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 毫秒
1.
目的:探讨颅底及近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患者126例,手术采用上,下颌外旋入路分别为13、17例:耳后C型切口、经颈、颅面联合入路分别为16、48、6例;上颌骨截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5例;经腮、口、颞额、额星期五入路分别为5、6、4、1例。结果:89例良性肿瘤,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37例恶性肿瘤中,术后存活不足1年者4例。1年、2年、3年、5年以上者分别为6、12、10、5例。结论:上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下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耳后C型切口入路适用于颞骨肿瘤;额眶入路适用于切除眶顶,蝶骨肿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颅底及近颅底肿瘤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颅底及近颅底肿瘤患者126例,手术采用上、下颌外旋入路分别为13、17例耳后C型切口、经颈、颅面联合入路分别为16、48、6例;上颌骨截除术5例;鼻侧切开术5例;经腮、口、颈额、额眶入路分别为5、6、4、1例.结果89例良性肿瘤,2例复发经再次手术治愈;37例恶性肿瘤中,术后存活不足1年者4例,1年、2年、3年、5年以上者分别为6、12、10、5例.结论上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前、中颅底肿瘤;下颌外旋适用于切除咽旁间隙良性肿瘤;耳后C型切口入路适用于颞骨肿瘤;额眶入路适用于切除眶顶、蝶骨肿瘤.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不同部位的上颌外旋入路切除16例前、中颅底肿瘤,此16例肿瘤均累及多区,范围广泛;采用下颌外旋入路治疗26例鼻咽、口咽、咽旁及颅底肿瘤。结果:16例上颌外旋术后随访2-5年,生存4年以上3例,3年以上6例,2年以上6例,术后1.5月死亡1例。26例下颌外旋术后随访18个月-6年,4例良性肿瘤情况良好,无复发,22例恶性肿瘤中,2例0.5年内死亡,2例1年余复发,1例术后2年死于肺部转移,4例存活5年以上,6例存活4年以上,3例存活3年以上,3例存活2年以上,1例存活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上颌外旋及下颌外旋入路是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手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方法 :采用不同部位的上颌外旋入路切除 16例前、中颅底肿瘤 ,此 16例肿瘤均累及多区 ,范围广泛 ;采用下颌外旋入路治疗 2 6例鼻咽、口咽、咽旁及颅底肿瘤。结果 :16例上颌外旋术后随访 2~ 5年 ,生存 4年以上 3例 ,3年以上 6例 ,2年以上 6例 ,术后 1.5月死亡 1例。 2 6例下颌外旋术后随访 18个月~ 6年 ,4例良性肿瘤情况良好 ,无复发 ,2 2例恶性肿瘤中 ,2例 0 .5年内死亡 ,2例 1年余复发 ,1例术后 2年死于肺部转移 ,4例存活 5年以上 ,6例存活 4年以上 ,3例存活 3年以上 ,3例存活 2年以上 ,1例存活 1年以上。大部分病例仍在继续随访中。结论 :上颌外旋及下颌外旋入路是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5.
前、中颅底、咽及咽旁间隙肿瘤手术治疗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的理想手术入路。方法:采用上颌外旋入路切除累及多区的前、中颅底肿瘤16例;采用下颌外旋入路切除鼻咽、口咽及颅底肿瘤26例。结果:16例上颌外旋术后随访2—5年,生存4年以上者3例、3年以上者6例、2年以上者6例,术后1个半月死亡1例。26例下颌外旋随访8个月-6年,4例良性肿瘤无复发,存活5年以上4例、4年以上6例、3年以上3例、2年以上3例、1年以上1例。现大部分病例仍在随访中。结论:上颌外旋及下颌外旋入路是彻底切除前、中颅底、咽、咽旁间隙肿瘤的的理想、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晚期恶性肿瘤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16例颅中窝-侧颅底沟通性恶性肿瘤分别采用了①耳后“C”形切口,颗骨次全切除进路与高位颈侧切开联合进路行颅中窝一侧颅底和腮腺区肿瘤切除;②颗侧舌形切口,颅中窝进路颅内外肿瘤切除;③颞-耳-下颌骨外旋进路行咽旁、颞下窝、颅中窝肿瘤切除等三种手术方法治疗。其中13例术后补充放射治疗。结果:16例中11例术后存活3年以上,5例术后3年内死亡。按生命表法统计,3年生存率为68.75%。结论:所采用的三种手术方式,能较好地暴露颅内外病变,进行肿瘤切除。对颅底区晚期恶性肿瘤采用手术及术后放射治疗等积极措施可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经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的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颞下窝肿瘤的效果。方法对2014年4月至2017年8月7例经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的下颌骨外旋入路切除的颞下窝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出现术后并发症,随访2~24个月,无1例复发。