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黎昕  张磊 《海南医学》2005,16(11):83-84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在X线及CT上的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印例手术病理诊断明确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结合有关文献对其X线及CT表现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病灶形态呈多样性,病灶内部改变不同。发生在骨干骺端时跨越骺板;而骨囊肿发生病理性骨折时骨碎片移位呈“碎片陷落征”。结论依其X线及CT表现并结合临床,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与骨囊肿大多可作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对 19 例上颌骨骨异常增殖症患者行手术切除和骨创面冷冻治疗,17 例术后颜面畸形矫正满意,随访 2~10 年无复发,2 例分别在术后 6 个月及 1 年复发,再次手术治愈,无 1 例发生骨髓炎。此法临床易掌握,疗效满意,是治疗上颌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与CT诊断。方法 回顾分析我院2000~2006年经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0例的X线与CT影像资料。结果 10例病例中,单骨型2例,多骨型8例;单纯骨质硬化表现2例,合并有其他影像变化特点8例。结论 X线及CT检查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临床和X线表现.结果:7例均诊断为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X线表现为(1)囊状透亮区:囊性骨质密度减低区5例;(2)磨玻璃样结构:磨玻璃样骨密度影2例;(3)骨硬化:囊状骨密度减低影合并骨硬化1例;(4)畸形:长管状骨病变范围较大,骨皮质膨胀变薄者5例,长骨弯曲畸形4例,合并病理骨折2例;(5)单骨发病者5例,发生于单侧下肢者1例,全身多骨发生者1例.结论:X线检查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和分型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特点和X线表现,探讨X线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4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表现特征。结果:X线表现较复杂,特征性表现主要为毛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结论:X线仍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良好方法,CT和MRI对判断周围组织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T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总结、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患者的CT表现。结果骨纤维异常增殖症可单骨、单骨多发或多骨发病,其CT表现主要分为囊状膨胀型和硬化型。结论CT能较好地显示本病的病变特征及范围,有助于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指导临床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临床特征并比较X线、CT、MRI的影像学表现,探讨X线、CT、MRI对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65例由手术病理证实的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X线、CT和MRI表现特点。结果:X线表现较复杂,CT表现主要为磨玻璃样改变、囊状低密度影和斑块样硬化,无明显骨膜反应存在。由于在病理上组织成份的不同,MRI所呈现的信号特点依赖于骨小梁、细胞成份及胶原纤维的多少。结论:X线仍是诊断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良好方法,若位于颌面部或颅底时可采用CT检查,明确骨纤维异常增殖症骨受累程度、范围和细节等。MRI对判断周围组织变化有帮助。  相似文献   

8.
单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2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单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有效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例单骨型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治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与结论:尽早确诊、积极手术是影响疗效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报告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18例,手术治疗17例,手术进路:经唇龈沟切口11例,侧鼻切开5例,左耳后切口1例,术中削除或部分削除增殖的病变骨质,术后随地年至18年,效果良好,无复发。结合病史及X线表现本病不难诊断,确诊靠病理,需与骨化纤维瘤等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T面面 骨骨纤维增生殖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0年至今13例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CT表现。结果:CT表现为三型:硬化型、囊肿型、混合型。结论:CT对颅面骨骨纤维异常增殖症的诊断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肺邻近器官及支气管残端的冷冻效应与并发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程波  叶明福 《重庆医学》2003,32(2):157-158
目的 为探讨晚期肺癌侵及邻近器官及支气管残端的癌残留能否行致死性冷冻、被冷冻器官会产生何种生物效应及并发症。方法 成年家犬30只,18只犬肺切除后支气管残端采用液氮行冷冻处理,12只犬冷冻肺邻近器官(其中食管4例,膈肌3例,胃3例,肝脏2例),现察10h一7个月(平均4.5个月)。结果 见冷冻的支气管残端均有坏死,随观察时间的延长逐渐形成纤维瘢痕。全组均束发生残端破裂或支气胸膜瘘。冷冻食管4例,3例冷冻区食管狭窄,狭窄段为较薄的纤维膜状瘢痕。冷冻胃3例,见胃内壁形成瘢痕溃疡(食管、胃穿孔各1例)。冷冻膈肌3例,未见膈肌破裂。冷冻肝脏2例,见形成黄色瘢痕。结论 冷冻坏死发生缓慢,纤维组织对冷冻的耐受性较强,使坏死组织不致很快脱落;原有的组织细胞结构坏死消失,纤维结缔组织明显增生,各冷冻区坏死组织边缘新生毛细血管多。  相似文献   

12.
