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鼻内窥镜直视下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 36 0例、4 0 0耳的临床资料。结果 :治愈 2 5 2例 ,占 70 % ;好转 90例 ,占2 5 % ;总有效率 95 %。治疗前听力平均损失 4 5 .4± 8.2dBHL ,治疗后平均为 33.0± 8.2dBHL ,差异有高度显著性 (P <0 .0 1)。鼓室功能曲线治疗前B型 32 0耳 ,C型 80耳 ,治疗后转变为A型 30 3耳 ,占 75 .8%。结论 :此法操作简单 ,在直视下进行 ,患者痛苦小 ,不破坏鼓膜的正常生理结构 ,可改善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 ,提高听力  相似文献   

2.
儿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目前耳科专家关注的热点问题,为探讨治疗本病的新方法,2002~2005年我科应用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导管鼓室注药治疗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9例,47耳,疗效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通过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术与鼓室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119耳)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咽鼓管置管组与鼓室注药组,两组均抽出鼓室积液并注入相同的药物进行治疗。结果咽鼓管置管组在疗效上优于鼓室注药组(P〈0.05)。结论咽鼓管置管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较好方法。方法:采用鼻内窥镜下经鼻咽鼓管导管中耳腔内注入α-糜蛋白酶地塞米松复合液治疗分泌性中耳炎9例(10耳)。结果:8例(9耳)听力恢复正常,耳鸣消除,1例(1耳)听力接近正常,耳鸣基本消除,随访半年以上无复发。结论:经鼻咽鼓管导管注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具有操作简便,危险性小,疗效肯定,是值得临床采用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冲洗注药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的疗效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鼻内窥镜直视下,经咽鼓管冲洗、注药,外耳道引流、吸引,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5例。结果:治疗2—4次后,中耳脓液消失,细菌培养阴性,随访1月无复发,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疗效确切,疾病恢复快,病程短,干耳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德生  李红霞 《医学综述》2009,15(21):3355-3356
目的观察鼻内镜电视监视下咽鼓管注射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并探讨分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病机制。方法选择82例(89耳)急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在鼻内镜引导下经欧氏管吹张咽鼓管并经咽鼓管注入药液。结果鼻内镜电视监视下咽鼓管吹张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率为90%。结论鼻内镜电视监视下经欧氏管咽鼓管吹张结合咽鼓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疗效肯定,操作简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在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8耳分泌性中耳炎的检查,鼓膜置管术及术后6—8个月的随诊中应用鼻内窥镜。结果 分泌性中耳炎活动期鼓室黏膜最常见的病变是黏膜水肿、充血,咽鼓管咽口部膜肿胀;恢复期,鼓室黏膜血管扩张、水肿逐步减轻,术后3个月恢复正常。结论 鼻内窥镜为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提供了良好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冲洗注药治疗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1例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在鼻内镜直视下,经咽鼓管冲洗、注药,外耳道引流、吸引治疗;对照组常规应用抗生素溶液滴耳。随访3个月,观察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干耳率、细菌清除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鼻内窥镜下经咽鼓管冲洗治疗慢性单纯型化脓性中耳炎干耳率高,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5例(58耳)鼻咽癌放疗后并发分泌性中耳炎者行鼻内镜下经咽鼓管逆行插管并注药治疗。结果45例(58耳)接受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治疗,治愈42耳(72.42%),好转13耳(22.41%),无效3耳(5.17%),总有效率94.83%。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有利于咽鼓管功能的恢复,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可靠手段。  相似文献   

10.
<正>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临床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是以咽鼓管功能障碍、机械性阻塞或受到感染而导致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具有病史长、易复发等特点[1]。由于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多由咽鼓管功能障碍所致,故临床治疗的关键在于解决咽鼓管功能障碍[2]。本文回顾性分析鼻内窥镜下咽鼓管球囊扩张术联合鼓膜置管术治疗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17年2月至2019年2月于我科就诊的复发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94例(117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咽鼓管扩张导管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13例(15耳)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采用经鼻内镜下插入咽鼓管扩张导管至其峡部,加压并持续扩张其球囊2 min,然后经外耳道行鼓膜穿刺抽液,用地塞米松冲洗鼓室,再用含丝裂霉素C明胶海绵涂擦鼓膜穿刺部5 min。结果全部病例均一次插管成功,随访4~5个月,11例(11耳)疗效满意,耳闷胀感消失,声阻抗提示鼓室图由"B"型恢复为"A"型,纯音听阈测试提示听力提高10~20 dB,内镜检查鼓室无积液,无感染、出血、鼓膜穿孔等并发症。2例伴有过敏性鼻炎患者(4耳)于术后3个月又出现闷胀感,轻度听力下降,但无鼓室积液,经抗炎和抗过敏治疗后症状消失。结论鼻内镜下咽鼓管扩张导管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操作简便、微创,疗效好。  相似文献   

