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智能最佳管电压(CARE kV)技术在胸部 CT 平扫中降低辐射剂量和减少图像伪影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10例胸部 CT 平扫患者按扫描时间分为 A、B、C 组,每组70例。所有患者均开启智能毫安技术(CARE Dose 4D)模式,A 组采用120 kV、B 组采用100 kV、C 组采用 CARE kV 技术。使用 PACS 工作站进行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测量胸廓入口层面脊柱旁肌肉、肺动脉干层面及右下肺静脉层面的降主动脉 CT 值、噪声等,记录扫描参数等。对组间图像质量、辐射剂量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组扫描时自动选择管电压及管电流,其中包括13例100 kV、47例120 kV、10例140 kV。B 组与 A 组比较,有效毫安秒(the effective mAs)、CT 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有效吸收剂量(ED)分别降低10.35%、46.69%、46.26%;C 组与 A 组比较,分别降低35.08%、35.34%、33.48%,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胸廓入口层面组间两两比较,C 组和 A 组间的噪声( SD)、信噪比(SNR)、图像质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 组和 B 组比较,C 组的 SD 显著低于 B 组,而 SNR 和图像质量评分显著高于 B 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C 组的条状伪影及伪影严重程度明显少于(轻于)A 组和 B 组,图像质量显著优于低剂量 B 组。中下肺层面图像质量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RE kV 技术能够根据患者体型和解剖部位自动地选择管电压和调整管电流,提高工作效率,在显著降低胸部 CT 平扫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有效地降低胸廓入口层面的噪声,减少图像伪影,改善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不同管电压技术下颈动脉血管造影(MSCTA)的图像质量以及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寻找一种在保证影像质量的前提下尽量降低辐射剂量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方将60例需行颈动脉CTA检查的患者依据管电压不同而分为A(120kV)、B(100kV)、C(80kV)三组,每组20例。方法分析比较三组图像的辐射剂量、信号噪声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及CT值,并对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进行评估分析。结果 C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降低63.97%、63.83%及63.79%,图像质量评价结果:C组颈动脉平均CT值较A组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B、C三组CNR、SNR值组间比较及相互比较差异均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且A、B、C两组颈动脉重建图像质量、血管边缘形态整体满意,无明显差别(P0.05)。结论 80kV低管电压颈动脉CTA扫描在不影响图像质量的前提下,最大能够降低约64%的辐射剂量。因此,颈动脉CTA检查通过降低管电压的低剂量扫描是可行的,可常规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低管电压联合迭代重建算法对胸部CT血管造影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产生的影响.方法 配置碘水混合对比剂,灌入输液管,置入成年人男性仿真人模型的胸部,模拟胸部血管,采用螺旋CT机对不同管电压和迭代重建等级进行扫描,记录辐射剂量,比较不同方案下测量的输液管CT、纵膈CT、SD、SNR和CNR参数.结果 管电压越低,辐射剂量越低,而且在忽略迭代重建算法的基础下,不同管电压的输液管CT、SD、SNR和CNR参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忽略管电压的条件下,SD、SNR和CNR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80 kV低管电压以及标准的迭代重建算法,可以有效提高胸部CT血管造影的图像质量,减少辐射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在70kV下迭代重建技术(ASIR-V)权重对超低kV和超低剂量胸部CT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探索在超低剂量下合适ASIR-V满足诊断需求的百分比.方法 管电压70 kV、自动管电流(10~500 mA)、不同百分比ASIR-V(0%~100%,间隔10%)行胸部CT扫描,噪声指数(NI)预设为8、12、16、...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降低管电流宝石能谱CT低剂量扫描对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对45例临床怀疑为结肠息肉病变的患者平均分为3组,行宝石能谱CT降低管电流结肠仿真内镜成像,其中按固定管电流分别为50,30,15 mAs进行扫描,其他参数按常规进行,并对3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评价.结果:固定管电流为50 mAs(A组)时,结肠仿真内镜成像(CTVC)及透明重组图像(Raysum)平均评分为(2.93±0.26)分,平均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与剂量长度乘积(DLP)分别为(1.68±0.00) mGy和(80.62±3.44) mGy cm;30 mAs(B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2.53±0.52)分,剂量平均分别为(1.01±0.01) mGy和(45.09±5.54) mGy cm;15 mAs(C组)时,上述平均评分为(1.93±0.70)分,剂量平均分别为(0.05±0.00) mGy和(22.16±1.96) mGy cm.3组CTDIvol与DLP平均分别降低了80.05%、88.00%、94.06%和80.73%、88.95%、94.57%.结论:降低管电流在CTVC成像中,在管电流与辐射剂量分别降低88%以上的情况下,仍能兼顾图像质量,而降低至94.57%时,对图像质量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采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下不同管电压及噪声指数对下肢CTA扫描患者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将72例行下肢CTA扫描患者随机分为A、B、C 3组,管电压和噪声指数分别为100 kV、15,80 kV、15及100 kV、20。