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远移尖牙的方法有多种,本文通过在同一颌骨上两侧尖牙分别施以结扎丝和橡皮圈牵拉的比较,以探讨较好的远移尖牙的加力方法。1 材料与方法 随机选择拨除第一双尖牙的10例处于20个颌骨上的40颗尖牙,其中男性4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10岁,最大30岁,平均年龄18.5岁。错颌包括前突、拥挤、深覆颌。拨除第一双尖牙后一周粘戴磨牙带环和托槽上唇弓。为具有可比性,结扎丝结扎加力和橡皮圈牵拉加力选择同一病例同一颌骨的两侧。结扎丝从第一恒磨牙颊面管拉钩“8”字绕过第二双尖牙结扎尖牙托槽,或从第一恒磨牙的带环拉钩直接…  相似文献   

2.
秦明群 《华夏医学》2003,16(6):824-826
目的:比较结扎丝向后结扎与橡皮链牵拉尖牙向远中对牙齿移动速率的影响。方法:对18例牙列拥挤、双侧对称拔除4个第一双尖牙的患者,用标准方丝弓矫治技术随机选择一侧使用结扎丝向后结扎,同一牙弓对侧使用橡皮链牵拉,分别拉两侧尖牙向远中。每隔21d测量尖牙向远中移动的距离(mm),重复数次记录尖牙移动距离的均数。结果:两种方法拉尖牙向远中,其移动速率有显著性差异。橡皮链牵拉尖牙向后移动的速率快于结扎丝。结论:在排齐整平牙弓后使用橡皮链牵拉尖牙优于结扎丝向后结扎。力的持续时间是决定牙齿移动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方丝弓矫治初期尖牙向后结扎的临床效果,并探讨其机理和使用方法。方法随机选择30例拔除第一双尖牙的病人,在方丝弓矫治技术的初期牙列排齐整平阶段,应用结扎丝将尖牙向后结扎,在镍钛圆丝的引导下,远中移动尖牙,观察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并且在尖牙移动前后拍摄X线牙片协助评价疗效。结果尖牙与第二双尖牙靠拢的速度为0.75~1.2mm/m,平均速度为0.92mm/m,且不同直径的镍钛圆丝引导下速度之间差异有高度显著性(P<0.01)。结论尖牙向后结扎应用于方丝弓矫治初期,疗效明显,并可缩短方丝弓矫治疗程。  相似文献   

4.
本文随机选择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16双尖牙,在同一颌骨上,一侧用橡皮链牵拉,另一侧用橡皮圈系拉,尖牙远中移位。结果证明;橡皮圈牵拉尖牙远中移位的效果明显快于橡皮链牵拉尖牙远中移位。  相似文献   

5.
正畸拔牙病例中应用钛镍圆丝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力杰 《甘肃医药》2009,28(2):114-115
目的:观察评价应用钛镍圆丝远中移动尖牙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选择26例拔除第一双尖牙病例,在方丝弓矫治的第一阶段,由钛镍圆丝引导,在进行排齐整平的同时拉尖牙向远中移动。结果:26例拔除第一双尖牙患者,均可以在矫治的第一阶段应用钛镍圆丝进行尖牙的远中移动,并可缩短矫治疗程6个月左右;使用链状橡皮圈牵尖牙远中移动速度较使用0.25mm结扎丝向后结扎移动尖牙快,且力值也易掌握。结论:应用钛镍圆丝在方丝弓矫治的排齐整平阶段远中移动尖牙,疗效明显,有缩短矫治疗程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不同加力方式对牙齿移动速度的影响以及与龈沟液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骨保护素表达比值(RANKL/OPG)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双侧对称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的恒牙列患者,随机分为螺旋弹簧施力组和弹力橡皮链施力组,实施尖牙远中移动,分别于加力前,加力2、4、8、12、16、20周测量尖牙移动量和龈沟液RANKL/OPG值。结果加力4周后,螺旋弹簧组每个时间点的尖牙移动量均大于橡皮链组。两组各加力时间点的RANKL/OPG值均有显著差异。尖牙移动到位后和稳定3个月后的定位根尖片均无牙根吸收现象。结论螺旋弹簧组的骨改建作用强于橡皮链组,龈沟液RANKL/OPG值与骨改建过程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孟宏琳 《广西医学》2003,25(9):1787-1788
尖牙向后结扎法 (CanineLaceback)是直丝弓矫治技术中为防止前牙唇倾与覆加深而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近年来将这一技术应用于方丝弓矫治技术中 ,用于将尖牙向远中移动 ,取得了预期的矫治效果。现对运用中遇到的问题及相应的处理对策加以分析。1 材料、方法与结果1 1 一般资料 :收集了作者应用方丝弓矫治器减数4 444 矫治的病例 2 5例 ,年龄 1 1~ 2 5岁 ,平均 1 4 8岁。其中男 1 1例 ,女 1 4例。1 2 方法 :在方丝弓矫治器初戴时 ,粘固带环并粘结托槽待硬固后 ,用 0 2 5mm的结扎丝从牙弓远端的磨牙颊侧牵引钩至双尖牙、尖牙托槽之…  相似文献   

