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VBI性眩晕组7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48例为对照组,应用VAT测试仪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仪,分别进行水平、垂直VAT测试和VNG各项眼动测试以及双耳交替冷热气试验。在VAT水平及垂直测试的增益和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观测指标,以及VNG各项眼动测试和冷热气试验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即评定为该试验阳性。结果VAT测试:在VBI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VBI组和对照组增益增高分别为47例(64.4%)和5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9,P〈0.01);对照与VBI组增益减低分别为22例(45.8%)和11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而相位、非对称以及VAT综合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BI组VNG眼动系统测试异常结果高于前庭外周疾病患者,呈中枢性异常的表现,综合分析眼动系统系列检测和固视抑制试验各项指标,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者,VBI患者44例(60.3%),前庭外周疾病患者10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P〈0.01);2组受试者冷热试验都存在高比例的单侧或双侧半规管轻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AT在VBI性眩晕中以高增益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低增益为主。VAT增益指标对于前庭系统损伤的定性评估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相位和非对称指标可以判定前庭系统功能正常与否,但缺乏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技术在大前庭水管综合征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应用三维高级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横断扫描大前庭水管综合征患者的整个颞骨岩部,将所有原始图像传给网上工作站,应用最大密度投影法将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内耳立体像。结果:患者的磁共振内耳水成像表现为:后颅窝乙状窦前方、内听道后方硬脑膜外的高信号强度结构膨大,呈长条形,边缘光整。患者内淋巴囊骨内部分中点的最大宽度为2.470mm,远大于MRI诊断内淋巴囊扩大的标准。结论:磁共振内耳水成像是诊断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有效方法,临床上可以用此技术做最终诊断。  相似文献   

4.
169例急性前庭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情况,重点鉴别急性单发性眩晕中的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方法回顾分析169例各种急性前庭病(眩晕)的发病率,重点分析神经耳科学检查在急性单发性眩晕中因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的鉴别诊断中的作用。结果各种急性前庭病的发病率依次为:梅尼埃病、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伴眩晕、前庭神经炎、突聋伴眩晕和迟发性膜迷路积水、外淋巴漏。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导致的眩晕和偏头痛性眩晕在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方面有诸多不同。结论在临床上,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与偏头痛相关的急性前庭病的鉴别诊断可能是鉴别的重点。鉴别的方法目前主要依靠详细的病史、神经耳科学检查、易患因素的特点以及其它必要的辅助检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更多出现在中年以上,一般都有心-脑血管方面的异常;而偏头痛性眩晕的发病平均年龄明显早于前者,均有一项或几项下列现象:偏头痛家族史,运动敏感,声、光敏感。  相似文献   

5.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脑干听觉诱发电位对椎基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颈性眩晕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50例颈性眩晕的患者和40例健康人进行脑干听觉诱发电位检查,测量I、Ⅲ、Ⅴ各波潜伏期,I-Ⅲ、Ⅲ-Ⅴ和I-Ⅴ波峰间潜伏期,Ⅲ-Ⅴ和I-Ⅲ波比值,采用t检验对二组检查结果进行比较并分析疾病组的异常表现。结果 疾病组V波潜伏期,Ⅲ-Ⅴ和I-Ⅴ波峰间潜伏期明显增大,Ⅲ-Ⅴ/Ⅰ-Ⅲ比值大于1。结论 本组资料提示颈性眩晕者可以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椎-基底动脉短暂缺血性眩晕(VBTIV)患者视频眼震电图的表现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8例以眩晕为主诉的VBTIV患者行系列化眼震电图检查,并以20例正常健康人为对照,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VBTIV组有自发性眼震1例。视眼动系统检查28例(73.7%)出现1项或多项异常,表现为扫视试验26例异常(68.4%);视跟踪试验Ⅲ型改变13例、Ⅳ型改变3例,共16例异常(42.1%);视动眼震减弱或节律、振幅不规则,双侧不对称17例(44.7%),未出现凝视眼震。引出异常位置性眼震29例(76.3%),位置性眼震强度(4.08±3.18)°/s,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15例变位试验出现眼震。温度试验一侧或双侧反应低下19例(50.0%),出现优势偏向者6例(15.9%),5例出现固视抑制失败。患者慢相速度之和的人数分布与健康对照组有所不同。结论:VBTIV功能改变既累及前庭中枢,又累及前庭外周,视频眼震电图检查异常率达92%(35/38),对VBTIV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导读     
前庭疾病——中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3,48(8)孔维佳,刘波,张鞋琳.再接再厉让眩晕疾病不再成为临床诊疗的难点陈飞云,陈太生,温超,等.水平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眼震参数客观特征张道宫,史宏璐,樊兆民,等.经鼓室钆注射内耳成像磁共振检查在梅尼埃病中的应用王晓燕,吉彬,雍军,等.改良Epley法与Semont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疗效的Meta分析  相似文献   

