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2 毫秒
1.
目的:探讨丹参酮IIA和振动运动对2型糖尿病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和高脂饮食相结合的方法建立大鼠2型糖尿病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丹参酮IIA(10 mg/kg)组、丹参酮IIA(20 mg/kg)组、振动运动组、丹参酮IIA(10 mg/kg)+振动运动组、丹参酮IIA(20 mg/kg)+振动运动组,尾静脉采血测定大鼠血糖水平,ELESA法测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HE染色观察肝组织细胞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法测定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p65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空腹血糖与正常组相比显著增加,血清ALT、AST活性增加,TNF-α、IL-6和MDA含量均增加,SOD活力降低,NF-κBp65表达明显增加。丹参酮IIA(20 mg/kg)+振动运动组空腹血糖水平与模型组相比显著降低,血清ALT和AST活性降低,TNF-α、IL-6和MDA含量均降低,SOD活力升高,而NF-κBp65在肝组织核蛋白中的表达降低。结论:丹参酮IIA联合振动运动对糖尿病肝损伤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满天星异荭草苷(IOA)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CCl_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150 mg/kg)阳性对照组及IOA高(2g/kg)、中(1 g/kg)、低(0.5 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8 w后,血清生化自动检测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GLB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NF-α、IL-1、IL-10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p65、TNF-α表达;PCR检测肝组织Col-Ⅰ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OA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提高ALB/GLB(A/G)比值;明显减轻炎症损伤;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含量,提高IL-10含量。此外,IOA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NF-κBp65、TNF-α蛋白及Col-I mRNA表达。结论:满天星异荭草苷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继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3.
《中药材》2016,(10)
目的:研究满天星异荭草苷(IOA)对四氯化碳(CCl_4)诱导大鼠肝纤维化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用CCl_4复制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模大鼠分为模型组、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酯(150 mg/kg)阳性对照组及IOA高(2g/kg)、中(1 g/kg)、低(0.5 g/kg)剂量组,另设正常对照组。给药8 w后,血清生化自动检测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ALB、GLB水平;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改变;试剂盒检测各组大鼠肝组织TNF-α、IL-1、IL-10水平;免疫组化染色试剂盒检测大鼠肝组织NF-κBp65、TNF-α表达;PCR检测肝组织Col-ⅠmRNA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IOA能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清ALT、AST水平,提高ALB/GLB(A/G)比值;明显减轻炎症损伤;显著降低肝组织中TNF-α、IL-1含量,提高IL-10含量。此外,IOA能显著抑制肝组织中NF-κBp65、TNF-α蛋白及Col-I mRNA表达。结论:满天星异荭草苷对肝纤维化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通路继而减轻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5.
《中成药》2015,(10)
目的观察穿心莲内酯对脓毒血症大鼠肝损伤的治疗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复制脓毒血症大鼠模型。实验分为1正常组、2模型组、3抗生素组(氨苄青霉素钠200 mg/kg)、4氨苄青霉素钠+穿心莲内酯组(50 mg/kg)。手术后12 h开始给药,每隔12 h 1次,连续给药6次。比色分析法测定大鼠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活性;HE染色观察肝组织形态学变化;以ELISA法测定血清中TNF-α、IL-6水平;Western blot测定肝组织中p65、IκBα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氨苄青霉素钠组血清ALT、AST、TNF-α,IL-6降低,肝组织形态有所改善,p65表达降低,而IκBα表达增加。与单用氨苄青霉素钠组相比,穿心莲内酯联合氨苄青霉素钠组对肝脏的保护作用进一步增强,炎症因子水平进一步降低,p65表达水平进一步降低,而IκBα表达进一步增加。结论穿心莲内酯可通过下调NF-κB炎症通路,抑制炎症反应减轻脓毒血症大鼠肝脏损伤。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酒精性肝损伤后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和NF-κB信号通路的变化。方法:大鼠灌胃给予55度红星二锅头复制肝损伤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肝损伤模型对照组、Res低剂量组(25mg/kg)、Res中剂量组(50mg/kg)、Res高剂量组(100mg/kg)、联苯双酯组成(100mg/kg),每日给药2次,连续7d。以Elisa试剂盒分别测定血清TNF-α、IL-6、ICAM-1含量和肝组织NF-κBp65、磷酸化IκB-α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大鼠血清中TNF-α、IL-6、ICAM-1水平和肝组织NF-κB、磷酸化IκB-α水平显著升高。与模型对照组相比,Res显著降低血清TNF-α、IL-6、ICAM-1含量,抑制肝组织NF-κB、磷酸化IκB-α水平。结论:Res通过抑制NF-κB、降低炎性因子水平,对于酒精性肝损伤的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山奈酚对D-氨基半乳糖(D-Ga IN)/脂多糖(LPS)诱导小鼠急性肝衰竭(acute hepatic failure,AHF)的干预作用。方法 37只C57 BL/6小鼠按完全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AHF模型组(13只)、山奈酚干预组(14只)。AHF模型组小鼠腹腔注射D-Ga IN(700 mg/kg)/LPS(10μg/kg),作用6 h,建立AHF模型;山奈酚干预组小鼠于建模前2 h尾静脉注射5 mg/kg的山奈酚,后腹腔注射D-Ga IN(700 mg/kg)/LPS(10μg/kg),作用6 h,建立AHF模型。