%。10个营区的优势蚊种为淡色库蚊,4个营区的优势蚊种为三带喙库蚊,另有3个和2个营区的优势蚊种分别为海滨伊蚊和二带喙库蚊,仅驻蒙阴营的优势蚊种为刺扰伊蚊;人帐诱法和灯诱法调查驻不同地理位置的营区蚊虫捕获率存在明显差异,灯诱法调查同一营区的不同生境蚊虫捕获率亦存在明显差异,以营区内植被区的捕获率最高,其次是营区围墙外和训练场所边,战士宿舍外的蚊虫捕获率最低。结论驻山东省部队营区蚊虫种群呈多样性分布,提示各部队营区应根据驻地优势蚊种开展科学防灭蚊,有效控制蚊密度,防止蚊媒传染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甘肃省天水地区重要媒介生物的本底,笔者于2001~2002年对该地区的重要医学昆虫进行了调查。1 调查方法 采用人帐诱法和网捕法,自6:00开始至20:00结束,每小时人帐诱15min,辅助网捕5min,采集的各类标本分别整理、归类、计数、编号,蚊、虻和白蛉制作针插标本,蠓类制作玻片标本,然后进行形态分类研究。2 结果 对天水北道地区捕获的蚊、蠓、虻和白蛉种群经整理鉴定,蚊科有4属14种,即按蚊属的赫坎按蚊、济南按蚊、中华按蚊;伊蚊属的仁川伊蚊、骚扰伊蚊;赛蚊属的阿拉斯加赛蚊;库蚊属的二带喙库蚊、褐尾库蚊、贪食库蚊、凶小库蚊、致倦库…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广州市蚊虫种类及其分布情况。方法采集广州市各种环境类型水体中的Ⅲ~Ⅳ龄蚊幼虫并带回实验室单独饲养至成蚊,待成蚊羽化1~2 h后处死制成针插标本并进行蚊种鉴定。结果捕获蚊虫种类5属7种,分别为库蚊属:致倦库蚊、褐尾库蚊、三带喙库蚊;伊蚊属:白纹伊蚊;按蚊属:中华按蚊;巨蚊属:华丽巨蚊;阿蚊属:骚扰阿蚊。2018年调查发现的蚊种以白纹伊蚊为主(58.36%),且其在所调查的4个区中都是优势种。从化区、增城区蚊种构成比占比第二高的蚊种均是三带喙库蚊,花都区是华丽巨蚊,南沙区是致倦库蚊。结论本次调查所发现的蚊虫种类数较1990—1993年发现的种类数少,白纹伊蚊为优势种群。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口岸蚊虫种群和分布。方法灯诱法和捞勺法。结果2005—2007年间上海口岸共捕获蚊虫6属18种,其中按蚊属1种,伊蚊属3种,阿蚊属1种,库蚊属10种,曼蚊属1种,骚扰蚊属2种,背点骚扰蚊在上海首次捕获。广泛分布的有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结论致倦库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和白纹伊蚊是上海口岸可能骚扰人的常见蚊虫。  相似文献   

13.
北京口岸地区蚊虫监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掌握北京口岸蚊虫的种类和季节消长,为蚊虫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成虫密度监测采用灯诱法和人帐诱法,幼虫密度监测采用勺捞法。结果共捕获成蚊14270只,经鉴定为4属6种,分别为中华按蚊、淡色库蚊、三带喙库蚊、白纹伊蚊、刺扰伊蚊和骚扰阿蚊;共捕获蚊幼虫114条,为淡色库蚊和凶小库蚊。淡色库蚊为北京口岸的优势蚊种,活动高峰为9月。结论北京口岸蚊虫控制宜采用综合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驻湘西某部营区周边蚊虫种群构成、密度情况,为有效预防虫媒传染病的发生提供参考。方法在驻区周边4个方向各选取猪圈、稻田、人居作为调查点,采用二氧化碳诱蚊灯进行诱捕。结果共捕获成蚊19 605只,分为3属4种,其中三带喙库蚊占98.18%,中华按蚊占1.28%,三带喙库蚊为某部营区周边优势蚊种。不同方向蚊虫捕捉数量无差异,但经LSD两两比较,稻田与人居之间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捕捉数量存在差异(P0.05),其他调查点之间无差异。在捕获的成蚊中,饱血蚊占2.62%,三带喙库蚊与中华按蚊吸血率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驻湘西某部营区周边蚊虫种类构成与密度情况,具备传播乙型脑炎病毒的媒介条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了解上海浦东机场地区蚊幼种类分布和习性。方法捞勺和水网法。结果野外采集的蚊幼在室温条件下饲养羽化成虫4 174只,共4属11种(按蚊属1种,库蚊属8种,伊蚊属1种,阿蚊属1种);致倦库蚊、淡色库蚊和迷走库蚊幼虫主要孳生在洼地积水、水坑与电桩积水,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二带喙库蚊、凶小库蚊、红胸库蚊和褐尾库蚊孳生在芦苇沟与水沟,白纹伊蚊孳生于小型容器积水,骚扰阿蚊孳生于粪池。结论浦东机场蚊幼孳生地较为广泛,应加强环境的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6.
