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滞留喷洒和投放胶饵对农贸市场蟑螂的防治效果,为指导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家农贸市场分别用1%氟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进行防治,另选择4家农贸市场采用滞留喷洒方法进行灭蟑,采用GB/T 23795-2009中的粘捕法调查施药前后不同时间的密度。结果 2家使用胶饵防治的农贸市场现场施药后3 d,蟑螂密度平均下降率达到60.0%以上,经连续补药20 d后下降率达到94%以上,而使用滞留喷洒的4家农贸市场蟑螂密度没有降低。结论 1%氟虫胺和0.05%氟虫腈胶饵对农贸市场蟑螂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而滞留喷洒对农贸市场蟑螂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2.
目的测定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和在农贸市场现场的防治效果。方法按照GB/T13917.7—2009和GB/T13917.10—2009进行实验室室内药效和模拟现场药效试验;现场药效试验采用GB/T23795—2009中的粘捕法进行密度监测。结果1%氟虫胺杀蟑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的LT50是1.18d,72h死亡率为100%;模拟现场对德国小蠊的LT50为1.12d,72h死亡率为100%;施药后第3天4个农贸市场德国小蠊密度明显下降,密度平均下降率为63.3%,连续补充施药后第15天的下降率分别为95.9%~97.2%。结论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在实验室和农贸市场均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它的良好连锁杀灭效果,使其单独使用时能有效地控制各种复杂环境的德国小蠊。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南通市室内农贸市场蟑螂侵害及种群分布等情况,以便根据调查数据制定有效的预防控制措施。方法选择南通市主城区2家大型室内农贸市场,采用粘捕法调查侵害率和密度,现场鉴定蟑螂种类并计数。结果共捕获蟑螂3 372只,德国小蠊3 295只,占97.72%;黑胸大蠊77只,占2.28%。室内农贸市场蟑螂侵害严重,侵害率为53.29%,密度为10.10只/张。主要分布在脂肪香味较丰富的区域,以肉区最高,达83.67%;其次是熟食区、豆制品区和糕点区;净菜区、蔬菜区、南北货区和水产区相对稍低;水果区和酱菜区则处于最低水平,为0。结论室内农贸市场蟑螂侵害严重,优势种为德国小蠊;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控制蟑螂侵害,降低其密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5种不同有效成分的胶饵,即1. 5%乙酰甲胺磷、2. 15%吡虫啉、0. 1%氟虫腈、2. 15%氟蚁腙和1%氟虫胺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实验室连锁杀灭效果。方法 5种胶饵按国家标准《农药登记用卫生杀虫剂室内药效试验及评价第7部分:饵剂》(GB/T 13917. 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然后用每一种胶饵毒杀死亡的试虫尸体,分别进行无选择摄食的连锁毒杀测定。结果 5种胶饵对德国小蠊的室内药效毒杀率14 d均为100%。5种胶饵毒杀的试虫对德国小蠊无选择摄食第1轮连锁毒杀率均 80%;乙酰甲胺磷、吡虫啉的第2轮连锁毒杀率80%,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第2轮连锁毒杀率分别为98. 9%、97. 7%、92. 2%,后3种胶饵的连锁杀灭率无显著性差异;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的第3轮连锁毒杀率均80%;毒杀率分别为78. 9%、31. 1%和32. 2%;氟虫胺的第3轮连锁毒杀率仍明显高于氟虫腈、氟蚁腙。结论 5种胶饵在实验室条件下均有连锁杀灭德国小蠊的作用。无选择条件下,乙酰甲胺磷、吡虫啉有1轮的连锁杀灭作用,氟虫胺、氟虫腈、氟蚁腙具有2轮的连锁杀灭作用。5种胶饵的第3轮连锁毒杀的杀灭率均80%。