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1993年1月1日起,马萨诸塞州每条烟的烟税增加25美分,使香烟的销售量明显下降。那么,烟税增加对吸烟者个人有何影响,他们是戒烟,考虑戒烟、还是改吸便宜牌子的烟。研究者于1993年10月及1994年1月,分别对马萨诸塞州具有代表性的1783名成人和216名青少年吸烟者进行电话调查。结果46%的成人及53%的青少年吸烟者对增加烟税无反应,仍继续吸烟。而成人吸烟者中35%考虑戒烟,19%减少了吸烟的花费(改吸便宜牌子的烟28%或减少吸烟的数量17%);青少年吸烟者中,ZI%考虑戒烟,26%减少吸烟的花费(改吸便宜牌子的烟19%或减少吸烟的数…  相似文献   

2.
北京市成年人吸烟及被动吸烟情况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了解北京市成年人群吸烟和被动吸烟情况。方法 于2008年10-11月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北京市18~79岁的常住居民22206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全人群的吸烟率为33.2%,现在吸烟率为29.0%,男女性现在吸烟率分别为54.0%和2.9%,郊区与城区现在吸烟率分别为28.6%和25.6%;吸烟者以吸机制卷烟为主,人均吸烟量为14.7支/d,41.7%的人每天至少吸20支;吸第1支烟平均年龄为18.5岁,开始每天吸烟平均年龄为20.4岁;全市吸烟者戒烟率为15.4%,>50%吸烟者在2000年之后戒烟;43.4%的非吸烟者或戒烟者暴露于二手烟,其中40%的人每天被动吸烟,主要场所是家庭和工作场所。结论 北京市成年人吸烟状况严重,控烟下降不明显。  相似文献   

3.
广州市城乡结合部初中生吸烟行为特点的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城乡结合部青少年吸烟行为的特点。方法:用自填式调查表对6所中学3 956名初中生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初中生的尝试吸烟率为20.4%(男30.4%,女8.9%),不规律吸烟率14.7%(男21%,女7.7%),规律吸烟率5.7%(男9.4%,女1.2%)。吸烟率在不同性别和年级间存在差异,不同生源地的初中生吸烟率也有所区别。大部分尝试吸烟行为发生于10~14岁,初吸烟年龄中位数为12岁。吸第一支烟最主要的原因是“好奇尝试(70.3%),最主要的影响人是同伴(46.3%)。73%的规律吸烟者在过去1个月吸过烟,27%的只吸了1~5天。现在吸烟者的日均吸烟量平均值为5.12支,中位数为3支。46.6%的吸烟者只将烟雾吸入口腔。获得香烟的主要方式是别人给的,吸烟主要发生于伙伴聚会时。59%的规律吸烟者曾经戒过烟,主要是由于健康的缘故,戒烟成功率为28.8%。48.9%的现在吸烟者表明目前有戒烟的打算。结论:城乡结合部已成为烟草流行的重灾区,此趋势在青少年已有所表现。青少年控烟工作要联合政府、社会、家庭和学校等方多力量,结合其心理特征开展诸如同伴教育、提供戒烟辅助等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长寿》1998,(4)
一、摈弃不良习惯。首先是彻底戒烟,心脏病总死亡率的21%,是由吸烟造成的,每天吸1~14支烟的人,死于冠心病的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67%,每日吸25支以上者,死亡的危险性高3倍。但戒烟后,这种危险可逐渐降低,3至5年后可降至不吸烟的水平;少量饮酒有减少心脏病突发的作用,但暴饮酗酒危险极  相似文献   

5.
对吸烟者来说 ,认知损害常常是他们戒烟失败的一个原因。目前 ,由美国国家戒毒研究院的 Heishman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戒除尼古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Heishman及其同事要求 2 0名长期吸烟者做两项实验 :一是寻找字母的试验 ,用以测定基本的注意力 ;另一是逻辑性的试验 ,检测复杂的识别功能。试验分别在吸烟前和吸两支烟后进行 ,一次发生于志愿者按常规方式吸烟时 ,另一次在戒烟 1 8h后进行。该小组假设戒烟将影响到两个试验中的行为 ,而研究者只发现了戒烟对寻找字母试验的损害而对逻辑性试验并没有损害 ,戒断后再吸烟可使受损伤的应答改善到…  相似文献   

6.
对吸烟者来说,认知损害常常是他们戒烟失败的一个原因。目前,由美国国家戒毒研究院Heishman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戒除尼古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Heishman及其同事要求20名长期吸烟者做两项实验:一是寻找字母的试验,用以测定基本的注意力;另一是逻辑性的试验,检测复杂的识别功能。试验分别在吸烟前和吸两支烟后进行,一次发生于志愿者按常现方式吸烟时,另一次在戒烟18、h后进行。该小组假设戒烟将影响到两个试验中的行为,而研究者只发现了戒烟对寻找字母试验的损害,而对逻辑性试验并没有损害,戒断后再吸烟可使受损伤的应答改善到基本…  相似文献   

