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微粒体三酰甘油转移蛋白(MTP)对大鼠高脂性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形成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C)和高脂组(HF),NC组正常饲料喂养,HF组高脂饮食喂养12周,测定动物体重、肝湿重和肝指数,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血清和肝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H)和病理组织学观察肝脂肪变情况;使用稳态寿命荧光光谱法检测肝和小肠微粒体MTP活性,Western blot检测肝和小肠微粒体MTP蛋白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肝细胞呈明显脂肪变性,肝小叶内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和空泡变性;HF组大鼠肝湿重、肝指数,血清ALT、AST、TCH,肝TG、TCH值明显升高(P<0.01,P<0.05);肝和小肠微粒体MTP活性和蛋白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NAFLD形成可能与抑制肝和小肠MTP活性及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高脂饮食诱导NAFLD大鼠肝脏脂联素和SIRT1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潜在的机制。方法将34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NC组,12只,给予普通饲料)、高脂组(HF组,22只,给予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两组各随机抽取6只;证实NAFLD模型建立后,将剩余HF组大鼠随机分为二甲双胍干预组(HF+M组,8只)、高脂组(HF1组,8只)及对照组(NC1组,6只),均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及肝脏TG含量,测定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脂联素、SIRT1、AMPK-αmRNA表达。结果高脂喂养8周后,HF组大鼠NAFLD模型建立,伴明显胰岛素抵抗。HF+M组大鼠血清TC、TG、FFA、FBG、ALT、AST、肝脏TG含量及HOMA-IR低于HF1组(P<0.05),血清脂联素较HF1组升高(P<0.05),肝脏脂肪变较HF1组有所改善;与HF1组比较,HF+M组肝脏SIRT1、AMPK-αmRNA表达增加(P<0.05)。结论二甲双胍可减轻NAFLD大鼠胰岛素抵抗及肝脏TG沉积,其机制可能与通过升高血清脂联素水平,进而激活SIRT1/AM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15-脱氧前列腺素J2(15d-PGJ2)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的治疗作用。方法高脂饲料喂养Wistar大鼠12周制备NAFLD大鼠模型,再将其随机分为HI组(15d-PGJ2高剂量干预组)、LI组(15d-PGJ2低剂量干预组)、MC组(模型对照组);将普通饲料喂养大鼠作为NC组(正常对照组)。干预2周后检测肝组织匀浆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TG、TC及血糖(GLU)的含量,观察各组大鼠的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肝脏脂肪变性。HI组所有检测指标及LI组肝内TC水平均高于NC组;LI组和NC组所有检测指标及HI组ALT、TC、TG水平均低于MC组;HI组ALT、TG、GLU水平均高于L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I组、LI组肝组织脂肪变性程度较MC组改善更明显。结论 15d-PGJ2可有效改善NAFLD大鼠的肝脏病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通过调节FGF21/adiponectin轴改善高脂诱导NAFLD大鼠脂代谢紊乱的作用。方法将25只SD大鼠予以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取5只证实NAFLD模型建立;继将剩余20只大鼠分为模型组(HF组)、二甲双胍干预组(HF+M组),每组10只,并继续给予高脂饮食;另取10只普通饮食饲养大鼠作为对照组(NC组)。于灌胃8周末,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及空腹血糖(FBG);酶免法测定肝脏TG含量、血清胰岛素(FINS)、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1)及脂联素(Adiponectin)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情况;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肝组织FGF21、AMPK mRNA表达及脂肪组织adiponectin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比较,HF组大鼠出现糖脂代谢紊乱及轻度肝功能受损,伴明显胰岛素抵抗、肝脏TG过度沉积及血清Adiponectin水平下降;二甲双胍干预后,可降低HF组大鼠血清TC、TG、FBG、ALT、AST、肝脏TG含量及HOMA-IR(P<0.05),升高血清adiponectin及FGF21水平;HE染色提示肝脏脂肪变较模型组明显好转;与HF组比较,二甲双胍可增加肝脏AMPK-α及FGF21 mRNA表达(P<0.05),而adiponectin mRNA表达无明显变化(P>0.05),但脂肪组织adiponectin mRNA表达明显上调。结论与高脂喂养组比较,二甲双胍可有效减轻高脂诱导大鼠肝脏脂质沉积及外周胰岛素抵抗,推断其机制与二甲双胍通过AMPK途径上调肝脏FGF21 mRNA表达有关,但其并非直接作用于肝细胞,可能是通过刺激脂肪组织adiponectin分泌而发挥降脂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阿司匹林对高脂喂养Wistar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和线粒体功能的影响。