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洁  贾昕  马文龙  张萌  赵锦  赵海峰 《陕西中医》2012,(10):1406-1407
目的:测定在不同煎煮条件下四物汤中阿魏酸的转化率。方法对四物汤采用煎药前是否浸泡、煎煮不同时间和次数,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汤液中阿魏酸的含量。(色谱条件为:甲醇:1%醋酸溶液(40:60),测定波长321nm。结果结论增加煎煮时间、煎煮次数、煎煮前浸泡都能有效提高四物汤中阿魏酸的转化率,特别是二次煎煮对四物汤中阿魏酸的转化率提高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器具煎煮对四物汤煎出率的影响,观察比较不同煎煮器具对四物汤的煎药效果,选用最佳的煎煮器具和科学的煎煮方法。方法:将四物汤(熟地、当归、白芍、川芎)分别传统采用煤气灶煎煮、现代化采用全自动煎药机煎煮;进行煎出水溶液性煎出物的测定。结果:从水溶性煎出物的测定可以看出,就现代化全自动煎药机与传统煤气灶其煎出率结果相似,但不同的煎法其煎出率不同,而现代化中药汤剂煎出率较好。结论:因煎煮时间增加而含量提高,这可能与其工艺设计的科学合理、先进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比较不同煎煮时间对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和阿魏酸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不同煎煮时间(10min~120min)情况下补阳还五汤中芍药苷、阿魏酸的含量,并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检验。结果:煎煮时间对补阳还五汤中的芍药苷、阿魏酸含量影响很大(P<0.05)。结论:本研究为探讨方剂的合理煎煮时间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不同煎煮条件对芍药甙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煎煮条件煎煮赤芍煎剂中的芍药甙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芍与群药含煎比单煎液中芍药甙含量低;随煎药时间的延长,芍药甙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研究经典名方芍药甘草汤古代煎煮方法与现代煎煮方法的差异,为其复方制剂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按照古代《伤寒论》和现代《医疗机构中药煎药室管理规范》记载的煎煮方法,分别进行芍药甘草汤复方煎煮,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建立指纹图谱和含量测定方法,以干膏率、指纹图谱,以及芍药苷、甘草苷、甘草酸含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古代煎煮方法和现代煎煮方法制得的煎液进行分析。结果:2种煎煮方法制得的煎液指纹图谱色谱峰数目基本一致,无明显差异,匹配出10个共有峰,相似度均大于0.99,并指认出没食子酸、芍药内酯苷、芍药苷、芹糖甘草苷、甘草苷、苯甲酸、异甘草苷、甘草素、苯甲酰芍药苷、甘草酸10个已知峰。2种煎液的相对保留时间和相对峰面积差异较小,提示2种煎煮方法对多数成分的提取效率基本一致。按现代方法煎煮的煎液中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明显高于古代煎煮方法,干膏率也明显高于古代煎煮方法。结论:芍药甘草汤的煎煮方法对其干膏率和芍药苷、甘草苷和甘草酸含量影响较为明显,但对指纹图谱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6.
不同煎者条件对芍甙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李淑芝  王玉芝 《中成药》1999,21(3):115-116
采取高效液相色谱法,对不同煎煮条件煎煮赤芍剪剂中的芍药甙 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赤芍与群药含煎比单剪液中芍药甙含量低;随煎药时间的延长,芍药甙的含量降低。  相似文献   

7.
赵峥  李林 《陕西中医》2012,(10):1404-1405
目的:优选中药赤丹胶囊的水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9(34)正交试验,以芍药苷和出膏率为指标,以煎煮时间、加水量和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筛选最佳的水提取工艺。结果:最佳的提取工艺为加水煎煮三次,第一次加12倍量,煎煮1.5h,第二、三次分别加10倍量水,各煎煮1h,所得芍药苷和出膏率均较高。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合理,操作可行,质量可控。  相似文献   

