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外感咳嗽 ,多属邪实 ,外邪束肺 ,肺失宣肃 ,法重在宣肺祛邪 ,以复肃降功能。概以“疏风散邪”为主 ,更辨其属风寒、风热、风燥 ,方剂分别选用疏风散寒宣肺之三拗汤合止嗽散 ,疏风清热宣肺之桑菊饮 ,疏风润燥之桑杏汤等。  选药特点 ,多取清宣上浮 ,轻清灵动之药 ,常选辛温、辛凉或辛甘淡之品以发表宣肺 ,透邪外出 ,以复肺之宣肃。如麻黄、荆芥、桑叶、杏仁、芦根、桔梗等。主张用药应以轻灵为贵 ,因轻清灵动之品可开宣上焦 ,祛邪外出。药量亦不宜过大。诚如吴鞠通所说 :“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避免过早使用滋润、收涩、酸敛重浊、苦寒…  相似文献   

2.
论吴鞠通温热病方剂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鞠通是我国清代著名医家 ,《温病条辨》是其代表作。从他自制的方剂里 ,足可见其立法严谨而不失随机应变 ,用药轻灵而又事半功倍的特点。“治上焦如羽 ,非轻不举。”首创方剂桑菊饮 ,是一张治风温身热不甚 ,微咳的主方。以桑叶、菊花为主药。疏散上焦风热 ,且桑叶善走肺络清肺止咳。是一辛甘化风 ,辛凉微苦的处方 ,称为辛凉轻剂。桑菊入肺肝经 ,有清肝泻风之功 ,薄叶助桑叶 ,菊花以疏风热 ,杏仁、桔梗宣肺止咳均为辅药 ,连翘清热解毒 ,芦根甘寒生津为佐药 ,甘草调和诸药 ,与桔梗相伍 ,能利咽 ,为使药。如气喘粗加石膏 ,知母。舌绛暮热、烦…  相似文献   

3.
肺主一身之气,禀清肃之体。若浊邪凝滞,肺气痹阻,扰及周身,可见咳喘、憋闷、呃逆、呕恶、痞胀、二便不通等多脏腑病症。叶天士独创开宣肺痹法,其常法有三,清内伤外感之邪以畅肺气、清肺卫、通肺络;其变法有三,清上焦肺痹以和中焦胃气、通大肠腑气、行膀胱水气。叶天士开宣肺痹法用药特点鲜明,苦辛轻剂合化以复肺气宣肃,取药材表皮、嫩心与药汁以使轻清气药上浮于肺,取柔润通行之品护娇脏之体。叶天士处方用药灵活多变,临证可宗其开宣肺痹法随证发挥。  相似文献   

4.
<正>夏季气温高,人们容易感受风温、风热邪气,肺脏受邪气侵袭,失于清肃,就会气逆而咳感冒之初受邪轻浅,所以体温不是很高,轻微口渴,但是咳嗽可能比较严重针对这种风温初起的咳嗽,清代医家吴鞠通在他的著作《温痛条辨》中有一首著名的方剂——桑菊饮。这是一个"辛凉清轻之剂",以桑叶清透肺络之热,菊花清散上焦风热,共为君药;用辛凉的薄荷,助桑叶、菊花散上焦  相似文献   

5.
田琳 《中国中医急症》2013,22(10):1726-1727
咳嗽之湿热证为该病的常见证型之一,但观现代中医教材,对此证的辨证施治多有忽略.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发现此证并非少见,且具有其病程长、症状难以缓解之特点.湿为阴邪,其性重着黏滞,与热相蒸,壅滞上焦,阻遏肺气,则形成湿热咳嗽,现总结该病的用药宜忌如下. 1 选药宜轻平 湿热证的治疗以燥湿、化湿及淡渗为常法、定法,常用方如三仁汤、藿朴夏苓汤、泻心汤类及平胃散等.但此治法对病位在上焦的湿热咳嗽证疗效不佳.笔者阅读文献发现是因药过病所,或化湿、淡渗药过多所致.盖陈皮、半夏、苍术、厚朴、藿香等祛湿药皆味辛而散,多归中焦,上焦肺病用之,药过病所,反伤正气,正伤则湿邪难化,故选药宜平正、轻灵,具宣透之性者为佳,如大豆黄卷、淡豆豉、紫苏叶、荷叶、芦根、栀子等,取"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义,否则病轻药重,药过病所,反致无效,前贤用药皆以"平正、轻灵"著称.  相似文献   

