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对成人颞骨骨迷路及内耳道结构进行解剖学观察和测量,为积累解剖学数据以及为临床内耳手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支持.方法 对30侧(左16,右14)成人干性颞骨标本的骨迷路及内耳道结构进行解剖观察,并对相关结构进行测量.结果 (1)标本观察结果:前庭为卵圆锥形腔隙,其长轴与矢状面约呈33°夹角;内耳道底可分为四区,其下部面区与前庭下区相交略呈90°角,蜗区螺旋孔列骨嵴与蜗螺旋管内环相接,同样绕其旋转圈.(2)数据测量结果:各测量项左、右侧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后、外半规管长度均值比较及上、后、外半规管脚间距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半规管分别与上、外半规管管径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上、外半规管管径均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右耳骨迷路及内耳道各测量项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后半规管长度>上半规管长度>外半规管长度;上半规管脚间距>外半规管脚间距>后半规管脚间距;后半规管管径大于上、外半规管管径,而上、外半规管之间管径却无差异.  相似文献   

2.
国人内耳门的解剖形态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为临床经岩骨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观察42例标本内耳门的形态,测量其长度、宽度及其与岩骼毗邻间距离。结果 内耳门位于岩骨内侧面中央、双侧各数据间无统计学差异。讨论 内耳门与毗邻的各个重要结构有着稳定的解剖关系,内耳孔后和外耳道后上棘的连线可以确定岩骨后部磨除的范围。  相似文献   

3.
内耳骨迷路的磨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4.
①目的利用MR对正常人内耳进行形态学观察和测量,并与颞骨标本测量结果进行比较,旨在探讨内耳的MR表现及其正常形态大小,为该部位病变的定位诊断以及内耳显微外科手术提供有价值的解剖学依据。②方法选择33例无任何耳部疾患的正常志愿者(男24例,女9例),对两侧内耳进行MR三维重建成像,并对3个半规管进行测量;同时制作26侧成人颞骨骨迷路标本进行观察和测量,将两者结果进行比较。③结果33例MR三维重建成像均能满意显示两侧内耳的解剖结构。前庭、耳蜗、半规管、内听道显示清晰,可对其形态进行仔细观察。MR成像测得3个半规管内周长、外周长,以后半规管最长,上半规管次之,外半规管最短,其规律与尸头测量结果一致。④结论利用MR成像技术能立体而直观地显示内耳的结构,其测量结果与尸头测量结果有一定差值,但规律一致,可为临床提供正常人内耳成像特点及解剖学参考。  相似文献   

5.
迷路下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19例38侧国人头颅和6例颞骨进行解剖观察和测量。所测数据为临床内淋巴囊减压术和迷路下前庭神经切断术提供了乳突部内耳各结构之间的关系和数据。并依据数据提出术中应注意乙状窦和颈静脉球的变异。  相似文献   

6.
7.
1986年,Colletti分别将氯化钠晶体置于动物圆窗及前庭腔,造成对内耳末稍神经的化学性破坏,术后8~24小时形态学观察,发现内耳前庭及耳蜗之神经末稍均广泛被破坏,该氏遂认为,氯化钠晶体内耳置入术是一种迷路破坏性术式。但柯氏的实验缺乏长期的动物实验结果,亦未能断定术后长期前庭神经及神经节细胞有无改变。  相似文献   

8.
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①目的 应用神经内镜经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对颅后窝内耳道周区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 ,为临床手术定位提供形态学依据。②方法 对 30例成人尸头模拟枕下乙状窦后锁孔入路进行显微解剖学观察 ,描述神经血管毗邻关系 ;以星点为基点 ,测量与入路相关解剖结构的距离及其与矢状面的夹角。③结果 锁孔位置为取耳后 4cm以星点为上点垂直纵行切口 (3.5± 0 .5 )cm的位置。星点后下方骨孔直径 (2 .5± 0 .5 )cm。手术通道在硬脑膜内、蛛网膜外 ,位于颞骨岩部后面和小脑前外侧面、绒球前面之间 ,与正中矢状面呈 4 5 .0°± 2 .5°夹角。该神经内镜的锁孔入路虽然通道窄小 ,但辐射范围夹角可达 35 .8°± 1 .5°,向上达展神经平面 ,向下至颈静脉孔区。④结论 在硬膜下隙中神经内镜按照沿途定位标志前进 ,就能准确到达解剖目标 ;对手术相关解剖学结构的认识及熟练的神经内镜操作技术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内耳道X线摄影方法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耳道X线摄影方法的体会潘文林(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放射科,南京210011)关键词内听道;X线摄影术内听道是位于颞骨岩锥内的骨性管道,颞骨岩锥部结构极其复杂,X线摄片方法多样,如汤氏位、斯氏位等。兹将本院近年来所摄964例内听道摄影方法和体会总...  相似文献   