8.
不同煎煮时间牡丹皮汤液中丹皮酚和芍药苷含量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传统煎药方法对牡丹皮中有效成分丹皮酚和芍药苷在药液含量随煎煮时间变化的规律。方法:应用RP-HPLC分别测定两个有效成分的含量。结果:丹皮酚的含量煎煮5min最高,以后随时间增加逐渐降低;芍药苷含量煎煮10min最高,以后逐渐降低。结论:传统方法煎煮牡丹皮宜“后下”。应将牡丹皮列为后下药。  相似文献   

9.
基于化学全息研究四物汤煎煮溶出规律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乔三洋  王学勇  李耿  吴宏伟  杨洪军 《中草药》2020,51(19):4960-4971
目的全面研究四物汤四味饮片单、合煎成分组成及含量变化,探讨四物汤煎煮物质基础变化规律。方法基于中药化学全息的理念,采用LC-MS/MS技术鉴定并归属四物汤煎液化学成分,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四物汤单煎、合煎液中多种主要化学成分含量方法;制备四物汤四味饮片等体积、等倍数的单煎液及合煎液并检测,比较分析不同煎煮方式下四物汤物质基础差异及变化规律。结果鉴定并归属四物汤中的72种成分,并对18种主要成分定量检测,定量指标成分在相应的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各自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7%~105%,RSD值均小于3%。对不同煎煮方式的样品对比分析可得,藁本内酯、正丁基苯酞、儿茶素、没食子酸、芍药苷溶出量受到溶剂倍数变化的影响,桃叶珊瑚苷、儿茶素、氧化芍药苷、芍药苷、毛蕊花糖苷受四物汤配伍合煎影响含量增加显著,相对于饮片单煎液,四物汤饮片合煎液成分种类变化不显著,多种成分含量明显变化。结论通过化学全息研究,可较全面对比分析中药复方煎煮与单味饮片煎液化学成分的组成、含量,为研究探讨中药复方煎煮溶出规律提供新的视角,在中药质量研究方向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附子制药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魏引平  张沛烨  赵海峰 《陕西中医》2006,27(12):1578-1580
通过模拟临床煎药,对附子分别进行浸润、浸泡30min、热水煎煮、冷水煎煮不同时间,提取水煎液中乌头碱,用薄层扫描法进行含量测定。结果:附子在不同煎煮条件下乌头碱含量变化的速率、趋势不同。热水煎组乌头碱含量最低,其他方法在适当煎煮时间内也能制得乌头碱含量较低的汤剂。结论:附子宜热水煎煮40min以上或直接煎煮50min以上。  相似文献   

11.
目的:优选接骨一号汤机器煎煮条件。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以延胡索乙素含量、固体得膏率为参考指标,对机器煎煮最佳条件进行优选。结果:优选机器煎煮最佳条件为浸泡时间50分钟、煎煮时间40分钟。结论:正交试验优选接骨一号汤机器的最佳煎煮条件,更好地规范了机器煎药方法,保证了药材的临床疗效,提高了煎药效率和汤剂的制备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选舒肝和胃降逆颗粒的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干膏率、芍药苷、黄芩苷提取量为考察指标,用重量法测定干膏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黄芩苷含量,对影响水提的因素加水量、煎煮次数、煎煮时间、浸泡时间进行L9(34)正交实验设计.结果:优选工艺为药材加8倍量水浸泡0.5小时,提取3次、每次1小时.结论:优选得到的提取工艺稳定、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13.
目的:确定四物汤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四物汤中芍药苷、没食子酸和总多糖得率为评价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苯酚-硫酸比色法分别测定芍药苷、没食子酸和总多糖量,得率经综合评分后,利用正交试验设计法对其提取工艺进行优选。结果:提取时间和液固比对四物汤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影响显著,提取温度无显著性。结论:最优提取工艺为:以水为溶媒,用量30倍,在温度85℃条件下提取2次,每次3h。  相似文献   

14.
煎药器具对白豆蔻中桉油精煎出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使用中药煎药机、不锈钢锅煎煮白豆蔻时,不同煎药时间药液中桉油精煎出量的变化,确定不同煎药工具煎煮白豆蔻的适宜煎药方法。方法:HPLC测定药液中桉油精的含量,数据结果进行t检验。结果:不同煎药时间,中药煎药机的桉油精煎出量始终高于不锈钢锅,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锈钢锅的桉油精煎出量在5 m in有峰值,中药煎药机的含量一直增加。结论:以传统煎药方法煎煮白豆蔻时,将白豆蔻"后下"是科学的,而使用中药煎药机时则不必"后下"。  相似文献   

