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随访和对比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鼻腔粘膜不同区域的致敏性,以明确最佳治疗点,方法:随机选择确诊的血管运动性鼻炎103例,分为下鼻甲,中鼻甲,中鼻甲前1/3段3组进行激光治疗。  相似文献   

2.
我院 1 994年 3月 1 999年 3月 ,应用CO2 激光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1 0 1例 ,经随访一年以上有效 1 1 0例 ,总有效率91 8% ,疗效满意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1 1 0例均系门诊患者 ,男65例 ,女 4 5例 ;年龄 2 4 65岁 ,平均 4 4 5岁。病程 3个月 2 0年。 1 1 0例患者均在发作时取鼻腔分泌物 ,采用Hansel氏染色法进行涂片 ,嗜酸细胞为阴性 ,其中 69例进行了皮肤过敏源试验 ,也为阴性。 84例经中西药治疗无效 ,2 6例未经任何治疗。 1 1 0例中重型 34例 ,中型 61例 ,轻型 1 5例。1 2 分型标准 重型 :鼻痒 ,打喷嚏…  相似文献   

3.
采用射频疗法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具有疗效显著、操作简便、快捷、反应轻、副作用小等优点。治疗方法每侧鼻腔采用两个部位:鼻丘及中鼻甲前端、下鼻甲下部。在粘膜表面麻醉下用射频治疗探头直接作用于粘膜至局部变白为准。  相似文献   

4.
1999年 6月~ 2 0 0 0年 10月 ,我们于鼻内窥镜下应用Nd :YAG激光治疗 12 0例血管运动性鼻炎 ,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12 0例中 ,男 5 2例 ,女 68例。年龄 17~ 68岁 ,病程 1年~ 2 0年。常年发病 ,具有鼻塞、喷嚏、清涕症状 ,变应原皮肤试验阴性 ( 19种变应原由北京协和医院变态反应科提供 ) ,鼻分泌物涂片细胞学检查无嗜酸粒细胞。多数病例经抗过敏药物治疗无效。1.2 手术方法 :患者取半卧位 ,1%的卡因肾上腺素棉片置双侧鼻腔表面麻醉两次 ,重点麻醉中鼻甲后端后方、鼻丘、下鼻甲前端。湿盐水纱布遮盖双眼…  相似文献   

5.
血管运动性鼻炎与神经支配的失调有关.H1受体拮抗剂只能抑制流涕,对鼻充血和鼻阻塞不起作用,其血管效应不明显.微波、激光等疗法近期有一定疗效,远期疗效较差,若存在中、下鼻甲解剖异常,则不适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评价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 (VR)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 1 2 6例VR患者随机分成 3组 ,每组 42例 ,A组行双侧中下甲黏膜激光烧灼 ;B组行筛前神经和翼管神经电灼术 ;C组行中下甲部分切除术。合并鼻中隔偏曲者同时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术后 1个月、半年、1年和 5年各随访 1次 ,比较 3组术后症状 ,术后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 :3组患者术后症状均消失。但随着随访时间的延长 ,均有部分病例复发。术后 1~ 6个月复发者以A、B两组较多 ,差异无显著性 ,术后 1~ 5年 ,A、B两组复发率达 80 %~ 90 % ,复发后的症状评分与术前相同。而C组术后近期复发率低(术后 6个月为 4 76% ) ,5年后随访复发率为 2 6 1 9% ,复发者症状评分 (5 .1 8± 1 .0 7)明显低于手术前 (8.46± 1 .3 8)。结论 :中下甲部分切除术治疗VR效果好 ,复发率低 ,并发症少 ,且手术操作简单 ,是目前治疗VR的最佳手术方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管运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及发病机理。方法选择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176例,随机分成调节植物神经组(62例)、单侧下鼻甲激光治疗组(50例)、常规药物组(64例)。结果激光治疗组的疗效优于调节植物神经组,但是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单侧下鼻甲激光组与调节植物神经组的治疗效果均优于常规药物治疗组(P=0.004<0.01,P=0.041<0.05)。结论下鼻甲激光与调节植物神经都是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手段,血管运动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可能由鼻黏膜局部植物性神经障碍引发。  相似文献   

