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监测分析地戈辛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及上海日环SN-682放射免疫r-计数器测定心衰患者血清地戈辛浓度。结果 共监测208位患者444次地戈辛血药浓度。其中105次(占总数23.65%)患者用药未达到最低有效浓度(Cmin<0.5ng/ml);38次(8.56%)患者用药达到中毒血药浓度(>2ng/ml);301次(67.79%)达到地戈辛用药有效血药浓度(≥0.5ng/ml、≤2.0ng/ml);结论 地戈辛用药个体化,动态监测其血药浓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抑郁症患者采用麦普替林治疗后其血药浓度与临床效应的关系。方法:于2002—10/2003—12选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老年科住院及门诊符合ICD-10诊断标准的老年抑郁症患者48例为观察对象,汉密顿抑郁量表(17项)评分≥18分。麦普替林初始治疗剂量25mg/d,在2~3周内加至治疗量25-175mg,2次/d,中午和晚上给药,第3周末达到个体恒定剂量后维持固定剂量不变,疗程6周。于治疗前及治疗第4。6周末采用汉密顿抑郁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副反应量表各评定一次。并分别测定血、尿常规,血液生化,ECG等。评估标准:以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7分为症状消失,汉密顿抑郁量表减分率t〉50%为显著进步。≥25%为进步。〈25%为无效。全部病例于治疗第4,6周末中午进药前取5mL非抗凝血,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紫外检测法测定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浓度。结果:44例患者均完成治疗并测得血药浓度进入结果分析,4例因失访脱落。①在日剂量校正后麦普替林血药浓度为0.53-3.18μg/(L&;#183;g),平均(1.54&;#177;0.60)μg/(L&;#183;g);去甲麦普替林为0.19-1.05μg/(L&;#183;g),平均(0.6l&;#177;0.21)μg/(L&;#183;g);活性部分(麦普替林与去甲麦普替林浓度之和)为0.89-4.20μg/(L&;#183;g),平均(2.15&;#177;0.68)μg/(L&;#183;g);存在个体差异。②治疗第4,6周末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和汉密顿焦虑量表的评分分别比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13.708,P≤0.000);(t=14.329,P≤0.000)。③治疗后患者症状消失25例(57%),显著进步9例(21%),进步3例(6%),无效7例(16%)。有效率为77%。④不良反应总发生率75%,其中抗胆碱能作用的发生率为71%(31/44),拟交感作用10%(5/44),心血管不良反应6%(3/44),转氨酶升高16%(7/44),其他不良反应8%(4/44)。⑤麦普替林浓度、活性部分浓度与日剂量存在显著相关性(r=314,0.418,P〈0.05),活性部分血药浓度与抗胆碱能不良反应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r=0.342,P〈0.05)。⑥去甲麦普替林浓度79.435μg/L时,灵敏度为7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797mm^2。P=0.005;活性部分浓度为248.330μg/L时,灵敏度为80.0%,特异度为80.0%。曲线下面积为0.817mm^2,P=0.003;可作为预测出现不良反应的阈浓度。结论:在老年抑郁症患者中,麦普替林、去甲麦普替林及活性部分血药浓度存在个体差异,增加麦普替林日剂量会提高血药浓度,但不一定会增加疗效;去甲麦普替林、活性部分的浓度高于阈浓度时,会增加出现不良反应的可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鼓室注射庆大霉素混合液治疗难治性梅尼埃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5例单侧梅尼埃病患者行患侧鼓室内注射庆大霉素混合液(40g/L的庆大霉素1ml,加0.6mol/L的碳酸氢钠缓冲液0.5ml,制成30g/L浓度的庆大霉素)每5d1次,共2次,随访2年以上。采用1996年上海会议制定的梅尼埃病诊断依据及疗效分级标准诊断及判定疗效。结果25例中,治疗后22例眩晕达到有效控制,其中3例患者经1次注射后眩晕就得到控制;14例患者2次注射后眩晕达到控制,有6例患者经3次注射后眩晕得到控制;另外2例注射了2次后因出现前庭中毒征兆而停药。结论鼓室注射庆大霉素的方法治疗梅尼埃病疗效显著,方法简单,操作方便,病人痛苦小,不良反应小,值得在基层医院进一步探讨和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838例次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38例次丙戊酸钠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范围内421例次(占50.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μg/ml)385例次(占45.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μg/ml)32例次(占3.8%).结论 丙戊酸钠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影响其血药浓度及其疗效的因素众多,因此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和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的特点,及时测定血药浓度并根据测定数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较合理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老年髋部骨折患者术后采用舒芬太尼静脉镇痛的最小有效安全剂量。方法选择160例老年髋部骨折病人,随机分为四组,每组各40例。四组采用不同浓度舒芬太尼术后静脉镇痛:A组1.25μg/ml、B组1.0μg/ml、C组0.75μg/ml、D组0.50μg/ml。术后每隔6小时随访,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确定镇痛的效果同时观察镇静情况、药物消耗、恶心呕吐、瘙痒、呼吸抑制(呼吸〈8次/min)等并发症发生。结果A、B、C组的各时段镇痛评分平均值都小于3分,镇痛效果满意,A组呼吸抑制、恶心呕吐在各时段的发生率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2,P〈0.05)。结论用于老年人髋部手术后静脉镇痛1.01μg/ml、0.75μg/ml浓度的舒芬太尼都是有效安全的浓度,0.75μg/ml可能是最佳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6.
