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卞红霞 《陕西中医》2012,33(8):984-985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润肠法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便秘的疗效。方法: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润肠法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患者。结果:总有效率90.6%。结论:益气养阴活血润肠法治疗老年糖尿病性便秘有有益气养阴,活血润肠的功效,对通便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张荃方  张荣荪  常宗云 《陕西中医》2004,25(10):871-872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益气养阴通便饮 (黄芪、当归、何首乌、肉苁蓉、桃仁、大黄等 )治疗急性心肌梗塞并发便秘 1 0 0例。结果 :服后解便者 63例 ,第二天解便者 33例 ,总有效率 1 0 0 %。提示 :本饮具有益气养阴通便的功效。  相似文献   

3.
马雄飞 《陕西中医》2011,32(9):1131-1132
目的:观察清热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予以清热益气养阴活血汤治疗,对照组予以胃复春治疗,疗程3个月。结果:治疗组在临床疗效及病理改善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清热益气养阴活血汤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具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张通  贾海涛  冯建华 《陕西中医》2010,31(4):450-452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郁散结类中药治疗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法(基本方加减:黄芪、炒枣仁、山药、浙贝、夏枯草、玄参、当归、制香附、三棱、山慈姑、白芥子等)治疗本病45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12%。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解郁散结的功效。  相似文献   

5.
李慧琴  武宇莉 《陕西中医》2010,31(2):143-14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法对病毒性心肌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56例已经确认的心肌炎患者,中药给黄芪生脉饮(黄芪、党参、麦冬、五味子)配合心肌营养抗病毒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100%。结论:益气养阴法是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董桂芬 《陕西中医》2011,32(9):1129-1130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30例运用益气养阴活血中药口服,对照组30例予猴头菌、维酶素口服。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症状胃镜变化及病理情况比较。结果:经1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7%。结论:运用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能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胃镜及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7.
张捷 《陕西中医》2010,31(4):415-41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性心脏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汤(太子参、丹参、黄芪、麦冬、葛根、川芎、红花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6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5%,对照组仅为79.2%,两组比较,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8.
樊文星  赵英英  舒惠荃 《陕西中医》2006,27(12):1489-1490
目的:观察运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中药组方治疗慢性肾炎的疗效。方法:选择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患者为研究对象,治疗组40例用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中药汤剂辨证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肾炎康复片治疗。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45%、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分别为33.3%和6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益气养阴、清热利湿法是治疗慢性肾炎气阴两虚兼湿热证的有效治法。  相似文献   

9.
于清华  刘淑荣 《陕西中医》2010,31(10):1277-127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气阴亏虚、血瘀水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均在应用西药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中药汤剂治疗(人参、五味子、丹参、葶苈子、黄芪、麦冬、黄精等)14d。结果:应用益气养阴,活血利水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中医单项症状较入院前明显改善。结论:本方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比单用西药治疗效果显著提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徐玉琴  刘庆 《陕西中医》2006,27(12):1467-1468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类中药配伍治疗老年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泻肺汤(太子参、百合、炙五味子、桑皮、杏仁、川贝母、苏子等)治疗本病80例,并设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的功效。  相似文献   

11.
胡茂秋 《陕西中医》2011,32(12):1595-159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解毒降浊类中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解毒方(太子参、葛根、黄芪、生地、丹参、玄参、川芎、桑皮、黄精、枸杞、黄连、地骨皮、苍术、花粉等)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血糖血脂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对照组总有效率63%,两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清热解毒,降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益气养阴、活血宁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4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西静 《陕西中医》2006,27(11):1375-1376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宁络法治疗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中药(黄芪、山药、麦冬、枸杞子、菟丝子、参三七、丹参、当归等)随证加减治疗本病43例。结果:总有效率88.3%。提示:治疗本病宜采用益气养阴活血宁络法。  相似文献   

13.
益气养阴汤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酮症酸中毒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俭 《陕西中医》2009,30(4):416-4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汤(生黄芪、太子参、麦冬、山药、玄参、生石膏、知母、牛膝、黄连、半夏、竹茹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30例,并设对照组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明显优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的功效;可缓解症状,改善酮症酸中毒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孙鹏飞  林桂权 《陕西中医》2008,29(12):1600-1601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降糖类中药配合西药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方(黄芪、山药、太子参、生地、麦冬、丹参等)配合西药治疗本病50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提示: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活血降浊的功效。  相似文献   

15.
《陕西中医》2013,(9):1153-115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组方治疗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拟益气养阴活血汤加减(生黄芪、黄连、大黄、怀山药、丹参、丹皮、生地黄、水蛭、芡实、红花等)治疗糖尿病性肾病蛋白尿40例。结果:总有效率87.5%。结论:益气养阴活血类中药配伍可使气旺血行,脾气健运,肾精充盈,从而达到减少蛋白尿功效。  相似文献   

16.
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法治疗2型糖尿病85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清华 《光明中医》2003,18(2):50-51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补肾活血法治疗 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 :85例应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中药联合西药美吡达治疗。另 42例单纯应用西药美吡达片治疗。结果 :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 92 94% ,西药对照组总有效率 78 5 7% ,两组相比有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应用益气养阴补肾活血中药疗效明显 ,并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活血清郁类中药治疗糖尿病合并抑郁症的疗效。方法:采用养阴清郁汤(北沙参、柴胡、半夏、白芍、赤芍、麦冬、牡蛎、山药、甘草)治疗本病47例。结果:总有效率为85.10%。提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益气养阴,活血清郁的功效。  相似文献   

18.
四物汤加味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林英 《陕西中医》2007,28(8):992-993
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祛瘀类中药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疗效。方法:采用四物汤加味(黄芪、桃仁、当归、赤芍、川芎、熟地、生地、泽泻、丹参、甘草)治疗单纯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30例。结果:总有效率100%。提示:本方有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明目的功效。  相似文献   

19.
高如宏  翟丽萍 《陕西中医》2004,25(12):1098-1100
目的 :探讨益气养阴润燥类中药配伍治疗 型糖尿病并发皮肤瘙痒症的疗效。方法 :采用消渴润肤饮 (山萸肉、金樱子、黄芪、山药、丹参、当归、蝉蜕等 )治疗本病 80例 ,并设对照组对照。结果 :治疗组止痒、降糖和改善综合症状明显优于对照组。提示 :本方法对本病有益气养阴 ,润燥止痒的功效  相似文献   

20.
唐成定 《陕西中医》2007,28(8):990-992
目的:研究益气养阴活血汤对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与降糖药基础上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汤(生地、葛根、山药、黄芪、黄连、水蛭等)治疗本病57例,并设对照组对比。结果:治疗组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血脂等改善以及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本方法对本病具有活血祛瘀的功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