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靖 《中国校医》2011,25(7):552-552
<正>高校每年都要为新生进行入学健康检查,其中在体检抽血工作中出现晕针的现象时有发生。晕针是因为精神紧张、疼痛、机体状况欠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迷走神经功能兴奋,反射性地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外周血管阻力下降,血压降低。加之心跳减慢,回心血量减少,心脏排出量减少,导致短暂性脑缺血而发生晕厥。患者本身自主神经调节功能较差,是引起晕厥的病理基础,过强的刺激则是晕针的诱因。发生晕厥如不及时处理会给大学新生带来痛苦和恐惧心理。作  相似文献   

2.
张海燕 《中国校医》2014,28(12):944-945
目的通过在临床为健康人群体检抽血时发生晕针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护理措施。方法根据14例抽血晕针者的临床资料,分别分析了性别、年龄、是否空腹、是否首次以及有无躯体疾病。结果抽血发生晕针与体检者的年龄、抽血的时间、体位、本身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抽血时的环境以及护士的言行举止和技术操作能力密切相关。结论护士在抽血前、中、后做好心理护理,掌握熟练的静脉穿刺的技术,提供良好的抽血的环境,并且细心观察抽血者的身体反应,及时消除各种刺激因素,降低晕针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健康体检抽血人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3-8月接受健康体检的226例受检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受检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113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比较两组体检者不良情绪评分、晕针程度及护理满意率。结果与抽血前比较,抽血时两组体检者的不良情绪评分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体检者晕针发生率更低,护理满意率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体检者的不良情绪,减少晕针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率,在健康体检抽血人员护理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小躺床在防治门诊抽血晕针中的作用。方法选择2011年1月12月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抽血发生晕针者56例和有晕针晕血史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12月进行婚前医学检查(以下简称婚检)抽血发生晕针者56例和有晕针晕血史者30例作为对照组。2012年1月12月在我院进行婚检抽血发生晕针者56例和有晕针晕血史者30例作为实验组。对照组坐在小方凳上抽血,实验组坐在小躺床的一端抽血,有晕针晕血史者躺在小躺床上抽血。比较两组人员抽血晕针后跌倒在地上的比率、晕针好转时间以及有晕针晕血史者抽血后发生晕针的几率。结果采用小躺床抽血的实验组与行常规方法抽血的对照组相比,实验组晕针后跌倒在地上的比率、晕针后好转时间以及有晕针晕血史者抽血后发生晕针的比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小躺床坐着抽血可以防止晕针后跌倒在地上,缩短晕针好转时间,有晕针晕血史者平躺在小躺床上抽血,可以降低晕针发生率,减轻了体检者的痛苦。  相似文献   

5.
孙淑梅 《药物与人》2014,(8):200-200
晕针是一种血管性晕厥,它是由强烈的针刺等刺激及外界的强烈刺激如恐惧、疼痛、空腹等刺激。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导致心输出量降低,血压降低,引起暂时性广泛脑血流量减少,从而发生晕厥(1)。临床表现为头晕、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淋漓,重者出现意识丧失、血压下降、大小便失禁甚至休克,如不及时处理,将会出现严重后果。笔者应对晕针的相关护理措施,针对各种诱因进行积极指导,并对相应的预防措施进行探索,并采取不同的护理对策,可有效地预防和减少晕针的发生,同时也减少了意外的发生。现将发生晕针和护理对策总结如下,以供同人们借鉴。  相似文献   

