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用自体扁桃体移植入鼻腔粘骨膜下以缩窄鼻腔,减少水分散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抗感染力,达到改善症状的目的。本组治疗30例,术后无排斥反尖,全部存活。前后免疫功能检测水平一致,鼻粘膜纤毛运动功能有明显改善,术后观察一年,治愈率86.7%,显效率13.3%,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2.
3.
用自体扁桃体移植入鼻腔粘骨膜下治疗萎缩性鼻炎30例(60侧),木后全部存活。无排斥反应。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检测水平一致,鼻粘膜纤毛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鼻粘膜血管渗透性明显增强。术后观察一年,治愈率86.7%,显效13.3%,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4.
<正> 1993年12月至1997年12月,我科采用苯甲酸雌二醇联合复方丹参注射液行双下鼻甲注射治疗萎缩性鼻炎29例,疗效较为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56例,男10例,女46例。年龄18~70岁,其中20~45岁39例。全部患者均有鼻、咽干燥感,鼻塞、嗅觉减退或消失,鼻内恶臭,伴有头痛、头昏等症状。鼻内检查粘膜干燥、苍白、变簿,鼻甲缩小(尤以下鼻甲为甚),鼻腔宽大和灰绿色脓痂充塞。病程最短1年,最长40年。全部病例随机分为 相似文献
5.
尤显列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5(2):47-48
目的观察穴位注射结合辨证治疗萎缩性鼻炎治疗效果。方法将80例萎缩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穴位注射结合辨证论治组(治疗1组) ,穴位注射组(治疗2组)、中医辨证论治组(对照组) ,按各组方案进行治疗。结果治疗1组、治疗2组、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3 6.7%、1 4.3 %、9.1 % ,总有效率分别为96.7%、92 .9%、63 .6%。3组疗效经统计学处理,治疗1组与治疗2组无显著性意义(P >0 .0 5 ) ,治疗1组与对照组,治疗2组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结论穴位注射结合辨证治疗萎缩性鼻炎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复方丹参液下鼻甲注射治疗萎缩性鼻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萎缩性鼻炎是一种常见慢性病,目前尚无满意治疗方法。1997年9月~1999年5月,用复方丹参液下鼻甲注射治疗萎缩性鼻炎30例,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30例患者,男9例,女21例,年龄20~40岁。病程2~10年,经中西医方法治疗效果不满意。所有病例均以鼻腔干燥为主要症状,或伴有不同程度的嗅觉减退,鼻塞,鼻臭味及鼻衄。检查:鼻腔粘膜干燥,红色,有不同程度的下鼻甲萎缩,其中10例下鼻甲萎缩呈重度表现,中鼻甲肥大;20例中下鼻甲萎缩,有脓痂。 相似文献
7.
用自体扁桃体移植入鼻腔粘骨膜下治疗萎缩性鼻炎30例(60侧),术后全部存活,无排斥反应。术前术后免疫功能检测水平一致,鼻粘膜纤毛运动功能有显著改善。鼻粘膜血管渗透性明显增强。术后观察一年,治愈率86.7%,显效13.3%,总有效率100%。 相似文献
8.
萎缩性鼻炎是以鼻粘膜和鼻甲萎缩或退行性改变为特征的一种慢性鼻。分原发性和继发性二种,前者多认为是某些全身疾病在鼻腔的一种表现,后者常见于鼻腔的慢性炎症、鼻腔的长期不良刺激、鼻腔手术、鼻部的一些特殊感染等。临床治疗方法多样,常见的有鼻腔外侧壁内移加固定术、前鼻孔闭合术、鼻腔粘、骨膜下埋藏术等。我们利用唇瓣鼻腔转移治疗萎缩性鼻炎18例,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10.
萎缩性鼻炎治疗方法很多,各有优缺点,疗效不一。我科自1986年起采用鼻中隔髂骨移植术治疗萎缩性鼻炎26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26例(52侧)患者中,男8例,女18例;年龄21~58岁,平均年龄25.5岁;病程2~15年,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治疗萎缩性鼻炎的有效方法。方法 :使用复合组织瓣行鼻腔外侧壁充填缩窄术。结果 :治疗 18例、2 6侧 ,近期疗效达 10 0 % ,远期疗效达 89.9%。结论 :复合组织瓣行鼻腔外侧壁充填缩窄术治疗萎缩性鼻炎操作简单 ,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2.