8.
选择以打喷嚏和流水样涕为主诉的变应性和血管运动性鼻炎并有鼻中隔偏曲44例,应用鼻中隔矫正术及下鼻甲粘膜部分切除术治疗。随访1年,总有效率为88.2%。此方法简便易行、有效,无副作用,病人易接受。  相似文献   

9.
血管运动性鼻炎病因不明 ,机理复杂 ,临床治疗尚无确切的方法。我科自 1998年 7月~ 2 0 0 0年 4月采用 2 %利多卡因加地塞米松作鼻内局部蝶腭神经节联合封闭治疗 4 9例 ,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临床资料 本组 4 9例病人符合血管运动性鼻炎的诊断。其中 ,男性 2 6例 ,女性 2 3例 ;年龄 15~ 6 0岁。病程 1个月~ 2 0年。1.2 注射方法 患者先取坐位 ,先在注射侧鼻腔内给予 1%地卡因棉片加少许 1%呋喃西林麻黄素作表面麻醉 ,收缩鼻粘膜。再改平卧位 ,垫肩 ,头后仰张口 ,先摸清注射侧硬腭边缘前方、第三磨牙内侧腭…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探讨血管运动性鼻炎手术治疗的有效方法。研究背景翼管神经切断求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效果不理想。近年来发现,筛前神经也含有副交感神经,下鼻甲粘膜内有副交感神经丛。研究方法设计了灼断筛前神经及切除部分下鼻甲粘膜的手术方法。通过手术效果与文献报告比较,对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作出结论。结果共手术36例。显效22例,占61%;有效13例,占36%;无效1例,占3%。经6~12个月随访,症状打分同术后。结论该手术方法是目前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首选方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鼻内窥镜下YAG激光烧灼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 :变应性鼻炎 80例 ,血管运动性鼻炎 70例 ,在鼻内窥镜明视下用YAG激光烧灼筛前神经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结果 :变应性鼻炎显效 32例 (40 % ) ,有效 12例 (15 % ) ,无效 36例 (45 % ) ,总有效率为 5 5 %。血管运动性鼻炎显效 4 9例 (70 % ) ,有效 15例 (2 1 4 % ) ,无效 6例 (8.6 % ) ,总有效率为 91.4 %。结论 :鼻内窥镜下YAG激光烧灼筛前神经是治疗变应性鼻炎和血管运动性鼻炎的有效方法 ,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尤为有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射频治疗血管运动性鼻炎的疗效。方法:血管运动性鼻炎患者采用射频治疗55例,药物治疗53例,下鼻甲部分切除23例,并进行疗效比较。结果:射频治疗效果显著,55例近期疗效达到全部临床治愈,明显优于其它两种疗法(P<0.01)。结论:确定射频治疗范围是保证疗效的先决条件,局部粘膜射频治疗程度是决定疗效的重要因素。射频疗法具有操作简便、快捷,反应轻、副作用少等优点;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同样有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白介素-5(IL-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内浸润的炎性细胞中的表达及分布,探讨IL-5与嗜酸性粒细胞积聚及发病机制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SP法)对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A组)、单发鼻息肉组织(B组)、无变应性鼻炎下鼻甲粘膜组织(C组)切片进行IL-5染色,对IL-5染色阳性细胞计数分类,对统计结果行方差分析。结果:A、B两组组织中可见较多的IL-5阳性染色细胞,多见嗜酸性细胞、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等阳性染色,两组IL-5阳性细胞总数、Eos计数无统计学差异,但均高于C组(P<0.01)。结论:IL-5在变应性鼻炎鼻粘膜、鼻息肉组织内浸润的多种炎性细胞中表达,能客观反映免疫或炎症反应的程度,可作为变应性鼻炎诊断评分系统的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变应性鼻炎鼻黏膜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的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8例。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组织,光镜下观察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鼻黏膜上皮脱落,杯状细胞增生,鳞状上皮组织转化,上皮坏死,固有层和黏膜下层腺体增生,血管扩张,组织水肿,并见特征性的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浸润,这种病理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对照组鼻黏膜上皮层为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连续、完整、清晰,可见正常的黏膜上皮层、固有层和黏膜下层。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特征性的炎症病理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手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机制及疗效。方法 :应用鼻中隔矫正术和 (或 )双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治疗变应性鼻炎 (AR) 2 0 0例 ,其中A组 4 6例 ,行鼻中隔偏曲治疗 ;B组 5 6例仅行双下甲黏膜部分切除术 ;C组 98例用以上两法联合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 1年A、B、C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76 % (35 4 6 )、73.2 % (4 1 5 6 )和 77.6 % (76 98)。术后随访 3年 ,3组的显效率分别为 6 9.6 % (32 4 6 )、6 4.2 % (36 5 6 )和70 .4 % (6 9 98)。结论 :鼻中隔矫正术和 (或 )双下鼻甲黏膜部分切除术是治疗AR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致鼻塞的效果及对鼻黏膜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60例的双侧下鼻甲,术前及术后3个月应用视觉模拟评分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鼻塞的主观感觉;应用糖精试验法测定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鼻腔黏膜纤毛输送率(mu-cociliary transport rate,MTR)。结果:术前鼻塞VAS评分左侧为(68.7±9.6)%,右侧为(72.5±10.2)%;术后3个月左侧为(35.0±9.0)%,右侧为(40.3±10.6)%,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3个月,双侧下鼻甲与鼻中隔的最小距离从术前小于0.2 cm增加到术后大于0.3 cm。术前鼻黏膜纤毛MTR为(7.64±1.56)mm/min,术后3个月鼻黏膜纤毛MTR为(6.89±2.01)mm/min,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射频消融术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所致鼻塞的较好方法,对鼻黏膜纤毛无明显影响,未破坏鼻黏膜纤毛的正常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7.
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09床诊断为慢性肥厚性鼻炎的病例进行下鼻甲等离子消融治疗。结果:经术后随访36个月,所有患者~均取得较满意的疗效。治疗后VAS评分与术前相比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0.01),糖精试验与术前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等离子低温射频消融对慢性肥厚性鼻炎的下鼻甲肥大具有较好的疗效,且安全、微创、术后并发症少,能最大限度保护鼻腔及黏膜生理功能。  相似文献   