结论下颌孔后升支垂直截骨的下颌骨外旋入路可充分暴露颞下窝肿瘤,且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是切除颞下窝肿瘤安全有效的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完整而安全切除的最佳手术入路。方法:对颅底肿瘤根据侵及区域不同,采用不同的手术径路,总共9例。其中3例采用经一侧上颌骨掀翻入路,1例采用经一侧腮腺颞下窝入路,1例采用下颌骨升支横行截骨,4例采用下颌骨颏孔前截骨外旋入路。结果:所有病例的颅底肿瘤,均被安全而完整地切除;其中1例是纤维血管瘤,1例高分化平滑肌肉瘤,2例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1例高分化鳞状上皮癌,2例平滑肌肉瘤,1例颈动脉体瘤,1例滑膜肉瘤,1例骨化纤维瘤。结论:最佳手术入路的选择应相对于颅底不同部位的肿瘤,针对特殊的解剖结构而选择。上颌骨掀翻入路是治疗中颅底或侧颅底,尤其是同时累及两个解剖区域以上病变时较好的选择。对于侧后颅底病变伴张口受限,面神经受侵犯者,可选择经腮腺颞下窝入路。肿瘤与颈动脉关系密切时采用下颌外旋入路较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颞下窝咽旁区肿瘤的手术途径。方法:5例采用颌下入路,11例采用下颌骨外旋入路,6例采用颧弓入路。结果:11例良性肿瘤术后无复发;11例恶性肿瘤中,术后生存<1年2例,~2年3例,~3年2例,>5年以上4例。结论:颌下入路、下颌骨外旋入路和颧弓入路均是彻底切除颞下窝咽旁区肿瘤理想、可靠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0.
探讨巨大听神经瘤手术治疗和并发症处理。方法271例直径〉4cm巨大听神经瘤手术治疗,采用经单侧枕下倒钩形切口或旁正中线直切口入路269例,颞枕马蹄形切口2例。肿瘤全切除186例,近全切除32例,大部分节切除48例,部分切除4例,活切1例。结果治愈245例,占90.3%,死亡26例,占9.7%。结论一侧枕下入路是切除巨大听神经瘤最常用和最成熟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颅底显微解剖的临床教学实践,探讨适合于神经外科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教学方法。方法在颅底显微解剖教学中,采用解剖示范、手术入路演示、颅底手术点评并加以优化组合,探索出适合神经外科学不同层次学习者的教学方法。结果通过颅底显微解剖示范,使学员掌握更多知识;颅底手术入路演示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颅底手术点评,培养学员将理论与临床实践结合获得三维立体解剖的概念。结论颅底显微解剖示范、颅底手术点评和手术入路演示,有利于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在颅底显微解剖的教与学两方面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值得进一步实践和推广。  相似文献   

12.
颅底恶性肿瘤术后组织缺损I期修复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颅底区手术后骨及软组织缺损的I期修复重建方法。方法对38例颅底恶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所致颅底软硬组织缺损进行了I期修复,修复材料主要为带蒂斜方肌下部岛状肌皮瓣8例,带蒂胸大肌下部岛状肌皮瓣5例,带蒂颞肌复合组织瓣或带蒂颞肌筋膜帽状腱膜瓣+骨块+游离皮片共17例,额肌复合组织瓣7例,前臂皮瓣血管吻合游离移植1例,组织瓣面积8cm*10cm-7cm*25cm,结果组织瓣成活率89.47%(34/38例),术后并发症率18.4%(7/38),其中肌皮瓣部分坏死10.5%(4/38),脑脊液漏5.2%(2/38),颅内感染2.6%1/38例),均经对症治疗后疹愈。结论 颅底组织缺损采用显策外科技术I期修复重建能够有效地预防严重的手术后并发症,尤以带血管蒂组织瓣转位移植术修复重建颅底区组织缺损的方法具有组织瓣存活率高,易掌握和可靠性强等优点,可做颅底区修复重建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93例颅底肿瘤的诊治经验。方法:对我科近8年收治的颅底肿瘤病人进行回顾总结。结果:颅底肿瘤良性居多,外科手术是首选,显微外科手术提高了全切率,减少丁并发症.结论:显微外科手术是治疗颅底肿瘤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前颅底导航显微外科技术的改进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Wang Z  Wang D  Chen Q  Luo D  Shen J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79-882
目的:探讨改进前颅底显微外科导航系统的技术,并评估其精确性及手术安全性。方法:对42例同时侵犯脑颅和面颅的前颅底良恶性肿瘤,设计新型连接,以维持头架和参考框架术中持续稳定,并无红外信号发射障碍。6个参考点布局在顶额、颧、上颌、乳突等区。应用STN导航系统和SMN导航手术显微镜的虚拟探针、虚拟手术入路和虚拟目标(肿瘤)轮廓线,在SMN手术显微镜下作立体导航手术。结果:新型设计的精度可使导航距离误差在1-1.5mm,安全导向手术,相比之下。原设计精度误差≥4.0mm。结论:精良的虚拟技术和显微手术相结合提高前颅底显微外科的精确程度和安全性,但花费较贵。  相似文献   

15.