7.
姜辉 《健康向导》2016,(2):22-23
正吸烟具有成瘾性,虽在世界各地屡遭禁止,但吸烟者仍众。多数发达国家的吸烟率呈下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总体吸烟率居高不下,且青少年吸烟率呈上升趋势,吸烟流行形势严峻。我国的戒烟人数有所增加,吸烟者开始吸烟的年龄提前,戒烟率略有提高。被动吸烟(二手烟)的定义被动吸烟是指不吸烟者吸入吸烟者呼出的烟雾及卷烟燃烧产生的烟雾,也称"非自愿吸烟",或"吸二手烟"。二手烟的化学物质的浓度吸烟所散发的烟雾,可分为主流烟(即吸烟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索影响吸烟者戒烟意愿的因素,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戒烟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方法从上海市4个居民社区和3家公司中招募吸烟者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戒烟意愿、吸烟状态、吸烟成瘾性、烟草危害认知、拒烟自我效能、吸烟合理化信念等信息。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χ2检验以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回收有效问卷336份。吸烟者的年龄为(37.1±10.2)岁,58.3%的文化水平为大专、本科及以上,平均每日吸烟量为(11.46±7.22)支,吸烟者中属于轻度尼古丁依赖者较多(58.3%),计划在未来6个月内戒烟者248名(73.8%)。与低拒烟自我效能者相比,高拒烟自我效能的吸烟者具有戒烟意愿的可能性更大(OR=2.406,95%CI:1.357~4.267);低吸烟合理化信念的吸烟者较高吸烟合理化信念者更有可能具有戒烟意愿(OR=2.112,95%CI:1.167~3.821)。结论吸烟者拒烟自我效能和吸烟合理化信念可对其戒烟意愿分别产生积极和消极的影响,开展控烟工作时可以关注吸烟者拒烟自我效能的提升和吸烟合理化信念的纠正,从而提高吸烟者的戒烟意愿。  相似文献   

9.
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与控烟运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吸烟不仅严重危害吸烟者的健康,还严重污染环境,危及周围不吸烟的人群,特别是妇女和儿童。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全世界每年因吸烟引发疾病的死亡人数达300万,即每10秒钟就有1人死于吸烟导致的疾病。美国1979年在“吸烟与健康”报告中将吸烟对健康的危害作了如下概括:(1)吸烟者的总死亡比不吸烟者高70%;(2)30岁起每日吸40支烟者比不吸烟者少活8~9年;(3)15岁开始吸烟比25岁开始吸烟,不但死亡年龄提前,死亡人数也增加;(4)吸低焦油、低尼古丁卷烟的比吸高焦油、高尼古丁的死亡低50%;(5)吸烟者戒烟后的死亡比,随着戒烟时间的延长而下降,戒烟15年后同不吸烟者接近;(6)吸卷烟者死亡比例最高,吸雪茄、烟斗者的死亡比例,比吸卷烟者低,但比不吸烟者高。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从60年代起就开展了反对吸烟运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我国也于近年来采取了多种措施控制吸烟,但工作起步较晚,1979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由4部委联合发出的“关于宣传吸烟有害与控烟的通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今后的控烟工作依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社会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试点地区居民吸烟现状,探讨在农村社区开展控烟工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定性和定量研究方法。统一问卷,共调查试点村镇居民302人。结果农村社区居民对吸烟危害健康认识正确率为97.4%,家庭吸烟率为82.1%,吸烟者主要为男性,吸烟率为69.3%,吸烟者尝试吸第一支烟的年龄主要集中在20岁左右,吸烟的影响因素主要为社会或本地居民生活习惯,占44.3%。76.4%的吸烟者打算过戒烟,有戒烟意愿。被调查吸烟者中曾经尝试过戒烟的占24.2%。结论农村居民对吸烟有害健康的正确认知率较高,家庭吸烟率较高,吸烟人群以男性和年轻人为主。有一定比例的人有戒烟经历和意愿。应根据当地居民实际加强吸烟干预,减低吸烟率。  相似文献   