方法 24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NC)、高脂组(HF)和阿司匹林组(AF)(n=8),喂养8周后,以高胰岛素-正常葡萄糖钳夹测定大鼠胰岛素敏感性,取空腹血清测定大鼠谷草转氨酶(ALT)、谷丙转氨酶(AST)、高密度脂蛋白(HDL-C)、甘油三酯(TG)、空腹血糖(FBS),空腹胰岛素(FINS)的水平;将大鼠肝脏组织进行固定、包埋、切片和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学变化;取肝脏组织,测定肝糖原含量;提取肝细胞线粒体并分离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测定线粒体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SOD),以及提取肝组织总RNA,应用RT-PCR测定肝脏组织Mfn2 mRNA的表达。结果 与NC组大鼠比较,HF组大鼠肝脏指数、TG、FBS、ALT、AST、INS明显升高(P<0.05),GIR和SOD显著降低(P<0.05),肝脏组织Mfn2 mRNA表达显著降低,肝细胞体积增大,胞质中有脂滴空泡;AF组大鼠上述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显微结构无显著变化。结论 阿司匹林可以改善高脂诱导的胰岛素抵抗及抑制脂肪肝的形成,这一作用可能是部分通过促进肝细胞Mfn2表达、改善线粒体功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替米沙坦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肝组织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3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n=10)、模型组(FC组,n=15)和替米沙坦干预组(FT组,n=10)。FC和FT组给予高脂饲料喂养16周诱发脂肪性肝炎,其中FT组于高脂喂养12周后,给予替米沙坦(5mg·kg-1·d-1)灌胃治疗4周。取肝组织测肝指数;检测血清ALT及AST,RT-PCR方法测定大鼠肝组织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的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FC组血清ALT、AST均明显升高(P<0.01),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FT组的血清ALT显著降低(P<0.01),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水平较FC组均升高(P<0.05)。结论替米沙坦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肝脏脂联素及其受体R2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二甲双胍及西格列汀对高脂饮食诱导大鼠肝脏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的作用。方法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20只(普通饲料,NC组)及高脂组40只(高脂饮食,HF组),喂养8周后,每组随机抽取10只,比较后证实HF组NAFLD模型成功建立。继将HF组分3组:二甲双胍干预组(HF+M,10只)[加二甲双胍500 mg/(kg·d)]、西格列汀干预组(HF+XI,10只)[加西格列汀10 mg/(kg·d)]及高脂组(HF1,10只)(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胃8周末处死,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空腹血糖(FBG)及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E染色观察肝脏病理形态学的变化;Real-time PCR检测肝组织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两种药物均可降低血清ALT、AST活性(P<0.05),减少TC、TG、FFA含量,FBG、肝脏TG含量及HOM A-IR(P<0.05);西格列汀可明显改善大鼠肝脏脂肪变,效果优于二甲双胍;二甲双胍可下调肝组织SREBP-1c mRNA表达量,上调FGF21 mRNA表达量(P<0.01),而西格列汀可同时降低肝脏FGF21 mRNA及SREBP-1c mRNA表达量(P<0.01)。结论西格列汀与二甲双胍均可有效减少肝脏TG含量,但西格列汀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较二甲双胍明显,而二甲双胍减轻HOM A-IR强于西格列汀;同时,二者均可不同程度影响肝组织SREBP-1c与FGF21 mRNA表达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肝宝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其防治NAFLD的机制。方法 将26只SD大鼠随机选择8只作为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剩余18只喂食高脂饲料建立NAFLD模型(2只用于成模检查),造模成功后,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和肝宝组,每组8只。肝宝组大鼠灌胃肝宝胶囊溶液(1 440 mg/kg),空白组与模型组大鼠灌胃等体积蒸馏水,每日1次,连续5周。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和甘油三酯(TG)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脂多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含量;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观察大鼠肝脏和回肠组织病理形态;免疫组化法测定回肠组织中闭合蛋白(Occludin)和闭锁小带蛋白-1(ZO-1)的表达;16S核糖体RNA基因测序技术测定大鼠肠道菌群。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肝宝组大鼠血清中ALT、AST、TG、脂多糖、TNF-α、IL-6与IL-1β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肝脏和回肠组织病变程度均明显改善,回肠组织中Occ...