扫描时在配合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ATCM)条件下,根据原始图像和最大密度投影(MIP)重组图像对3组下肢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测量血管CT值、SNR、CNR及患者所接受辐射剂量。统计学分析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①血管CT值、CNR及SNR,B组高于C组和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C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辐射剂量C组最低,容积CT剂量指数(CTD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剂量(ED)较A组分别减低50.45%、52.09%、51.89%,较B组减低34.78%、34.90%、35.59%,C组与A组、B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下肢CTA使用ATCM在适当范围内噪声指数增加辐射剂量降低,而管电压降低图像对比增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下,不同管电压、噪声指数选择对体模不同体厚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使用自制锥形体模,进行分段扫描,以实现对不同体厚患者的模拟,利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分别调整噪声指数(noise index,NI)(10~20)及管电压(80 ~140 kV),记录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omputed tomography dose index,CTDIvol).结果 平均体厚<126.2 mm,噪声指数10 ~ 12,管电压80 kV,CTDIvol最低,噪声指数12~20,管电压使用120 kV,CTDIvol最低,平均体厚≥126.2 mm,噪声指数在10 ~ 20,管电压使用120 kV,CTDIvol最低;并建立回归方程:CTDIvol=0.511+ 0.081×厚度-0.709×噪声指数+0.004×电压,对总体模型、厚度系数及噪声指数系数进行检验,P值均<0.001,对截距及电压系数进行统计学检验,P值分别为0.487、0.415.结论 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辐射剂量(CTDIvol)随扫描厚度的增加而增加,随噪声指数的增加而降低,与管电压没有明显相关性,但通过数据观察,在成人体厚范围,使用管电压120 kV,能够实现辐射剂量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孔飚 《广西医学》2013,(4):460-462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在降低儿童胸部 CT扫描中辐射剂量及提高图像质量的临床价值.方法因各种疾病需要行胸部CT扫描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60例使用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对照组60例使用固定管电流常规扫描技术.记录每次CT扫描的剂量指数(CTDL)、剂量长度乘积(DLP),评价图像质量并测量图像噪声.结果图像主观评价总体优良比率实验组为99.3%,高于对照组的97.0%(P<0.05);实验组肺尖部、肺底部和多平面重建图像质量好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主动脉弓平面和左房中部平面图像质量无差异(P>0.05).实验组肺尖部、肺底部、多平面重建图像噪声值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主动脉弓平面、左房中部平面的图像噪声值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CTDL比对照组平均低1.1 mGy,DLP比对照组平均低37.6 mGy.cm(P<0.05).结论自动管电流调制技术具有实时动态调节管电流的功能,既能提高射线的利用效率,降低辐射剂量,又能提高图像质量,在儿童胸部CT扫描上应用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利用回顾性研究分析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的冠状动脉图像,比较三种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方法:分析407例利用西门子第二代双源CT回顾性螺旋扫描(RES-SPIRAL)、前瞻性序列扫描(SEQ)、前瞻性大螺距螺旋扫描方法(Flash)行CCTA检查患者的影像资料。患者的有效辐射剂量由剂量长度乘积×0.014转化系数获得。图像质量主观评价方法采用美国心脏协会冠脉15段分法,分别进行5等级评分;客观方法采用将主动脉根部的CT值的标准差设为图像噪声,然后分别评价左主干近端及右冠状动脉近端的对比噪声比、信噪比。分别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或单样本方差分析比较3种扫描方法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差异,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扫描方法、管电压、管电流对辐射剂量的影响。结果:3种扫描方法客观图像质量的评价中,RES-SPIRAL扫描方法的图像质量最好,且三者间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种扫描方法主观图像质量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辐射剂量的比较中发现,SEQ[DLP=(64.87±16.66)m Gy,ED=(0.91±0.23)smv]、Flash[DLP=(64.87±16.66)m Gy,ED=(0.91±0.23)smv]扫描方法的辐射剂量均较RES-SPIRAL扫描方法明显降低[DLP=(951.78±197.92)m Gy,ED=(13.33±2.77)smv],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Flash扫描方法剂量最低。Logistic回归分析辐射剂量控制在DLP<364 m Gy·cm的较强预测因子为管电压(OR=1.336)及扫描方法(OR=0.006)。结论:CCTA检查的辐射安全问题意义重大,第二代双源CT的Flash扫描方法扫描速度快,并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同时提供较好的图像质量,为CCTA检查安全推荐剂量修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下颈部横径的低辐射剂量颈部增强MDCT的可行性。