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贫血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2 009例T2DM患者进行体脂参数、血压、血糖、血脂、血红蛋白、C反应蛋白(CRP)、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测定,同时进行眼底检查.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无DR(NDR)组和DR组.依据国内的贫血标准分为贫血组和非贫血组.分析贫血与DR发生率的相关性.结果 T2DM患者中,贫血组的DR发生率显著高于无贫血组(P<0.01),DR组的贫血发生率显著高于NDR组(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性别、年龄、病程、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 HbA1c)、收缩压、舒张压、CRP、24 h尿微量白蛋白等因素后,贫血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OR=1.952,95% CI为1.273~2.995,P=0.002).结论 贫血是DR发生的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及不合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的两组糖尿病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了解病史,测定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脂、纤维蛋白原及尿微量白蛋白等指标,并进行比较。结果DR组157例,NDR组122例;两组的病程、空腹血糖、HbA1c、尿微量白蛋白、血浆纤维蛋白原及胆固醇水平等指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病程(OR:1.127)、糖化血红蛋白(OR:1.032)及尿微量白蛋白(OR:1.006)与DR发生为显著正相关(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及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尿微量白蛋白(MA)水平的关系。方法 选择2017年3—9月上海市月浦社区老年体检患者245例,根据眼底检查是否发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将其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组116例与无视网膜病变(NDR)组129例,回顾性分析两组糖尿病及DR相关化验指标水平。结果 DR组HbAlc、FPG、MA/UCRE均高于NDR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3.06,t=3.48、3.82,均P<0.01);DR组MA水平高于NDR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4,P<0.05);高水平的HbA1c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89,P<0.05)。结论 DR患者视网膜病变与HbAlc存在相关性,临床应积极关注糖尿病患者的HbA1c、FPG、MA、MA/UCRE比值水平,注意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并积极干预,可降低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发生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200例2型糖尿病(DM)患者分为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组、单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分别就其可能诱发DR的危险因素进行病例对照研究。结果NPDR组及PDR组的病程、血压、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均高于NDR组(P〈0.01),各组年龄、体重指数、胆固醇、甘油三酯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DR的发生与糖尿病病程、尿微量白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增高有关,高血压对DR的发生起着促进作用。预防上述危险因素,可减少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空腹C肽(FCP)、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ACR)和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就诊的157例2型糖尿病患者(T2DM)的临床资料,根据眼底检查结果分为非视网膜病变组(NDR)、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PDR)和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PDR)。比较三组患者FCP、ACR及CRP水平的关系。结果:NDR组与NPDR组的ACR和CRP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DR组与PDR组的SBP、DBP、FCP、2hc-p、ACR、Cysc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PDR组和PDR组的FCP、2hc-p、ACR、Cysc、Ccr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FCP是DR的保护因素,ACR、CRP是DR的危险因素。结论:联合FCP、ACR和CRP检测,对分析DR的病变程度和防治DR的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发生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病率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对2009年以来在内分泌科就诊的433例60岁及以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散瞳检查眼底和荧光素血管造影,同期检测患者的血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肌酐和尿蛋白含量等21个指标。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无病变组NDR)、无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无增殖期组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增殖期组PDR),比较无增殖期DR组(非PDR组)和PDR组糖尿病病程及糖化血红蛋白等检测指标。结果:NDR组281例,非PDR组132例,PDR组20例。PDR的患病率为4.62%,占所有DR患者的13.16%。PDR组的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尿酸和尿白蛋白含量等指标均较非PDR组高(P<0.05)。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影响PDR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老年Ⅱ型糖尿病并发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含量、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等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糖尿病病程、尿白蛋白和糖化血红蛋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定225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糖、血压、血脂、尿微量白蛋白(UAER)等各项生化指标并检测眼底,根据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背景期视网膜病变组(NPDR)及增殖期视网膜病变组(PDR),比较各组糖尿病病程、HbA1c、血糖、血压、血脂及UAER与DR的关系。结果NDR组150例(66.7%),NPDR组63例(28.0%),PDR组12例(5.3%);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病程、UAER、SBP和DBP在3组中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在HbA1c、BMI、FPG、FINS、TG、TC、LDL-C和Homa-IR差异无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显示病程、UAER、DBP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糖尿病病程、UAER、DBP与DR密切相关,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测194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BMI指数,CRP,TNF-α,空腹血糖,胰岛素,血脂等指标,并检测眼底病变程度,将患者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98例,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SDR)52例,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PDR)44例,比较各组检测指标。结果:3组患者年龄、病程、BMI指数均相似,血糖、尿白蛋白(UALb)、TNF-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糖化血红蛋白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TNF-α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中年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及危险因素,为临床糖尿病肾脏病变的防治工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对2002年7月-2008年9月在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的973例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测定血糖、肾功能、血脂谱、24 h尿白蛋白等.两次24 h尿白蛋白定量为30~300 mg被定义为微量白蛋白尿.所有患者均由眼科医师进行眼底摄片.结果 ①本研究人群中,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为19.0%,男性患者为18.2%,与女性患者(2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本研究人群中,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患病率为28.9%,DR组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6.0%,显著高于无DR患者的16.2%(P<0.01).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BDR)的微量白蛋白尿发生率为25.6%,与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30.4%)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合并DR(OR=2.458,95%CI为1.430~4.227,P=0.001)、伴高血压(OR=2.036,95%CI为1.174~3.533,P=0.011)、糖化血红蛋白(HbA1c,OR=1.202,95%CI为1.003~1.440,P=0.047)、收缩压(OR=1.025,95%CI为1.004~1.047,P=0.021)是微量白蛋白尿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中年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与HbA1c、血压有关.糖尿病肾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T2DM住院患者165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正常眼底(non-DR,NDR)组83例和DRP组82例,同期正常健康人群82例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病史并检测各组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与NC组比较,NDR组和DR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肌酐、胱抑素C明显升高 (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 (P<0.05)。与NDR组比较,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病程、胱抑素C、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明显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及糖尿病病程是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糖漂移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关系。方法对138例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摄片结果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比较两组年龄、糖尿病病程、血压、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肌酐、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C肽的水平。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连续72 h的动态血糖监测,观察两组间血糖波动指标的差异。最后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DR与各因素的相关性。结果两组间患者的年龄、病程、平均血糖水平、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分析结果显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DR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但平均血糖水平是否为其独立危险因素尚不能确定(P=0.05)。结论糖尿病病程、日内平均血糖漂移幅度是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DR的独立危险因素,血糖波动可加剧DR病变进展,应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8例(58眼)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其中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16例(16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1例(21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1例(21眼)。以无糖尿病且年龄相仿的健康人15例(15眼)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各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及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NDR、NPDR和PDR患者的CNFL、CNFD、CNBD均下降(P均<0.01)。病例组中,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CNFL、CNFD逐步降低(P<0.01,P<0.05);CNBD在NDR患者与NPDR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患者CNBD低于NDR和NPDR患者(P<0.01,P<0.05)。结论 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存在损害,它的出现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3.
