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将132例2型糖尿病根据眼底结果分糖尿病组、单纯型DR组、增殖型DR组测定血清CRP水平,并与糖脂代谢指标作相关分析.结果 CRP水平糖尿病组与糖尿病DR有显著差异(P<0.05),且随病程延长而升高,CRP水平与血糖、HbA1c、BMI、TC、TG、LDL-C呈正相关(P<0.05).结论 提示CRP可能与2型糖尿病应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与血脂的关系。方法:将109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无视网膜病变(NDR)组56例,有视网膜病变(DR)组53例,DR组进一步分为背景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BDR)组38例和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组15例,检测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水平,分析各组间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DR组患者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显著高于NDR组(P<0.05);PDR组病程、血清TG、TC、LDL-C、HbA1c水平也显著高于BDR组(P<0.05)。结论:DR的发生发展与血脂异常相关,检测血脂及治疗血脂异常对防止DR的发生发展有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DR)与骨密度(BMD)的关系。方法:检查了63例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分为A组即正常组、B组单纯性视网膜病变组、C组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并分别测定其L2~4椎体、双侧股骨Ward区BMD。结果:除A组患者BMD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B、C组患BMD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1);糖尿病患者中,C组BMD明显低于A组(p0.01)。结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BMD比正常人低,增殖性视网膜病变组BMD较其它组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2型糖尿病(DM)患者发生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DM并发视网膜病变患者25例和单纯2型DM患者43例(无任何并发症)为观察组,另选择36例门诊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所有受检对象的血中同型半胱氨酸(Hcy)、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2型DM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血清Hcy浓度为(15.45±8.64)μmol/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8.56±1.43)μmol/L和无并发症组(9.43±2.18)μmol/L(P均0.01)。结论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可能是2型DM患者视网膜病变发生发展的一个重要相关因素。检测2型DM患者血清同型半胱氨酸浓度,对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采用系统抽样方法选取我院内分泌科2006年1月-2007年3月收治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327例,根据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200例(0.4 mU/L<TSH≤4.0 mU/L),轻度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症(SCH)组107例(4.0 mU/L<TSH≤10.0 mU/L),重度SCH组20例(TSH>10.0 mU/L);根据是否采用胰岛素治疗分为胰岛素治疗组281例,非胰岛素治疗组46例.检测各组患者基础C肽水平(CP0)及进食馒头餐1 h(CP1)、2 h(CP2)、3 h(CP3)C肽水平.采用TOPCON眼底照相设备行眼底照相并由指定眼科医师行眼底镜检查复核.结果 3组患者CP0、CP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P1、CP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仅甲状腺功能正常组CP0与右眼底病变呈负相关(P<0.05),但校正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后的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C肽水平与各组DR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校正年龄和糖尿病病程后,多元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显示,胰岛素治疗组和非胰岛素治疗组C肽水平与左眼底病变及右眼底病变均无直线相关性(P>0.05).结论 C肽水平可能与DR发生发展有一定相关性,但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C肽的作用可能被削弱,2型糖尿病患者C肽水平与DR的关系有待商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与认知功能的关系。方法:69例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眼底血管的变化分为无视网膜病变组(NDR)、视网膜病变组(DR),另选28例健康人为对照组(NC)。采用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和连线测验(TMT)评估三组人群的认知功能,分析影响认知功能的因素。结果:三组人群MMSE评分均在26分以上,未达到痴呆的程度。与NC组(27.86±0.83分)、NDR组(27.57±0.72分)相比,DR组MMSE评分(27.03±1.07分)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TMT-A成绩(81.28±16.77 s)较NC组(71.82±16.94 s)和NDR组(73.67±13.00s)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FBG、HbA1c是影响MMSE评分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着视网膜病变的出现,存在认知功能减退,注意力、特别是信息处理能力有所下降。  相似文献   

7.
