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肾气丸,又名金匮肾气丸、八味肾气丸、八味丸、崔氏八味丸、桂附八味丸、八味地黄丸、桂附地黄丸。本方首见于东汉.张仲景的《金匮要略》,于第五、六、十二、十三及二十二篇中,分别用以治疗脚气、虚劳、痰饮、消渴及妇人转胞等疾患。自明代开始,才将本方明确用于肾阳不足证,并成为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剂。本方是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牡丹皮、桂枝、炮附子等八味药制成的蜜丸,到唐代《千金要方》将方中桂枝改用桂心。再到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又将桂枝改用肉桂,同时还将干地黄改用熟地黄,这种变动一直延用至今。此外,由于本方别名崔氏八味丸,因此有人怀疑本方非张仲景方。  相似文献   

2.
肾气丸为一首经典名方,自汉代以来历代医家在临床广泛运用本方治疗肾阳不足之诸种病证。由于其临床疗效卓著,因此关于肾气丸的结构原理、配伍特点及方中药物干地黄、桂枝的演变过程,以及本方为何既治小便不利又治小便过多等问题,已引起广大临床医生的关注与争议。为此,笔者就此略谈个人之管见。 肾气丸来源于《金匮要略》,因本方由八味药组成,故又名八味丸。《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少火生气”。本方纳桂、附于滋阴药中,其意不在补火,而在微微生火,即生肾气也,故方名不叫“温肾丸”,而叫“肾气丸”。其主要功效为温化肾气。柯韵伯云:“命门有火则肾有生气矣。故不曰温肾,而名肾气,斯知肾以气为主,肾得气而土自生也,且形之不足者,温  相似文献   

3.
<正> 肾气丸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一篇,故又名“金匮肾气丸”。本方具温补肾阳之功效,主治由肾阳不足而引起的,虚劳腰痛,肢冷,小腹拘急,  相似文献   

4.
金匮肾气丸为补肾名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组成。本方在《金匮要略》中共出现5次。分别用于治疗虚劳、脚气、消渴、痰饮、转胞等病证。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应用该方防治老年病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5.
<正>金匮肾气丸方出仲景《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丹皮、茯苓、泽泻、桂枝、炮附子组成。《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曰:"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者,八味肾气丸主之。"笔者临床应用金匮肾气丸加减治疗输尿管结石1例效果显著,介绍如下。1病例患者,男,52岁,2014年12月2日就诊。2014年11月3日因右下腹剧烈疼痛20余天,伴血尿2次入院。伴汗出、小便痛、镜检红细胞满视野,尿蛋白(+++)。经  相似文献   

6.
金匮肾气丸,出自汉·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共由八味药组成,故又称“八味丸”或“八味肾气丸”。疗效卓著,应用广泛,现将其应用范围,做一介绍: 一、原著应用《金匮要略》原书,应用本方共治5种疾病: 1.脚气病在中风历节病中,“治脚气上入,少腹不仁”证。 2.短气微饮在痰饮咳嗽病中,治“短气有微饮,当从小便去之”。 3.虚劳腰痛血痹虚劳病中,治“虚劳腰痛,少腹拘急,小便不利”之证。  相似文献   

7.
崔守荣 《河北中医》1981,(3):F0003-F0003
金匮肾气丸是行销多年的传统中成药,它的出处,常被人们误认为是后汉张机(仲景的《金匮要略》方,其实不然。《金匮要略》里有肾气丸方、也称崔氏八味丸或八味地黄丸方,其方中仅有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丹皮、肉桂、附子这八味药,没有牛膝和车前子,所以与金匮肾气丸不符。  相似文献   

8.
<正>金匮肾气丸源自名医张仲景之《金匮要略》,由桂枝、附子、干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组成,具有填精益髓、温补肾阳之效,本方在大量滋阴药中加少量附子、桂枝,滋而不腻,温而不燥,微生肾气,则阴平阳秘。现代研究表明金匮肾气丸具有抗衰老、调节免疫、抗肿瘤、降血糖、降血脂、调节钙磷代谢及保肝护肾等多种药理作用,并对泌尿生殖系统、内分泌系统、神经系统及心血管系统等有明显影响~([1])。近年来,国内学者对金匮肾气丸在各种肾脏疾病中  相似文献   

9.
孔凡族 《国医论坛》2003,18(3):48-49
肾气丸出自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为补肾气祖方。今世人皆知肾气丸补肾阳 ,六味地黄丸补肾阴 ,却很少知晓肾气丸原为肾阴与肾阳并补之第一方。究其原委 ,既有历史的原因又有现实的原因。肾气丸孰补肾阳孰补肾阴 ?历来有医家提出质疑 ,让人莫衷一是。有鉴于此 ,特作此文为肾气丸补肾气正其名而广其用。1 肾气丸由补肾气变补肾阳的历史变迁肾气丸方见《金匮要略》引崔氏方 ,崔氏何许人 ?无从稽考。其药物组成为干地黄八两 ,山药、山茱萸各四两 ,泽泻、牡丹皮、茯苓各三两 ,桂枝、附子 (炮 )各一两。肾气丸又名崔氏…  相似文献   

10.
关于肾气丸的研究及其原创思想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敏 《国医论坛》2003,18(2):49-51
1 关于肾气丸临床应用的历史沿革和发展肾气丸首见于张仲景所著的《金匮要略》,又名八味肾气丸 ,后世称为金匮肾气丸 ,是一首配伍严谨、构思独特的经方。方药组成为 :干地黄八两 ,山药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茯苓三两 ,丹皮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 (炮 )一两。在《金匮要略》中仲景运用一首肾气丸对 5个不同的病证进行了论治 ,是异病同治的典范。肾气丸见于《金匮要略》有 5处 :分别治疗脚气、消渴、转胞、虚劳、痰饮 ,虽然脚气、虚劳、消渴、痰饮、转胞为不同的病证 ,但仲景运用肾气丸对它们论治的出发点都是补肾中之精气 ,调肾中之阴…  相似文献   