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金芪降糖片干预胰岛素抵抗(IR)的疗效及分子机制.方法:将Wistar大鼠27只随机分为普通喂养(NC)组(9只)和模型(MG)组(18只),普通喂养组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予高脂饲料喂养建立IR模型.8周后将成模大鼠随机分成高脂饮食(HF)组和高脂饮食+金芪降糖(HF+JQ)组,各9只.HF+JQ组予金芪降糖(2.1 g·kg-1·d-1)灌胃,NC组和HF组均予生理盐水灌胃,6周后取静脉血测定血糖、胰岛素、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吨)、瘦素等指标,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取肝脏组织采用RT-PCR法检测SREBP-1c mRNA表达.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ISI降低,肝脏SREBP-1c mRNA表达增加(均P<0.01).与HF组相比,HF+JQ组大鼠TG、FFA及血清瘦素、TNF-α均明显降低,ISI升高,肝脏SREBP-1c mRNA表达降低(均P<0.01).结论:金芪降糖能抑制IR大鼠肝脏SREBP-1c 的过度表达,有效改善IR.  相似文献   

10.
东宝肝泰对大鼠高脂饮食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东宝肝泰对大鼠高脂饮食脂肪性肝炎的预防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予标准饮食喂养;对照组予高脂饮食(普通饲料加20g/kg胆固醇加100g/kg猪油)喂养;预防组在高脂饮食喂养8周后加用东宝肝泰,均于第16周处死。测量大鼠体重、肝湿重、肝指数(肝湿重/体重)及脂肪重量,并测定血清脂质、肝功能和肝匀浆脂肪含量,通过HE染色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程度。结果:预防组和对照组大鼠均出现肥胖、高脂血症及血清转氨酶升高。与对照组相比,预防组各项指标均有改善趋势,但除血清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固醇(TC)外两组间比较并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东宝肝泰对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可能无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脂质代谢及肝组织的影响。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辛伐他汀0.004 g/kg)和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3.5、14.0 g/kg,按生药总量计),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大鼠灌胃水外,其余各组大鼠均按体质量灌胃脂肪乳剂复制高脂血症模型。从造模第21天开始,各组大鼠上午继续灌胃水或脂肪乳剂,下午灌胃水或相应药物,连续20 d。末次给药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浆中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卵磷脂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LCAT)、磷脂转移蛋白(PLTP)、肝脂酶(HL)含量以及肝细胞中脂蛋白脂肪酶(LPL)、微粒体三酰甘油转运蛋白(MTP)、3-羟基-3-甲基戊二酸单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的含量,并观察各组大鼠肝组织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G、TC、LDL-C、ALT、HMG-CoA还原酶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HL、LPL、MTP含量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TG、TC、LDL-C、HMG-CoA还原酶含量以及补阳还五汤低、高剂量组大鼠ALT、AST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各给药组大鼠HL、MTP含量以及阳性对照组大鼠LPL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病理切片显示,模型组大鼠肝细胞排列不规则,可见明显的细胞脂肪变性;阳性对照组和补阳还五汤高剂量组大鼠肝细胞较空白对照组几乎无异常变化,补阳还五汤低剂量组大鼠肝组织有轻微细胞脂肪变性。结论:补阳还五汤对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降脂作用显著,这作用可能与该方通过调控脂质代谢相关酶及转运蛋白的表达而调节脂质的吸收、转运、代谢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白饭树水提取物对肝纤维化(HF)大鼠血清学的影响。方法:采用皮下注射(SC)四氯化碳(CCl4)油溶液造成HF模型,以秋水仙碱(colchicine)为阳性对照,观察白饭树水提取物对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球蛋白(GLO)、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Ⅲ型前胶原(PCⅢ)含量的影响。结果:白饭树水提取物能降低HF模型大鼠血清中ALT、AST含量,提升ALB含量,并且有效降低HF模型大鼠血清中HA、LN、PCⅢ的含量,高剂量组总体效果优于低剂量组。结论:白饭树水提取物对HF大鼠有保肝降酶、改善蛋白脂质、抗HF作用,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红雪茶提取物(HXC)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降脂保肝作用。方法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建立NAFLD大鼠模型,同时分别采用不同剂量的HXC(含生药0.9、2.7g.kg-1.d-1)以及复方蛋氨酸胆碱片(1.2g.kg-1.d-1)进行防治。