8.
郭祖胜 《当代医学》2010,16(36):75-76
目的运用MEAW技术矫治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探索骨性安氏Ⅲ类错合的临床矫治方法。方法选择恒牙期骨性安氏Ⅲ类错合严重开合及严重反合23例,男9例,女性14例,年龄13~18岁,平均16岁,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矫治结束时至前牙反合及开合解除,尖牙磨牙为中性关系。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定位片,进行x线头影测量分析。结果矫治后上前牙唇倾度加大,上后牙近中移动,下前牙代偿性舌向移动,下后牙远中直立平面变平,颌骨变化较小。结论多曲方丝弓矫治技术可以通过牙的三维移动矫治骨性前牙开合及反合,拓宽了正畸矫治范围。  相似文献   

9.
1982年至1984年期间,共收集到8例牙易位,现结合复习文献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8例牙易位中,男、女各4例,年龄自11~26岁。其中尖牙与侧切牙易位者5例,尖牙与第一双尖牙易位者3例。8例牙易位均发生在上颌,左、右两侧各4例。其中有乳尖牙滞留者4例,易位牙或其他牙有扭转者4例,有畸形侧切牙者2例,合并前牙拥挤者8例,前牙反(牙合)者6例。矫治者中(除1例谢绝矫治外),拔除尖牙者(包括拔除乳尖牙者1例)4例,拔  相似文献   

10.
尖牙远中移动是口腔正畸临床工作中最常遇到的情况 ,在Begg矫治技术中常采用螺旋推簧和垂直扩大曲。在复诊时 ,更换螺旋推簧和带垂直扩大曲唇弓 ,椅旁时间长 ,操作繁锁。目前在直丝弓矫治技术中常采用尖牙向后结扎法 (CanineLace back) [1,2]。本文在Begg矫治技术中将此方法应用于尖牙 ,并试用于切牙移动 ,对其疗效、机制及使用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32例尖牙唇向低位患者 ,年龄11~32岁 ,平均15.4岁 ,男14例 ,女18例 ,均拔除,移动尖牙72颗 ,移动侧切牙13颗…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正畸力作用前后正畸牙龈沟液中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和白介素-1D(IL-1β)含量的变化,探讨正畸力对牙周组织改建的影响。方法:选择24例需拔除4颗第一双尖牙矫治的青少年患者,牙列排齐整平后,用弹性橡皮链15呛正畸力拉尖牙向远中,上颌左侧尖牙为实验组,右侧上颌尖牙为对照组,不加力。分别在加力前,加力后1、3、7、14、28d收集实验牙和对照牙远中临面处的龈沟液,ELISA法检测龈沟液中PDGF和IL-1β的含量。结果:实验组尖牙龈沟液中PDGF、IL-1β的含量在加力后均升高,IL-1β含量3d时达高峰、PDGF含量7d时达高峰,28d恢复至加力前水平。对照组龈沟液中PDGF和IL-1β的含量维持在基线水平。结论: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中PDGF和IL-1β的含量发生动态规律性变化,说明二者参与了正畸牙移动牙周组织的改建。  相似文献   