6.
"晕针"是由于精神紧张、疼痛、身体状况欠佳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下,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周围血管广泛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血压下降,加之回心血量减少,心排出量亦减小,以及心率减慢,导致短暂性脑血流量减少而发生晕厥.自主神经调节功能差,是发牛晕针的基础.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对大学生入学体检抽血时晕厥情况进行分析,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根据我校2006—2007年在我院体检的5734例新生中有9例抽血时晕厥,分别对性别、年龄、紧张、恐惧等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抽血时晕厥率为1.57‰,女生晕厥率为1.94‰,男生为0.62%0,男女相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KO.05);9例晕厥学生中有8例为女生,占88.89%,男生1例,占11.11%;即往有晕厥史的学生为2例,占22.22%。结论抽血化验是大学生入学体检的重要项目,但在抽血时部分学生出现晕厥,就应提前做好准备,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分析大学新生体检静脉抽血晕针的相关因素及对策。方法选取我校大一新生在进行体检过程中36例出现晕针患者的临床自资料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本次研究中选取的36例晕针患者,在医护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后,症状逐渐消失,没有实施完静脉抽血的患者,选取坐位头偏向一侧或者是平卧位,继续实施静脉抽血,没有出现晕针现象。体检患者休息320分钟后,可自行离开校医室,没有其他后遗症出现。结论医护人员在大学新生在体检过程中,密切关注患者生命体征,采取相应措施可显著降低患者出现晕针现象。  相似文献   

9.
杨桂霞 《中国校医》2006,20(4):F0003-F0003
晕针反应在校医院比较常见,在肌内注射、预防接种及抽血体检时均有发生。虽然晕针者经过卧床休息,饮温开水或糖水,严重者经吸氧、针刺人中、足三里等穴位,均能很快恢复,且无后遗症,但是个别晕针反应发生得很突然,如果不采取预防措施,常会造成意外伤害,对此进行针对性预防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10.
薛梅芳 《现代保健》2014,(23):85-87
目的:探讨体检时静脉抽血晕厥的相关因素及其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在本院体检科抽血的1300例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查体时间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700例和观察组60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预见性综合护理干预,对两组静脉抽血时发生晕厥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体检者晕厥发生率1.33%(8/6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86%(34/700),观察组第1次发病几率87.50%(7/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5.29%(12/34),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因此观察组的晕厥患者主要为首次发病。晕厥发病原因中精神紧张等心理因素占45.24%(19/42),明显高于体质因素的26.19%(11/42)、疼痛刺激敏感的19.05%(8/42)、体位因素的9.52%(4/4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对42例患者晕厥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对策后完全康复,无后遗症状。结论:通过了解体检时晕厥的相关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积极护理对策,可减少晕厥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赖雪岸  彭丽丽  陈珊 《智慧健康》2023,(22):245-248
目的 在临床上对体检抽血晕厥患者展开护理,其具体工作实施过程中,使用预见性护理干预,分析其影响效果如何。方法 选取2021年4月—2022年4月本院接受诊治的60例体检抽血晕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此次研究中的实验组受试者实施预见性护理干预,对照组受试者实施常规护理。护理服务结束干预之后,比对试验患者之间的护理满意度、晕厥发病情况、抑郁焦虑评分。结果 护理服务开展后,所得研究数值护理满意度,实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高(P<0.05);所得研究数值晕厥发病情况,实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所得研究数值抑郁焦虑评分,实验组干预对象评估结果,比对对照组更低(P<0.05)。结论 预见性护理干预措施,用于体检抽血晕厥患者临床护理工作中,所得干预的评估结果更好,不仅患者对护理服务更加满意,随之而减少的还有患者出现晕厥的次数,改善患者的负面心理。  相似文献   