实验6周后,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肝组织TC、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水平。结果与模型组相比,HXC高剂量可以明显降低肝湿质量与肝指数,显著降低血清中的ALT、AST、TC、TG、LDL-C及肝组织中的TC、TG、MDA,升高血清中的HDL-C及肝组织中的SOD,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HXC对高糖高脂饮食诱发的大鼠NAFLD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血脂、减少脂质在肝脏中堆积以及提高机体抗氧化活力,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高脂饮食构建NAFLD大鼠模型,观察非诺贝特对NFALD大鼠血清学肝功、血脂及肝脏病理的影响。方法将27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组)、病理组(B组)及非诺贝特组(F组),每组9只,分别予正常饮食及高脂饮食建立NAFLD模型。于4、8、12周后,每组各处死大鼠3只,称体重、肝湿重,计算肝指数;8周后测定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肝脏病理切片行HE染色,观察病理改变。F组第5周开始药物干预。结果 8周时B组大鼠体重及肝指数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肝指数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N组与F组大鼠肝指数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大鼠体重和肝指数大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学指标:8周时N组与F组AST、ALT、TG、T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AST、ALT、TG、TC明显高于N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周时B组AST、ALT、TG、TC明显高于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ALT、TG高于F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与N组AST、ALT、TC、T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法高脂饮食诱导SD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造模成功;非诺贝特对NAFLD大鼠的肝脏酶学、血脂及病理学均有一定改善。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营养性肥胖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与血清脂联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以及吡格列酮干预后的变化。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吡格列酮组(P)、高脂对照组(HF)和普通饮食组(NC),各15只。P、HF组给予高脂饮食,NC组给予普通饲料;12wk后,P组行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HF组和NC组用相应溶剂灌胃,均灌胃4wk。检测血清脂联素、TNF-α、游离脂肪酸(FFA)水平和其他生化指标等,计算Lee′s指数、HOMA-IR指数和肝脏指数,行肝脏病理切片和HE染色。结果与NC组相比,HF组大鼠体重、肝脏指数、FPG、FINS、ALT、HOMA-IR和血清TNF-α水平均明显增高,血清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与HF组比较,P组大鼠肝脏指数、HOMA-IR、FFA、TNF-α均降低,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改善。HF组大鼠血清FFA、TNF-α与HOMA-IR、肝脏指数正相关,脂联素与之负相关(P<0.05)。结论高脂饮食可引起大鼠营养性肥胖、胰岛素抵抗和NAFLD;吡格列酮能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脂肪细胞变性,可能与降低TNF-α、升高脂联素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解毒健脾通络饮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疗效。方法采用高胆固醇高脂饮食喂养,复制NAFLD大鼠模型,分为解毒健脾通络饮治疗组(A组)、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B组)、模型组(C组)及空白对照组(D组),造模成功后分别测量大鼠体质量,并继续药物干预4周,再次测量大鼠体质量,处死大鼠,称量肝脏湿重、内脏脂肪的重量;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G、TC、HDL-C、LDL-C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ALT、AST、TG、TC、HDL-C、LDL-C水平明显升高,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解毒健脾通络饮治疗组及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大鼠的指标检测结果均得到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或P<0.05),而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解毒健脾通络饮治疗组能显著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肝功能,降低血脂,其功效同多烯磷脂酰胆碱对照组,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红麻茶对大鼠高糖高脂饲料所致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的降脂保肝作用.