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141例,根据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病变程度分为3组:正常视网膜(NDR)组、非增殖型视网膜病变(NPDR)组和增殖型视网膜病变(PDR)组进行临床分析。结果①3组间体重指数(BMI)、空腹血糖(FPG)、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三酰甘油(TG)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组间年龄、病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肌酐(S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NPDR、PDR组年龄、病程、SBP、CHO、LDL和24h尿蛋白排泄量较NDR组明显升高(P<0.05)。③多元回归分析表明:病程、SBP、24h尿蛋白排泄量和血胆固醇是D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血糖、血压、血脂控制不良和尿蛋白排泄增加是导致DR进展的重要因素,早期常规眼底检查和积极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病变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7年3月至2019年8月于我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58例(58眼)作为研究对象(病例组),其中无明显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DR)患者16例(16眼)、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21例(21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患者21例(21眼)。以无糖尿病且年龄相仿的健康人15例(15眼)作为对照(健康对照组)。病例组和健康对照组均进行角膜共聚焦显微镜检查,对所得图像进行量化分析,比较各组角膜神经纤维长度(CNFL)、角膜神经纤维主干密度(CNFD)及角膜神经纤维分支密度(CNBD)。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NDR、NPDR和PDR患者的CNFL、CNFD、CNBD均下降(P均<0.01)。病例组中,随着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情进展,CNFL、CNFD逐步降低(P<0.01,P<0.05);CNBD在NDR患者与NPDR患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DR患者CNBD低于NDR和NPDR患者(P<0.01,P<0.05)。结论 在角膜共聚焦显微镜下,2型糖尿病患者的角膜神经纤维存在损害,它的出现早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并且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程度存在相关性,可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诊断、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发生的情况。方法:选取2022年1月东莞市望牛墩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登记在册的朱平沙村2型糖尿病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基本资料,并对其进行眼部专科检查、实验室检查及问卷调查。根据有无DR分为DR组(n=11)与无DR组(n=73),分析DR控制情况并提出改进方案。结果:84例2型糖尿病患者DR患病率为13.10%(11/84)。DR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血压、血脂不达标率高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R组视功能调查问卷评分低于无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4)。52.38%(44/84)的患者在确诊2型糖尿病后未看过眼科医生,看过眼科医生的40例患者中,其中有35例未接受治疗,主要原因为认为没必要治疗。结论:DR的防治工作亟需以社区慢性病管理为基础,通过对社区2型糖尿病人群定期筛查和DR防治知识宣教,提高DR危险因素控制水平,降低DR致盲风险。  相似文献   

10.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脂联素与视网膜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脂联素(adiponectin)在2型糖尿病(DM)视网膜病变(DR)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ELISA)对90例2型糖尿病患者及30例健康人血清中的脂联素进行测定.结果:①DM组血清脂联素的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②BDR组的脂联素含量低于NDR组(P<0.05).③PDR组的脂联素含量低于NDR组(P<0.01).④PDR组的脂联素含量低于BDR组(P<0.05).⑤DR的严重程度与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r=-0.428,P<0.01).结论:脂联素的降低在DM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2型糖尿病合并视网膜病变时,血中脂联素水平更低,脂联素可能参与了DR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影响.方法 将2002年在我院门诊就诊的49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标准降糖组(25例),进行为期5年的分组血糖管理,强化降糖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目标为≤6.5%,标准降糖组进行一般降糖治疗,HbA1 c控制目标为≤7.0%.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并做眼底照相,评估有无新发DR(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在分组血糖控制5年后,两组再进行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之后再次对两组患者进行眼底检查和眼底照相,分析比较长期强化与标准血糖控制对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后续作用.结果 ①分组血糖控制中,强化降糖组的HbA1c水平从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标准降糖组[(6.3±0.6)%与(7.1±2.0)%,t=2.09,P<0.05],并一直维持了4年.②分组血糖控制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发生微动脉瘤、黄斑水肿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少(分别为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及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的例次数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4例次比23例次,15例次比25例次,Z=-4.459,P<0.05).③开放式血糖控制后半年,强化降糖组患者血糖水平上升达到与原标准降糖组相似的水平[HbA1c分别为(7.2±1.1)%比(7.3±1.3)%,=0.25,P=0.806],并维持到末次随访时(2009年11月).④开放式血糖控制2年期间,两组均无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的发生.强化降糖组新发微动脉瘤、眼底出血、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较标准降糖组明显减少(3例次比14例次,1例次比7例次,2例次比4例次,3例次比11例次,合计9例次比36例次,x2=4.719,P<0.05).结论 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5年严格强化血糖控制,对降低DR发生风险的“后遗效应”可持续到开放式血糖控制后2年.  相似文献   

12.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五年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长期强化控制血糖与一般控制血糖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按随机表法将49例年龄为58~70岁、病程为0.6~12.0年的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降糖组(24例)和对照组(25例),于2002年至2007年进行为期5年的门诊血糖管理。两组均行降糖治疗,强化降糖组每3个月测定一次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控制目标为≤6.5%;对照组按我国糖尿病诊治指南,对有心肌梗死史患者或年龄60岁以上、既往无合并症者,血HbA1c控制在7.0%以内,每6个月测定一次血HbA1C水平。每年由同一位眼科医生定期对患者双眼进行眼科检查,观察有无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微动脉瘤、眼底出血、黄斑水肿、糖尿病性失明)。结果强化降糖组的血HbA1c水平从治疗第2年开始明显低于对照组[(6.3±0.6)%与(7.1±2.0)%,P〈0.05],并一直维持到第5年;5年间,强化降糖组无新发眼底出血和糖尿病性失明;视力下降2行及以上、新发微动脉瘤、黄斑水肿以及行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的人次数,较对照降糖组明显减少(分别为15例次比25例次,5例次比10例次,1例次比3例次,4例次比23例次,P〈0.05)。结论强化血糖管理可显著减少2型糖尿病患者新发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门诊进行糖尿病患者的长期强化血糖管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3.