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Zhang JT  Wang L  Wu Z  Jia GJ  Zhang LW 《中华医学杂志》2007,87(23):1607-1610
目的 分析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收集有完善资料的颅底脊索瘤患者79例,选取性别、年龄、首发症状、阳性体征、肿瘤体积、入院前手术、入院前放疗、肿瘤部位和分期、肿瘤的质地及粘连程度、肿瘤的病理学分型、手术切除程度等可能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13个因素,用Kaplan-Meier法、Cox回归及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 用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入院之前曾行手术或放疗、手术切除程度、肿瘤与周围组织粘连程度是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危险因素(均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的病理学分型、入院之前行手术或放疗、手术切除程度对颅底脊索瘤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结合影响颅底脊索瘤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进一步完善包括手术技术在内的治疗手段,合理安排综合治疗的步骤,将有助于改善颅底脊索瘤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颅底脑膜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显微镜直视下手术切除10例颅底脑膜瘤的临床资料,其中嗅沟脑膜瘤3例,蝶骨嵴脑膜瘤、中颅窝底脑膜瘤、桥小脑角脑膜瘤各2例,颞叶天摹脑膜瘤1例.结果肿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3例.无严重并发症或死亡病例.术后2个月全部病人症状改善.9例获随访、2a脑膜瘤复发1例.结论选择好手术入路和运用好显微外科技术可以提高颅底脑膜瘤的全切率,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颅底转移癌1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Jia G  Zhang J  Wu Z 《中华医学杂志》1998,78(10):761-762
目的探讨颅底转移癌的诊断和治疗。方法通过分析15例颅底转移癌的病理分型、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讨论颅底转移癌的诊断和预后。结果本组15例,前颅窝底7例,中颅窝底和后颅凹各3例,全切除13例,次全切除2例,主要并发症为脑脊液漏。结论颅底转移癌少见,临床误诊率高,手术切除为有效治疗方法,对粘连严重、切除困难的肿瘤不强调勉强全切除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手术入路与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颅底肿瘤患者采用不同入路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肿瘤10例,恶性肿瘤8例。前中颅底肿瘤13例,侧颅底肿瘤5例。结果:18例患者经1~5年随访,良性肿瘤10例中9例无复发,1例带瘤生存。恶性肿瘤8例中,2例鼻咽癌分别随访1年1个月和2年,生存良好。余6例分别随访3年和5年,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3/6),33.3%(1/3)。死亡原因是局部复发、肺部转移,颅内侵犯。结论:根据颅底肿瘤的大小、位置及性质选择最佳的手术入路,既能充分暴露和切除肿瘤,又能保护重要的解剖结构,减少或防止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鼻相关颅底肿瘤内镜手术的意义,探讨其适应证、入路及相关并发症的预防。方法:鼻相关颅底肿瘤48例,均在内镜下进行手术,根据肿瘤的发生部位、累及范围及性质分别采取经筛,鼻中隔经蝶,经扩大上颌窦后壁,鼻腔外侧壁,鼻外上颌骨,经口咽后壁等手术入路切除肿瘤。结果:肿瘤全切率81.3%(39/48),次全切除14.6%(7/48),大部分切除4.1%(2/48),并发症发生率18.7%(9/48),无致残及致死病例。随诊3个月至6年,中位随诊时间3年,良性肿瘤复发率8.3%(4/30),无死亡病例。恶性肿瘤Kaplan-Meier法计算3年生存率75%,5年生存率57.6%。结论:术前评估,掌握内镜手术的适应证及相关技术,采用合理的手术入路,采取恰当的方式切除肿瘤,与相关学科密切合作,保证手术的安全性,可预防并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面神经颅内段的显微外科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贾旺  于春江  王凤梅  陈菲 《中华医学杂志》2001,81(19):1202-1205
目的探讨面神经颅内段的显微解剖,为临床手术提供解剖学参数.方法应用10%甲醛充分固定的成人尸头标本10例20侧;漂白干颅骨10例20侧.结合侧方手术入路对面神经及其毗邻结构进行测量和拍照.结果面神经颅内段分为五段,即脑桥小脑角段、内耳道段、迷路段、鼓室段和乳突段.脑桥小脑角段和内耳道段与位听神经伴行;迷路段最短最细,约3.8mm±0.7mm长;鼓室段与骨迷路和中耳关系密切;乳突段长约15.5mm±1.9mm,经茎乳孔出颅.结论枕下乙状窦后入路中可利用第四脑室脉络丛定位面神经脑干端;经岩前人路中可利用弓状隆起和岩浅大神经定位面神经内耳道段和迷路段部分鼓室段骨壁缺如,面神经直接裸露在岩骨表面;外半规管至二腹肌嵴前端是面神经乳突段的标志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