正常对照组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检测血清ALT、AST水平,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组织中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mRNA表达,检测NF-κB通路相关分子表达及肝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AHF模型组比较,山奈酚干预组小鼠的生存率提高(P0.05)。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HF模型组血清ALT和AST水平升高(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 mRNA表达升高(P0.05),肝脏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κB-α表达降低(P0.05),p-NF-κBp65表达升高(P0.05),肝脏病理损伤严重,细胞凋亡增多;与AHF模型组比较,山奈酚干预组血清ALT和AST水平降低(P0.05),炎症因子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降低(P0.05),肝脏组织中NF-κB信号通路相关分子IκB-α升高(P0.05),p-NF-κBp65表达降低(P0.05),肝脏病理损伤减轻,细胞凋亡减少。结论山奈酚干预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D-Ga IN糖/LPS诱导的小鼠AHF发挥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维药黑种草子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保护作用及对NF-κB炎性反应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方法:50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空白组、阳性对照组、黑种草子水提液高剂量组(6 g/kg)、黑种草子水提液低剂量组(2 g/kg)。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每日均灌胃给予56度白酒10 m L/kg,连续灌胃15 d。禁食不禁水10 h后,观察小鼠一般状态,检测体质量,肝重,肝指数,肝功能指标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肝组织核因子κB(NF-κB)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并进行肝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小鼠体质量和肝指数均降低,血清ALT及AST活性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黑种草子水提液各组小鼠肝体质量和肝指数有所升高,血清ALT及AST活性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小鼠肝细胞明显气球样变性、坏死和并伴有少量炎细胞浸润,黑种草子水提液组较肝损伤模型组病变情况显著减轻。模型组NF-κB及TNF-α表达强度均高于空白组,黑种草子各给药组较模型组NF-κB及TNF-α表达强度均下降。结论:黑种草子水提液对急性乙醇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并且能明显抑制小鼠肝细胞NF-κB及TNF-α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吴门调脂颗粒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组织核转录因子NF-κB(NF-κB)p65、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5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灌服80mg/kg/d多烯磷脂酰胆碱)和中药低、高剂量组(灌服4g生药/kg/d、8g生药/kg/d剂量的吴门调脂颗粒方),每组10只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复制大鼠脂肪肝实验动物模型后开始给药4周,空白组和模型组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给药结束后以对应的试剂盒检测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还原型谷胱甘肽(GSH)、血清白介素-1"(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HE染色观察脊髓形态变化,应用免疫组化法(IHC)检测肝组织NF-κBp65、P38MAPK蛋白的表达。结果:吴门调脂颗粒方干预NAFLD大鼠4W后。与模型组比较,吴门调脂颗粒方大剂量血清TG、LDL-C、AST、IL-1β、IL-6明显下降(P0.05或P0.01或P0.001)且GSH明显升高(P0.05),肝组织NF-κBp65过表达明显下调(P0.05),肝组织脂肪变性及炎症浸润情况亦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总体优于吴门调脂颗粒方小剂量且与西药组情况相当。结论:吴门调脂颗粒方能明显减轻NAFLD大鼠的病情,并推测与抑制大鼠肝组织NF-κBp65蛋白过表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算盘子根总黄酮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水飞蓟素组(150 mg/kg)、算盘子根总黄酮(300 mg/kg、150 mg/kg、75mg/kg)剂量组,每日以10 ml/kg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10d。末次给药2 h后,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0. 12%CCl4花生油溶液(10 ml/kg)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16h后,眼球取血,收集肝组织。生化法测定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SOD)、丙二醛(MDA)、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及一氧化氮(NO)活性或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 HE染色肝切片,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分析肝组织中Toll样受体4(TLR-4)和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算盘子根总黄酮各剂量均可显著降低肝损伤小鼠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一氧化氮(NO)及丙二醛(MDA)活性或含量,增强T-SOD和GSH-Px活性;下调肝组织IL-1β、IL-6、TNF-α水平并抑制肝组织TLR-4及NF-κB蛋白表达;同时病理切片显示算盘子根总黄酮各剂量均对小鼠肝损伤有改善作用。结论:算盘子根总黄酮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小鼠有良好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抑制炎症反应以及调控TLR-4/NF-κB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1.
头皮静脉穿刺是儿科护士必备的技术,其成功率的高低直接危机患儿的痛苦乃至生命,掌握这门过硬的技术,尽量做到一针见血,是儿科护士的天职,也是衡量合格护士的标准之一。本人从事儿科护理工作已多年,现将这方面的体会做一报告。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伤寒与温疫的证治特点、《伤寒论》与《温疫论》的篇章结构、张仲景与吴又可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现代医学对出血热与鼠疫的认识,梳理热病证治的发展历史与脉络。  相似文献   