18.
冯爱华  唐红燕  李晓君  李庆  唐蕴瞧 《西部医学》2020,32(8):1210-1213,1218
目的 探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112例变应性鼻炎(AR)合并鼻中隔偏曲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表法结合动态随机分组将患者分为低温等离子组(L组,63例)和对照组(C组,49例)。L组采用鼻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C组采用常规方法手术治疗,并分别于手术后6、12个月随访。记录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6、12个月主观症状评分、生活质量问卷(PQLQ)评分、术后复发例数及并发症发生率。测定术前、术后6个月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及鼻腔阻力。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6、12个月时喷嚏、鼻涕、鼻塞、鼻痒等主观症状评分及PQLQ评分较术前降低,且术后12个月时,L组较C组显著降低(均P<0.05)。术后12个月时,L组复发率较C组显著下降;L组术后出血、感染及术后6个月鼻腔粘连和下鼻甲萎缩等发生率较C组亦显著下降(均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缩短,鼻腔阻力降低,且术后6个月时L组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较C组缩短,鼻腔阻力降低(均P<0.05)。结论 采用低温等离子射频治疗伴鼻中隔偏曲的变应性鼻炎,可以改善患者喷嚏、鼻涕、鼻塞和鼻痒等主观症状,降低患者的复发率,缩短鼻腔黏膜纤毛清除时间,降低鼻腔阻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鼻息肉患者接受鼻窦内窥镜手术后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的改变。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应用量化标准评估75例鼻息肉患者术前和术后的变应性鼻炎、哮喘症状及用药情况。结果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显效率为80.00%,有效率为14.67%,而对伴发的哮喘症状治疗效果不明显。结论鼻窦内窥镜手术后,鼻息肉患者伴发的变应性鼻炎症状有明显改善,变应性鼻炎伴有鼻息肉、鼻窦炎者应尽早手术治疗,对鼻息肉伴有哮喘的患者,要正确评估其预后,采取综合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