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采血晕针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6月在我所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20356人作为对照组,2011年7月—12月进行体检者22639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采血,干预组给予健康体检心理干预,观察2组体检者采血时晕针发生率。结果 2组采血时晕针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舒适的采血环境,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护士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以及对受检者采取灵活个体化的人文关怀,有效的心理疏导,可改善和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中国校医》2014,28(12):944-945
目的通过在临床为健康人群体检抽血时发生晕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措施。方法根据14例抽血晕针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了性别、年龄、是否空腹、是否首次以及有无躯体疾病。结果抽血发生晕针与体检者的年龄、抽血的时间、体位、本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抽血时的环境以及护士的言行举止和技术操作能力密切相关。结论护士在抽血前、中、后做好心理护理,掌握熟练的静脉穿刺的技术,提供良好的抽血的环境,并且细心观察抽血者的身体反应,及时消除各种刺激因素,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大学新生体检静脉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校大一新生在进行体检过程中36例出现晕针患者的临床自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36例晕针患者,在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后,症状逐渐消失,没有实施完静脉抽血的患者,选取坐位头偏向一侧或者是平卧位,继续实施静脉抽血,没有出现晕针现象。体检患者休息320分钟后,可自行离开校医室,没有其他后遗症出现。结论医护人员在大学新生在体检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晕针现象。  相似文献   

4.
"晕针"是由于精神紧张、疼痛、身体状况欠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周围血管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加之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亦减小,以及心率减慢,导致短暂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差,是发牛晕针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王靖 《中国校医》2011,25(7):552-552
<正>高校每年都要为新生进行入学健康检查,其中在体检抽血工作中出现晕针的现象时有发生。晕针是因为精神紧张、疼痛、机体状况欠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迷走神经功能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降低。加之心跳减慢,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排出量减少,导致短暂性脑缺血而发生晕厥。患者本身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较差,是引起晕厥的病理基础,过强的刺激则是晕针的诱因。发生晕厥如不及时处理会给大学新生带来痛苦和恐惧心理。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体检者体检过程中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并总结预防经验。方法选择深圳市龙华新区观澜人民医院门诊进行体检的560例体检者,按照数字法分为2组。按正常程序进行采血的患者记为对照组,另外观察组患者于采血过程中,针对晕针可能因素,对患者进行干预护理,将具体工作贯穿于采血前、中、后期。比较晕针发生率差异。结果观察组体检者发生晕针总发生率为3.21%(9/280),其中心理因素者0.36%(1/280),环境因素者0.71%(2/280),体质因素者1.79%(5/280),操作者水平因素0.36%(1/280),均低于对照组,总发生率为15.72%(44/280),各因素中分别为4.29%(12/280)、5.00%(14/280)、3.93%(11/280)、2.50%(7/280),组间比较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提前采取一系列措施在预防采血晕针中具有重要意义,应尽量避免可能性因素,是体检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小躺床在防治门诊抽血晕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12月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抽血发生晕针者56例和有晕针晕血史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12月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抽血发生晕针者56例和有晕针晕血史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婚检抽血发生晕针者56例和有晕针晕血史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坐在小方凳上抽血,实验组坐在小躺床的一端抽血,有晕针晕血史者躺在小躺床上抽血。比较两组人员抽血晕针后跌倒在地上的比率、晕针好转时间以及有晕针晕血史者抽血后发生晕针的几率。结果采用小躺床抽血的实验组与行常规方法抽血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晕针后跌倒在地上的比率、晕针后好转时间以及有晕针晕血史者抽血后发生晕针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躺床坐着抽血可以防止晕针后跌倒在地上,缩短晕针好转时间,有晕针晕血史者平躺在小躺床上抽血,可以降低晕针发生率,减轻了体检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周传美 《中国校医》2010,24(12):944-94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大学新生体检采血晕针的影响。方法选取南京某高校08级新生6 421人(对照组),09级新生6 613人(干预组),观察2组晕针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晕针发生率为0.151‰,对照组晕针发生率为1.5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63,P<0.05)。结论在大学新生体检采血过程中实施心理干预(个性化的语言交流),可明显降低采血晕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相关因素及护理效果。方法对本院2007年至2010年共48例静脉采血出现晕针症状的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和临床处理。结果本组共48例晕针患者经上述积极处理后均完全恢复,无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晕针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及对症处理,可避免患者意外事故及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季学琴 《工企医刊》2002,15(1):73-74
本文就门诊注射室1999年4月~2000年6月收集的23例晕针患者的发生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护理对策,现介绍如下。 1 临床资料我科注射是自1999年4月至2000年6月共收治晕针患者23例,男8例,女15例,年龄最小15岁,最大38岁,平均年龄20,9岁。其中皮下注射5例,肌肉注射16例,静脉注射2例;在读学生14例,农民2例,二人5例,干部2例,重症者1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入学体检抽血时晕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我校2006—2007年在我院体检的5734例新生中有9例抽血时晕厥,分别对性别、年龄、紧张、恐惧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抽血时晕厥率为1.57‰,女生晕厥率为1.94‰,男生为0.62%0,男女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O.05);9例晕厥学生中有8例为女生,占88.89%,男生1例,占11.11%;即往有晕厥史的学生为2例,占22.22%。结论抽血化验是大学生入学体检的重要项目,但在抽血时部分学生出现晕厥,就应提前做好准备,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2.
