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研究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cox-2)、p21表达的关系,以探讨HP致癌的可能机制。方法 经胃镜和病理诊断明确的病例共120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各30例。以ABC免疫组化检测上述标本的cox-2、p21,以改良Giemsa法检测HP。结果 胃癌组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为83.3%(20/24),弥漫型6例中HP阳性1例。胃癌HP阳性率与CSG比较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与胃癌阳性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组HP阳性的cox-2及p21与其HP阴性者作相应比较均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P<0.05-0.01)。结论 提示胃癌可能与HP感染有关,而HP感染与肠型胃癌的关系更为密切,HP感染可使胃黏膜中cox-2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并通过使癌基因激活从而可能引起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HP感染与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环氧合酶-2(cox-2)表达的关系,以探讨HP可能的致癌机制。方法:经胃镜和病理诊断明确的病例共120例,包括慢性浅表性胃炎(CSG),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各30例,以ABC免疫组化法检测上述标本的cox-2,以改良Giemsa法检测HP,结果:胃癌组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为83.3%(20/24),弥漫型6型中HP阳性1例,胃癌HP阳性率为与CSG比较差异非常显著(P<0.01),肠型胃癌HP阳性率与胃癌阳性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各组HP阳性的cox-2与其HP阴性者作相应比较均有显著或非常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HP感染可使胃粘膜中cox-2过度表达,导致细胞凋亡受抑制,从而可引起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P504S、Ki-67在老年人群中萎缩性胃炎、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早期胃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陕西省人民医院胃镜活检标本157例(其中包括43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2例低级别上皮内瘤变、39例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33例高分化腺癌)标本中P504S、Ki-67的表达情况及HP感染情况。结果: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及高分化腺癌标本中,P504S、Ki-67 的表达呈逐渐增高的趋势,并且与HP感染与否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504S和Ki-67在胃的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中的表达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作为老年人群胃癌癌前病变及早期胃癌的辅助诊断手段,且与HP感染不具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为了提高早期胃癌的诊断率,胃癌单克隆抗体的应用则是一种有希望的途径。本文通过应用胃癌单克隆抗体MG7免疫组化方法,对我院发现的早期胃癌进行了观察,并结合胃镜对胃癌高危人群胃粘膜进行复查和动态观察,以对早期癌变的规律作进一步探索,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电子胃镜由于图像清晰,具放大效应,可供多人同时观察荧光屏,检查者可讨论并起到监督作用,从而保证检查质量,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 本文报道作者应用日本Pentax公司EG-2900型电子胃镜在2,096例病人检查中筛选胃癌的研究结果,并与去年同期纤维胃镜检查相比较,探讨电子胃镜在胃癌筛选中的地位及其前景。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胃癌患者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胃癌患者各250例,入组对象均经电子胃镜下病理活检确诊,均行14C-尿素呼气试验测定HP感染情况,分析高原地区胃癌患者HP感染情况及其与胃癌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高原地区胃癌患者HP(+)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P﹤0.01),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男性患者HP(+)率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P﹤0.01);高原地区及平原地区年龄﹥40岁患者的HP(+)率均高于年龄≤40岁患者(P﹤0.05);高原地区HP(+)胃癌患者肿瘤部位、临床分期、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与HP(-)胃癌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原地区胃癌男性患者HP感染率明显高于平原地区,HP感染可能与胃癌的发生、进展有密切的关系,应加强高原地区人群HP防治,以降低高原地区胃癌发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根除HP5年后的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HP阳性患者15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于1、3、5年后行胃镜复查及相同部位胃黏膜病理比较.