6.
轻剂,不但指处方用药的轻剂量,还包括治病取法轻巧,组方轻捷灵活,选药轻虚淡泊,药物质地轻扬等多种涵义。温病学说之治法甚多,善用轻剂,乃为特色之一。诸如以轻扬疏散去上焦实邪,轻苦流动以疏中焦郁滞,轻灵甘寒以疗肺胃津伤,轻捷扶正以祛虚人之邪,等等。兹就温习文献所得,结合临床,略述管见如下。一、治上如羽,当取辛凉轻剂。叶天士在论述温病与伤寒治法之异时指  相似文献   

7.
桑菊饮临床新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桑菊饮出自《温病条辨》上焦篇 ,谓“太阴风温 ,但咳 ,身不甚热 ,微渴者 ,辛凉轻剂桑菊饮主之”。方中以桑叶、菊花辛凉轻清 ,疏散上焦风热 ;桑叶走肺络 ,清肺热而止咳嗽 ;薄荷辛凉 ,协助桑叶、菊花疏散上焦风热 ;杏仁 ,桔梗宣肺止咳 ;连翘苦辛寒而质轻 ,清热透表 ;芦根甘寒 ,清热生津而止渴 ;甘草调和诸药 ,且与桔梗相伍 ,并利咽喉。诸药相伍具有疏风宣肺止咳之功效。笔者根据病情 ,灵活应用该方治疗高热、鼻衄、痤疮等症 ,亦获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 高热王某 ,女 ,4岁 ,1998年 9月 5日诊。高烧周余 ,伴咳嗽 ,口干 ,大便干结。以西药…  相似文献   

8.
宣肺乃治湿之要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荣 《吉林中医药》2011,31(3):191-192
湿邪致病,可弥漫三焦。而肺主一身之气,气化则湿化,从理、法、方、药的角度来看,宣肺法在湿邪的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湿居上焦,宣肺使得津液输布正常,湿邪得以祛除;湿居于中焦,宣肺则气机得以调达,湿邪可祛;湿居下焦,宣肺则水道得以通畅,湿从下解。通过宣肺,使得一身气机通畅调达,水液代谢正常,则湿邪得以化解。  相似文献   

9.
各论第一章风温风温:是感受风热病邪所引起的急性外感热病。肺卫见症:发病初起有发热、微恶风寒、咳嗽、口微渴、脉浮等见症者。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吴鞠通提出的治疗上焦心肺病变的治疗原则,采取以轻清宣透之品清宣肺卫之邪的治疗方法。辛凉平剂:银翘散为辛凉解表方剂,因银翘散中有荆芥、豆豉辛散透表之品,合于辛凉药物中其解表力较胜,故称为“辛凉平剂”。  相似文献   

10.
米子良根据肺系疾病的发病情况及肺系生理病理提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清灵拨动理娇脏;重肃肺泻热,兼宣肺透邪,旨在宣肃调肺气;临证调肺、健脾、补肾三法灵活多变,或肺脾肾三脏同治,尤重健脾以断生痰之源。并选取1个典型病案对其治法的临床应用以实例佐证。  相似文献   

11.
对于肺系疾病的治疗,史师常遵循"扶正祛邪"之大法:邪盛者,先损其邪气,待邪气稍退,再予以扶正之品,或益气、或补阳、或滋阴,而此多不属于太阳经本证本方之范畴。故不可单纯地攻邪,需要顾及他经而选方用药,认为史师认为:"经方"治疗肺系疾病不仅仅体现在其组方上,更体现在其药物的用量上。虽然有"上焦如羽、非轻不举"之说,但当病情复杂、缠绵不愈时,加大药物剂量反而有药至病退之效,力求以本草之偏性纠人体之偏来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史师在准确辨证的基础上来合理选方用药。只有在"是证"的情况下,才可能出现"是症",而抓住"是症",即可合理地选方用药。在临证用药中,常围绕"能否纳谷""纳谷多少"来判断是攻是补、是峻是缓。如脾不健运或纳谷不馨者,史师常选用枳术汤或薯蓣丸加减;如兼见中焦痰湿较盛者,常合香砂六君子汤或二陈汤加减;"中焦以运为健",补益之剂佐以健运消导之品则对于中焦脾胃更是合拍。史师认为,只有中焦健运才可受峻药、御外邪。  相似文献   