12.
晕针现象是由注射、采血等引起的急性血循环障碍的症候群。主要以头昏、眼花、面包苍白、四肢无力、出冷汗等。较严重者可致脑部短暂缺血、缺氧。出现意识丧失而发生晕厥。 我们在出入境人员传染病监测中发现晕针者9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院外健康体检静脉采血晕针的相关因素,探讨预防和降低晕针的发生率。方法:2011年笔者所在医院体检中心为某大型船务公司6157名员工进行体检,受检者发生采血晕针23例,为了降低晕针的发生率,在2012年再次为该公司员工体检时,实施了对环境的干预,心理疏导,疼痛护理干预,优化体检流程。结果:2012年共体检6519人次,仅出现3例采血晕针,晕针率为0.05%与2011年晕针发生率对比,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降低了外出健康体检晕针的发生率,是优质护理服务的重要体现,使体检工作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健康体检者采血晕针的影响因素及其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选择2011年1月—6月在我所门诊进行健康体检者20356人作为对照组,2011年7月—12月进行体检者22639人作为干预组。对照组按常规程序进行采血,干预组给予健康体检心理干预,观察2组体检者采血时晕针发生率。结果 2组采血时晕针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舒适的采血环境,良好的服务态度和护士熟练的静脉穿刺技术,以及对受检者采取灵活个体化的人文关怀,有效的心理疏导,可改善和减少晕针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门诊部的抽血室肩负着从业人员健康体检、狂犬病抗体检测和乙肝两对半检测等抽血工作。因抽血引发的健康问题较多,在抽血过程中有少数受检者拒绝抽血或不能很好配合,有时也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如晕针、皮下瘀血等)。我们在工作中运用相应的语言和操作技巧,对受检者进行心理卫生干预。消除其恐惧心理,享受优质的服务。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接受抽血,提高了受检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心理安抚对体检采血者的影响,探究体检采血者有效的干预方法。方法 研究纳入2022年6月—2023年2月天津市职业病防治院体检科150例体检采血者进行分组。按照平均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对照组体检采血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体检采血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开展心理安抚干预,比较两组体检采血者不良反应情况(疼痛、过度情绪紧张、晕针、穿刺点淤血或肿胀等)、体检采血者满意度(采取环境、护士技术水平、礼仪服务等)。结果 观察组体检采血者疼痛、过度情绪紧张、晕针、穿刺点淤血或肿胀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体检采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体检采血者对采取环境、护士技术水平、礼仪服务满意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体检采血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理安抚对体检采血者具有较为积极的影响,体检采血者经干预后不良反应较少,且满意率较高,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与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在晕厥的病例中,中老年患者约占全部病例的90%左右。这是由于中老年人大多存在不同程度脑动脉硬化,对脑血流波动的自发调节功能下降,一旦由于某种原因使脑血流量减少或平均动脉压突然下降,便会导致大脑皮层广泛性缺血缺氧、功能障碍而发生晕厥。导致脑血流突然减少的原因很多,因而晕厥可分为反射性、心源性、脑源性及其它原因所致晕厥等主要类型。 反射性晕厥 反射性晕厥为中老年晕厥中最常见的类型。预后一般良好,其亚型也最多,主要有以下常见类型。 血管抑制性晕厥 又称单纯性晕厥、普通晕厥、血管减压性晕厥或迷走血管性晕厥。大多有家庭史。发作诱因常与剧疼、精神紧张、恐惧、焦虑、疲劳、恼怒以及通风不良、闷热、注射或手术有关。其发作特点为在前述诱因情况下,患者先有头晕、多汗、面色苍  相似文献   

18.
门诊输液室是各科门诊患者输液的地方,输液又是对门诊患者一个重要的治疗方法之一,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偶尔可遇到输液晕针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口唇微绀,四肢发凉,全身冷汗,随即意识丧失。自1995年~1997年两年的病例统计,共有26人发生晕针现象,多数是青壮年,男性多于女性。 1 临床资料 1995~1997年中有26人发生晕厥,男23例;患上呼吸道感染19例,肺炎2例,急性胃肠炎2例,静脉点滴青霉素或庆大霉  相似文献   

19.
老年体弱或患有心血管疾病者,对浴室内人头济济、雾气腾腾窗户紧闭的缺氧环境特别敏感。他们会感觉到呼吸急促,心跳加快,眼前发黑,极易晕厥倒地。在医学上,这种现象称为血管迷走性晕厥,为反射性晕厥的一种。多由外界因素刺激迷走神经兴奋,导致外周血管扩张,心率减慢,血压下降,脑血流减少而发生头昏眼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门诊病人抽血后发生的晕厥,以引起护士对此类病人的重视.方法对5年来抽血后发生晕厥病人的临床特征、急诊处理和预防措施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32例病人经现场处理后,意识均在数分钟内恢复.结论护士熟悉各类晕厥的特点,耐心的心理疏导和熟练的穿刺技术可减少抽血后晕厥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