结果 5年随访共发现11例胃癌患者,HP根治组1例,未根治组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胃癌患者共6例,HP根治组1例,未根治组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HP5年后,两组胃体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肠化)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窦部萎缩及肠化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持续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并使萎缩及肠化呈进行性加重,根除HP能减少胃癌的发生,并使胃体部黏膜萎缩及肠化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根除HP5年后的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HP阳性患者15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于1、3、5年后行胃镜复查及相同部位胃黏膜病理比较.结果 5年随访共发现11例胃癌患者,HP根治组1例,未根治组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胃癌患者共6例,HP根治组1例,未根治组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HP5年后,两组胃体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肠化)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窦部萎缩及肠化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 持续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并使萎缩及肠化呈进行性加重,根除HP能减少胃癌的发生,并使胃体部黏膜萎缩及肠化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阳性患者根除HP5年后的胃癌患病率及胃黏膜组织学变化。方法 将HP阳性患者153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于1、3、5年后行胃镜复查及相同部位胃黏膜病理比较。结果 5年随访共发现11例胃癌患者,HP根治组1例,未根治组10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随访胃癌患者共6例,HP根治组1例,未根治组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除HP 5年后,两组胃体部萎缩及肠上皮化生(肠化)进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胃窦部萎缩及肠化改变,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持续HP感染可增加胃癌发生,并使萎缩及肠化呈进行性加重,根除HP能减少胃癌的发生,并使胃体部黏膜萎缩及肠化进展缓慢。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胃镜及临床特征,以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早期胃癌者胃镜下病变特征,包括病变部位、胃镜下分型和病理类型,以及患者的相关临床特征。结果:早期胃癌占胃癌总数12.73%,胃镜下分类Ⅱc型40例,占48.19%,胃内分布以胃窦最多,42例(50.6%),其中表现有非特异症状者54例,占65.06%。结论:对胃癌可疑人群进行规范化胃镜筛查,可以提高早期胃癌检出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陕北胃癌高发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胃黏膜肠化生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两次普查中行胃镜检查的病例共487例,把慢性胃炎病例(479例)分为无肠化生及轻、中、重度肠化生4组,检测、比较各组之间HP的感染率.结果:无肠化生及轻、中、重度肠化生组HP感染率分别为55.87%、80.52%、76.56%、67.74%.轻、中度肠化生组HP感染率明显高于无肠化生组(P值均<0.05).其余各组之间HP感染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值均>0.05).结论:陕北胃癌高发区轻、中度肠化生与HP感染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许多学者认为胃粘膜肠上皮化生(肠化)与胃癌的发生有密切关系,但少数认为肠化是常见病变,其发生率和病变的广度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与胃癌发生无明显关系。晚近,免疫病理学的发展促进了这方面的研究,板桥正幸等应用癌胚抗原及胃肠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标记早期胃癌组织,发现胃癌与不完全型肠化关系密切。本文应用ABC(Avidin—Biotin-Peroxidase Complex)酶标技术和双重染色方法,观察胃粘膜肠化之杯状细胞中双花扁豆凝集素(DolichosBiflorus Agglutinin简称 DBA)受体的分布,以探索胃癌和肠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胃粘膜病变的一些形态特点的识别及活检当前仍不失为发现早期胃癌及微小胃癌的主要方法,以下介绍我们28例早期胃癌胃镜形态学观察的实践体会。  相似文献   

14.
早期胃癌手术治疗方法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胃癌普查体系的完善 ,胃镜、胃双重造影及超声胃镜诊断水平的提高 ,早期胃癌治愈病例的大量积累 ,使人们认识到无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胃癌病例采用缩小手术范围和内镜手术疗法就可达到根治目的。在这种情况下 ,从临床治疗角度早期胃癌可分为 :①不需要淋巴结廓清的病例  相似文献   

15.
