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临床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16层螺旋CT横断扫描,获得原始横断面图像,采用最大密度投影法(MIP)、曲面重组法(CPR)和表面阴影显示法(SSD)技术重建局部组织和器官的三维图像。结果:实现了多个观察面,立体的,接近解剖。仿真的,更形象和直观的影像学信息,充分的满足了临床诊断和治疗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T2-tirm序列和3D-medic序列显示脊神经解剖形态及病变的能力。方法 20例患者均经T2-tirm及3D-medic两种序列的脊神经成像,将获得的图像进行最大强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建(CPR)以充分显示脊神经损伤。以脊神经节后神经部分同层显示情况比较两种序列对脊神经解剖结构及病变的显示能力。结果 T2-tirm和3D-medic两种序列都能显示脊神经影像,但显示程度不同,3D-medic序列在显示脊神经解剖结构细节及病变方面优于T2-tirm序列。结论 3D-medic MRI神经成像术操作简单,能直观清晰地显示脊神经的走行,并提供较为可靠的脊神经局部解剖信息,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成人肾后筋膜解剖分层的CT特点.方法 收集85例急性胰腺炎(AP)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观察和分析CT图像上成人的肾后筋膜有无分层及其解剖分型.结果 (1)23例患者的左侧肾后筋膜显示分层,9例患者的右侧肾后筋膜显示分层,8例患者的双侧肾后筋膜均显示有分层;(2)肾后筋膜分层表现为:肾后筋膜全程分层以及单纯肾后筋膜外侧部分分层,其中左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6例,单纯外侧分层者17例;右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4例,单纯外侧分层者5例,双侧肾后筋膜全程分层者4例,单纯外侧分层者4例.结论 CT可显示肾后筋膜的解剖分层;肾后筋膜解剖分层分为2种类型,且双侧可不对称.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颈段脊柱CT轴向扫描选层方法与图像质量的关系。方法 对516例颈段脊柱CT轴向扫描图像质量与CT轴向扫描时的选层设计方案进行了对照分析。结果 取扫描机架倾斜角度与椎间隙平面保持平行的状态下,环椎前、后结节中点连线选层时,寰枢关节及寰椎双侧横突孔的显示率均为100%;颈2~6椎体横突前后结节间脊神经沟下1/3点选层时,其双侧横突孔完整显示率为96.3%;上一椎体后下角与下一椎体后上角间中点选层时,钩椎关节、椎间关节、椎间孔、椎间盘及椎管等结构的同步显示率为87.4%。结论 重视理解侧位定位片上解剖结构标记和因病因人而异的轴向扫描方法有助于提高颈段脊柱CT图像质量。  相似文献   

5.
何其舟  唐光才 《西南军医》2010,12(6):1149-1151
肠系膜上动脉是腹部肠道重要的供血动脉,解剖变异大,其病变是腹部较常见的疾病,目前诊断方法较多.本文分析了64层螺旋CT成像在SMA解剖变异及病变的影像学表现及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颌面骨骨折是临床常见的外伤性急诊疾病,由于颌面部解剖结构复杂,传统的CT扫描虽然能够清晰显示骨折线,但无法整体上显示不规则、复杂的骨折及骨折线的全程走向。多层螺旋CT(muhislice spiral CT,MSCT)扫描层面薄、速度快,强大的后处理新技术,可为颌面骨骨折提供多方位、直观、逼真的重组图像。为了评价多层螺旋CT后处理重组技术,我们对28例颌面骨骨折病人进行了多层螺旋CT扫描和重组,并与部分手术病例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在输尿管病变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成像技术对输尿管病变检查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的泌尿系统病变25例,所有病例在行螺旋CT增强扫描前均做了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肾盂造影。扫描图像减薄,层厚1.25 mm,层间距1 mm。所有数据传入工作站进行三维重建,并对重建后输尿管图像与CT轴位平扫图像及X线平片对比分析。结果:三维重建泌尿系图像清晰显示输尿管空间结构。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获得的图像能以最优形式清晰、立体地显示输尿管解剖结构及空间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8.