15.
不同煎煮工艺对复方白芍汤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不同煎煮工艺对复方白芍汤质量的影响,并制定最佳煎煮工艺.方法:采用自动煎药机和传统煎煮该处方药材,并设置相同的影响因素,最后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对煮出的煎出液进行芍药苷含量测定;结果药材浸泡60min,煎煮30min(传统煮法);煎煮(传统煮法)2 次,煎煮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最高,含量为0.371mg/mL;且这个水平在机煮和传统煮法中均是芍药苷含量最高的.结论:传统煎煮法与机煮相比,传统煎煮法效率要高,药效要好.即在相同因素水平下每mL药液中芍药苷的含量比机煮要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测定不同煎煮时间疏调气机汤中芍药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变化.方法 按方药的组成称取制备好的疏调气机汤散12.4g置于烧杯中,加纯净水在电磁炉上煎煮至沸腾,保持微沸时间依次为5、15、25、35、45 min,共煎煮两次,过滤、浓缩、甲醇溶解、超声、定容,微孔滤膜过滤,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芍药苷和淫羊藿苷的含量.结果...  相似文献   

17.
补阳还五汤高压煎药机煎煮工艺优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高压煎药机不同煎煮条件对补阳还五汤剂质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煎煮工艺.方法:采用正交试验法对煎煮加水量、浸泡时间、煎煮时间及煎煮温度进行考察,以总固体、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为考核指标.HPLC测定阿魏酸及黄芪甲苷含量.结果:正交试验方差分析表明,各因素影响顺序为加水量>温度>浸泡时间>煎煮时间,4个因素对提取工艺均无显著性影响.补阳还五汤的最佳煎煮工艺为药材饮片加12倍量水浸泡30 min,煎煮60 min,煎煮温度120℃.结论:该优选工艺及技术参数为高压煎药机制备黄芪甲苷及阿魏酸类为主要成分的中药汤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炮制品在煎煮过程当中对芍药苷浸出的释放规律。方法:单独煎煮芍药炮制品饮片。HPLC测定煎煮液与饮片中芍药苷含量。结果:白芍经炮制后其芍药苷含量均下降,焦白芍和白芍炭下降最多。30 min内,焦白芍释放最快,芍药苷煎出量,以生白芍与焦白芍为高。结论:各种炙法炮制芍药,均会造成芍药苷含量下降,以白芍炭和焦白芍下降最显著;炮制对煎煮过程中芍药苷的释放有明显促进作用,焦白芍释放速度最快。  相似文献   

19.
目的:确定黄芪肉桂四物煎膏剂的提取工艺。方法:以出膏率和芍药苷提取率为指标,采用L18(37)正交表,选择浸泡温度、浸泡时间、加水量、煎煮时间、煎煮次数为考察因素,进每个因素设3个水平,行正交实验,优化黄芪肉桂四物汤煎膏剂的提取工艺参数。结果: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为8倍水量浸泡60 min,浸泡温度30℃,提取1次,每次煎煮180 min。结论:优选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可用于黄芪肉桂四物煎膏剂的制备。  相似文献   

20.
《山东中医杂志》2019,(2):179-184
目的:比较温经汤传统煎煮方法和现代医疗机构煎煮方法所得汤剂的质量差异,为温经汤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两种方法所得汤剂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β-蜕皮甾酮、甘草苷、阿魏酸、甘草素、肉桂酸、桂皮醛、丹皮酚、甘草酸铵的含量,并对两种方法所得汤剂的总皂苷和浸膏率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方法所得的汤剂中,芍药内酯苷、芍药苷、甘草苷、甘草素、肉桂酸、甘草酸铵含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β-蜕皮甾酮、阿魏酸、桂皮醛、丹皮酚、总皂苷、浸膏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两种煎煮方法所得的温经汤质量存在差异,医疗机构煎煮法更具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