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Peng AB  Shi W  Hu SH  Zhao Q 《癌症》2003,22(11):1184-1187
背景与目的:目前认为CD44v6在胃癌组织中有较高的表达率,并公认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or pylori,HP)感染为Ⅰ类胃癌致癌原,但迄今未见CD44v6与HP关系的文献报道。本文旨在探讨CD44v6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HP感染的关系。方法:选取胃癌组织56例、癌旁非癌组织56例、非典型增生胃粘膜32例。CD44v6检测采用RT-PCR与Southern blot法;HP检测采用快速尿酶法与Warthin-Starry银染色;同时用ELISA测定56例胃癌患者血清中HP cagA抗体。结 果:胃粘膜HP阳性组中,转移性胃癌和非转移胃癌的CD44v6表达率分别达100%(12/12)和90.5%(19/21),明显高于癌旁非癌胃组织的48.6%(24/35)与非典型增生胃粘膜的23.6%(6/23);转移性胃癌与非转移胃癌的CD44v6表达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25),非典型增生胃粘膜与胃癌、癌旁非癌胃组织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5)。胃粘膜HP阴性组:在转移性胃癌、非转移胃癌、癌旁非癌组织和非典型增生CD44v6表达率分别是66.7%,51.4%,38.1%和18.1%,各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CD44v6表达与HP感染有密切关系(P<0.01)。肠型胃癌CD44v6表达与HP感染高于弥漫型胃癌(P>0.05)。胃癌患者血清HP cagA抗体阳性率高于胃癌组织HP感染率(P>0.05)。结论:CD44v6在胃癌中有较高的阳性率,与HP感染密切相关,可作为  相似文献   

16.
胃癌发生过程中幽门螺杆菌感染与P53蛋白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 (HP)感染、抑癌基因P5 3与胃癌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改良Giemsa染色方法检测HP感染 ,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正常胃粘膜、胃癌等组织中P5 3蛋白。结果 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组与胃癌组 ,HP( )患者中P5 3蛋白表达率显著高于HP( -)者 (P <0 .0 5 )。结论 HP感染致野生型P5 3基因失活可能是HP致癌机制之一 ,P5 3蛋白可用为筛选胃癌高危癌前病变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胃癌的发病特点,提高胃镜对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的诊断水平。方法:对本院胃镜室1997年1月至2006年12月10年间通过胃镜及活检确诊的68例胃癌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和分析。结果:胃癌的发病在年龄方面最小年龄为28岁,最大年龄为77岁,平均为58.7岁;男女比例为3.8∶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农民患者较多,占57.3%,这与其生活习惯、生活方式等因素有关;胃体小弯侧、胃底及贲门部的癌肿有增多的趋势;胃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无特异性。结论:在诊断胃癌特别是早期胃癌时要熟练掌握内镜技术,善于结合活组织病理学检查,胃镜要仔细观察,严格操作,防止误诊和漏诊。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与胃癌关系的临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众所周知的与胃癌发生有密切联系的病原体.然而,一些临床医师仍在质疑HP与胃癌之间的因果关系.我们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了最近的关于HP与胃癌关系的临床资料.这次对HP与胃癌关系的最新总结有力地证实了HP与胃癌之间的关系,并提示消除HP感染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HP感染与肿瘤发生部位的关系。方法  1995年 2月至 1999年 10月 ,我院经胃镜及病理检查确诊的胃癌患者 12 8例 ,进行HP检查 ,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及病理染色相结合 ,两种检测方法中任何一种阳性定为HP阳性 ,两者均阴性定为HP阴性。结果  12 8例胃癌患者总的HP阳性率 73 4%。贲门部肿瘤HP阳性率为 5 4 5 % ,非贲门部肿瘤HP阳性率为 77 4% ,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HP阳性的胃癌病人中 ,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肿瘤人数构成比分别为 12 7%和 87 3% ,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HP阴性的病人中 ,贲门部和非贲门部肿瘤人数构成比分别为 2 9 4%和 70 6 %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非贲门部肿瘤与HP感染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作者将做过纤维胃镜活检的1331例病人进行了复查,同时做细胞学检查。胃镜活检诊断的全部胃癌患者经外科手术、尸检或平均7.7年的随访检查所证实。早期胃癌病变局限于粘膜或粘膜下,未累及粘膜肌层。进展期胃癌累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