方法对临床拟诊为颈部病变的患者行颈部CT检查,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分为三组,分别采用120kV、100kV和80kV管电压行螺旋CT扫描。对三组不同辐射剂量扫描图像进行评价,记录三组不同扫描方案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和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比较三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差异。结果三组患者的下颈部横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F=137.92,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71.62,P0.01);CTDIvol分别为(9.30±1.82)mGy,(5.77±2.70)m Gy,(2.88±0.00)m Gy,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F=1.856E+32,P0.01)。三组之间两两比较DLP及CTDIvo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Kappa一致性检验示两名医师对颈部图像质量的评分一致性较高(三组Kappa值均0.70),中等横径组与小横径组分别与大横径组比较图像质量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1.036,P0.05),三组的图像对比噪声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根据患者下颈部横径的大小采用不同管电压并结合自动管电流调制行颈部增强CT扫描可以明显降低患者的辐射剂量,而不影像图像的诊断质量,该扫描方案在显示颈部结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源CT动态管电流调节技术补偿低电压扫描在下肢CTA降低辐射剂量的价值;方法回顾性的分析双源CT下肢CTA患者64例,根据不同的扫描条件分常规组和实验组各32例,应用统计学软件分析两组病例图像质量、CTDIvol、DLP、ED、SNR、CNR是否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病例图像质量、CTDIvol、DLP、ED、SNR、CNR常规组分别为:2.75±0.44、4.30±0.21、4 8 3.5 3±3 5.7 3、8.1 0±0.5 4、27.43±4.81、23.38±4.61;实验组分别为:2.72±0.46、2.15±0.11、2 3 7.0 9±1 3.8 8、3.5 6±0.2 1、28.34±4.96、24.14±4.76。两组图像评分、SNR、CNR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TDIvol、DLP、ED均有的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小于常规组约50%;结论双源CT动态管电流调节技术管电流补偿低电压扫描在下肢CTA中降低辐射剂量效果明显,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高级模型迭代重建算法(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对上腹部平扫患者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该院收治的70例行上腹部CT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管电压不同分为观察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采用ADMIRE常规管电压CT扫描,观察组采用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比较两组肝脏、竖脊肌CT值,辐射剂量相关指标[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水平,主观图像质量、客观图像质量[背景噪声标准差(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结果:两组肝脏、竖脊肌CT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CTDIvol、DLP、ED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主观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背景噪声SD低于对照组,肝脏SNR、肝脏CNR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DMIRE低管电压CT扫描在上腹部平扫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较好,可减少辐射剂量,提高客观图像质量,优于ADMIRE常规管电压CT扫描。  相似文献   

13.
胸部低剂量CT与常规剂量CT三维图像质量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常规剂量CT和低剂量CT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方法随机分析了11例行常规剂量胸部CT扫描和9例低剂量胸部CT扫描患者经不同后处理技术重建后图像的质量。结果常规剂量组的平均有效管球剂量、总管球剂量和放射容积CT剂量指数分别为(114.55±26.20)mAs、(1578.27±353.09)mAs和(7.76±1.77)mGy,低剂量组分别为20mAs、(566.11±46.23)mAs和(1.46±0.07)mGy,两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01)。常规剂量组的图像噪声为(17.67±3.24)HU,明显低于低剂量组的(31.61±9.42)HU(P<0.001)。三维重建图像质量评分常规剂量组中位数为4.52,低剂量组为4.78,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92)。结论胸部低剂量CT可以明显减少患者的放射剂量,其三维重建的图像质量可以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受检者的X线有效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低剂量与常规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病例各100例,低剂量组扫描参数为36 mAs,110 kV,常规剂量组为90mAs,130 kV.