8.
突发性聋是突然发生的、原因不明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部分患者伴有眩晕、耳鸣等不适症状。内耳的血供主要来自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或小脑后下动脉分出的内听动脉,内听动脉为终末支动脉,后循环供血不足会引起耳蜗缺血,导致听功能和(或)平衡功能障碍,故内耳血供障碍学说作为突发性聋的发病原因之一受到重视。由于听觉前庭损伤可先于后循环缺血的症状或体征发生,因此听觉前庭损伤的早期诊断和适当处理可提供防止梗塞进展到后循环较大区域的窗口期。临床医师应考虑急性听觉前庭损伤可能预示即将发生后循环区域梗死的可能性,尤其是当患者在脑磁共振成像上有基底动脉闭塞性疾病时。  相似文献   

9.
临床诊治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思考与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8世纪CarloMondini在一例8岁先天性耳聋男孩的颞骨中观察到了前庭水管扩大现象。20世纪60年代,VaIvassori在7000余例耳聋患者的影像学检查中发现160例患者存在前庭水管扩大.几乎所有的前庭水管扩大患者均有感音性聋及前庭症状.并首次报道了前庭水管相关的梅尼埃样临床表型。  相似文献   

10.
眩晕是一种涉及多学科临床工作的常见的临床现象,通常涉及神经内科、耳鼻咽喉科、骨科、眼科以及心血管内科等学科。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眩晕是仅次于头痛的常见症状,而在脑血管病患者中眩晕比例可达40%以上。然而由于其临床表现的多样性和相应基础研究的相对滞后,这一常见临床症状给医师带来不少困惑并导致诊治混乱。长期以来大量的眩晕患者被冠以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rbal.basilarinsufficiency,VBI)或颈性眩晕的诊断,而部分由脑血管病导致的眩晕也有可能被诊断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概念或认识上的混乱很可能导致不正确的检查和处理,影响治疗效果,严重情况下可能导致患者神经功能永久性损害甚至威胁患者生命。本文试图从脑血管疾病与眩晕关系角度对其概念和相应处理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1.
专题导读     
儿童耳鼻咽喉科学专题——《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2,19(10) 倪鑫,葛文彤,重视儿童耳鼻咽喉科疾病促进儿童耳鼻咽喉科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12.
近30年来,行为方式对空间定位和平衡的认识已有很多进步,功能性和心因性疾病引起前庭症状也越来越普遍,也比结构性(器质性)前庭疾病更常见。目前正在完善中的国际前庭疾病分类瞄准这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即将发布的ICD-11中,正式命名、定义功能性眩晕这一常见的慢性眩晕类型。功能性眩晕不同于心因性眩晕,但心因性眩晕如果不干预,会影响功能性眩晕的治疗效果。现今,眩晕的诊断模式也将打破二元论的桎梏,呈现结构、功能与心因三方面的格局。今后,动态姿势评价、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手段将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认识和发展。功能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功能性眩晕诊治的多学科合作是这一疾病临床诊治的方向。而患者首诊的耳科或神经耳科专家将扮演核心角色。  相似文献   

13.
专家笔谈人工耳蜗植入术中保存残余听力的手术技巧……龚树生.王国鹏 听觉植入的研发和临床应用进展………杨仕明,申卫东.曾凡钢重视大前庭水管综合征的早期诊断和听力保护…………刘博言语听觉脑干诱发电位的临床应用…………………… 王宁宇.李丽耳聋基因诊断在耳聋预防与出生缺陷干预中的应用………………………………………………戴朴,韩明昱  相似文献   

14.
病理学研究认为梅尼埃病(Meniere’s,MD)病理机制是由于患内淋巴囊积水,这已得到组织病理学的证实。但变态反应在MD中的作用仍然是一个争论的话题。本通过细胞因子、变态反应参数和淋巴细胞亚型等来研究变态反应在MD发病机制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组为46例MD患,对照组由同样数量同年龄段同生活环境的健康志愿组成。通过测量受试外周血中Becton Dickinson(BD)的单克隆抗体(CD4,CD8,C1)23)监测淋巴细胞亚型和血清中INF-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