多层螺旋CT扫描速度快,单次屏气就能获得高分辨力的肝脏影像,通过3D影像处理技术可很好地显示肝脏血管解剖.对肝移植、肝脏肿瘤的诊断及介入治疗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的解剖及MR PROSET成像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和探讨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的解剖和磁共振PROSET序列显示腰骶部神经根的价值。方法采用PROSET技术做冠状面正常腰骶部神经根成像20例,所有原始图像均经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后处理。结果20例PROSET成像均清楚显示硬膜囊、硬脊膜鞘外形及脊神经根、神经节和部分节后段的走形,MIP重建图像能多方位观察神经根走形。结论PRO-SET序列对显示腰骶神经根解剖具有独特优势,结合常规磁共振图像,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满意的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为了验证多层螺旋CT三难成像的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选取10%甲醛固定的成人头颅标本12具(24侧),进行颞骨部位的扫描,并应用表面遮盖显示,容积显示技术对颞骨的三维成像,对几处明显的结构进行测量,然后,再解剖测量,对比,结果显示,多层螺旋CT立体图像清晰,各种表面结构清楚,多层螺旋CT成像的测量数据与解剖测量的数据一致,无统计学的差异,研究表明,多层螺旋CT成像测量的数据,可以直接指导临床。  相似文献   

11.
胰腺由于其位于腹膜后,不少胰腺疾病在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影像学检查在胰腺疾病的检测中具有重要作用。胰腺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很多,包括CT、超声、MRI、PET及血管造影等。由于CT检查速度快,大体解剖显示好,空间分辨力高,已成为目前胰腺影像学检查的主要和首选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曲面重建图像的解剖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曲面重建 (CPR)图像对面神经管的显示能力及其在面神经管解剖研究与面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回顾分析 30例正常人及 11例面瘫患者的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 ,对 30例正常人 (6 0耳 )各段进行测量。结果  30例正常人均可在一幅图像上清晰显示双侧面神经管结构 ,显示率10 0 % ,11例面瘫患者中 9例能良好显示病变段面神经管 ,显示率 81.8%。CPR图像上测得面神经管解剖数据与文献基本一致 (P >0 .5 )。CPR图像能确定面瘫病因 ,面神经管受累部位、程度。结论 多层螺旋CT面神经管CPR图像是目前研究面神经管影像解剖的良好方法 ,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面神经管的解剖变异、先天畸形、外伤、胆脂瘤累及面神经管能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显示肝静脉的价值,优化扫描延迟时间和各种后处理技术,并分析国人肝静脉的解剖构成比.资料与方法 选取30例患者,分别于注射对比剂后50 s.60 s.70 s、80 s.90 s行肝区扫描,测量肝右或肝中静脉主干与肝实质的CT值,采用重复设计资料的方差分析得到肝静脉的最佳延迟时间;将重组原始图像进行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和表面遮蔽显示(SSD)后处理,记录各种重组方法对肝静脉的显示级别,采用K related Friedman秩和检验得到最佳的后处理方法.以Nakamura和Marcos的解剖分类为标准,分析75例患者的解剖构成情况.结果 延迟70 s和VR为肝静脉的最佳延迟时间和后处理方法.国人肝静脉解剖以Nakamura Ⅰ型和Marcos Ⅰ型为主.结论 多层螺旋CT可清晰、准确地显示肝静脉,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无创性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磁共振PROSET序列对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的显示,探讨磁共振PROSET序列在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成像中的价值。方法:对3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采用PROSET序列做冠状面扫描,获得正常腰骶部脊神经根影像,所得原始图像经3D最大信号强度投影(MIP)处理。结果:30例PROSET成像及mMIP重建图像多方位旋转均清楚显示腰骶部硬脊膜囊、神经根鞘、脊神经根、神经节和部分节后段。结论:PROSET序列能清晰显示腰骶部神经根,结合常规磁共振图像,为临床诊治腰骶神经根病变提供影像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多层螺旋CT造影术可以准确、自观地显示肺动脉的解剖结构、血栓位置及其与周围组织的空间关系,是诊断肺动脉疾病的快速、有效、无创的先进手段。