13.
为了客观分析护理差错发生的原因,本文对我院1991年1月-2003年12月发生的51起护理差错进行分析.提出了预防差错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4.
孙淑梅 《药物与人》2014,(8):200-200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刺等刺激及外界的强烈刺激如恐惧、疼痛、空腹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1)。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笔者应对晕针的相关护理措施,针对各种诱因进行积极指导,并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索,并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晕针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意外的发生。现将发生晕针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以供同人们借鉴。  相似文献   

15.
杨柳 《现代养生》2014,(16):183-183
目的:探讨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出现晕针的原因,并且研究有效方法加以护理,观察护理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06月—2014年06月体检人员130例。所有体检人员在静脉采血过程中,全部表现出程度有所不同的晕针症状,对此种现象的诱因实施分析,并采取必要的心理护理,做好相关的临床处理工作。结果:针对体检人员予以针对性对症护理,以及给予必要的心理护理干预后,126例患者全部有效恢复,没有出现后遗症的情况或者出现意外事故的情况。结论:针对体检晕针患者,对其晕针原因进行认真分析,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研究有效措施加以对症处理,在防止出现意外事故以及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表现出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16.
薛梅芳 《现代保健》2014,(23):85-87
目的:探讨体检时静脉抽血晕厥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体检科抽血的13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查体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00例和观察组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静脉抽血时发生晕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体检者晕厥发生率1.33%(8/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34/700),观察组第1次发病几率87.50%(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观察组的晕厥患者主要为首次发病。晕厥发病原因中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占45.24%(19/42),明显高于体质因素的26.19%(11/42)、疼痛刺激敏感的19.05%(8/42)、体位因素的9.52%(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42例患者晕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完全康复,无后遗症状。结论:通过了解体检时晕厥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积极护理对策,可减少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院外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降低晕针的发生率。方法: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为某大型船务公司6157名员工进行体检,受检者发生采血晕针23例,为了降低晕针的发生率,在2012年再次为该公司员工体检时,实施了对环境的干预,心理疏导,疼痛护理干预,优化体检流程。结果:2012年共体检6519人次,仅出现3例采血晕针,晕针率为0.05%与2011年晕针发生率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了外出健康体检晕针的发生率,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体现,使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预防血管性介入术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方法:对常规组147例采取一般护理措施;对干预组183例加强心理护理,减少拔管疼痛刺激,补充液体增加血容量促进对比剂排泄,避免空腔脏器过度扩张。结果:两组在血管迷走神经反射发生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可预防血管迷走神经反射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提高产后护理工作的内涵质量,减少产后晕厥的发生。方法:找出发生产后晕厥的原因,并加以分析。结果:对应产后晕厥发生的原因采取对应有效的护理措施。结论:降低产后晕厥的发生率,应围绕预见性健康教育展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献血反应的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切实保障献血者身体健康,提高血液质量。方法对536例献血反应者,查明原因后实施有效的护理。结果献血者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65.81%,采血护士因素导致的献血反应发生率为33.43%,环境因素占0.76%。结论在采血前、采血中、采血后实施有效的护理,可以从根本上减少献血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