罗西明  黄筱敏  黄秀琴  李珍宇 《吉林医学》2012,33(15):3155-3157
目的:探讨血清总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老年人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照组42例,分别测定血压(Bp)、体重指数(BMI),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NS)、糖化血红蛋白(GHb)、总胆固醇(CHO)、三酰甘油(TG)、血肌酐(Cr)、尿素氮(BUN)、尿酸(UA)、微量蛋白尿(UmAlb)、血浆总蛋白(TP)。病例组中53例作眼科临床检查,视力、眼压、裂隙灯检查,裂隙灯下前置镜检查眼底。参照中国眼底协会(1984年)制定的标准对视网膜进行分型、分期。典型病例作前置镜下眼底照相。结果:①糖尿病组与对照组对比,HCY、微量蛋白尿、尿素氮、血肌酐、尿酸无统计学差异;②在所有受检者中,HCY与年龄、性别、肌酐、尿酸有明显相关性;③在对照组,HCY与微量蛋白尿有负相关性,与三酰甘油正相关,与BMI正相关;在糖尿病组无上述相关关系;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程度与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正相关;与HCY无明显相关性;⑤两性别组间,BMI、HCY、Cr、U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高于女性。结论:高血糖为影响DR发展的明显优势因素,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糖尿病性肾病中的意义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刘秀翠 《基层医学论坛》2010,14(19):588-590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肿瘤坏死因子(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将117例糖尿病患者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76例)、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NDR,41例),DR组又分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NPDR,45例)、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亚组(PDR,31例)。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分析对比。结果糖尿病患者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PDR组血清VEGF、TNF-α及CRP水平显著高于NPDR组(P〈0.01)。结论血清VEGF、TNF-α及CRP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与2型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对156例 2型糖尿病(DM)中伴有DR患者(DR组)71例、未伴有DR患者(NDR组)85例进行HbA1c、FBG检测,分析HbA1c、FBG 与DR的关系。结果 DR组的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1),且HbA1c水平越高,DR发生率也增加(P<0. 05)。但两组FBG水平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HbA1c水平对判断DR的病情变化和预后有参考价值,可作为监测DM患者DR发生、发展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6.
《安徽医学》2012,33(2):176-178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尿酸(SUA)水平与尿清蛋白排泄(UAE)之间的关系。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男164例,女116例。测定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血尿酸(SUA),血肌酐(SCr)和24 h尿清蛋白排泄量(24 h-UAE),记录血压和计算体重指数(BMI)。结果①男性血尿酸水平(276.93±87.51)mmol/L,高于女性(244.72±85.83)mmol/L,P0.05;②正常、微量及大量清蛋白尿组的SUA分别为:(243.58±63.93)mmol/L、(261.47±89.11)mmol/L、(334.23±113.82)mmol/L。与正常清蛋白尿组和微量清蛋白尿组比较,大量清蛋白尿组SUA水平明显升高,同时伴收缩压、BMI、SCr的增高和病程的延长,P均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尿酸升高与尿清蛋白排泄有关,高尿酸血症可能参与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之间的关系。方法将52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31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DR组)和21例糖尿病视网膜无病变组(NDR组),又将DR组分为背景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BDR组)19例和增值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组(PDR组)12例。分别检测各组VEGF值并与36例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正常对照组、糖尿病组、NDR组、BDR组及PDR组VEGF含量(pg/ml)分别为108.4±27.2、185.2±32.6、162.3±28.7、220.3±44.6和201.9±31.7。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均P〈0.01);BDR、PDR与NDR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DR与BDR相比,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可作为了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8.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方法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方法,分析124例2型糖尿病病人的病程、血压、血糖、血脂等13个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间的相关性。结果2型糖尿病并发视网膜病变组与无视网膜病变组比较有更长的病程,较高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基化血红蛋白(t=2.369~5.870,P<0.05、0.01);糖尿病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与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OR=1.157、1.471,P<0.05)。结论病程、糖基化血红蛋白是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控制高糖血症有助于防止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影响2型糖尿病(T2DM)视网膜病变(DR)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379例T2DM患者的眼底、血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CH)、胆固醇(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血尿酸(UA)、血肌酐(Cr)、血尿素氮(BUN)、谷丙转氨酶(ALT)、体重指数(BMI)、谷草转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