长春市蚊种分布概况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自 1995年以来 ,对长春市区蚊种及其分布情况进行了连续调查。1 蚊种名录与数量分布 在不同地区及滋生场所发现蚊虫3属 9种 ,即按蚊属的中华按蚊 ,库蚊属的淡色库蚊、凶小库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迷走库蚊 ,伊蚊属的背点伊蚊、刺扰伊蚊、仁川伊蚊 ;以淡色库蚊、凶小库蚊数量最多 ,其次是中华按蚊、迷走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 ,而仁川伊蚊、二带喙库蚊、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2 地区分布 凶小库蚊、中华按蚊、迷走库蚊、淡色库蚊、背点伊蚊、刺扰伊蚊地区分布很广泛 ,市内各区皆有所见 ,尤以淡色库蚊、凶小库蚊最为普遍。主要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云南省蚊虫分布特点及其与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等虫媒病毒的关系,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在云南省农村居民区住房、畜圈和野外竹林等生境捕蚊。结果采获成年雌蚊10属88种158909只,以库蚊、按蚊和伊蚊属蚊虫数量最多,分别占56.66%、25.35%和13.88%。在捕蚊总数中,居民区夜间捕获成蚊7属63种132081只,其中三带喙库蚊的构成比最高(42.12%);其次为中华按蚊(23.31%);野外白天捕获成蚊5属48种26828只,白纹伊蚊构成比最高(31.89%),其次为圆斑伊蚊(20.21%)。对8属29种3957批131538只雌性成蚊进行病毒分离,结果从5属17种蚊虫体内分离到乙脑病毒81株,以库蚊分离出的毒株最多(59株),占72.84%;其次为按蚊8株(9.88%)和伊蚊9株(占11.11%);曼蚊和阿蚊均为2株(各占2.47%)。分离到乙脑病毒最多的蚊种为三带喙库蚊(27株),占分离毒株总数的33.33%。结论居民区夜间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棕头库蚊、霜背库蚊、伪杂鳞库蚊和迷走按蚊;野外白天活动蚊虫群落的优势种为白纹伊蚊、伪白纹伊蚊、圆斑伊蚊、骚扰阿蚊和刺扰伊蚊。三带喙库蚊和白纹伊蚊分别是云南省乙脑和登革热的丰要传播媒介。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城市化过程中病媒蚊虫群落特征和演替动态变化,了解主要传播媒介蚊虫种群动态及与城市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人诱法,连续4年在清远市调查蚊虫种群密度.结果 此次调查清远市蚊虫有致倦库蚊、骚扰阿蚊、白纹伊蚊、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5种;致倦库蚊为优势蚊种,占群落种群数量的92.27%;其次为骚扰按蚊,占3.98%;白纹伊蚊和三带喙库蚊数量较少,各占1.62%;中华按蚊仅占0.51%.在研究期间,比较2006年与2008、2009年数据,结果表明群落构成发生显著变化,其中致倦库蚊在种群中所占比例逐渐减少,白纹伊蚊所占比例逐渐增加,中华按蚊在种群中逐渐消失,三带喙库蚊在群落中数量波动较大.不同蚊种在夜间呈现不同活动节律,致倦库蚊和三带喙库蚊19:00-22:00其密度逐渐增加,高峰主要在21:00之后;白纹伊蚊在夜晚各个时间段都有活动,活动高峰主要在20:00之前;骚扰阿蚊呈现与白纹伊蚊相似的活动规律.结论 清远市在城市化过程中,登革热媒介白纹伊蚊逐渐增加,而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媒介三带喙库蚊则在不同年份中波动较大;传疟媒介中华按蚊逐渐减少,甚至消失.因此在城市化过程中,需要加强登革热和乙脑媒介的监测和防控.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国境口岸重要蚊类分子鉴定方法。方法针对口岸10种重要蚊类,包括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致倦库蚊(Culex pipiens quinquefasciatus)、凶小库蚊(Culex modestus)、三带喙库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白纹伊蚊(Aedes albopictus)、背点伊蚊(Aedes dorsalis)、刺扰伊蚊(Aedes vexans)、中华按蚊(Anopheles sinensis)和骚扰阿蚊(Armigeres subalbatus)设计特异性引物或通用引物进行核酸扩增,测序后与Gen Bank中的序列比对分析。结果测定的10种重要蚊类均确认为相应蚊种;利用CO I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的结果显示与传统的形态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分子鉴定能准确进行蚊类鉴定,CO I基因在蚊类鉴定中可以作为有效的分子遗传标记。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系统监测桂平市蚊媒状况,为洪涝灾区蚊媒传染病防治提供有效防治策略。方法选择广西洪涝灾区有代表性的桂平市,按农居、猪圈、牛棚3个环境设点,应用诱蚊灯捕蚊。结果蚊类平均密度为156.03只/小时/灯,主要蚊种有4种,即三带喙库蚊、中华按蚊、致倦库蚊、白纹伊蚊;蚊子种群比例以三带喙库蚊最高为89.98%,其他种群比例较低,分别为中华按蚊占6.36%、致倦库蚊占0.43%、白纹伊蚊占0.01%。结论桂平市蚊媒传染病媒介密度较高;流行性乙型脑炎媒介三带喙库蚊是优势蚊种,其密度和季节消长与当地乙脑流行相吻合,应加强对三带喙库蚊的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