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①目的观察青光眼病人行巩膜瓣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的效果.②方法采用传统小梁切除联合巩膜瓣调节缝线术治疗青光眼病人37例49眼.③结果术后眼压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无显著性差异(t=1.946,P>0.05);浅前房发生率下降,调节后可迅速恢复,与传统小梁切除术比较有显著性差异(x2=¨.148,P<0.05).④结论调节缝线可以线状固定巩膜瓣,并对术后滤过起机械性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2.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指常规小梁切除术中联合应用抗代谢药物和巩膜瓣可调节缝线,这种术式使手术的成功率有极大提高,但也往往产生毒副作用,例如巩膜瓣溶解.我们近年遇到3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两种巩膜瓣在小梁切除术中的临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青光眼小梁切除术是临床公认的治疗青光眼的常规方法 ,但是巩膜瓣的大小不同 ,术后效果则有差异。为探讨巩膜瓣大小与手术效果的关系 ,作者于 1999年 10月~ 2 0 0 1年 1月对 2 4例原发性青光眼 ,采用 5 m m× 6mm巩膜瓣和3 mm× 3 m m巩膜瓣各行小梁切除术 ,并对这两组治疗方法进行临床效果及并发症的对比观察 ,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 4例原发性青光眼中 12例做成 5 m m× 6mm巩膜瓣 ,12例做成 3 mm× 3 mm巩膜瓣。男性 12例 ,女性 12例 ,年龄最小的 48岁 ,最大的 68岁 ,平均为 5 9岁。1.2 手术方法 参照文献 […  相似文献   

4.
巩膜瓣可调缝线在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颖  王晓鹏 《浙江医学》2000,22(4):230-231
小梁切除术是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式 ,巩膜瓣可调缝线技术是近年来小梁切除术的改进之一。我们应用此技术在临床取得良好效果 ,现报道如下。1.一般资料 :1997年7月至1998年9月入住我院施行巩膜瓣可调缝线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4例46眼 (可调缝线组 ) ,其中男18例22眼 ,女16例24眼 ;年龄26~61岁 ,平均38±7.8岁 ;随访6~15个月 ,平均9.2个月。同期入院施行常规小梁切除术的青光眼患者32例42眼 (对照组 ) ,其中男15例18眼 ,女17例24眼 ;年龄25~59岁 ,平均36±8.2岁 ;随访6~…  相似文献   

5.
我们对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采用不同位置和方法的巩膜瓣调整缝线,对术后前房、眼压、滤过泡、视力等情况作出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邬贤义  刘缅  谭茜 《右江医学》2007,35(3):288-289
目的观察巩膜瓣下埋线法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的疗效。方法将152例(189眼)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按住院顺序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76例(92眼),接受巩膜瓣下埋线法小梁切除术,对照组76例(97眼)接受标准小梁切除术。术后观察和随访前房、眼压的变化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前房正常者:观察组73眼(79.35%),对照组79眼(81.4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访3个月~2年,观察组眼压正常率为92.39%,对照组眼压正常率82.47%,观察组眼压正常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瓣下理线法小梁切除术术式安全、有效,是一种值得提倡的抗青光眼滤过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以青光眼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观察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在小梁切除术中作巩膜瓣可拆式调整缝线。术后根据眼压、前房和滤过泡情况拆除调整缝线。结果:术后浅前房发生率:对照组为36.36%(8/22),实验组为20%(5/25);出字时眼压控制在1.33-2kPa之间的:对照组为31.8%(7/22),实验组为40%(10/25)。结论:小梁切除术中采用可拆巩膜瓣调整缝线较常规小梁切除术在防止术后浅前房、提高治疗效果方面具有显著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正>青光眼目前多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在术中或术后1月内常用抗代谢药物(5一Fu或丝裂霉素等)预术术后巩膜瓣下纤维增殖形成瘢痕阻塞滤过泡。本院采用小梁切除术中加巩膜瓣缘灼烙治疗51眼青光眼,疗效尚满意,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选择本科1994年1月~1995年7月青光眼住院病人作治疗组,共33例,男11例,女22例,共51只眼,平均年龄49.54岁。其中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23例,急性闭角型17例,慢性闭  相似文献   