12.
马庆林 《中原医刊》2002,29(1):46-46
自 1997年 6月至 1999年 8月 ,我科对分泌性中耳炎采用鼓膜穿刺抽液加鼻内窥镜下咽鼓管注药治疗共 12 9例 (180耳 ) ,经 6~ 13个月随访 ,疗效良好。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在 12 9例 (180耳 )中 ,男 78例 ,女 5 1例 ;年龄 12~ 6 4岁 ,病程 1月~ 4年。主要症状 :均有听力下降 ,75例伴低音调耳鸣。检查纯音测听气骨导差为 15~ 4 5dBHL ,平均为 32± 10 .3dBHL。声导抗检查B型图 14 3耳 ,C型图 35耳 ,鼓室穿刺抽出淡黄色透明稀薄液 137耳 ,黄色粘稠液 2 9耳 ,白色粘液 14耳。液量约为 0 .1~ 0 .7ml.鼻内窥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手术后分泌性中耳炎发生的原因。方法:为50例、78侧慢性鼻窦炎患者行鼻内窥镜鼻窦手术,手术前后检查咽鼓管功能,术后随访检查咽鼓管咽口,分析分泌性中耳炎的发生率及原因。结果:50例7、8侧手术中,术前咽鼓管功能正常70耳,异常8耳,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56耳,异常22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咽鼓管功能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肿胀8耳,咽鼓管功能异常组中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16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例、10耳发生分泌性中耳炎中,9耳咽鼓管咽口肿胀,1耳咽鼓管咽口正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窥镜手术后可能会出现咽鼓管咽口炎性肿胀导致咽鼓管功能障碍至分泌性中耳炎。  相似文献   

14.
杨琪 《当代医学》2013,(21):106-107
目的探讨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射药物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方法和临床意义。方法对63例(78耳)分泌性中耳炎经鼓膜穿刺及鼓室内药物注射治疗后随访,对治疗耳的咽鼓管功能、听力及其他症状的改变进行评估。结果随访1~6个月,治愈47耳,治愈率60.26%,好转24耳,总有效率91.03%,41耳(52.56%)咽鼓管功能好转。结论鼓膜穿刺结合鼓室注药是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并分析在鼻内窥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 注药治疗儿童渗出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在鼻内窥镜电视监视下用咽鼓管导管行咽鼓管吹张 注药治疗儿童渗出性中耳炎48例54耳。结果:此法视野清晰,定位准确,不破坏鼓膜的生理结构,并发症少,是改善儿童渗出性中耳炎患者咽鼓管功能,提高其听力的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咽鼓管吹张术在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上的优劣及改进方法.方法 将92例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48例及对照组(波氏球法咽鼓管吹张)44例,治疗后3个月后复查比较.结果 3个月后复查治疗组复发1例,对照组复发8例,治疗组复发1病例改为鼓膜置管,对照组复发8例中,5例先后改为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后好转,3例改为鼓膜置管.两组4例因鼻咽咽口黏膜瘢痕而改为鼓膜置管.结论 电视监视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联合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具有视野清楚,操作简便,创伤小的特点,避免了盲目性,是传统方法无法做到的.  相似文献   

17.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动态观察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分泌性中耳炎的咽鼓管功能状态和原因及对治疗的意义。方法 :动态观察分泌性中耳炎 5 1耳的咽鼓管功能。用鼻内窥镜检查咽鼓管咽口 ,根据咽鼓管功能状态行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以及局部用药治疗。结果 :5 1耳中咽鼓管功能异常 36耳 ,正常 15耳。正常组中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8耳 ,异常组咽鼓管咽口充血狭窄或肿胀裂缝状 32耳 ,两者差别有显著性 (P <0 .0 5 ) ,咽鼓管功能异常与咽鼓管咽口病变有关 ;咽鼓管吹张术或扩张术和局部用药对分泌性中耳炎有效。结论 :咽鼓管咽口病变影响咽鼓管的功能 ,咽鼓管功能检查对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效果.方法:将我院近期收治的慢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40例(40耳),均为单侧,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20耳),观察组给予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灌药治疗,对照组给予显微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注药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交的效果显著,且操作简单,无严重并发症,是目前临床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药物对急性分泌性中耳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63例76耳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36耳,予以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对照组33例40耳,单纯口服抗菌药物、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疗程结束1个月后根据患者主观感觉及相关检查结果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治愈19耳,占52.8%(19/36),好转13耳,占36.1%(13/36),无效4耳,占11.1%(4/36),总有效率为88.9%;对照组治愈12耳,占30.0%(12/40),好转13耳,占32.5%(13/40),无效15耳,占37.5%(15/40),总有效率为62.5%.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鼻内镜下咽鼓管吹张注药联合口服药物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是治疗急性分泌性中耳炎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负压、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点的中耳非化脓性炎性疾病。治疗方法有多种。1999年3月至2002年2月我们应用鼻内窥镜直视下咽鼓管吹张术结合向咽鼓管内注入类固醇激素治疗分泌性中耳炎53例,疗效良好,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