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某部居民楼蟑螂侵害情况和防治效果。方法用药激法调查蟑螂密度,化学防治采用奋斗呐滞留喷洒和优士灭蟑胶饵。结果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防治前不同房间平均密度为2.3~16.8只/间,施药后3 d密度为0.1~1.3只/间,杀灭率为91.07%~97.67%,15 d后为0只/间,杀灭率为100%。结论该住宅楼蟑螂侵害严重,滞留喷洒结合灭蟑胶饵、颗粒饵杀灭蟑螂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某招待所蟑螂侵害情况和拜灭士杀蟑胶饵防治蟑螂的效果。方法 密度调查采用粘捕法,化学防治采用拜灭士杀蟑胶饵。结果 密度指数为8 .22只/盒·夜,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总捕获数的99. 18%。施药后1周密度指数为0 .95只/盒·夜,杀灭率为88 .49%;施药后1个月密度指数为0 .24只/盒·夜,杀灭率为97 .04%。结论 该招待所德国小蠊侵害严重,采用拜灭士杀蟑胶饵防治,能迅速有效的控制其密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4种杀蟑饵剂对小餐馆德国小蠊的现场杀灭效果。方法选择4种不同有效成分及剂型的市售杀蟑饵剂,采用一次投药法,将饵剂投放在德国小蠊活动的场所,利用粘捕法监测投药前后德国小蠊密度变化,评价杀灭效果。结果 4种杀蟑饵剂一次投药7 d后,小餐馆内德国小蠊密度下降率分别为:施用12%硼酸胶饵,密度下降率为66.58%;0.05%氟虫腈胶饵,密度下降率为75.82%;1.5%乙酰甲胺磷粉剂,密度下降率为32.32%;0.1%毒死蜱粉剂密度未下降。结论通过现场灭蟑观察,胶饵一次投药后对小餐馆德国小蠊杀灭效果明显高于粉剂,其中又以0.05%氟虫腈胶饵杀灭德国小蠊的效果为最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吡虫啉灭蟑胶饵对医院住院部蟑螂防治效果。方法采取粘捕法对医院住院部病房进行蟑螂密度监测,采取吡虫啉灭蟑胶饵开展现场灭蟑。结果住院部共计调查46个房间,侵害率为82.6%,施药前阳性房间平均密度指数为7.4只/(张·夜),捕获蟑螂种类均为德国小蠊。采用灭蟑胶饵后,第1、3、5、7、30天的密度下降率分别为91.5%、98.7%、99.8%、100%和99.5%。结论 2.5%吡虫啉灭蟑胶饵对蟑螂控制效果显著,并有一定持续期,可以用于医院住院部的蟑螂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胶饵类灭蟑剂对医院住院大楼内蟑螂杀灭效果。方法采用氟虫腈杀蟑胶饵对住院大楼进行灭蟑,采用目视法及粘蟑板法监测灭蟑前后蟑螂密度。结果共监测340间房间,灭蟑前房间阳性率为24.52%,活蟑螂数为572只,平均密度为3.69只/间,其中黑胸大蠊370只(64.69%),德国小蠊214只(37.41%)。灭蟑后房间阳性率为27.57%,活蟑螂数为113只,平均0.61只/间,其中黑胸大蠊94只(83.19%),德国小蠊19只(16.81%)。灭蟑率为83.47%,对黑胸大蠊杀灭率为78.72%,对德国小蠊的杀灭率为92.54%。对灭蟑后各病房住院人数和捕得蟑螂数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相关系数为0.389(P=0.000),呈现正相关关系。结论胶饵类灭蟑法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好于对黑胸大蠊的杀灭效果,且蟑螂密度随住院患者人数增多而增大。但采用90%的灭蟑率作为考核灭蟑效果的标准,本研究发现胶饵类灭章法在医院环境下灭蟑效果欠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3种不同有效成分杀蟑饵剂对蟑螂的杀灭效果和连环杀灭效果,并探索连环杀蟑效果差异的原因。方法参考GB/T 13917.7-2009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快速杀蟑和连环杀蟑实验,色谱法分析蟑螂对有效成分的代谢率。结果 2.5%吡虫啉饵剂对德国小蠊和美洲大蠊的快速杀蟑活性最好,KT50<1 h;0.05%氟虫腈饵剂的连环杀蟑效果最佳,对德国小蠊24 h连环杀蟑率近100%;美洲大蠊对吡虫啉的降解率为14.86%,要明显高于氟虫腈的4.20%。结论 2.5%吡虫啉饵剂快速杀蟑效果好,而0.05%氟虫腈饵剂连环杀蟑效果好。