目的小鼠肝细胞癌模型经冷冻处理后,通过测量外周血AFP值及IL-10、TGFβ1的浓度,研究小鼠肝癌经冷冻处理后的体内免疫状况的变化.方法取Balb/s小鼠48只制成肝癌模型,随机分为2组,一组为对照组,另一组为冷冻处理组,分别于冷冻处理后2 h、2 W、3 W、4 W采用眼球取血法取血,采用放免法测AFP值,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其血浆中IL-10、TGF-β1的浓度.比较两组小鼠治疗前后免疫功能的变化情况.结果冷冻组各指标呈递减趋势,与对照组比较差别有显著性,各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别有显著性.结论小鼠肝细胞癌模型经冷冻治疗术后免疫功能增强,存在显著的冷冻免疫效应.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与方法:本文报告了应用激光或/和冷冻手术为主治疗各种体表恶性肿瘤66例;结果:表明激光、冷冻手术对这些恶性肿瘤的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对绝大多数皮肤癌可通过1 ̄2次激光凝固气化术而痊愈,并保证了受螺器官的功能和美容的要求;结论:冷冻对较大癌癌患者,特别浊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疗效更佳,冷冻后或冷冻瘤苗埋藏术后激发的冷冻免疫效应对防止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消除已有的转移灶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婴幼儿小阴唇粘连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诊断治疗。方法:回顾55例小阴唇粘连幼女的临床资料。年龄4月~3岁,中位年龄15个月,均以生殖道畸形就诊。其中27例可追问到曾有外阴充血分泌物病史。结果:本组55例中,38例为部分小阴唇粘连,17例为全部小阴唇粘连。采用分离术治疗,其中3例1月后再粘连,再次分离。无分离后感染发生。随诊1年均全部治愈。结论:婴幼儿小阴唇粘连诊断容易,分离术治疗效果好,适宜在各级医疗机构开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T引导下氩氦刀治疗肿瘤的手术配合技术。方法:分析35例晚期肿瘤氩氦刀治疗病例的术前准备、术中问题及相应措施,对手术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5例手术顺利完成,共形成41个冰球。25例胸部病例中有5例轻微气胸,1例轻微气胸伴少量出血,1例局部皮下气肿,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24%(6/25),4%(1/25),4%(1/25)。其余病例无明显术中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氩氦刀治疗晚期肿瘤是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新治疗方法。充分的术前准备、恰当的术中配合和精确的扫描定位技术,对于保证手术的成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正骨推拿治疗骶髂关节骨错缝是否有优势。方法:2007年7月—2010年7月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海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诊断为骶髂关节损伤的,并排除其他疾病所致的腰腿痛患者126例。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成:单纯推拿治疗组:38例;推拿加微波治疗组:66例;微波治疗组:22例,以5次为1个疗程,治疗前和治疗1个疗程,疗程结束后用McGi11疼痛评分量表评定其疼痛情况。结果:3组患者治疗前McGill量表评分得分均值比较,P>0.05,统计学上没有显著性差异,3组患者治疗后McGill量表评分得分均值比较,P<0.05,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推拿加微波组的疗效好于推拿组,推拿组疗效好于微波组。结论:正骨推拿手法治疗骶髂关节错缝的疗效是肯定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21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总结分析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资料,探讨合理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对21例恶性黑色素瘤病例的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21例中男女之比为1.1∶1,平均发病年龄为41.7岁,上、下颌之比为2.5∶1,颈淋巴结转移率为52.9%,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28.6%、23.8%。结论:口腔粘膜恶性黑色素瘤预后很差,包括手术、冷冻、免疫治疗等的综合治疗应是目前提倡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临床诊治体会。方法:选取临床2011年收治的慢性咳嗽患者60例临床诊断及治疗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单个病因51例,2个以上病因9例,总治疗有效好转率为98%。结论:慢性咳嗽系由多种病因引起,仅对一种病因进行治疗难以达到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总结口腔颌面部恶性淋巴瘤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方法:采取手术、化疗、放疗等方法治疗23例患者。跟踪随访。结果:死亡3例,失诊3例,存活17例(10年以上2例,5~10年4例,3~4年3例,1~2年5例,不足一年3例)。结论:早期明确恶性淋巴瘤的诊断并早期治疗效果较好,综合治疗对恶性淋巴瘤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0.
谢谦  丁洪飞  李维 《海南医学》2005,16(8):46-48
目的分析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方式,总结诊治体会,加深对此类损伤的认识,探讨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的诊治方案。方法本院收治43例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患者,其中有胰腺横断、主胰管断裂及胰头或胰体尾挫伤合并十二指肠、脾、小肠多发性破裂等。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及严重程度而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结果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远端胰并脾切除术22例,远端胰腺空肠吻合术8例,胰腺阶段性切除术6例,Berne(十二指肠憩室化手术)手术5例,胰头切除术2例。并发胰瘘3例,严重腹腔感染2例,消化道大出血1例,切口裂开1例。43例患者经救治均痊愈出院。术前血、尿淀粉酶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符合率可高达95%,但特异性低;CT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90%;B超检查对胰腺损伤的诊断符合率为45%。结论闭合性腹部伤致胰腺断裂的临床表现隐匿,术前血、尿淀粉酶检查,CT及B超检查可明显提高术前确诊率。其手术方式要根据胰腺损伤的部位和严重程度,以及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