12.
正清代医家程钟龄认为"盖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恶冷者也,过寒亦咳。且肺为娇脏,攻击之剂既不任受,而外主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则邪气留连而不解"(《医学心悟·咳嗽》),故创制了散不伤正、温而不燥、润而不腻"治诸般咳嗽"的止嗽散。止嗽散由桔梗、荆芥、紫菀、百部、白前、陈皮、甘草七味药物组成,具有宣利肺气,疏风止咳之功,为后世治疗咳嗽的常用之方,影响深远~([1])。方中紫菀、百部止咳化痰,共为君药。桔梗宣肺止咳;白前降气化痰,两  相似文献   

13.
应用"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是《内经》的一个治疗理论,笔者结合皮肤病临床实践,从方药、煎药法及服药法等方面谈点粗浅体会。 1 皮病方药,非轻不举 1.1 治上焦如羽,方药贵轻灵 中医认为“肺主气,……外合皮毛”,“心主血脉、主神明”,肺心同居上焦,如“雾露之溉”,心肺对皮肤的生理功能及皮肤病的发生、发展、转归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尤其是发生气血病、风邪为患或皮损以头面部皮肤为主,或疱疹性皮肤病,治疗上必须重视心肺,做到“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则易达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治疗痤疮,常选《医宗金鉴》的“枇杷清肺饮”,原方中减滋腻、…  相似文献   

14.
温病肺热证的基本治则是清泄肺热,宣肺降逆。根据卫气营血辨证及兼夹之邪气,又有疏表、凉营、凉血、化痰、祛瘀、养阴等相兼治法。其治疗特色可归纳为:(1)辨邪施治,治法有异;(2)泄热为本,重在宣透;(3)治在上焦,不犯脾胃;(4)益阴护阴,治肺要旨;(5)辨别兼夹,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15.
治病首重肺胃,盖肺主一身之气,胃乃十二经之海,肺气通调,则脏腑之气皆调;胃能降和,则气血之源化生。然肺为华盖,又为娇脏,位居上焦,喜清虚,恶邪恋。治肺之病,药宜味薄气升,轻清上行,可使肺气得展,邪无留地;重则药过病所矣,故宜用紫苑、杏仁、枳壳、桔梗、蒌皮、贝母等轻灵之品。虽于疏肝、通肠、利尿剂中,亦常宜配用肺经之药,往往事半功倍。对通腑、利尿而用治肺之法,人皆知之,无非是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为水之上源之理;惟疏肝需治肺,尚少谈及,故述于下:  相似文献   

16.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   

17.
丁强  王志英 《河南中医》2009,29(4):338-340
王志英教授治疗慢性咳嗽,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辨治:对表邪失治,邪气入里,肺失宣降之久咳,无内伤之象者,以宣肺散邪法治疗,佐以齐阴生津之品;对体虚肺卫不固,邪气直中入里之久咳,以扶正祛邪法治疗;对肺阴亏虚夹杂肺燥之久咳,以温肺散寒法治疗;对肝气犯肺之咳嗽,以解郁散邪、宣肺止咳法治疗。临床必须辨别不同的病因及讧候而分别治疗。  相似文献   

18.
宣痹汤方见《温病条辨·上焦篇》,由枇杷叶、郁金、射干、白通草,豆豉组成。原书主治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之症。吴氏此方立法严谨,用药轻灵,功能宣肺解郁,理气降逆,清热化痰,利咽活血,虽为湿温邪在上焦而设,实具有宣上、开中、达下之功。笔者临证用本方化裁,凡肺气郁滞所致者皆可用之,收到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上焦宣痹汤(由枇杷叶、郁金、射干、通草、淡豆豉5味药组成)出自吴鞠通<温病条辨·上焦篇>:"四六、太阴湿温,气分痹郁而哕者,宣痹汤主之."吴瑭自注:上焦清阳愤郁,亦能致哕,治法故以轻宣肺痹为主.由此看出,宣痹汤主治湿热郁于上焦,肺失宣肃之病证.其在儿科湿热病证中的临床运用,疗效甚佳,现举案例如下:  相似文献   

20.
谈治肺     
直接治肺之法,常用的有宣肺、肃肺、清肺、泻肺、温肺、润肺、补肺、敛肺八法,凡是医生,人人会用。其中宣肺、肃肺二法最为常用,但其概念却有被误解之处。宣肺:宣者通也。肺主气,气宜通畅。任何外邪,侵犯到肺,都能使肺气失于通畅,导致咳嗽上气,故谓“诸气腕郁,皆属于肺。”宣肺之宣,是宣通肺气之膹郁,则咳嗽上气自得缓解,属于十剂中“宣可去壅”之范畴。李时珍释为“壅者塞也。宣者布也散也”,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