3种饵剂都可有效地控制蟑螂的种群数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测试1.05%氟虫腈·残杀威、0.1%茚虫威、0.05%氟虫腈3种饵剂对小黄家蚁和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方法根据国家农业部GB/T13917.7-2009第七部分,在国家农合部标准药效测试室进行室内药效测试和模拟现场测试。结果 3种胶饵对小黄家蚁和德国小蠊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1.05%氟虫腈·残杀威对小黄家蚁的杀灭率第2天达到86%以上,第3天达到100%,对德国小蠊的杀灭率第5天达到90%以上,第6天达到100%;0.1%茚虫威对小黄家蚁的杀灭率第2天达到80%以上,第3天达到100%,模拟现场第5天达到100%;0.05%氟虫腈胶饵对小黄家蚁的杀灭率第3天达到92%以上,第4天达到100%,对德国小蠊的杀灭率第8天达到100%。结论 3种胶饵对小黄家蚁和德国小蠊均有较好的杀灭效果,可根据防治需求进行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郑州市蟑螂种群密度和侵害情况,为蟑螂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对郑州市三区监测点进行蟑螂侵害、密度情况调查。结果在各类环境共捕获蟑螂3 843只,平均侵害率为16.66%,密度为2.33只/张。德国小蠊占98.41%,为优势种群。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群,餐饮业、宾馆、农贸市场、浴池密度较高。应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有效降低蟑螂侵害率,控制蟑螂密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氟蚁腙灭蟑胶饵对德国小蠊的灭效。方法实验室模拟现场和现场实验观察。结果2%氟蚁腙灭蟑胶饵,实验室内对德国小蠊中毒死亡高峰时间是第3~5天,第6天达到100%死亡,半数死亡时间LT50为2.89 d;模拟现场实验试虫大量死亡时间是5~10 d,在攻毒13 d后所有德国小蠊死亡,半数死亡时间为6.66 d;现场防治实验中监测捕获的蟑螂均为德国小蠊,种群中成虫占54.6%,胶饵施放2周后灭效达到87%,4周为96%。结论2%氟蚁腙胶饵对德国小蠊具有很好效果,该产品使用方便,适合专业有害生物管理公司应用,可以作为一种延缓蟑螂抗性发展、提高蟑螂防治效果的轮换产品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0.5%呋虫胺胶饵的灭蟑效果,控制蟑螂密度。方法用药激法调查蟑螂侵害状况,对蟑螂密度较高场所,在蟑螂栖息爬行处按0.1~0.3 g/点的剂量施药。结果调查213间房,蟑螂侵害率为15.49%,阳性间平均密度指数为9.61只/间,其中食堂、集体宿舍、传达室、老干部住户蟑螂侵害状况较重,对蟑螂密度较高场所施药后1、7、14、21、28 d,蟑螂平均密度下降率分别为15.41%、73.50%、91.91%、96.05%、97.51%。结论用胶饵精准施药灭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研究泉州市城区2015—2016年室内蟑螂种群密度、季节消长及不同生境的侵害情况,为防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进行蟑螂监测调查,并进行分类鉴定,分析种群构成、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等。结果全年共布放粘蟑屋2 160张,回收2 107张,捕获蟑螂5 754只,德国小蠊占99.9%,密度2.73只/张,侵害率18.9%;不同生境中,餐饮单位和农贸市场的蟑螂密度较高(分别为5.12只/张和4.18只/张);农贸市场和餐饮单位的蟑螂侵害率较高(分别为32.2%和27.5%)。蟑螂密度季节消长曲线呈单峰型,8~9月达高峰。结论泉州市城区室内蟑螂侵害较严重,优势种群是德国小蠊,活动高峰为夏秋季,餐饮单位和农贸市场的蟑螂密度和侵害率均较高,应加强监测和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长春市蟑螂密度、季节消长和侵害程度,为蟑螂防治提供依据。方法用粘捕法调查。结果在各类环境中共捕获蟑螂3 451只,均为德国小蠊,平均侵害率为13.76%,平均密度为0.53只/张。