10.
内耳迷路骨化的临床表现为听力和前庭功能障碍。现就我院经颈骨探查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中证实的2例迷路骨化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报告如下。l临床资料例1,男性,17岁。因间歇性右侧领部闷胀感2年于1993年7月22日入院。5岁时右额撷部摔伤后右侧听力丧失,3年后发现右眼闭合不全和口角歪斜。入院检查:右侧完全性周围性面瘫;右耳鼓膜稍混浊,较薄,无穿孔;纯音和电反应测听检查示右耳全聋;右耳同侧和左耳对测声反射均未引出;变温试验示右侧前庭功能消失。左耳未见异常。CT检查:右颧骨岩部骨质增生、硬化、膨大,致使颅中窝底抬高,内耳道…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国人颞骨岩部表面标志与内耳道 (IAC)的空间位置关系 ,定位内耳道中点 ,为外科手术提供解剖基础。 方法 :1 5例 (30侧耳 )甲醛固定的正常成人头颅标本 ,磨除内耳道表面骨质 ,暴露耳蜗 (C)、上半规管(SSC)、前庭 (V)等 ,用游标尺进行测量。 结果 ;双耳外耳道口上壁中点连线与双耳内耳道中点 (O)连线基本一致 ,该连线与鳞部内侧交点 (A)至内耳道中点距离为 (31 .5 9± 2 .33)mm。 结论 :熟悉内耳道毗邻解剖关系 ,有利于安全定位内耳道 ,扩大手术视野 ,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Background

Ear and the lateral skull base surgery is challenging and yet fascinating for a Neuro-otologist.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the complex anatomy is indispensable for the surgeon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best possible care.

Methods

The aim of the study was to highlight the present day indications for 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 to IAM from a Neuro-otologist perspective.

Results

There were a total of 7 patients who underwent 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 at our centre.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have reported cases of Vestibular Schwannoma, Facial nerve schwannoma, Cholesteatoma involving the IAM, Meniere's disease with refractory vertigo which were managed via translabyrinthine approach. We also encountered, probably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tuberculoma of the IAM which was clinical suspected to be vestibular schwannoma.