本文旨在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的扫描方法,以便更好地为临床服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56例肋骨骨折患者进行MSCT薄层扫描,重建全肋骨SSD图像。156例均经多平面重建术[三维表面遮盖成像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多重面重建法(multi-planer reconstruction,MPR)技术重建满意的三维图像。结果 MPR显示肋骨骨折300根,SSD显示290根。结论多层螺旋CT肋骨三维重建能够直观、立体、清晰、多角度地显示肋骨骨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诊断输尿管先天异常中的成像方法、特点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收集临床资料完整的输尿管先天异常32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将图像传至ADW4.3工作站,进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等后处理技术获得尿路重组图像.结果 32例中,肾盂及输尿管重复畸形18例,先天性输尿管狭窄5例,下腔静脉后输尿管4例,输尿管囊肿4例,先天性巨输尿管症1例.多层螺旋CT重组图像清晰显示先天异常输尿管的整体形态,病变的部位、范围及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均能满足诊断及临床需要.结论 多层螺旋CT对输尿管先天异常个性化的成像方法,提高了尿路的显示率,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精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肋骨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80例胸部外伤患者行16层螺旋CT扫描检查,均经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与表面遮盖显示(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技术后处理重建获得了满意的三维重建图像,显示出肋骨骨折的部位、数量,并与胸部平片对照分析,判断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肋骨骨折的优缺点.结果 80例中总肋骨骨折数为265根,肋骨骨折以4~10肋骨(85.7%)、腋段(52.8%)常见.胸部平片诊断了69例(86.3%)、231根(87.2%)肋骨骨折,16层螺旋CT发现了胸部平片漏诊的11例、34根(12.8%)肋骨骨折.胸部平片漏诊的肋骨骨折多为无移位或肋软骨、胸椎的骨折.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了79例(98.75%)、263根( 99.2%)肋骨骨折.诊断肋软骨骨折7根.结论 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对肋骨骨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支架评价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患者的16层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结果,并将16层CT检查结果与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在27例患者的34枚冠状动脉支架中,CT图像能满足支架影像学评价为26枚,占76.47%.在CT图像能满足支架影像学评价的26枚冠状动脉支架中,16层CT显示中度或中度以上再狭窄(≥50%)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66.67%、94.12%和85.71%、84.21%,若将CT图像不能满足支架影像学评价的8枚冠状动脉支架中1枚中度再狭窄包括在内,其敏感度为60%.16层CT显示高度再狭窄(≥75%)的敏感度、特异度和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0%、95.24%和66.67%、90.91%.结论:16层CT在对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再中、高度狭窄的初步诊断及筛查方面,可部分取代导管法冠状动脉造影.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对面神经隐窝径路解剖通道术前影像学评估在儿童人工耳蜗植入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对49例双耳重度感音性耳聋拟行人工耳蜗植入术患儿行64层螺旋CT容积扫描,对外耳、中耳、内耳解剖结构行MPR及VR立体重建,模拟显示面神经隐窝手术路径,分别测量面神经管垂直段距外耳道后壁及面隐窝底距面神经管的距离。结果MPR清晰显示听小骨长轴,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蜗窗和内听道的骨性解剖结构;MPR图像可同层显示面神经管的鼓室段和垂直段;VR三维立体图像直观显示半规管、前庭、前庭窗、耳蜗、蜗窗、面神经、面神经隐窝和内听道的膜性立体图像。在MPR图像上面神经管垂直段距外耳道后壁的平均距离左、右侧分别为4.46mm、4.53mm;面隐窝底距面神经管的平均距离左、右侧分别为1.02mm、1.03min。结论64层螺旋CT扫描可清晰显示人工耳蜗植入术面神经隐窝径路重要解剖学标志,面神经隐窝周围解剖结构测量结果可为临床手术提供重要参考数据,对人工耳蜗植入术具有极佳的临床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