迎香穴埋线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迎香穴埋线治疗萎缩性鼻炎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萎缩性鼻炎 79例随机分为 2组。治疗组 (n =34)采用迎香穴埋线治疗 ,3周 1次 ,5次为 1疗程。对照组 (n =4 5 )用中西药常规治疗。结果 :治疗组显效 13例 (38 2 4 % ) ;好转 2 0例 (5 8 82 % ) ;无效 1例 (2 94 % ) ,总有效率为 97.0 6 %。治疗组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0 1)。结论 :迎香穴埋线治疗萎缩性鼻炎疗效显著、安全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慢性萎缩性鼻炎鼻黏膜差异表达基因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筛选慢性萎缩性鼻炎相关基因.方法 3例慢性萎缩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为实验组,5例正常黏膜组织为对照组,分别提取总RNA,与矩阵排列了4 096条基因的芯片杂交后,ScanArray4000荧光扫描仪扫描芯片荧光信号图像,GenePix Pro 3.0图像软件处理分析.结果 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137条.其中表达上调基因41条,下调基因96条.结论 慢性萎缩性鼻炎的发生涉及多个基因组,可能存在复杂炎症网络机制.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萎缩性鼻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 1 990至 2 0 0 1年应用作者研制的鼻塞治疗萎缩性鼻炎 62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经 2年以上的临床观察 ,总有效率达 1 0 0 %。治疗后鼻纤毛传输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结论 :鼻塞治疗萎缩性鼻炎方法简单 ,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检查在诊断儿童鼻炎鼻窦炎及腺样体炎中的价值。方法:对2003年12月至2004年10月有鼻炎鼻窦炎征象的儿童112例行常规耳鼻咽喉科检查,并在局麻下行硬质鼻内窥镜检查,对有感染者行中鼻道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95例(84.8%)成功地施行了鼻内窥镜检查,其中鼻炎鼻窦炎20例,腺样体炎7例,鼻炎鼻窦炎并发腺样体炎26例,2~5岁。鼻炎鼻窦炎患儿中,86.8%可培养出致病菌。结论:鼻内窥镜检查儿童鼻腔及鼻、鼻咽部有创伤小,操作简单,效率高等优点,可作为疑为鼻腔及鼻咽部病变的常规检查。 相似文献
16.
慢性鼻炎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比较正常鼻黏膜和慢性鼻炎鼻黏膜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的分布 ,探讨NOS与慢性鼻炎的关系。方法 :应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 -黄递酶 (NADPH -d)组织化学染色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测定内皮型NOS(eNOS)和诱导型NOS (iNOS)在正常组和慢性鼻炎组鼻黏膜中的分布和表达。结果 :eNOS免疫组化显示正常鼻黏膜和慢性鼻炎鼻黏膜NOS均呈阳性反应 ,主要分布于表层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胞浆 ;iNOS免疫组化则显示慢性鼻炎表层上皮细胞 ,血管内皮细胞胞浆NOS阳性 ,部分炎性细胞亦呈阳性反应 ;而正常鼻黏膜NOS呈阴性。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 ,NOS有同样的分布部位。结论 :正常鼻黏膜存在NOS分布 ,慢性鼻炎鼻黏膜中iNOS活性明显高于正常 ,由iNOS产生的NO和慢性鼻炎的鼻分泌物增多和黏膜水肿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以及鼻息肉患者临床使用效果。方法 将慢性单纯性鼻炎60例、慢性肥厚性鼻炎60例以及鼻息肉60例,分别采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天早晨用药1次)和麻黄素滴鼻液(每天早、中、晚各用药1次)治疗,观察用药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结果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慢性单纯性鼻炎、慢性肥厚性鼻炎、鼻息肉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6.6%、93.3%、80.0%,平均90.0%,而麻黄素滴鼻液分别为73.3%、80.0%、26.7%,平均60.0%。结论 布地奈德鼻喷雾剂对鼻腔慢性炎症疗效显著,具有起效快,疗效持续时间长,分布广泛,无明显毒副作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白介素-5(IL-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IL-5与嗜酸性粒细胞积聚及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A组)、单发鼻息肉组织(B组)、无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组织(C组)切片进行IL-5染色,对IL-5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分类,对统计结果行方差分析。结果:A、B两组组织中可见较多的IL-5阳性染色细胞,多见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阳性染色,两组IL-5阳性细胞总数、Eos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C组(P<0.01)。结论:IL-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鼻息肉组织内浸润的多种炎性细胞中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评分系统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与硅胶鼻底植入术治疗萎缩性鼻炎的疗效。方法:将80例萎缩性鼻炎患者分为2组,43例行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A组),37例行硅胶鼻底植入术(B组)。结果:手术治疗后总有效率A组高于B组(P<0.05),术后并发症A组少于B组(P<0.05)。结论:带蒂颊肌瓣鼻底转移术治疗萎缩性鼻炎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