儿童氨茶碱中毒的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氨茶碱中毒患儿应用血药浓度监测(TDM)指导临床救治及护理的意义。方法5例中毒患儿分别在急诊入院后立即严格采集血液标本,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其茶碱血药浓度,并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抽血复查,同时实施整体护理。结果5例中毒患儿急诊首次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均超过20μg/ml,最高为41.32μg/ml。结合临床症状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5例患儿诊断为“氨茶碱中毒”。立即给予对症治疗与及时处理,治疗1d后茶碱血药浓度均低于15μg/ml。4例婴幼儿治疗3d中毒症状消失,1例新生儿治疗8d中毒症状才缓解。结论对于高度怀疑氨茶碱中毒患儿,应根据临床症状与血药浓度监测进行救治,整体护理的实施对抢救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在诊断膀胱癌中的意义,寻求对人群进行膀胱癌筛查的简易、有效的方法:方法:以乳胶凝集半定量测定法分别测定正常人、良性血尿患者、膀胱癌患者各50人尿中FDP浓度。结果:正常对照组中42例尿FDP〈2μg/ml、8例2μg/ml;良性血尿组尿FDP浓度35例〈2μg/ml、12为2μg/ml、3例4μg/ml;膀胱癌组:6例2μg/ml、11例4μg/ml、26例8μg/ml、7例16μg/ml。膀胱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和良性血尿组之间FDP浓度具有显著性差异:进行比较,(P值分别为〈0.01、〈0.05)。结论:检测尿FDP浓度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检出膀胱癌的方法,可望用于健康人群普查以便于早期发现膀胱癌。  相似文献   

8.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用卡马西平(CBZ)治疗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癫痫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服用卡马西平的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①45例单独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4μg/ml的12例,4~12μg/ml的32例,>12μg/ml的1例。②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3.33%,将单一用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分布与疗效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634,P<0.05,表明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联合用药的23例患者中仅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34.78%。③将年龄与血药浓度分布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512,P<0.05,表明随年龄增高,各年龄组血药平均浓度也增加。结论通过常规监测CBZ血药浓度,可提高癫痫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不同剂型异烟肼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将2016年5月至2017年6月昆明市第三人民医院耐药与重症结核病科住院的128例初治肺结核患者分为注射异烟肼组和口服异烟肼组,其中注射组65例,口服组63例。规范用药7 d后采集并检测2组患者7个不同时间点异烟肼的血药浓度,注射组7次采血时间分别为异烟肼输注完0、1、2、3、4、8、24 h;口服组7次采血时间分别为服药后0.5、1、2、3、4、8、24 h。应用秩和检验比较2组间不同采血点血药浓度及峰浓度、谷浓度和血药浓度均值的差异,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异烟肼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时例数的差异。 结果注射组异烟肼最高浓度出现在异烟肼输注完0 h,其浓度为2.78(1.86,4.81)μg/ml,口服组最高浓度出现在服药后2 h,浓度为1.00(0.67,2.54)μg/ml;注射组在第1、2、3采血点浓度均高于口服组[2.78(1.86,4.81)μg/ml vs 0.35(0.04,2.28)μg/ml;2.05(1.41,2.49)μg/ml vs 0.76(0.06,3.03)μg/ml;1.02(1.49,2.22)μg/ml vs 1.00(0.67,2.54)μg/ml],差异均具有统计学(Z=-5.354、-3.394、-2.155,P<0.001、=0.001、=0.031)。注射剂型异烟肼峰浓度、谷浓度、血药浓度均值均高于口服剂型[3.334(2.187,5.310)μg/ml vs 1.179(0.869,1.754)μg/ml;0.009(0.003,0.056)μg/ml vs 0.003(0.001,0.144)μg/ml;1.179(0.869,1.754)μg/ml vs 0.680(0.431,1.836)μg/ml],且峰浓度和均值浓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4.631、-1.205、-3.414,P<0.001、=0.228、=0.001)。注射组总的达到最低抑菌浓度患者为88.5%,口服组为87.8%,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736)。 结论注射剂型异烟肼的血药浓度高于口服剂型,对重症肺结核患者,建议使用注射剂型异烟肼,提高其血药浓度,增加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应用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抗癫痫药物。