<正>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2型糖尿病主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且缺乏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是导致成人失明的首要病因[1]。维生素D是一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血清脂联素水平与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T2DM住院患者165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正常眼底(non-DR,NDR)组83例和DRP组82例,同期正常健康人群82例作为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收集病史并检测各组血清中脂联素水平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与NC组比较,NDR组和DR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血肌酐、胱抑素C明显升高 (P<0.05),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 (P<0.05)。与NDR组比较,DR组血清脂联素水平明显下降,病程、胱抑素C、餐后2小时血糖升高明显 (P<0.0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低血清脂联素水平及糖尿病病程是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  血清脂联素水平与T2DM合并视网膜病变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长病程的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病程≥10年)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之间胆红素水平的差异。方法 2010年3月至2011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内分泌科门诊或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其中病程≥10年且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on-diabetic retinopathy,NDR)的患者253例(男女比例为136/117),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roliferative diabetic retinopathy,PDR)的患者218例(男女比例为98/120)。比较两组患者之间胆红素水平有无差异,对两组之间有差异的参数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NDR组中直接胆红素较PDR组高,2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中发现,年龄及直接胆红素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性因素,而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危险因素。结论长病程2型糖尿病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与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组的直接胆红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胆红素作为体内的生理性抗氧化剂,可能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保护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与血清维生素D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2年2月至2014年12月期间同时被纳入上海市闵行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生物样本库和糖尿病管理系统的2型糖尿病患者310例,根据眼底检查分为DR组(n=105例)和正常眼底(non diabetic retinopathy,NDR)组(n=205例),收集患者的基本信息、疾病史和检验信息,并检测各组血清中的25 羟基维生素D [25(OH)D]水平。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与NDR组比较,DR组的25(OH)D水平降低(t=3.465,P<0.001),25(OH)D缺乏率增高(χ2=5.313,P=0.021),但是25(OH)D不足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990,P=0.32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在校正一系列变量(基本特征、疾病史、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甘油三酯和尿酸)后,25(OH)D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DR呈负相关(OR=0.954,95% CI:0.926~0.983,P=0.002),25(OH)D缺乏的T2DM患者DR发病风险是25(OH)D不缺乏者的2.17倍(OR=2.171,95% CI:1.047~4.500,P=0.037)。结论  血清25(OH)D水平与DR的发生呈负相关,25(OH)D缺乏可能与T2DM患者DR的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69-74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DR风险的预测模型,以测DR的发生风险,从而减少不良结局的发生。方法 以2019年于我院内分泌确诊为T2DM并于眼科就诊的60例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病例分为模型组和检验组,两组分别为51例和9例。两组组间比较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于模型组采用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分析,得出DR发生相关危险因素,据此建立DR风险预测模型。模型预测效力的评估则通过将检验组代入模型。受试者工作曲线采用MedCale软件绘制。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的结果提示,入院次数、是否注射胰岛素、眼内是否注射药物、尿蛋白是DR发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尿素、三酰甘油是DR发生的保护性因子。据此,构建的DR风险预测模型为,Y=1/[1+e(1.257X1+2.068X2+5.085X3-0.266X4-0.802X5+0.543X6-0.82)]其中,Y指DR发生概率,X1指入院次数,X2指是否注射胰岛素,X3指眼内是否注射药物,X4指尿素,X5三酰甘油,X6指尿蛋白。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模型组的发生DR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88,诊断临界值是1.5697。DR风险预测模型预测检验组发生DR的ROC曲线下面积是0.951,敏感度为0.933,特异度为0.857,漏诊率为0.067,误诊率为0.143。结论本研究基于上述DR发生危险因素建立的预测模型具有一定的预测效率,可以为DR的预防和筛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水平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的关系。方法 根据纳入标准收集 291 例 T2DM 患者临床资料,按照眼底检查结果分为 DR 组与非 DR (NDR)组,ELISA 法检测血清CTRP9、脂联素及胰岛素水平。统计分析血清CTRP9水平与T2DM患者、T2DM并发DR患者临床资料的相关性,探讨血清CTRP9水平与T2DM患者并发DR的关系。结果 与NDR组相比,DR组血清CTRP9水平显著升高(P<0.001);血清脂联素水平显著降低(P<0.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T2DM并发DR患者中,血清CTRP9水平与DR严重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血清脂联素水平呈负相关(P=0.017)。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性别、体重指数、糖尿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空腹胰岛素、HOMA-IR、高血压病史、收缩压、低密度脂蛋白、甘油三酯等混杂因素,随着血清CTRP9水平的升高,T2DM并发DR的风险显著升高(P<0.001)。结论 T2DM并发DR患者血清CTRP9水平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视网膜微血管病变的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urine microalbuminuria,U-ALB)排出量及血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中的可能意义.方法 2010年1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的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照是否伴视网膜病变分为无合并症组(n=49)及合并视网膜病变组(n=52,其中单纯期38例,增殖期1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n=50).151例受试者均接受临床指标[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收缩压和舒张压等]检查,并检测U-ALB及血Fb、Hb水平.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U-ALB高于正常受试者,且合并视网膜病变组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型糖尿病患者血Fb水平高于正常受试者,且合并视网膜病变组高于无合并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正常受试者Hb水平高于2型糖尿病患者,且合并视网膜病变组低于无合并症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单纯期视网膜病变患者相比,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患者U-ALB及血Fb、Hb变化趋势更明显(P<0.01).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存在U-ALB及血Fb、Hb水平的改变,且合并视网膜病变患者改变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