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未病与高血压防治的关系。方法:从合理饮食、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以及预防动脉硬化5个方面阐述了"治未病"的重要性。结果:我院从2010年7月起开展高血压病筛查、登记、管理、长期监测、随访及康复指导工作,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结论:把关注点放在预防上面,这种"治未病",对高血压病早期宣教和健康教育的方法,起到防微杜渐,事半功倍的效果,值得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治未病"思想对防治脾胃病变的指导意义。方法:归纳有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治未病"思想防治脾胃病变进行探讨。结论:防治脾胃病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体现"治未病"思想的一个关键领域。这就要求我们在临床防治功能性胃肠病、慢性胃炎、脂肪肝等脾胃系疾病时,时刻贯彻"治未病"思想,以期提高临床诊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孙思邈著作中蕴含了大量“治未病”思想,如《千金方》中倡导的“十要”“十二少”“七莫”原则,服用豆类以防止消化道疫病等。因此,研究孙氏“治未病”思想,对学术探讨与临床应用都具有深远的意义。文章通过整理孙思邈“治未病”思想相关研究文献,从孙思邈“治未病”思想与儒释道养生精华的融汇、日常养生与保健、专病的预防与调护三个方面进行梳理归纳,以期展现一个较为全面的孙思邈“治未病”思想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4.
从《黄帝内经》"治未病"论高血压病防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阐述<黄帝内经>"治未病"理论的科学内涵,探讨"治未病"理论对高血压病防治思路及方法的指导作用,以期拓宽高血压病防治思路及提高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5.
论“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子宫颈病变的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春 《陕西中医》2008,29(7):849-851
目的:论述"治未病"思想对防治子宫颈病变的指导意义。方法:归纳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当代研究成果对命题进行探讨。结论:防治宫颈病变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体现"治未病"思想的一个研究领域。中医妇科学要在"治未病"思想的指导下从理论和实践方面深入研究"宫颈病变"。  相似文献   

6.
《陕西中医》2017,(7):947-948
目的:探讨中医"治未病"理论对于痛风防治的指导意义。方法:从中医的角度分析痛风病各期的病因病机,结合"治未病"的理论思想,探求痛风的防治之法。结果:"治未病"的理论思想对于痛风的防治具有指导意义。结论:痛风在我国古代被称作"富贵病",但现如今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愈见增高,对人类的健康有着极大的危害。故从中医学中"治未病"的角度出发,结合痛风病各期特点进行辨证论治,指导痛风的防治。  相似文献   

7.
目的:挖掘和整理回医"治未病"知识和经验,探析回医"治未病"思想内涵。方法:基于回医"真一、元气、阴(静)阳(动)、四元、三子"理论体系,从回医未病先治学说的理论基础、病因病机、疾病防治方法以及回医养生保健文化等方面挖掘和整理回医"治未病"知识和经验,进而整理形成回医"治未病"思想理论。结果:回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治未病方法和经验,蕴含着丰富的预防医学思想,是回医防治疾病的重要方法。结论:回医"治未病"理念渗透到疾病发生、发展、防治的各个环节,探析回医"治未病"思想,对丰富祖国传统民族医学内涵,促进人类的健康生存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基于"治未病"理论,探讨中医防治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模式,为高血压防治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体检者中按健康(未病)、高血压前期(欲病)、高血压(已病)、高血压稳定期(瘥后)加以划分,根据健康管理方案对不同人群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进而做管理追踪随访,随访结束后进行健康管理前后自身对照研究。结果:采取不同防治措施后,未病组及欲病组血压改善情况,较已病组、瘥后组佳(P0.05)。结论:将基于"治未病"理论的中医防治高血压病健康管理模式,应用于高血压防治管理,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治未病"思想在中医防治中风病过程中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未病先防、欲病早治、既病防变及瘥后防复。防治中风病的关键环节是正确辨识和抓住中风病发生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然而,中医"治未病"之理念渗透的深度及广度不够,当下应该在学术界和广大群众中反复宣传预防为主的思想,以引起大家足够的重视,做好中风的防治,达到"治未病"。  相似文献   