方法用Elut Bond C18小柱预处理样品,甲醇为洗脱剂;采用Waters Nova RC18柱,流动相为甲醇:水-45:55;检测波长230nm,流速1ml/min,内标(苯乙酮)法定量。结果苯巴比妥、苯妥英、卡马西平的浓度线性范围分别为4.1~62.6μg/ml(r=0.9968)、3.9~60.1μg/ml(r=0.9971)和1.6~21.2μg/ml(r=0.9945),最低检测限分别为0.05μg/ml、0.05μg/ml和0.01μg/ml;相对回收率分别为90.6%~103.6%、93.4%~118.3%和91.2%~101.1%;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6.0%,批间变异系数均小于8.0%。结论固相萃取-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简便、灵敏、准确、稳定,适合于以上3种抗癫痫治疗药物的同时监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为肺结核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并明确血药浓度监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每日接受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400mg、600mg、800mg、1000mg,治疗7天,在服药后2、6小时分别取血浆样本测定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00mg/d左氧氟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的中位数是7.463μg/ml,仅有33%的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6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9.463 μg/ml,有65%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8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2.463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97%;10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4.6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100%.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400mg/d剂量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加强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监测对结核病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药物性急性肾衰竭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科2008—02/2008—04收治的药物所致急性肾衰竭(ARF)5例分析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中应用阿昔洛韦2例,男1例,女1例,年龄28~34岁,平均31岁;用药前疾病:2例均为带状疱疹;静滴剂量0.75~1.25g/次,1次/d,持续2~6d。应用庆大霉素1例,男,62岁,用药前疾病感染性腹泻,静滴剂量32万U/次,2次/d,持续3d。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泮妥拉唑钠、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0例和对照组48例。全部患者在卧床、禁食、持续低流量吸氧、保肝、补液、输血的同时,对照组静脉滴注5%葡萄糖注射液500ml+酚磺乙胺3.0g+氨甲苯酸0.4g,1次/d;微泵24h维持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0.25mg/h。治疗组静脉滴注蛇毒血凝酶1.0U,2次/d;静脉滴注注射用泮托拉唑钠40mg+0.9%氯化钠注射液100ml,每12h一次;微泵24h维持给予注射用生长抑素0.25mg/小时。疗程3d,观察并记录血压、出血量与大便颜色及潜血试验情况。结果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33例(66%),有效15例(30%),无效2例(4%),总有效率96%。对照组48例患者中,显效23例(47.9%),有效16例(33.3%),无效9例(18.75%),总有效率81.2%。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泮妥拉唑钠、血凝酶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具有速效、高效、肯定、安全等优点。值得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国成人万古霉素每日2g给药方案,能否达到10--20mg/L的目标血药浓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2011年9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使用万古霉素且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122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给药剂量、年龄、性别、体重、合并用药等与血药谷浓度的相关性。结果按说明书给药的患者中,62.1%血药谷浓度低于目标血药谷浓度。年龄是患者用药后血药浓度是否能够达到目标值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符合说明书剂量给药的患者,年龄〈60岁者中70.0%低于目标血药浓度;年龄≥60岁者中,62.5%达到或高于目标血药浓度。结论临床医师和药师需审慎地评估患者的给药剂量,尤其应该考虑年龄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5.