12.
纠正不良舌习惯矫治前牙开(牙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通过纠正不良舌习惯治疗前牙开[牙合]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选取11例前牙开[牙合]并伴有不良吐舌习惯的患者,年龄14~25岁,平均16.4岁。其中,拔除4颗第2双尖牙2例;拔除4颗第1双尖牙1例;拔除上颌2颗第1双尖牙及下颌第2双尖牙1例;拔除2颗下颌第1磨牙1例;其余6例采用非拔牙矫治。矫治过程中自始至终贯穿口腔功能训练,对于较顽固的不良舌习惯采用固定舌刺等方法破除,整个过程不使用任何前牙区的垂直牵引。结果从矫治开始到前牙建立正常覆[牙合]所用时间最短5个月,最长11个月,平均7.6个月。开张矫治以前牙伸长为主。结论纠正不良舌习惯是治疗牙性开[牙合]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埋伏牙正畸治疗设计中的作用。方法选取32例年龄13~17岁,常规曲面断层难以定位埋伏牙空间位置的正畸病人,进行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其中15例上颌尖牙异位埋伏阻生,8例双尖牙低位埋伏阻生,9例下颌第二磨牙埋伏阻生。所有病人利用螺旋CT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了解阻生牙的牙冠形态、牙根形态、与相邻牙的位置关系以指导正畸治疗计划的制定、外科手术暴露的路径、附件粘结的位置、牵引力的方向等。结果 15例上颌埋伏尖牙、5例低位埋伏双尖牙成功牵引至合平面建立正常咬合;3例有畸形中央尖的低位双尖牙牵引后拔除;9例埋伏第二磨牙在拔除第三磨牙或近中移动第一磨牙后竖直并到达合平面。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定位埋伏牙,真实再现埋伏牙在颌骨中的位置,有利于埋伏牙的矫治设计,提高矫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4.
正畸临床工作中,上颌单尖牙近中唇向错位患者较为多见。笔者对40名10~22岁患者的51颗上颌单尖牙近中唇向错位,采用拔除上颌第一双尖牙,活动矫治器附弓簧进行矫治。矫治器设计:双侧第一恒磨牙上放改良箭头卡;非拔牙侧第一、二双尖牙间放弯向近中卡抱第一双尖牙的间隙卡(单臂卡);拔牙侧放绕过第二双尖牙近中邻面的单臂卡;双曲唇弓从一侧单尖牙远中及第一双尖牙近中间隙跨过(牙合)面,经切牙唇面切1/3交界处到拔牙侧从第二双尖牙近中面、单臂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手术暴露联合固定正畸治疗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4例颌骨内埋伏阻生牙进行翻瓣去骨联合固定正畸牵引导萌治疗。结果应用导萌术矫治埋伏阻生牙14例,其中上颌侧切牙7例,上颌尖牙4例,下颌双尖牙3例,4~8个月萌出牙列排齐。结论手术暴露联合固定正畸牵引治疗颌骨内埋伏阻生牙矫治速度快、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牙齿健康重视程度的提高以及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对于大面积缺损牙齿采用金属钉固位修复的方法已被临床广泛应用,尤其是自攻自断螺纹钉的应用范围更加扩大。近年来我院应用自攻自断螺纹钉固位修复牙齿大面积缺损取得较好效果,本文将临床应用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010—2013年我院收治的牙齿大面积缺损患者40例(共40颗患牙),男16例、女24例,年龄16~50岁;40颗患牙中,上颌切牙5颗、下颌切牙2颗、上颌尖牙5颗、下颌尖牙3颗、上颌双尖牙8颗、下颌双尖牙4颗、上颌磨牙3颗、下颌磨牙lO颗,缺损形态为切角缺损12颗、切角与切缘均缺损7颗、双面洞13颗、三面洞8颗,均因龋病致牙体组织缺损过大(涉及2个轴面以上),剩余的牙冠已不能完成抗力形和固位形制备。  相似文献   

17.
前外反(牙合)是临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如矫正不及时,将会对颌骨的生长发育、咀嚼功能、容貌、颞颌关节及全身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本文介绍使用上(牙合)垂直曲加力单位弓丝,使上前牙唇向移动,扩大牙弓,配合使用下颌前牙平面导板,抬高咬合,直接解除反锁结关系,使反(牙合)得以快速矫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运用片段弓技术在直丝弓矫治中临床实践的应用效果。方法在治疗当中应用多用途弓丝完成磨牙、尖牙等个别牙的矫治及打开咬合。结果应用多用途弓可以控制双尖牙的伸长,直立磨牙,移动尖牙,压低前牙,提高矫治效率。结论片段弓技术可大大提高矫治效率,减少牙齿的往返运动,同时避免由于治疗而产生咬合闭锁。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13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13.6岁.通过拔除上、下颌共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第1双尖牙,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平均疗程为15.6个月,其中打开咬(牙合)平均用时4.2个月.治疗后均获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牙合)关系(仅1例拔除2颗上颌第1双尖牙成人病例,获得完全远中磨牙(牙合)关系),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分析显示:治疗后除SNA、MP-SN角、U6-PP距、U1C-PP距外,SNB角、ANB角、U1-NA角、L1-NB角、U1-L1角、U1+NA距、L1-NB距、L6-MP距、LIC-MP距、覆(牙合)、覆盖变化较治疗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能快速、高效地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矫治安氏Ⅱ类1分类错殆的临床效果,探讨其机制.方法 选择13例安氏Ⅱ类1分类患者,其中男性6例,女性7例,平均年龄13.6岁.通过拔除上、下颌共4颗双尖牙或2颗上颌第1双尖牙,采用传动直丝弓矫治技术进行矫治,对治疗前后X线头影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3例患者平均疗程为15.6个月,其中打开咬(牙合)平均用时4.2个月.治疗后均获良好的覆(牙合)、覆盖及中性磨牙(牙合)关系(仅1例拔除2颗上颌第1双尖牙成人病例,获得完全远中磨牙(牙合)关系),侧貌得到明显改善.相关的头影测量项目分析显示:治疗后除SNA、MP-SN角、U6-PP距、U1C-PP距外,SNB角、ANB角、U1-NA角、L1-NB角、U1-L1角、U1+NA距、L1-NB距、L6-MP距、LIC-MP距、覆(牙合)、覆盖变化较治疗前统计学差异显著(P<0.01).结论 传动直丝弓技术能快速、高效地矫正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