方法 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红麻茶低剂量组、红麻茶高剂量组、复方蛋氨酸胆碱片组,除对照组喂基础饲料外,其余各组喂高糖高脂饲料;给药组给予不同剂量的红麻茶(2.42、7.26 g·kg-1·d-1)以及复方蛋氨酸胆碱片(1.2g·kg-1·d-1)进行灌胃给药,连续6周,观察大鼠肝脏病理变化并检测各组血清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肝组织TC、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及丙二醛(MDA)的水平.结果 红麻茶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肝指数、血清ALT、AST,降低血清与肝TC、TG、LDL-C及肝组织中的MDA,升高GSH及SOD,且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水样变性程度明显减轻.结论 红麻茶具有明显的降脂保肝作用,且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能显著降低体内血脂和肝内脂肪,降低转氨酶水平,并且提高机体抗氧化活力,明显抑制脂质过氧化及清除体内自由基.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饮食诱导肥胖大鼠骨骼肌、肝脏、胰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变化,探讨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在肥胖胰岛素抵抗发生巾的作用.方法 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饲养(NC)组和高脂饲养(HF)组,喂养8周,比较两组大鼠体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及骨骼肌、肝脏、胰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的表达.结果 HF组大鼠体重比NC纰显著增加,并出现胰岛素抵抗(HOMA-IR 8.58±3.37 vs.3.46±2.21)(P<0.01).HF组大鼠骨骼肌、肝脏、胰腺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R表达量较NC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 高脂饮食可诱导大鼠肥胖伴胰岛素抵抗,其胰岛素抵抗的形成可能与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表达水平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脂酰辅酶A去饱和酶1(SCD1)和肝X受体α(LXR-α)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槲皮素对SCD1和LXR-α表达的影响。方法 5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6只)和高脂组(40只),分别予以普通饲料或高脂饲料喂养。8周后,正常对照组和高脂组各取8只大鼠,肝组织HE染色出现大量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炎症细胞浸润,确认NAFLD造模成功。将NAFLD组(32只)进一步随机分为NAFLD模型组及槲皮素75,150和300 mg·kg-1治疗组(1次·d-1,ig)。4周后,测血液谷丙转氨酶(GPT)、谷草转氨酶(GOT)、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脂(TG)水平;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病理变化;免疫组化检测SCD1和LXR-α蛋白表达水平;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SCD1和LXR-α的mRNA水平;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LXR-α蛋白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第8周未,高脂组大鼠体质量显著增加(P<0.05),肝细胞内可见大量脂滴,并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炎症细胞浸润和坏死,血清GOT,GPT,TC和TG水平明显升高(P<0.05);第12周末,SCD1 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P<0.01),LXR-αmRNA和蛋白表达增高(P<0.01)。与NAFLD模型组比较,各槲皮素治疗组大鼠12周末体质量明显减轻(P<0.05),槲皮素150和300 mg·kg-1治疗组大鼠脂肪变性评分和炎症程度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GOT,GPT,TC和TG水平降低(P<0.01),SCD1蛋白表达增加(P<0.05)。结论槲皮素对高脂饮食诱导的NAFLD大鼠有治疗作用,其机制与SCD1表达增加和LXR-α表达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狗肝菜多糖对二甲基亚硝胺(DMN)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的拮抗作用.方法 以DMN诱导Wistar大鼠致肝纤维化,观察狗肝菜多糖对大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等指标含量及肝、脾湿重的影响;Masso染色观察肝纤维化(HF)的形成.结果 狗肝菜多糖高、低剂量组血清中ALT、AST、TBIL的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ALB水平高于模型组;给药组大鼠肝、脾湿重较模型组明显降低;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病变程度较模型组明显减轻.结论 狗肝菜多糖具有抗DMN所致大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保肝降酶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