9.
陆章敏 《医学文选》2000,19(4):516-517
青光眼滤过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滤过口及滤过泡疤瘢形成 ,而滤过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持续状态可导致滤过口阻塞和无功能滤过泡的形成 ,最终导致手术失败。近有文献报告 [1 ] ,有用可松解缝线防止术后浅前房及低眼压持续状态者 ,为对此术效果加以验证 ,笔者采用可松解缝线缝合巩膜瓣 ,术后根据眼压及前房情况拆除可松解缝线 ,达到主动调节滤过的目的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对象  1999年 6月至 2 0 0 0年 4月来院诊治的青光眼患者 33例 45眼 ,其中男 13例 17眼 ,女 2 0例 2 8眼 ,年龄32~ 6 2岁。闭角型青光眼 32眼 …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在减少术后浅前房发生中的作用。方法 对施行该术式的130例(184只眼)青光眼患者进行术后眼压测量、前房深度观察。结果 本组病例术后发生浅前房12只眼,浅前房的发生率仅为6.52%,明显少于传统小梁切除术。结论 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小梁切除术可以减少术后浅前房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李毅宏  李柏坚 《西部医学》2006,18(6):701-702
目的观察巩膜调整缝线在应用丝裂霉素c的小梁切除术中对减少术后浅前房和控制眼压方面的作用。方法将43例(47眼)各种类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组,实验组22例(24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 巩膜可调整缝线;对照组21例(23眼)行常规小梁切除术,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对其术后浅前房、滤过泡及眼压进行观察。结果实验组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对照组少,但差异无显著性(精确概率法,P=0.072),有待进一步观察;眼压控制及功能性滤过泡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巩膜可调整缝线在应用了丝裂霉素c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可调节房水滤过量,减少术后浅前房和低眼压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小梁切除术中三种巩膜瓣处理方法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4例(48眼)中、晚期原芡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按巩膜瓣处理方法随机分为A组普通切削式巩膜瓣、B组隧道式巩膜瓣、C组普通巩嗅瓣+丝裂霉素C(MMC),术式均采用常规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眼压、滤泡、前房、并发症等。结果A组手术成功9眼,B组手术成功14眼,C组手术成功15眼,3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采用巩膜隧遵刀制作巩膜瓣的青光眼小粱切除术,具有操作简单,降压效果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3.
梁日雄 《广西医学》2001,23(5):1030-1032
目的:探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丝裂霉素C(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对青光眼的治疗效果。方法:对43例60眼各类青光眼随机分为A组20例30眼和B组23例30眼,A组采用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B组行传统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随访7-25个月。手术成功率A组(93.3%)明显高于B组(60%,P<0.01);功能性滤过泡A组(93.3%)亦明显高于B组(53%,P<0.01);浅前房A组(3.3%)则低于B组(26%,P<0.05);低眼压等并发症两组对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小梁切除术联合应用MMC及巩膜瓣可拆除缝线在提高成功率的同时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为一种安全可靠的青光眼滤过性手术。  相似文献   

14.
15.
目的:探讨青光眼白内障联合手术的最佳方法。方法:对41例青光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超声乳化及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结果:术后视力<0.1者9例,0.1 ̄0.5者20例,>0.5者12例。术后35例眼压降至正常范围,平均眼压(12.85±2.5)mmHg。并发症主要是虹膜炎及脉络膜脱离。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隧道内小梁切除术是治疗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1年3月~2013年7月于邵阳市中心医院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68例(68眼),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标准常规小梁切除术(常规组,34例34眼)和无缝线小梁切除术组(无缝线组,34例34眼),常规组患者采用标准常规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无缝线组采用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进行治疗。随访12个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两组手术均顺利完成,均随访12个月。两组术后6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3.3±4.6)mmHg和(12.7±3.1)mmHg,术后12个月的眼压分别为(11.7±2.2)mmHg和(12.2±3.5)mmHg,较术前[(28.5±8.2)、(29.6±7.2)mmHg]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缝线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32眼(94.1%),Kronfeld分型Ⅰ型13眼,Ⅱ型19眼,Ⅲ型2眼;常规组术后12个月功能性滤过泡29眼(85.3%),Kronfeld分型Ⅰ型13眼,Ⅱ型16眼,Ⅲ型5例,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无缝线组滤过泡更显扁平及美观。两组患者术后应用抗青光眼药物种类数[(0.9±0.4)、(0.8±0.3)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严重并发症出现。结论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与常规小梁切除术治疗青光眼效果相当,且均无严重并发症,但无缝线巩膜瓣小梁切除术操作更简化,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价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 1996年 8月至 1999年 8月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 168例、2 0 2眼的病历。手术成功的指标为眼压大于 0 .533kPa ,低于 2 .80kPa ,比术前眼压下降 2 0 %。平均随访 2 0 .1± 1.8个月。结果 :2 0 2眼手术成功率为 96% ,术后早期浅前房 ,角膜上皮损害及结膜房水渗漏发生率低 ,术后无 1例发生晚期滤过泡渗漏和与滤过泡感染有关的眼内炎。结论 :复合式小梁切除术适用于多种类型的青光眼 ,合并症少 ,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及应对措施.方法:对青光眼86例(102眼)实行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早期出现的并发症,找出原因,并采取恰当治疗方法.结果:浅前房35眼,前房积血3眼,恶性青光眼2例4眼,采取相应措施均消除浅前房、前房积血、恶性青光眼等症状.结论: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并发症以浅前房常见,采取恰当...  相似文献   

19.
青光眼滤过性术后浅前房的原因及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小梁切除术后低眼压性浅前房发生的原因、预防及治疗。方法 :回顾分析小梁切除术76眼的临床资料。结果 :76眼中发生浅前房 32眼 ,发生率为 4 2 .10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的 4 5眼中 2 9眼发生浅前房 ,发生率为 6 4.4 4%。浅前房原因中房水滤过过强 2 2眼 ,占 6 8.75 %。 2 5眼用保守治疗 ,7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 ,患者预后良好。结论 :低眼压性浅前房是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早期的主要并发症 ,术中应用丝裂霉素C所致的房水滤过过强是最常见的原因 ,多数病例通过非手术方法可恢复前房 ,必要时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后浅前房发生的各种原因、治疗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6月-2012年6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青光眼患者行青光眼小梁切除手术患者213例中39眼发生低眼压浅前房的原因、类型及处理措施.结果青光眼术后发生低眼压浅前房39眼占总数18.31%,观察时间为术后1-5天.浅前房发生的主要原因如下:房水滤过过强者20眼(占51.28%);结膜瓣渗漏10眼(占25.65%);脉络膜脱离者9眼(占23.07%).36眼用保守治疗及3眼用手术治疗均恢复前房,患者预后良好.结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浅前房发生率较高,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房水滤过过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