11.
对吸烟者来说,认知损害常常是他们戒烟失败的一个原因。目前,由美国国家戒毒研究院的Heishman领导的小组正在研究戒除尼古丁对大脑功能的影响。   Heishman及其同事要求20名长期吸烟者做两项实验:一是寻找字母的试验,用以测定基本的注意力;另一是逻辑性的试验,检测复杂的识别功能。试验分别在吸烟前和吸两支烟后进行,一次发生于志愿者按常规方式吸烟时,另一次在戒烟18 h后进行。   该小组假设戒烟将影响到两个试验中的行为,而研究者只发现了戒烟对寻找字母试验的损害而对逻辑性试验并没有损害,戒断后再吸烟可使受损伤的应答改善到基本状态,并能促进逻辑性试验的行为。   Heishman等发现这种伤害在戒烟早期更易发生。为帮助吸烟者戒烟,需采取各种方式减轻这种伤害,如用尼古丁贴片或尼古丁胶。Heishman警告说并没有大量的证据表明尼古丁可提高和改善正常人的记忆和认知,这种提高只发生于在某种情况下受到伤害的人,比如在戒烟期间或记忆紊乱期间。 (于新蕊 滑莉莎摘 纪会民校)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长沙成年吸烟者不同吸烟行为、戒烟行为、控烟政策支持的特征。为长沙市进一步开展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根据国际烟草政策研究评估调查(ITC项目)要求,分别在长沙、北京、上海、沈阳、广州和银川6个城市使用多阶段抽样法,各抽取800名成年吸烟者,采用人户录音的方式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与结论与其他5个项目城市相比,长沙市吸烟者吸烟行为特征主要为:1.长沙市吸烟者每日吸烟量为21.47支/d、成瘾性HIS为2.80、吸本地烟的比例为95.07%;2.吸烟者戒烟5次以上的比例占10.5%、戒烟意愿不强、戒烟信心不足;3.控烟政策支持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13.
正众所周知,肺癌与吸烟有很大关系。近日,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发现,戒烟5年可使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大幅下降。该项目涉及对8907名参与者长达25~34年的跟踪调查。期间,284人被诊断出肺癌,其中重度吸烟者占比高达93%。重度吸烟者指每天至少吸一包烟,且烟龄长达21年以上的人。通过对比吸烟者、戒烟者和从不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研究人员  相似文献   

14.
《大众健康》2022,(1):54-55
正确认识走出误区 有的人吸了一辈子烟也没事儿?千万别被"幸存者偏差"误导! 科学证据表明,每两位吸烟者中就有一位死于吸烟相关疾病,吸烟者的平均寿命要比不吸烟者缩短10年.您看到的吸了一辈子烟也没事的人只是"幸存者",而那些因吸烟早死的人却成为了沉默的数据.吸烟导致的疾病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后才会慢慢显现,具有滞后性,让人...  相似文献   

15.
吸烟有害健康,人人尽知。然而,仍有不少人你说你的,我吸我的,不以为然。有的人甚至觉得吸一支烟不过只少活几秒钟,抽一辈子烟也少活不了几年,毫不在乎。其实,吸烟已不只是个人的问题,而是关系到危害他人健康、资源消耗、环境恶化等等问题了。研究表明,一个不吸烟者  相似文献   

16.
北京农村初一男生吸烟诱因调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农村初一男生吸烟诱因并提出干预措施。方法:随机整群抽取北京市房山区5所农村中学,对791名初一男生进行吸烟诱因调查。结果:65.3%的学生是因好奇而吸上第1支烟,48.9%的人因经常与吸烟者接触而由吸第1支烟逐渐成为吸烟者,吸第1支烟10~13岁年龄组占55.7%,校外在家长不在时在家吸第1支烟占88.9%,而在寒暑假吸第1支烟则占82.7%。结论:对吸烟危害的认识不足及伙伴的影响是农村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山东省居民的吸烟现状及与吸烟有关的知识、态度、行为等。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选取3840名15~69岁的调查对象进行调查。结果人群吸烟率为33.91%,现在吸烟率为26.17%,戒烟率为22.81%,36.84%的不吸烟者受到被动吸烟的危害,开始每天吸烟年龄为(22.38±7.03)岁,开始吸第1支烟年龄为(20.58±6.31)岁。结论山东省居民的吸烟率仍维持在较高水平,须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干预;居民对吸烟有关的知识和态度的认识较以前虽有提高,仍需强化宣传和教育,更为关键地是如何引导吸烟者把对吸烟危害的认识转化为戒烟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一项新研究发现,戒烟5年可使吸烟者患肺癌的风险大幅下降。目前肺癌是世界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也是致死率较高的肿瘤疾病之一。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重要因素。研究人员分析了8907名参与者25~34年的跟踪调查数据。在调查期间,共284人被诊断出肺癌.其中重度吸烟者占比高达93%。重度吸烟者指每天至少吸一包烟,且烟龄长达21年以  相似文献   

19.
坏习惯1:吸烟据统计,30%的肿瘤发病都与长期吸烟有关,肺癌与吸烟的关系更加密切,约15%的吸烟者将有可能患肺癌。建议不吸第一支烟,吸烟者尽快戒烟。坏习惯2:贪吃每天吃瘦肉量超过75克,女性体内雌激素水平会受到影响,易患乳腺癌。熏制或腌制的食物含有可能导致胃癌和食管癌的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建议少吃动物性食品,多吃蔬菜、水果、豆类。  相似文献   

20.
正不羁先生戒烟法,又被称为终极戒烟法,是一套以"悟"字为核心的心理学戒烟方法论,旨在用系统性的心理学方法,帮助吸烟者勘破烟的本质,即反转脑海中关于吸烟的一切错误认知,进而消除一切恐惧和怀疑,从而实现轻松快乐地彻底戒烟。如果你是一位想戒烟的吸烟者,那么这是你应该阅读的第一篇文章。请仔细读完,1遍不够可以再读第2遍或第3遍。完全理解之后,再去阅读其他文章,并且观看相关视频。等到你系统学完这一套戒烟方法论,就可以按照终极戒烟五步曲的步骤,开启你的戒烟之旅!不羁先生戒烟法,可以归纳为"一二三四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