根据CT机自动记录的受检者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X线有效辐射剂量(ED),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低剂量组与常规剂量组DLP分别为(50.45±23.79)mGy·cm和(240.59±98.87)mGy·cm,ED分别为(0.72±0.38)mSV和(3.36±1.39)mSv,两组DLP和ED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低剂量CT引导下胸部穿刺,可明显降低受检者的X线有效辐射剂量,符合放射防护最优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锐影技术在胸部CT增强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怀疑胸部病变需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160例,设置质量参考毫安为110mA,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并设置扫描方案,实验组:80例采用120kV扫描,使用锐影技术;对照组:80例采用120kV扫描,不使用锐影技术。测量和计算肺尖层面右侧胸大肌、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和左房中部水平的平均像素值(CT值)、图像噪声(SD)、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由两名主治及主治以上医师采用5分制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评价;记录和比较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和有效剂量(ED)。结果:两组图像均能满足临床诊断,实验组与对照组左心房中部水平、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肺尖层面右侧胸大肌的平均C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SNR分别为15.98±4.10、18.70±7.79、5.40±1.69及17.35±4.55、21.12±9.13、6.26±2.27,实验组较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气管分叉层面降主动脉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CTDvol、DLP、ED分别为(4.66±1.00)mGy、(151.74±32.58)mGy/cm、(2.12±0.46)mSv及(6.29±2.10)mGy、(208.14±80.37)mGy/cm、(2.91±1.13)mSv,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实验组较对照组有效辐射剂量降低约27.15%。结论:锐影技术应用于胸部CT增强扫描,可在满足诊断需求、提高图像对比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不同管电压对多时相头颈CTA扫描对图像质量与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4月—2021年2月来本院行多时相头颈CTA联合扫描的患者86例,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A组管电压80 kV,B组管电压100 kV,余扫描参数相同.对两组图像的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质量均满足诊断要求...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自动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90例于我院行CCTA的受检者,按照扫描参数分为A组(n=43)和B组(n=47)。A组、B组分别采用固定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固定管电压100kV,参考管电流370mAs)、自动管电压联合自动管电流(参考管电压100 kV,参考管电流370 mAs)。对比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冠状动脉CT值、噪声值、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管电压、管电流、容积CT剂量指数(Volume CT Dose Index,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ose Length Product,DLP)和有效剂量(Effective Dose,ED)。结果 在图像质量方面,两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均≤3分,能满足临床诊断要求;两组图像主观评分、CN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冠状动脉CT值、噪声值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  相似文献   

18.
姚艾杰  边传振  王颖 《西部医学》2020,32(4):588-592
目的 比较在DoseRight技术条件下采用单一正位定位像、单一侧位定位像和正侧位双定位像进行儿童胸部CT检查时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的差异。方法 前瞻性地选取行胸部CT检查的367例0~16岁患儿为研究对象,按年龄分为A组(n=120)、B组(n=120)及C组(n=127)。再根据定位像的选择情况对每一组患儿随机分为单一正位定位像者、单一侧位定位像者和正侧位双定位像者。使用飞利浦128iCT进行数据采集,记录患儿的扫描范围(L)、CTDIVOL及DLP,并测量患儿胸部前后径和左右径,计算其有效直径。对胸部CT图像质量进行主客观评价。结果 A1者L显著大于A2、A3者大(P<005),A2、A3者差异不明显(P>0.05);B1者L 显著大于B2、B3者大(P<0.05),B2、B3者间差异不明显(P>0.05);C1者L显著大于C2、C3者(P<0.05),C2、C3者差异不明显(P>0.05)。A1者CTDIVOL、DLP高于A2者,A2者高于A3(均P<0.05);B1者CTDIVOL、DLP高于B2者,B2者高于B3者(均P<0.05);C1者CTDIVOL、DLP高于C2者,C2者高于C3(均P<0.05)。结论 进行儿童胸部CT检查时,采用正侧位双定位像扫描能更精确控制扫描范围,降低辐射剂量,并保证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被检者个体因素对胸部CT辐射剂量的影响。方法 按照临床胸部扫描方案为基准,前贍性收集103例成人被检者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记录每位被检者的剂量长度乘积(DLP),将所得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图像质量对胸部CT辐射剂量无显著影响(P=0.407>0.05),对胸部CT辐射剂量有显著影响的个体因素是体重(P=5.52E-21<0.05)和年龄(P=8.08E-8<0.05),体重每增加1kg,DLP会增加5.543;年龄每递增1岁,DLP会增加2.191。结论 影响胸部CT辐射剂量的个体因素主要为:年龄、体重,他们与辐射剂量存在一定的线性关系,利用这一特定关系,为指导降低被检者的辐射剂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对多排螺旋CT扫描条件进行优化的基础上,采用手动曝光参数和自动曝光控制参数分别对模拟人体模型进行了扫描,并比较了两种方法产生的辐射剂量及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