居民区侵害率(21.11%)、农贸市场(17.69%)、餐饮单位(14.21%)、宾馆(12.31%)、医院(2.87%);居民区蟑螂密度(0.79只/张)、农贸市场(0.66只/张)、餐饮单位(0.54只/张)、宾馆(0.48只/张)、医院(0.18只/张);蟑螂密度受室内温度影响较大。结论德国小蠊为优势种,活动高峰在夏秋季,居民区、农贸市场、餐饮单位密度较高,应加强监测和防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9种常用胶饵对野外品系德国小蠊的灭效。方法在每个测试缸内投放2周龄德国小蠊成虫30只(♂、♀各半),投放一种胶饵,进行无选择性试验,观察6、12、24、48、72 h 5个时点的累积死亡数,计算累积死亡率。结果氟虫胺为原药的2种产品72 h累计死亡率分别是100.00%、98.89%(χ2=0.006,P>0.05),没有显著差异;氟虫腈为原药的2种产品72 h累计死亡率分别是98.89%、93.33%(χ2=3.72,P>0.05),没有显著差异;吡虫啉为原药的3种产品在5个时段的累计死亡率有显著差异。硼酸为原药的2种产品胶饵剂效果较差;各类胶饵剂的72 h平均累积死亡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氟虫胺、氟虫腈、吡虫啉、硼酸。结论有机氟制剂(包括氟虫腈、氟虫胺)和吡虫啉制剂的速效灭蟑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泰州市蟑螂密度变化规律,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粘捕法。结果2009-2013年,泰州市市区全年各月均有蟑螂活动,蟑螂密度分别为0.86、1.14、1.04、1.39、1.69只/张,侵害率为5.79%、6.28%、6.00%、8.50%、10.46%。蟑螂侵害最高的环境为农贸市场,1-4月份密度相对持平,5月份开始上升,10-12月份高于其他月份,10份出现最高峰。蟑螂种类包括德国小蠊、美洲大蠊、黑胸大蠊3种,德国小蠊为绝对优势种,占99.32%。结论 2009-2013年蟑螂密度、侵害率呈上升趋势。今后要加强蟑螂防控,重点针对农贸市场和德国小蠊研究控制策略。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调查德国小蠊抗药性动态和实验室胶饵防制德国小蠊效果,为指导科学防制德国小蠊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药膜法测定德国小蠊对杀虫剂抗药性,采用无选择性试验测定杀蟑胶饵对德国小蠊药效。结果 2013、2015、2017年德国小蠊对溴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91、11.46和96.59,对高效氯氰菊酯抗性倍数为1.72、12.18、28.69,对乙酰甲胺磷抗性倍数为3.27、4.22、1.44,对残杀威抗性倍数为0.89、1.04、1.89。1~9胶饵实验室药效显示,德国小蠊的LT50在5.412h~25.959h之间,72h死亡率达85.56%~100%,2.5%吡虫啉胶饵,0.05%氟虫腈胶饵,1.5%残杀威胶饵药效大于95%。结论 防制德国小蠊,首选0.05%氟虫腈胶饵、2.5%吡虫啉胶饵、1.5%残杀威胶饵胶饵,合理使用其他杀蟑胶饵,应暂停使用溴氰菊酯和高效氯氰菊酯,慎用乙酰甲胺磷,可用残杀威进行滞留喷晒,应注意药剂之间的复配、轮换和交替使用,提倡综合害虫治理。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常见市售灭蟑毒饵对德国小蠊的杀灭效果,为现场防治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参照国家标准(GB/T 13917.7-2009),进行室内药效测定。结果 16种市售蟑螂毒饵中,杀蟑效果较突出的是0.05%氟虫腈颗粒毒饵(编号G1)和2%氟蚁腙胶饵(编号G9),7 d死亡率均达到100%且LT_(50)为1.56和0.98 d,LT_(95)达到4.81和3.80 d;0.05%氟虫腈颗粒饵(编号G2),0.05%氟虫腈胶饵(编号分别为G5,G7)和2.15%吡虫啉胶饵(编号G12),7 d死亡率均达到90%以上且LT_(50)小于2 d,LT_(95)大于7 d,杀虫效果良好;有3种杀虫药剂灭蟑效果稍差,分别是2种0.05%氟虫腈胶饵和2.15%吡虫啉胶饵(编号分别为G4,G6,G13),7d死亡率均低于70%且LT_(50)均大于4 d。结论大部分市售蟑螂毒饵灭蟑性能良好,3种灭效较差的剂型均为胶饵,实际使用中建议根据现场情况,轮换使用不同有效成分、不同剂型的毒饵,及时补充消耗毒饵,注意胶饵的保湿型,达到有效防控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