11.
薯蓣丸小议     
薯蓣丸小议聊城地区人民医院(252000)田在泉薯蓣丸出自《金匮要略·血痹虚劳》篇,由薯蓣、当归、干地黄、豆黄卷、甘草、人参、川芎、芍药、麦门冬、杏仁、柴胡、桔梗、茯苓、阿胶、干姜、白蔹、防风、大枣等21味药组成。从药物组成测知,本方所主病证是由阴阳...  相似文献   

12.
金匮肾气丸异病同治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丸 ,系东汉张仲景《金匮要略》书中的著名方剂。金匮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茯苓、牡丹皮、肉桂、附子八味药组成。。本方性温 ,味以甘酸辛为主 ,具有甘温、酸温、辛温而微淡微苦的特点。有温补下元、壮肾通阳、化气行水、消肿止渴、引火归元、纳气固本等功用 ,对于由肾阳虚损所致的多种病症 ,有很好的疗效。金匮肾气丸的方义 ,古代医家多有论述 ,汪庵列举了“补水”、“补肝”、“平补”等说之后 ,归纳为“收摄肾气归元之义” ;柯琴则认为“此肾气丸纳桂附于滋阴剂中十倍之一 ,意不在补火而微微生火 ,即生肾气也 ,…  相似文献   

13.
肾气丸来源于《金匮要略》,为张仲景创立的一首名方。目前,不少人对肾气丸的立方本旨持有不同观点,但从本方主治病证及病机,均为肾气虚衰,膀胱之气不化、水液代谢障碍为主。方中干地黄、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六味补肾阴,桂枝、附子温肾阳,所以笔者认为本方非是温补肾阳的代表方,而是平补阴阳之方。温补肾阳的代表方应是张景岳右归丸或右归饮。  相似文献   

14.
关于肾气丸一方,出自《金匮要略》,后世称之为金匮肾气丸,由干地黄、山药、山茱萸、泽泻、茯苓、丹皮、桂枝、附子等八味药组成(原方为桂枝,但后世多用肉桂)。主治肾气不足,腰痠腿软,下肢欠温,  相似文献   

15.
<正> 在《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二书中,有时用生地黄,有时用干地黄。在中医同道中,有人认为干地黄即生地黄的干品,包括某些刊物上也有此记叙。笔者认为干地黄就是汉代以前的熟地,并非生地。其根据如下:一、二书中使用地黄的方剂有五首,即百合地黄汤、炙甘草汤、肾气丸、薯蓣丸、大黄(庶虫)虫丸等。五方中只有生地黄和干地黄之分,无熟地黄之品。若生地黄和干地黄都是生地,仲景又何必在地黄前冠以生、干二字来区别呢?所以干地黄、生地是不同的二种药。  相似文献   

16.
凡以理血药为主组成,具有活血祛瘀或止血作用,治疗血瘀或出血病证的方剂,统称理血剂[1]。本文仅就《金匮要略》中的理血剂及其配伍特点探讨如下。1《金匮》理血剂撷萃1.1大黄虫丸本方出自《血痹虚劳病脉证并治第六》,由大黄、桃仁、干漆、水蛭、虻虫、蛴螬、虫、干地黄、芍药、黄芩、杏仁、甘草、蜜组成,主治因虚劳兼瘀血而致的羸瘦、腹满不能饮食、肌肤甲错、两目黯黑等,为活血逐瘀之缓剂。方中以大黄、虫、虻虫、蛴螬、水蛭、干漆活血祛瘀;芍药、干地黄养血补虚;杏仁理气润燥,黄芩清热活血,甘草、白蜜补中益气。该方峻以逐其瘀,润以…  相似文献   

17.
在翻阅现代相关仲景金匮肾气丸文献时发现.现代医家已将其作为补阳剂应用。六版方剂学教材将其列为补阳剂第一方。在《金匮要略》原文中,肾气丸首味药为干地黄,但现代临床应用则不同,如《金匮验案精选》中应用肾气丸的45个病案中有35例用的是熟地黄,  相似文献   

18.
六味地黄丸(汤)方出于北宋儿科名医钱乙(仲阳)《小儿药证直诀》。原方的组成是根据《金匮要略》所记载的肾气丸(即桂枝、附子、熟地黄,山茱萸、淮山药、茯苓、丹皮、泽泻等八味),去助阳之桂、附,而专取地黄等六味,成为补阴的代表方。本方药味不温不燥,它的功效主要是滋补肝肾之阴不足。  相似文献   

19.
金匮肾气丸防治老年病的研究纂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匮肾气丸为补肾名方,出自东汉医家张仲景所著<金匮要略>,由干地黄、山茱萸、山药、泽泻、丹皮、茯苓、桂枝、附子组成.本方在<金匮要略>中共出现5次,分别用于治疗虚劳、脚气、消渴、痰饮、转胞等病证.近年来越来越多学者应用该方防治老年病均取得了明显的临床疗效,现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方出自张仲景《金匮要略》,故称金匮肾气丸,因由八味药组成,亦称八味肾气丸,因其方中有桂附,故又人称之为桂附八味丸,或桂附肾气丸,从方名看,足见本方是医者常用的有效方剂。金匮肾气丸是治疗肾气(阳)不足引起多种疾病的有效方剂,运用得当,疗效颇佳,我县赵淑炳老医生对仲景书体会较深,善于运用本方,兹举例以证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