13.
根据“穴位组学概念”的提出,针对针刺机理进行深入研究。目的在于揭示针刺的生物学基础,阐明针刺的科学性,并对相关针刺处方进行优化,围绕临床针刺治疗手段中的关键技术进行标准化与规范化研究,实现针刺科学机理转化为实际应用,从而更好的服务于临床。  相似文献   

14.
中药蛇床子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姜涛  李慧梁 《中草药》2001,32(2):181-183
概述近年来有关蛇床子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这一中医经典著作,指导临床,疗效显著,活人无数,尤其是对外感热病的发展影响颇深.伤寒学派是以研究或阐述张仲景《伤寒论》辨证论治及理法方药为中心的医学学术群体,该学派学术璀璨,连绵千年.现就以古代此派的形成、发展、争鸣3个阶段进行初步探析,认为其形成于晋唐,发展于宋元,争鸣于明清.  相似文献   

16.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到文化大革命爆发的近20年间,是新时期仲景学说研究队伍的形成———发展期。在这一时期,对《伤寒论》原著的注释和校正工作,揭开了新中国教材编写的序幕;对《伤寒论》中一些有代表性问题或关键性字词的考订,是一个特点;对《伤寒杂病论》方法论的研究,也是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特点。此外,这一时期,对六经的研究逐渐深入;对方证的研究仍是热门话题;对伤寒方中用药规律的研究出现热潮;对张仲景治疗方法原理的研究开始活跃;比较性研究热度不减;专题性研究渐成趋势。  相似文献   

17.
百年以来《伤寒论》理论研究述评(之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百年来,公开发表的研究《伤寒论》的学术论文约3万篇,内容涉及张仲景生平事迹、《伤寒论》版本传承、《伤寒论》学术思想和临床应用研究等多个方面。民国时期是近代仲景学术研究的萌芽——发动期,这一时期的文章具有以下时代特点:①期刊和作者群有明显的地域和社团性;②体现了中西医结合的研究方向;③研究空间不断扩大;④学术争鸣空前活跃。  相似文献   

18.
艾灸足三里在脾胃病的临床疗效肯定,其机制研究也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不断完善。大量研究证明,艾灸足三里促进胃黏膜修复的信号传导是通过神经实现的,其作用机制是系统而复杂的,既可以直接调节胃肠内分泌激素的水平,也可以作用于胃黏膜损伤的信号传导途径上。因此,艾灸足三里对于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病变及病变的各个阶段都有一定作用,且作用机制不尽相同。据现有研究,对未来艾灸足三里的机制研究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9.
目的 通过分析当前舌象仪相关文献的发布情况,总结舌象仪的研究现况。方法 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中国知网、维普以及万方三大数据库进行题名或关键词检索,检索式为“舌象仪or舌象分析仪or舌诊仪or舌象采集or数字舌图or舌象分割or舌体分割or舌象分析or舌诊客观化”,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8年10月。对文献的发表时间、文献作者、第一作者所在地区、第一作者所在机构、期刊情况、资助基金来源、主要研究内容、舌象仪型号及舌象仪研发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 纳入舌象仪相关研究的文献366篇,前期年发文量逐年增长,但近年来年发文量增长缓慢。舌象仪相关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及核心期刊。其主要的资助来源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科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以及各类厅局级项目。舌象仪相关研究主要包括图像采集技术、成像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图像分析技术、舌象仪的临床应用及舌象仪的实验室应用等内容的研究。目前应用较多的舌象仪有上海道生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ZBOX型舌象仪和DS01舌象仪,DS01舌象仪包括DS01-A和DS01-B两种型号;上海中医药大学研发的TDA-1小型舌象仪和DKF-Ⅱ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和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ZBOX-Ⅰ舌象仪;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交通大学研发的TP-Ⅰ舌象仪;天津市天中依脉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研发的YM-Ⅲ中医舌象采集仪;上海亚太计算机信息系统有限公司研发的Smart TCM-I舌象仪;哈尔滨工业大学和香港理工大学研发的TIAG 舌象仪;天津中医药大学研发的3D舌象仪。结论 舌象仪的相关研究虽然前期呈上升趋势,但近年来进入平台期,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20.
从中医角度探讨“软系”疗法的科学性,探求“软系”疗法疗效显著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