10.
探讨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学术渊源、理论内涵以及在防治恶性肿瘤中的意义,并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等方面研究"治未病"思想在Barrett食管诊治中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治未病"思想指导消化道癌前病变的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治未病"思想是中医预防医学的精髓与核心,文章以"治未病"思想为指导,从未病先防、已病早治、既病防变、愈后防复等方面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防治策略,其"防治并重"的理念在腰椎间盘突出症防治上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近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充分发挥中医"治未病"思想,将进一步促进人类健康。  相似文献   

12.
孙思邈是唐代名医,又名药王,不仅治病疗效高,用药精当,而且养生有道,本文从中医治未病观引出孙思邈的治未病观,进而阐释孙思邈的养生理论,孙氏认为中医治未病观点的源自《黄帝内经·四气调神大论》,“四气调神”养生与“四时五行”养生的精神是想通的,这说明养生与治未病的思想也是遥相呼应的。总体来讲,孙思邈的治未病观与养生理论源于《黄帝内经》,对于现代养生学具有很强的理论指导意义,应当深入细致地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3.
权喜玲 《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3):161-162
高血压病是严重危害老年人健康的疾病,它不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引起损害,也是脑血管病及冠心病的重要致病因素,早在《内经》中就有"治未病"预防思想,即未病先防和既病防变。如何做好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和康复护理,减少致残率、死亡率意义重大。1影响因素1.1老年人高血压的特点:①症状不典型,有的患者无症状或  相似文献   

14.
高血压是临床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顾健霞主任在治疗高血压病时从中医体质立论,从"体-证-病"的临床思维方式入手,将"辨体"与"辨证"相结合,将中医"治未病思想"运用于高血压病的防治之中,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支气管哮喘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对其早期防治意义重大。依据《黄帝内经》中"治未病"思想,分别从未病先防、既病防变以及瘥后防复三个方面来阐述"治未病"思想在支气管哮喘防治中的指导意义。突出治疗支气管哮喘以"预防为先"的中医"治未病"思想。  相似文献   

16.
关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宏岩 《吉林中医药》2008,28(11):781-782
中医治未病思想源于<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是对治未病思想最早的阐述.后经张仲景、孙思邈、张介宾等医家进一步的诠释与发展,至清代,以叶天士、吴鞠通为代表,卫气营血和三焦辨证体系的形成,标志着中医治未病思想体系的确立.较之西医学重视外因、重视群体,探索、分析致病因素对人体影响的预防医学思想,中医治未病思想理论更加重视内因、重视个体,强调人与自然和谐,重视情志因素在疾病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尊崇防治一体的理念.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预防为主的观念愈加深入人心,为中医治未病开辟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对老年高血压在社区高血压慢病自我管理基础上,进行"治未病"预防保健综合干预早期防治的社区实践,初步建立并验证该特色服务模式的有效性和适用性,形成中医药综合干预方案;建立基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以三级综合性中医院为核心的高血压病早防、早治模式,为高血压中医治未病服务模式干预的社区综合防治体系提供可行依据,使高血压病防治重点从专科诊疗向社区预防转移。社区卫生简便低廉的"六位一体"服务功能以及中医治未病的预防保健优势,对老年高血压病的防治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亚健康状态及"未病学"的概念,以及防治亚健康状态与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关系,体现出防治"亚健康"与中医"治未病"的医学思想不谋而合。进一步就亚健康思维与中医"治未病"医学思想的契合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正>1治未病理论的内涵与优势治未病一词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但治未病的理念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形成,其后数千年历代医家多有阐发,张仲景、华佗、孙思邈等大医家均继承、丰富与发展了治未病理论。这一思想的主要精髓体现在"上医医未病之病,中医医欲病之病,下医医已病之病[1]"。告诫人们要"预防为先","未病先防","见微知著","已病防变","未病先治"[2]。作为有着两千多年历史的传统预防医学,最基本的思想治未病,不仅为  相似文献   

20.
“治未病”对中医药治疗放射性肺损伤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祖国医学"治未病"的思想义理精深,其防治原则在放射性肺损伤防治领域切实可行.本文从"治未病"的视角,重新审视中医药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临床策略,对"治未病"的内涵及其对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的指导意义予以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