背景: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的合理应用通常采用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谷值来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服药后2 h的血药浓度即峰值为监测的最敏感点,较环孢素谷值更有临床意义.目的:验证肝移植后患者服用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峰值的范围.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11/2003-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参试者:实施肝脏移植患者49例.方法:受者口服环孢素A达到稳态浓度时,开始监测血药浓度,在服药后2 h时抽血测定血药浓度峰值.4g例患者,2年共测定峰值浓度血样157份,移植早期每周测定峰值浓度1次,其中男性患者血样测定峰值浓度121例次,女性患者测得36例次,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范围.结果:肝移植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服用环孢素A 2 h后峰值血药浓度范围为:移植后第1个月内(923.11±259.99)μ g/L,第2个月内(1 024.53±253.56)μg/L,第3个月内(1030.54±268.02)μg/L,第3~6个月(661.50±242.66)μg/L,第6~12个月(674.38±188.54)μg/L,第1~2年(402.77±29.46)μg/L,均为理想的血药浓度范围,49例患者健康状态良好.结论:肝移植患者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范围免疫抑制效果满意,可作为国人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浓度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血药浓度监测对新生儿地高辛合理用药的重要作用,提高新生儿用药安全性.方法:荧光偏振免疫法及时测定362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低于有效浓度范围(<0.8μg/L)的患儿占29.3%,在有效浓度范围内(O.8~2.2μg/L)的患儿占61.6%,高于有效浓度范围(>2.2μg/L)的患儿占9.1%.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新生儿在吸收、分布、代谢等方面受多种因素影响,所以,对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对合理用药,减少药物中毒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唐才喜 《中国内镜杂志》2004,10(9):54-55,57
目的 分析评价头孢哌酮钠(cefopenzone sodium)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04年2—5月在该科施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的病例,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术前30min、术后1h静脉滴注头孢哌酮钠1.0~2.0g,术后2次/d,1.0~2.0g/次,疗程3~6d;对照组:术前30rain、术后1h静脉滴注苯唑青霉素(oxacillin sodium)1.0~2.0g,术后2~4次/d,2.0~4.0g/次,疗程3~6d。结果 头孢哌酮钠与苯唑青霉素在临床总有效率、细菌清除率等方面差异有显著性,不良反应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头孢哌酮钠能有效预防腹腔镜胆道术后感染,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静脉滴注普鲁卡因可并发高铁血红蛋白(MHb)血症,监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能及时发现MHb血症,静注亚甲蓝后其症状即可消失[1,2],现将我们遇到的10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0例,男7例,女3例,年龄25~68岁,手术种类包括胸外、颅脑、普外等科的手术。麻醉均采用气管插管,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术中维持麻醉用1.67%普鲁卡因复合液(内含芬太尼67gμ/100ml),纯氧机械通气,潮气量10ml/kg,频率14~16次/分,术中连续监测SPO2、BP、HR。全组病例在静脉滴注普鲁卡因历时50~120分钟(89±23.32),滴速35.9~60mg·…  相似文献   

19.
杨炜  陈力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6):579-581
目的 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0例,观察组应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g治疗,静脉滴注,2次/d,用药8~12d;对照组使用头孢曲松钠2g,静脉滴注,1次/d,用药8~12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7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对社区获得性肺炎有较好疗效,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血清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诊断意义及判断其活动性的价值。方法应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的GPI浓度。结果102例RA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2.51&#177;2.32μg/ml,明显高于84例健康对照组血清中GPI浓度(O.053&#177;0.036μg/m1).两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其中58例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GPI浓度为3.34&#177;3.18μg/ml,明显高于44例非活动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GPI浓度(1.18&#177;1.25μg/ml),两者浓度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性意义(P〈0.01)。GPI抗原在RA患者中检出率为84.3%(86/102),特异性为95.2%(80/84)。结论检测GPI抗原可能成为RA患者的一个新的诊断指标,对RA的诊断及活动性的判断有很大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