Conclusion

The article presents different clinical situations where this approach can be suitably utilized and has been dealt with via a retrospective study encountered at our centre.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DR内听道像及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我院46例已行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影像检查及相关的声学检测资料.所有患者均行DR内听道像及耳镜检查.结果 43例DR内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全部植入且沿耳蜗螺旋自然弯曲,无滑脱、扭曲,术中、术后的声学检测正常;2例DR內听道像显示工作电极未植入完全,术中检测声阻抗正常,术后恰当刺激神经反应遥测可引出;1例患者内耳先天发育畸形Mickel型,其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显示耳蜗内电极位置过深,部分自鼓阶滑脱,部分在底圈与中间圈移行处扭曲,且电极不工作,声学检测不能引出,需行再植入术,其他5例CT显示耳蜗内电极连续,形态、走行无异常.结论 DR内听道像廉价、直观监测蜗内电极位置、形态,应作为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常规检查;CT可以提供确切的异位信息及内耳、中耳畸形的情况,两者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后的效果评估和康复训练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视神经管与气化程度不同的蝶窦的相关性,为经鼻蝶入路和扩大经蝶视神经管区手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选取经处理的成人湿性尸头标本20例(40侧)。矢状位中线切开并观察蝶窦、蝶窦外侧壁和视神经管等相邻结构。结果本组标本中有5.0%的蝶窦为未发育型,15.0%为甲介型,10.0%为鞍前型,20.0%为半鞍型,35.0%为全鞍型,15.0%为枕鞍型。蝶窦只有1例为单房,其余均有中隔,占95.0%。多数偏于一侧,居中线者占10.0%;有蝶筛气房7侧,占17.5%。22.5%为视神经管型隆起,30.0%为半管型,47.5%为压迹型。测量视神经管眶口内壁中点到蝶窦前壁的距离为(11.62±4.50) mm。视神经-颈动脉隐窝出现率为82.5%。结论视神经管区手术前对蝶窦发育及相邻结构的分析,能有效地减少手术的并发症和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15.
耳内镜诊断治疗外耳道胆脂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耳内镜手术治疗外耳道胆脂瘤的方法、疗效及适应证。方法分析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21例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情况:按Holt分期:I期17耳,Ⅱ期2耳,Ⅲ期2耳。I期局限于外耳道的外耳道胆脂瘤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II期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的外耳道胆脂瘤行胆脂瘤清除术加外耳道戍形术;Ⅲ期侵及中耳的外耳道胆脂瘤行改良乳突根治术。所有患者随访3个月-半年。结果20耳术后无复发,Ⅱ期1例外耳道狭窄术后复发加作外耳道成形。结论外耳道胆脂瘤不同分期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耳内镜手术治疗适用于外耳道胆脂瘤I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external auditory canal cholesteatoma,EACC)的CT分期方法。方法对66例手术治疗的EACC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颞骨CT结果将EACC分为四期:EACC局限于外耳道内且无明显骨质破坏为Ⅰ期;EACC破坏外耳道骨质,但未侵犯鼓室或乳突为Ⅱ期;EACC侵范鼓室和或乳突为Ⅲ期;EACC侵犯至颞骨外部结构为Ⅳ期。并将CT分期结果与术中所见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66例EACC中,Ⅰ期13例,Ⅱ期36例,Ⅲ期16例,Ⅳ期1例。EACC的CT分期与术中所见的总符合率为96.9%(62/66)。结论 EACC的CT分期方法简单、可靠,有助于选择正确的EACC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内听道及其内面神经、前庭神经及血管显微解剖并探讨内窥镜技术经内听道口对内听道进行探查的作用,为临床听神经瘤手术提供解剖学参考。方法①对15具颅骨标本30侧内听道口与毗邻骨性结构进行观察测量;②在12具尸头上模拟枕下乙状窦后入路,磨除内听道后壁对内听道及内听道段面神经、前庭蜗神经进行观察测量,同时用神经内镜对内听道口进行多角度观察比较。结果①利用内听道口与毗邻结构的位置关系可快速定位内听道;②内听道内面神经与前庭蜗神经位置关系恒定;利用横嵴、垂直嵴可快速找到内听道段面神经;③神经内镜经内听道口可观察到内听道内结构。结论①熟悉内听道解剖结构可减少听神经瘤术后并发症发生;②在听神经瘤手术中,可尝试在神经内镜下对内听道内肿瘤进行探查刮除而完成肿瘤全切。  相似文献   

18.
刘艺昌  叶放蕾 《中原医刊》2007,34(11):11-12
目的探讨外耳道胆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病理确诊的42例外耳道胆脂瘤的临床诊治情况。局限于外耳道的外耳道胆脂瘤20例(Ⅰ型),行外耳道胆脂瘤清除术;侵及中耳的外耳道胆脂瘤12例(Ⅱ型),行乳突根治术及鼓室成形术;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的外耳道胆脂瘤(其中3例侵及中耳)10例(Ⅲ型),分别行胆脂瘤清除术、乳突根治术加外耳道成形术,所有病例随访3个月-3年。结果单纯外耳道胆脂瘤患者,术后无复发;侵及中耳及乳突的外耳道胆脂瘤,手术成功率83.3%(10/12);伴外耳道狭窄或闭锁的外耳道胆脂瘤(其中3例侵及中耳),手术成功率80.0%(8/10)。结论外耳道胆脂瘤根据侵及范围,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治疗,疗效满意。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提高治愈率,并防止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性外耳道、乳突遭破坏的外耳道脂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收集了44耳外耳道胆脂瘤,根据不同病变范围采用了外耳道重建术,改良乳突根治术和开放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3种术式。结果:行外耳道重建术的26耳,随访1年恢复了外耳道的正常生理结构。全部44耳随访1年以上无胆脂瘤复发,结论:外耳道胆脂瘤的应根据不同病变范围而采用保守或不同的手术方法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